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奪門之變 第四卷 錦衣都督 第三百七十九章 呈冊

“唔。”孫錫恩的話張佳木沒怎麽放在心上,隻是略微點頭就是。他對屬下極嚴,算得上是賜爵賜金時也大方,但約束起來,處罰的時候也從不留情。平時不談公務的時候,能和屬下談笑風生,就是打馬吊輸了在臉上貼紙也無所謂,但如果在公務上,則向來冷峻而不留情,一件事辦不好不要緊,但要設法彌補,如果全無辦法,就會影響此人在他心裏的評定等級……所有的錦衣衛都知道大人心裏有一本賬,不管是誰,都不會忽略這一點的。

既然孫錫恩打了包票,張佳木也不會過問他具體的流程,再給他時間去努力就是。

他這個脾氣,孫錫恩心裏也清楚,當下隻是將陳懷忠的事粗略說了,接著又從懷裏掏出一個油布小包來,眉開眼笑的道:“瞧,這是屬下給大人找來的,屬下昨夜可是挑燈夜讀,看了整整一宿,嗯,寫的真不錯。”

“有男有女,有才子佳人,再有床弟之事,再弄點家務紛爭,怪力亂神,就是這麽一套,偏人都愛看。”張佳木也是笑,手到不慢,已經從孫錫恩手中把小冊子全接了過去,略翻一翻,便是笑道:“果然不壞,這個人文筆不差,寫的也是精采,怪不得發了財。”

“我之前可是怎麽也想不到,寫書還能發財。”

兩人正說的熱鬧,一群翰林過來,因說的熱鬧,也沒注意到是張佳木在這裏,隻是一邊走一邊說道:“諸兄,最近潤筆又漲了,真是奇怪,‘事變’過後,原本是二三錢便可請翰林送行文,現在非五錢一兩不敢請,哈哈,真是太好了”

“呸,一群窮酸。”孫錫恩聽的大笑,笑過又呸了一聲,道:“窮瘋了都是,五錢一兩的就樂成這樣。”

張佳木注意到翰林群中有崔浩在,他對這個翰林庶吉士向來欣賞,聰明,機智,也不太拘泥,如果當初拉攏成功的話,現在就會是一個好臂助,可惜,和孫錫恩說的一樣,不成功。

又想起李賢,也是一般的優秀,可惜,現在儼然政敵,大家想在一起共事,真的是難了。

憑什麽就不能和衷共處呢?

張佳木閑時也很悶,也總在想。人追求權勢大底也沒有錯,但他和李賢崔浩諸輩的爭執恐怕沒有這麽簡單。

文臣試圖淩駕於武臣之上,在洪武到永樂,再仁宣,至土木後一變,如果現在不是有石亨和他,還有內官的勢力在,究竟如何,自然已經是見分曉了。

隻是他現在遇到的是一群操守還過的去的文官,再過幾十年,大家就純粹爭的是意氣和權勢,而不是治國的方針和理念了。

不管如何,我會堅持下去的。

“你打算怎麽做?”張佳木心念一動,問孫錫恩。

“我打算,”孫錫恩想了想,便笑答道:“請君入甕好了。”

“嗯,好法子,做的要縝密一些,不要叫人看出來。我們的人不要摻和在裏頭,一點形跡也不能露。”

這麽一點小事,張佳木卻淳淳囑咐,簡直不象他平素的為人。孫錫恩不知道,適才張佳木心中感慨,隻覺得力的人才太少,也不願太摧折文官的士氣,如果能早點解決他和幾個權臣之間的爭鬥,使得大明重新走上正軌,然後他把精力用在擊破殘胡上,那該有多好。

如果大家還是走著老路,將來“華夏”還是要變成“我大清”,就算是張佳木曆史不強,學術不深,但好歹也知道,胡風淩虐華夏三百年,催折了多少事物,毀掉了多少次機遇,如果不是漢人自強不息,恐怕已經沉淪不起,再難恢複祖宗之雄風了。

懷著這種想法,他自然對收服陳懷忠的事極為熱切,畢竟,這關係到下一步的安排了。

“是的,我一定好好辦。”這件事能有張佳木這樣吩咐,顯然也就是一件緊要的差事,孫錫恩當即便欣然答應下來。

“鼓聲響了。”張佳木神情淡然,鼓聲一響,他便是肅容而立,臉上也是一無表情。現在他已經位比侯伯,位高權重,而且新留了短須,很難叫人相信他隻是個二十左右的青年。身上也是紅袍玉帶,頭戴梁冠,大明朝服之威儀深厚,遠非公服朝服可比,在張佳木的身上,更是盡顯威儀,在他的感召之上,所有在他身邊的官員都是威儀俱備,令人一見而感受到所謂的漢官之威儀。

