公元994年年初,休整了一年的李繼遷,把目光投向了靈州。隨即,李繼遷率部對此地進行攻打,並在靈州附近展開了搶掠,靈州附近的宋朝百姓就遭了殃。
在靈州外圍取得勝利後,李繼遷又開始盤算夏州(9)。夏州是定難五州中心,對李繼遷而言,不奪回夏州,恢複祖宗基業就僅僅是一個夢想。於是,李繼遷又帶領人攻打夏州。
此時,鎮守夏州的人是李繼捧。這次,李繼遷繼續使用偷襲之策。沒想到李繼捧在麵對李繼遷的一次次偷襲時,並沒有汲取教訓。這次李繼遷偷襲,又成功了。李繼捧敗逃。
隨即,李繼遷對夏州進行了猛烈攻擊,此時守在夏州的宋朝將士,麵對李繼遷大軍壓境,隻能摧毀夏州城。李繼遷沒想到宋朝守將會來自殺式的招數,一時難以應對,隻能敗退到沙漠深處。(10)
公元995年,屢次受挫的李繼遷想再次與宋朝講和,於是派出親信張浦到汴京談判,希望與宋朝建立和平共處的局麵。
這個張浦是李繼遷的智囊團首席代表,李繼遷多次出兵伐宋,都是這個人出的主意。李繼遷這次派出了自己的智囊,也可以看得出來李繼遷想要和談的誠意。但這次,宋朝沒有給李繼遷機會,而是命人將張浦扣留在靈州。這讓李繼遷痛失智囊軍師。(11)
這件事也激怒了李繼遷,李繼遷在等待一個報複的時機。
不久,靈州守將向朝廷上書,說靈州糧草不濟,希望朝廷盡快撥付糧餉,及時補充靈州的空缺。趙光義便讓洛苑使白守榮護送糧草輜重至靈州。李繼遷派出的斥候獲悉了白守榮運送大批物質至靈州的消息,上報給了李繼遷,李繼遷便命人在半路設下埋伏,準備奪取物資。白守榮這一路而來,也是戰戰兢兢,生怕在物資運輸途中出現問題,便命人時刻提防。然而,此時的李繼遷早已命人在浦洛河(今吳忠東南苦水河)設伏。當白守榮路過此處時,李繼遷就命人攻擊護送車隊。宋軍護送人員難以抵擋李繼遷的騎兵,頓時大敗,丟下糧草輜重逃亡了。李繼遷一舉截獲糧草四十萬石。(12)
獲取這麽多的糧草,給了李繼遷無比大的信心。這種意外的收獲,也讓李繼遷不斷進行擴張的心理越發膨脹。
這些糧食,會讓黨項部眾一段時間內的生活得到保障,沒有什麽比這更喜人。
四月初,李繼遷帶領著大部隊去攻打吐蕃折平族。此時的吐蕃,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無法與強大的李繼遷相對峙,輕易就被擊敗了。但此舉激起了吐蕃人極大的仇恨。吐蕃首領握散派出使臣去宋朝覲見趙光義,希望宋朝出兵和吐蕃一起圍攻李繼遷。
至於說宋朝到底有沒有聯絡吐蕃一起攻打李繼遷,史籍並無記載,也不好猜測,但可以從史籍中找到一絲線索。因為當年五月,李繼遷就率領黨項部攻打靈州,而宋朝守將隻是孤軍奮戰,並未得到吐蕃人的支援。由此可以推測,宋朝並未聯合吐蕃攻打黨項。所以,有恃無恐的李繼遷,便開始兵圍靈州。
李繼遷這次攻打靈州的原因,據史籍記載,是想救回被宋朝扣押的謀臣張浦。(13)但筆者認為,這可能隻是一方麵原因,更重要的是,李繼遷確實想拿下靈州。畢竟靈州是戰略重鎮,隻要占據了靈州,距離他恢複祖宗家業的目標也就更近了一步。
李繼遷圍攻靈州的消息,八百裏加急送到了汴京。聽說李繼遷兵圍靈州,趙光義當下就火了:這個李繼遷真不知死活,在騷擾定難五州地區時,宋朝是能忍就忍。現在他卻得寸進尺,兵犯靈州,這分明是要在大宋邊境上燃起戰火,挑戰宋朝的底線。
於是,趙光義命令群臣商議對策。
但朝中的大臣們似乎又吵作一團。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見解,每個人也都極力維護自己的見解。趙光義看著眼前這幫人爭吵不休,甚至打起了哈欠,每次到了議定事項的時候,總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
