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南北歸已久,但江南卻常常悄然人夢。佛塔古寺,棕林蕉叢,葉下軒窗,寨樓歌韻,筒裙麗傘,倩影隨舟,如詩似畫的江南,怎能不讓人牽戀?

然而,我最懷想的還是江南竹。

走馬江南,山重水複,總有清竹相伴。楠竹、湘竹、桂竹、毛竹、箬竹、苦竹、花竹、金竹、紫竹、淡竹、木竹、桃枝竹、象牙竹、鳳尾竹、羅漢竹、烏林竹……或參天聳立,或臨風吐翠,或素雅寧靜,或搖曳生姿,或疏枝幾竿,或漫山遍野。走在江南竹篁幽徑,那盎然清麗的詩意和墨韻便從心頭升起。“竹風一陣,飄揚茶灶疏煙”。“千竿修篁,周遭半畝方塘”。沐浴竹情篁韻,靜聽蕭蕭竹語,便覺塵寰漸遠,榮辱偕忘,雜念盡洗。人清似竹,心淡如菊,心境格外高遠。

江南讓我心儀的最是那以竹為竿的釣客。江南水多,江河似練,湖泊如鏡。水給了江南以靈秀,給了江南以大智。高適“心無所營守釣礬”,端靜“本是蕭湘一釣客”,綦毋潛一生“願為持竿叟”,釣客之多,使得“釣竿斬盡重栽竹”。江南釣客手中一竿又一竿的翠竹,劃破了煙鎖雨籠的人生迷茫,直把絲綸垂到了禪境之中。

長河落日,大漠孤煙,千裏冰封,萬裏雪飄,黃土高原,壺口瀑布,京腔京韻,安塞腰鼓,秦鬆漢柏,姚黃魏紫。我豪邁壯闊的北方啊,唯獨缺少那倩影婆娑的青青翠竹!

一日,和張昉先生談及此等缺憾,先生說:北方缺竹,但決不缺竹的品格。“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回等北人,不正是“青青不肯黃,楚楚耐寒霜”的江南翠竹嗎?

為彌缺憾,張先生當即揮筆,為我作竹石圖一幀。先生筆下之竹,瘦勁孤高,豪邁淩雲,枝枝傲雪,節節幹霄,儒家士子那特有的精神與品格全濃縮在這幾竿青青翠竹中。畫畢,先生又題詩曰:“寫取一枝清秀竹,秋風江上作魚竿。”

妙哉!妙哉!張潮在他的《幽夢影》中說,“竹以子猷為知己”,然竹的知己豈止子猷一人?徐渭、鄭燮、竹林七賢,還有先生和我。

(原載2000《玫瑰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