……

皇帝疲憊了。

早朝已經結束了。早朝隻是一種形式,隻是天子勤政的象征,沒有早朝,天子就是懈怠而不勤政,會有大臣非議。

雖然曆經洪武和永樂兩朝的酷烈,但官員們的膽子反而是越來越大了,令人驚奇。皇帝似乎記得,在他的高祖父,也就是大明太祖皇帝治下時,所有的官員在上朝的前夜都會和家人決別,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早朝,會不會遇到什麽大案,當時的用法之嚴,簡直直宗秦漢,動不動就是族誅,而且一查就是無數公侯伯,多少開國功臣,不管在當初是有怎麽樣的血汗功勞,辛苦數十年,往往就因為小過而喪命,甚至連家族也不能保全。

至於文臣,更是因太祖法令森嚴而喪命的不知凡已。大明俸祿低微,官員貪汙者也是前仆後繼,根本殺之不絕,至於所謂的“空印案”更是殺絕了天下長吏,多少清正廉潔的大臣也死於此案,天下騷然,幾乎到了憤怒而反的邊緣。

後來洪武皇帝知道眾心不服,於是焚錦衣衛刑具,以寬簡待下,大臣們總算是過了幾年好日子。但再到永樂,誅戮之慘,比起洪武年間也不遑多讓。對文官,永樂皇帝亦無好感,方孝孺之輩,不知道被誅戮了多少。

但此輩真的是越殺越多,簡直就是殺之不絕,令人無比的頭痛。

從李時勉開始,到得現在,文官們非議帝王的風氣越來越濃厚,動輒就是彈劾大臣,非議朝政,對皇帝也頗有非議。

老實說,皇帝雖然脾氣忠厚,但是對這一類的事,已經接近忍無可忍了。

當然,皇帝並不知道,比起他的子孫,他運氣已經算是甚好。到得後來,所有的惡事都歸咎於皇帝已經成為風尚,凡是奉迎皇帝的都是無恥,指著大明皇帝鼻子大罵的才是忠義之輩,當某人因罵皇帝被廷杖時,大家反而為其彈冠相慶,因為不管皇帝的觀感如何,此人升官是已經升定了。一國之君被折辱若此,真的是一件讓人悲哀的事了。

皇帝今天的不快,不過是一個叫楊繼宗的小官上書言事的事。

其實皇帝已經足夠勤政,但楊繼宗之流卻仍然雞蛋裏挑骨頭。最近因為入夏沒有什麽公事,邊關無警,遊牧民族要等入秋之後才會入侵,而農田水利和修路、治河等大工也還沒有開始,況且,大明在這種事上也是向來沒有什麽計劃性可言,都是向來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哪裏出事了就修哪裏。

至於一國的大事,不外乎是祭祀和征伐,征伐無事,大型的祭祀也還早,至於官員的考核到要年末才進行,還有刑殺之事,也是過了夏天再說。所以六部無事,皇帝也落得清閑,最近,取消了幾次午朝,也沒有進行過晚朝,結果楊繼宗這個都察院新任的禦史就上書皇帝,指出皇帝怠政,並且洋洋灑灑數千言,從先秦兩漢到太祖太宗,說了好大一通。

這麽一大通奏書聽下來,就是鐵人也累了。況且,皇帝雖然現在退朝下來,隻在奉天門的雲台陰涼地方召見近臣說話,而且大發脾氣,但心裏無論如何也是明白,楊繼宗之流是沒有辦法懲治,甚至,天子越是懲罰他們,他們的聲名就越高,受到的崇敬就越深。

“有時候,朕恨不得窮治乃輩。”皇帝對著近臣,大發牢騷道:“簡直是受不了了,大事說,小事也說,蒼蠅一般的囉嗦個不停。”

“是的,”張佳木忍住氣,向著發脾氣的皇帝讚同道:“臣的意思,文臣有好的地方,但遇事喜歡誇張,也實在是要不得。”

“嗯,”皇帝很敏銳,向他道:“你是有所指吧?”

“山西並遼東兩巡撫的事,文臣們肯定會說的很嚴重,臣的意思是……皇上到時候聽就是了。”

“一會朕會見內閣,”皇帝聲音頗為冷峻的道:“諸位先生肯定會諫爭,但朕心裏亦有成見。卿辦事要一直這麽果決,不要因循守舊,不要害怕得罪人,要為朕徹查奸徒,不管是誰”

“是,臣知道了。”張佳木很輕快的道:“如果皇上有定論的話,臣意是早派緹騎出京,拿此二人入詔獄治其罪。”

“可以,就這麽辦吧。”

“對了,”張佳木道:“大同總兵官本月的情形,臣已經匯集成冊,請皇上禦覽。”

每月把石彪的行止匯集成冊,然後遞呈給皇帝禦覽,這也是張佳木的妙法。皇帝對石家叔侄的惡感,至少相當一大部分就來自於手中的這麽一本小冊子。

“他又做了什麽?”果然,朱祈鎮一聽說,眼神就變的淩厲起來,四周無人,隻有張佳木一人並幾個心腹內侍,皇帝的語氣變的冷峭之極:“朕容他多時矣,今秋看其動靜再說,你,暫且也不要驚動他”

“是”張佳木伏首下去,問道:“臣意是,要不要加強對忠國公的監視?”

“要,當然要”朱祈鎮大聲道:“凡有一舉一動,都要呈報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