最終,各種意見歸結起來,主要分為兩派。一派堅持鎮守靈州,因為靈州是宋朝邊境重鎮,一旦丟失,再要想奪回就困難了。況且靈州地理位置特殊,以此遏製住黨項,非常有必要。另一派則認為主動放棄靈州是明智之舉,靈州距離宋朝較遠,糧草輜重運輸困難,為了一個邊境州郡而勞民傷財,會導致民怨沸騰。
這兩種觀點各有利弊,讓人莫衷一是。趙光義覺得,存在兩種觀點不是好兆頭,這說明人心不齊,於是隻能停止廷議,隔日再議。對付李繼遷的辦法,一時半刻也沒有研究出來。
事後,參知政事(副宰相)張洎坐不住了。他作為宰輔之臣,這時候必須站出來當這個出頭鳥。盡管很多人都怕當出頭鳥,可他不當誰當呢?
張洎給趙光義上書,勸諫趙光義放棄靈州。他還提出了三點建議:其一,李繼遷率領的黨項軍是騎兵,機動性強,尤其擅長在曠野作戰,宋軍步兵主力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即使宋軍主動出擊,也難以取得關鍵性勝利,理由是這些年與李繼遷對峙的事實;其二,靈州地處偏遠,道路崎嶇,即使派出大軍圍剿李繼遷,受地理因素影響,宋軍也恐難以取得勝利;其三,自從宋朝與李繼遷對峙以來,十幾年間,靈州已經成為一片荒廢之地,土地荒蕪,人口稀少,為了一座空城耗費巨資去攻打,劃不來。加之近年來遼宋關係緊張,應該將主要精力放在與遼國的對峙上。
還有些人上書提出放棄靈州,說打仗就要花錢。要花錢,就得增加老百姓的賦稅,這無疑是勞民傷財,為了靈州這樣一個地方委實不劃算。
就在宋朝上下遲疑未決之時,靈州出現了巨大的缺口,需要抓緊時間補充。
這個缺口便是靈州守將侯延廣不久前病故了。(14)侯延廣一直鎮守靈州,統兵有方,作戰經驗豐富。此前,李繼遷不斷騷擾靈州,就是因為有侯延廣坐鎮,讓李繼遷一點兒便宜都沒占到。李繼遷此時攻打靈州,想必也是聽說了侯延廣病逝的消息,趁著靈州沒有守將,才大膽對靈州發動攻擊。
這種情況下,宋朝就必須好好部署靈州地區的防禦工作了。若靈州被李繼遷占領,將損失慘重。況且,即使如張洎所說,靈州有諸多問題,但真要將靈州放棄,宋朝君臣還是有些心疼。古語說得好,祖宗之地,寸土不可與人。靈州可是一大片土地,若無緣無故放棄,趙光義自然成了無能之君,後世會用各種詞匯來描述他這次舍棄祖宗家業的不孝之舉。
最終,主張救援的聲音占據了上風。趙光義已然決定營救靈州,那些主張放棄靈州的人,便緘默不語了。
這時候,作為百官之首的宰相呂端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向趙光義提議,調動靈州附近的宋軍,兵分五路救援靈州。隻要這五路人馬齊出,靈州之圍自然化解。另一位參知政事寇準,也同意呂端的觀點。最終,趙光義聽從宰相呂端的意見,出兵五路救援靈州,逼退李繼遷。(15)
不過,趙光義將呂端的意見稍微進行了修改。趙光義不讓這五路人馬都去解救靈州,而是隻派了李繼隆一支人馬去營救靈州,其他四路兵馬則去攻打平夏。因為平夏地區是李繼遷的老巢,隻要這四路人馬去攻打平夏,李繼遷不可能置大後方不顧,一味攻取靈州。說白了,這就是給李繼遷來一招“圍魏救趙”,群臣都讚揚趙光義英明神武。
