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的很有誌氣,甚至有一絲絲道理,卻不怎麽站得住腳,兩家和睦相處不行嗎,非要爭個你死我活?

自此後兩家勢不兩立。兩榜進士做了風光無限的鹽道,林家出了一個縣令,一個翰林院編修,卯足了勁爭鬥。

明著競爭沒什麽,競爭使人進步,可萬萬想不到婁家竟然找到高人,設了局,偷偷在林家墓園中擺下陣勢,吸收老林家的運勢,預備過幾年後轉為自己用,這就是陰損了。

今早已有族人抬著那紅漆棺材的碎渣送回婁家,婁家老爹痛快承認了這事,然後讓他們報官就是,看縣太爺會不會秉公處理。

縣太爺正是林家的,秉公也是不秉公,婁家就是故意的。

林縣令也不是吃素的,已跟有名望的鄉紳通好氣,由鄉紳休書一封,派人南下送給鹽道婁大人,且看婁大人如何處理。

順道,林縣令是有些水平的,他借口此事要回避,先讓送信的人去甘邑郡告知了郡守鄔大人一下,以示自己實話實說沒有偏袒。

鄔郡守知道此事了,鹽道大人想捂下去都難,且等著他如何反應吧。

聽完事情原委,喻心照舊一通彩虹屁,誇林縣令兩袖清風,不徇私舞弊,何況這事本來就是林家占理。

她順道記下了婁鹽道的大名:婁一灃,就等著景忱有朝一日登基,她能在邊上把把關,拿出小賬本看看這些官員的底細,免得相公被他們的花言巧語蒙蔽了雙眼。

林垣說完自家的事,突然抱拳對著外麵拱拱手,“姑娘和玄明道長為人方正修為高深,我已將你二人的事跡呈報給朝廷,希望能向皇上推舉人才。”

靠,還有這一出,喻心少有的急了,“不行!”

林垣擺擺手,“姑娘稍安勿躁,我知道您離不開玄雲觀那邊的大工程,所以我隻是稍微提了您一下,性別都沒講清楚,隻說您是玄明道長的助手。相信不日道長就會得皇上青眼,我很有把握。”

您其實是拿道長向皇上獻媚罷了,喻心麵色不鬱,“你的折子呈上去了?”

林垣:“今天一早便已送走,想追回來也夠嗆了,怎麽,姑娘有難言之隱?”

喻心歎氣,恐怕皇上會召玄明道長入宮。

皇帝嗎,在追求生命長度上都是一樣的:希望能長生不老,能和這江山一樣萬萬年。

所以曆代皇帝都是廣招能人誌士入京,修煉那長生不老之術。

所以林縣令一得此人才,焉有不獻給皇帝的道理?看那意思,恐怕不會答應追回那折子的。

唉,還是提前跟道長通報一下吧。

隔日,玄明道長得知這個消息後微微詫異,但也不怎麽意外,歎口氣道:“自和官家有接觸,貧道就知道會有這一天。”

怎麽聽著話裏話外,還有那麽一絲得意呢?

玄明道長鄭重給喻心行個單手禮,“貧道自結識姑娘以來,修為大幅提升,在此表示深切感謝!貧道無意於功名利祿,但能得到官家的青眼是師父的夙願,所以入能北上入宮,也算是替師父完成未竟的心願吧。隻是……”

他話風一轉悄聲道:“隻是,如若小王爺有別的誌向,貧道也可輔助一二,畢竟沒有姑娘的成全就沒有貧道的今天,貧道理應回報。”

喻心抿抿嘴,果然景忱的誌向之明顯,身邊人都看出來了,尤其是他在信任的人麵前從不裝瘋這一點,莫名就讓人覺得親近,所以玄明道長才會說出這樣的肺腑之言吧。

她鄭重給道長行個福禮,“如此便多謝道長了,我們必不會把您置於危險之地,還望道長入宮後一切以自身安危為上。”

玄明莫名感動,歎道:“自古能登頂那個位置的,哪個不是踩踏著鮮血和屍體?姑娘和王爺的仁愛之心,實在讓貧道感動不已,貧道記下了。”

喻心笑,“我們絕不會踏著親近之人往上走,這是首要的。隻是,道長可信那長生之術?”

玄明道長直接搖頭,“如若是得道之人,說那長壽術還有一兩分根據,凡人肉胎實在是不必多想,壽數自有天定,進宮後無非是煉製些丹藥,再耍些道術遮人耳目罷了。”

他用了“耍”字,是認識他以來第一次如此不慎重的評價自己的修為,喻心點點頭,她信大道,也信科學,玄明道長雖是道家高人,卻也有著一副清明的頭腦。

幾天後朝廷果然有旨意下來,請玄明道長帶小道童入宮,給皇上講道。

這裏的小道童原本指的是喻心,但林縣令也說過沒說性別,所以玄明道長帶了丹陽,把玄雲觀托付給海艮山和喻心。

海艮山拍著胸.脯信誓旦旦,一定會把玄雲觀管理好,等道長回來,住持位置還是他的。

玄明道長還禮,如果沒有景忱的誌向這一出,他入宮是很難善終的,因為皇帝不可能長生,他早晚有被怪罪的那天,但此時有了希望,知道自己十有八.九還能回到這觀中,心中很是篤定和安寧。

圍著玄雲觀轉一圈告別後,他踏上了皇家的馬車。

喻心默默從墨影閣調派了兩名隱字輩高手跟著保護他。

她和景忱率人在山口鄭重相送,自此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我們自會有相見的那天。

幾日後玄明道長和丹陽進京,又順順當當的進宮,受到正明帝的熱情接待。

不是皇帝刻意做作,實在是經曆過景昀叛亂後,皇帝突然對長生升起無限渴望,渴望到人盡皆知,要不連七品縣官都知道皇帝的需求,有人才就拚命往上推薦。

兄弟造反,母親離棄,正明帝本就曆經波折的心,可謂再次大起大落,痛定思痛,誰都靠不上,誰都可能今天笑臉相迎明天出賣背叛,兄弟有可能,兒子也有可能,與其指望他們,不如自己長生萬萬年。

玄明道長的到來,正趕在正明帝的興頭上,而宮裏也早就聚集了一幫能人誌士,正明帝一思索,直接組織了一場獻藝活動,試試這些能人們到底有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