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和書麵語的不同之處:一是利用視覺,可以仔細察看、辨認、思索;二是利用聽覺,隻能在聽清聽懂之後再理解。

通俗易懂,是演說語言的一個特點,即用聽眾熟悉、能馬上理解的語言,把要講述的內容,用淺顯明白的話語表達出來。避免采用生澀、艱深、冷僻的詞語,避免引用不好理解的古文和詩詞,避免過多使用專業術語和學術名詞。總之。語言要明朗化、淺易化、大眾化。著名的演說大師都是非常注意這一個特點的。

請看周恩來總理歡迎尼克鬆總統的演說詞:

“尼克鬆總統應中國政府的邀請,前來我國訪問,使兩國領導人有機會直接會晤,謀求兩國關係正常化,並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這是符合中美兩國人民願望的積極行動,這在中美兩國關係史上是一個創舉。

"美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兩國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兩國人民之間的來往中斷了20多年。現在,經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友好來往的大門終於打開了。目前,促使兩國關係正常化,爭取和緩緊張局勢,已成為中美兩國人民強烈的願望,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我們相信,我們兩國人民這種共同願望,總有一天是要……”

周總理的演說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演說,但他的演說詞卻非常口語化,而且很通俗。聽起來很直白,但並不淺顯,因為它蘊含了深刻的內容。

我們再看一個學術演說的例子:

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演說中,曾提到一種叫“五石散”的藥,魯迅先生就對此進行了解釋:“五石散”是一種毒藥,是何晏吃開頭的。漢時,大家還不敢吃,何晏或者將藥方略加改變,便吃開頭了。“五石散”基本上是五樣藥:石鍾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還配點別樣的藥。

魯迅先生就是通過這種通俗易懂的解說,使聽眾對向來不熟悉的“五石散”有了清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