於是,朝廷的旨意以最快的速度,下達給了朝廷擬定的五路兵馬主將。隨即,十州都部署李繼隆出環州(今甘肅環縣),容州觀察使丁罕出慶州(今甘肅慶陽),殿前都虞候範廷召出延州,殿前都指揮使王超出夏州,西京作坊使張守恩出麟州(今陝西榆林神木縣)。
此時,靈州已經被李繼遷圍住。但宋朝派出的李繼隆,卻沒有及時救援靈州。原來,當大軍出動以後,李繼隆覺得應該集中兵力攻擊平夏地區,隻要平夏被宋軍攻破,李繼遷就成了孤家寡人,到時候再由占據平夏的宋軍去攻擊,必能將李繼遷一網打盡。
但其他將領還是擔心,畢竟這樣是違背聖意,這可是欺君大罪,誰能承擔得起?但李繼隆覺得,這件事他全權負責,不用擔心違背聖意。況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每次打仗,都需要前線將領根據戰況,做出戰略部署的實際調整。
眾將隻能聽從李繼隆的命令,反正李繼隆是主將,等官家怪罪下來,自有李繼隆擔著,其他人不過是落實主帥的命令罷了。
於是,原本計劃四路大軍圍攻平夏的行動,變成了五路大軍共同圍攻李繼遷的大後方。
解圍靈州的宋軍,撲向了李繼遷的老巢平夏,這讓李繼遷始料未及。此前李繼遷已做好了與宋軍援軍打硬仗的準備,宋軍若來,必然也是圍攻他,逼迫他撤退,可誰能想到宋朝援軍不但不救援靈州,反而去了他的老巢。
得到宋朝五路大軍圍攻平夏的消息,李繼遷不敢有絲毫遲疑,馬上從靈州撤軍,回援平夏,靈州之圍迎刃而解。
但李繼遷與宋軍的鬥爭並沒有結束,他率部對宋朝五路大軍展開迎擊。
剛開始的戰役中,雙方都有試探彼此的意思。在弄清楚對方的手段和力量之前,考量一番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剛開始的幾場戰鬥就有些鬆鬆垮垮,雙方在戰爭中互有勝負。
最終,宋軍與黨項軍在烏白池(今寧夏靈武東南)相遇,隨即展開大戰。這次,宋朝五路大軍以絕對的優勢壓向了李繼遷的回馬槍。李繼遷部不敵,敗走。
宋軍追擊了一番,但李繼遷的騎兵在行進過程中發揮了優勢,宋軍望塵莫及。他們回撤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宋軍沒有繼續追擊,而是主動撤回。至此,第一次靈州之戰結束。
次年,雄才大略的趙光義因為箭傷發作,最終沒有挨過病魔的折磨,駕崩了。皇位由趙光義的第三子趙恒繼承,是為宋真宗。這時候,盤踞在定難地區的李繼遷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便故技重施,給宋朝上書,請求歸附宋朝。此時,剛剛繼位的宋真宗,雖然粉碎了王繼恩等人的宮廷政變,但還沒有穩固皇位。這種情況下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穩定四方,讓他的統治有個過渡期。於是,宋真宗同意李繼遷的歸附請求,授李繼遷為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
但李繼遷似乎也了解到了宋朝內部的不穩定,受任夏州刺史後,他繼續在宋朝的邊境上燒殺搶掠,不斷挑釁宋朝的邊境。宋朝對於李繼遷這種反複無常的行徑,選擇了忍耐。
李繼遷看到宋朝對他的不斷騷擾行為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便變本加厲地掠奪,宋朝邊境上時常燃起戰火。那些邊境百姓也都及時回撤到邊境線以內,放棄了邊境上的家業。
