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胤祚所承諾的。
他沒有殺雍正,而是把他發配到景陵,給康熙守靈去了。
對外,則宣稱雍正暴斃,由其弟胤祚繼位。
雍正的出殯大典和登基大典尚未舉行。
新皇的聖旨便一條條的頒發了出去。
首先便是在大清各地設立中央銀行,以國家信用提供擔保,發行銀票。
並且規定,從今往後國家賦稅都要以銀票形式繳納。
銀座銀行的銀票可兌換為中央銀行的銀票,但卻不能反向兌換。
另外中央銀行成立兩年內,取現都要提前七天預約。
為提高信譽,胤祚特意在每張銀票的背麵都印上了康熙的頭像。
有了這位“千古一帝”的名聲加持,相信盲目忠君的百姓們會很樂意持有銀票。
中央銀行行的行長,自然是雲婉兒擔任。
至於銀座銀行,其信譽已經崩塌殆盡,救無可救了,隻能任其自生自滅。
說起來,中央銀行的組織機構也是換湯不換藥,幾乎就是銀座銀行的原班人馬,很多地方隻是換個牌子,而後中央銀行便出現了。
眼看已愈演愈烈的經濟危機,居然被中央銀行漸漸的穩定下來了。
九月份,胤祚舉行登基大典。
冗長的典禮完畢之後,便開始封賞功臣。
巴海封了領侍衛內大臣之職。
呂康實則是九門提督。
穀行因對新軍的出色指揮,封為新軍副都統。
張廷玉、周家麟直接封南書房行走,成了閣臣。
戴梓、古大成、梅文鼎等人封了工部尚書、工部侍郎一類的虛職,同時入新設的科學院任院長及院士等。
林林總總,功臣的名單共列了數百人。
在封賞官職的同時,胤祚卻未賞賜爵位及田產,而是將百事行的股份及產業拆分,分別賜予了有功的大臣們。
加上之前持有百事行股份的常家、聶家等。
一批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新貴,正在大清形成。
在封賞完了功臣之後,群臣們又開始商議定年號的事情。
胤祚提議就以“雍正”為年號,結果大臣們死不同意。
爭吵許久之後,胤祚拍腦袋想出個“乾隆”的年號,受到了一致認可。
而後就是就是後宮封賞嬪妃的事情。
阿依慕自然是名正言順的皇後,隻是雲婉兒身份卑賤,之前又沒有禮部冊封,不少臣子都覺得給個答應的名號足以。
但胤祚獨斷專行,直接給了雲婉兒一個皇貴妃的冊封。
作為皇帝,胤祚後宮無疑太單薄。
眾臣屢屢建議胤祚開拓後宮,卻都被胤祚找借口拖延了。
時間一晃,到了乾隆元年。
春節時分,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胤祚左擁右抱,兒女俱在眼前,心境與上一個新年已是決然不同。
新年過後。
胤祚對大清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先廢除了自大清入關以來的一係列弊政。
首改重農抑商為農商並重,八旗子弟及皇室成員不再有經營工商的限製,相應的八旗子弟旱澇保收的鐵莊稼也被胤祚拔出。
之後,剃發、易服被廢,各民族均可按照各民族習慣穿衣蓄發,包括宮裏官吏也是如此。
而後,胤祚又廢除了跪禮,往後最重大禮節就是鞠躬行禮,大清臣民除祖宗天地親長外,再不跪其餘人等。
還有自乾隆元年後,宮廷內太監不再要求去勢,宮內民間相應去勢機構統統廢除。
胤祚還頒布命令禁止婦女纏足。
種種改革皆針對大清舊有之習俗。
自然在民間及宮廷引起了相當大反彈和不滿。
恰巧胤祚就缺一個整頓吏治的借口。
凡是反對改革的大臣,統統被罷官奪爵,其名下田產充公。
民間反對改革的士子,被記下名來,科舉考試永不錄用。
至於哪裏敢借機反叛,瘋狂擴軍的大清新軍便鎮壓到哪裏。
刁民造反鎮壓刁民,軍隊嘩變鎮壓軍隊。
幾乎是當今世界最強戰力的新軍,拿來鎮壓叛亂簡直是大材小用。
幾年時間裏,大清各地都適應了新的社會習慣,一時間社會風氣煥然一新。
隻是纏足就如陰暗角落的一個頑疾,無論如何都難以除去。
胤祚知道,這是宣傳教育沒有到位的原因。
於是胤祚又下旨,普及全民科學教育,進行人口普查。
正巧阿依慕是個閑不住的性子,胤祚便讓她充當宣傳放足的排頭兵。
為確保宣傳力度,胤祚還改邸報為報紙,找了不少進步的文化青年來做筆杆子。
恰巧歐洲此時正在興起啟蒙運動,胤祚便借著科舉,選了幾百個有些離經叛道的士子,乘坐牡鹿號前往歐洲學習。
有心之人發現,新一輪的改革政令,都是從內閣發出的。
皇上的聖旨隻是抄寫了一遍內閣政令。
最過分的是,聖旨落款,除了皇帝印外,還有內閣首輔的私印。
大清是從來沒有什麽內閣首輔的,甚至沒有內閣,隻有一個功能類似的部門叫做南書房。
皇帝玉璽旁出現的內閣首輔印,引的天下議論紛紛。
而後人們詫異的發現,接下來的幾年中,皇帝就像是隱身了一般,大小政令均出自內閣。
就算偶爾有聖旨發出,也都是皇上恭賀全體大清臣民新年快樂之類的不痛不癢的消息。
天下臣民紛紛猜測,皇帝是被這個內閣首輔架空了。
大清可能又出現了一個像鼇拜一樣的權臣。
這個留言流傳許久,但也隨著大清日益強盛,而漸漸為人淡忘了。
百姓們也都習慣了聽內閣首輔的命令過日子。
隻有南書房的內各大臣及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員才知道。
所謂的內閣首輔其實也是皇帝本人。
胤祚給自己刻了一個內閣首輔的章,每份政令均由內閣發出,政令上必加蓋此章,久而久之,連皇帝玉璽都很少用了。
大臣們為了此事沒少勸誡胤祚。
隻是胤祚依舊我行我素,大臣們也就作罷了。
想來明朝時正德皇帝還加封自己為大將軍呢,我朝皇帝封自己一個內閣首輔也算說得過去。
乾隆七年。
準格爾突然叛亂。
胤祚派自己的親弟弟胤禵為大將軍,年羹堯為副將,率五萬新軍出征西北。
兩個月後,戰亂平定。
乾隆八年。
昔日派往歐洲的留學生們返航。
人人都是洋發洋裝,一時間成為百姓笑柄。
隻是啟蒙思想也借此在大清的國土上紮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