公元1001年初夏,此時的宋朝與遼國的戰爭也徐徐展開。整個關南地區,時常遭受遼軍的侵襲。這種情況下,宋朝隻好把注意力放在了與遼國的對峙上,暫時讓定難地區的守將做好防禦之策,不主動出擊李繼遷,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但此時,經過洗牌的吐蕃已誕生了新的六穀部長潘羅支。他請求宋朝加封,並希望宋朝出兵攻擊李繼遷。宋真宗采納了潘羅支的建議。
吐蕃與李繼遷的較量,就此展開。(16)
這時候,李繼遷已經攻陷宋朝的清遠軍,率大部隊在靈州集結,準備繼續攻打靈州。靈州隻有數千人鎮守,靈州的知府是裴濟。他馬上組織人進行防衛,並派出了親信前往朝廷報送消息。
戰報猶如雪片一樣從前線飛來。此時的宋朝內部,又出現了放棄靈州和死守靈州的兩派。
堅持死守靈州派認為,靈州地理位置特殊,宛如一枚楔子,釘在靈州腹地,周圍全是黨項人。隻要有靈州在,黨項人就別想輕易圍攻宋朝邊境。更重要的是,靈州直通西域,是宋朝與西域的門戶。靈州若失,勢必會阻斷中原與西域的交往。整個絲綢之路的貿易也會中斷。右仆射張齊賢主張,無論如何都要守住靈州。
主張放棄派認為,靈州已是孤城,周圍全是黨項人,宋朝調兵不便,增援也很困難。要這樣一座孤城實在沒有意義,還不如將靈州之地的老百姓全部內遷,給黨項一座空城。這樣一來,即使黨項人拿下了靈州,也等於一無所獲,短時間內想恢複靈州的生機不現實。即使是宰相李沆,都認為主動放棄靈州利大於弊。(17)
這場爭論,又持續了很長時間。看來皇帝不拍板,主動放棄還是堅持死守都隻是朝堂上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終,宋真宗決定守住靈州。如張洎所言,靈州是直通西域的門戶,戰爭還沒有開始就主動放棄,是為下策。爭論了一番後,宋真宗終於下定決心,增援靈州。
於是,宋真宗拜王超為主將,張凝為副將,宦官秦翰為監軍,統兵六萬,遠征黨項,支援靈州。(18)這次,和上一次五路大軍增援靈州一樣,宋朝派出了主力部隊。然而,事情非常不湊巧。李繼遷圍困靈州之後,便在1002年年初對靈州實施圍攻之策,他似乎預料到宋軍會來增援靈州。他汲取了上次被宋軍襲擊大後方的教訓,命黨項部隊不惜一切代價奪取靈州。
靈州保衛戰打得異常慘烈,城池上的宋軍士兵拚盡了全力,依然難以抵擋黨項部隊一撥又一撥的衝擊。黨項人死死圍困住靈州,致使宋軍的糧草不能進入城內。當時靈州城內的糧價與黃金一個價位,但依然沒有糧食。靈州城的很多百姓都處於饑餓之中,士兵也食不果腹。(19)裴濟被困兩個多月,依然沒有等到援軍的到來。(20)三月初時,靈州終於被李繼遷攻破,裴濟英勇殉國。(21)
當王超率領的宋軍到瀚海(青海湖)要道之時,派出的斥候傳來消息說,靈州的城牆上已經插滿了黨項人的旗幟。此時的靈州,已經成了李繼遷的大後方。那麽,王超該怎麽辦?是繼續攻擊靈州,還是給朝廷上書,進一步征求朝廷的意見?王超選擇了後者。如今的靈州,已經有黨項大部隊駐紮,王超的六萬大軍不見得能攻打下靈州。即使是眼前的瀚海之地,王超的部眾都不見得能順利過去。
李繼遷為了讓靈州徹底歸屬於黨項,不久便改靈州為西平府,確定了靈州的地位。這一舉措,宋朝難以預料。李繼遷認為:“西平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路上遊,扼西陲要害,若繕城浚濠,練兵積粟,一旦縱橫四出,關中莫知所備。”(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