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權傾天下 第六百四十章 舊事
洪武舊事,對人『性』的壓抑和催殘極為嚴重,一直到明中期之後,管製漸鬆,思想開放,同時海禁也開,民間逐漸富裕,民氣蠻是昂揚。
所以有無數的話本小說,甚至不乏『色』情者,在這個時期大量出現。
這也是人對『性』靈的追求,對苛政的不滿,而以『色』情的手段來攻擊或是影『射』政治,在當時流行,就算數百年後,也並不希奇。
這一場張佳木主導的大改革,在南方引起了一場提前百年的思想開放的浪『潮』,就他自己來說,也是從來沒有想過的副產品……
……
當然,就當時來說,更多人的關注點還在於這幾項改革的自身。能不能順利的核定官員數字,比如把一些八品或九品官就改成吏員,而吏員除鬥食之外,百石的吏員就等於原本的從九品官,領取俸祿方麵,怎麽領取,如何改良以往以實物或是寶鈔抵俸的無理做法,怎麽統籌實物發放的地點或倉儲,這都是極為頭疼的事。
在京的文官,現在還沒有確切的數字,不過總在三千人以上。再加上數萬的吏員,一年發放的俸祿全部實發為糧食的話,當在百萬石以上。
這些糧食,以現在京師的供應倒是完全供應的起。畢竟江南每年由漕運運進大量的糧食到京師,原本是一年四百萬以上的額子,後來糧食多到吃不完發不光,通州一帶的大倉庫積了幾年十幾年的糧,都**至不可食用,浪費太多。
就算是現在,折了兩百萬石的糧,改成一年一交進的一百萬兩的金花銀,京師運來的糧食還是發不完,每年都會浪費掉大量的糧食,通州和京師附近的幾個大糧倉,平時常年收儲的糧就在三百萬石左右,這麽多糧,又是年年有補充,用來發俸祿是足夠了。
當然,這些糧也不能全部用光,從唐到宋元明清,政治首都都並沒有建在經濟發達的地方,其實唐中期之前,長安一帶豐饒富裕,用來供應朝廷和養活府兵的土地還是綽綽有餘。但後來就不成了,地力用的太盡了,到武後執政的年間,就不得不至洛陽就食,天子和百官要靠這種辦法來吃飯,一則是照應民力,二來,也是一個帝國政治中心不能自給自足的尷尬境遇。
到了明朝,情形卻是更加嚴重。北方的糧食用來供應邊軍和自給自足,加上養活那些親藩和地方官府就已經較為吃力,象直隸和河南、山東一帶尚好,到了山西、陝西、延綏、甘州一帶,就需要年年運糧過去了。
至於京師,有著超過百萬的人口,這種超級大城市想要有自給自足的糧食供應當然是癡人說夢,所以隻能在年年動員超過百萬的人力,由江南一帶就是人推肩挑,然後由衛所軍人組成的漕軍一路北上,運到通州為止。
每年都是這麽著,所以在永樂年間就有海運的呼聲。
可惜,當時的技術和思想遠沒到達能海運的程度,就算是在幾百年後,技術夠了,人心卻仍是不夠,拖了好幾十年,才勉強把這種勞民傷財,看似給了幾十萬人工作,但卻是無意義的浪費的漕運給停掉了。
京師如此,而在開中法沒有被破壞之前,邊境的糧食也能供應如常,就是用這種辦法,大明維持了京師的平穩和邊關的安全。
所以京師儲糧用來發放俸祿,首先皇帝這一關便不怎麽能過的去。
……
“朕一年收進百萬金花銀,但現在各處都是進入出多……”在乾清門,算是比較正式的召見,張佳木站在下首,皇帝坐於禦椅之上,四周是一群穿元青『色』長袍,白靴籠冠持銅頭拂塵的太監。
在張佳木的身側,則是大學士禮部尚書李賢。
象這種一文一武搭配著的召見,在皇帝這裏已經是好多回了。畢竟,張佳木現在的權勢已經在實際上超過了永樂年間的紀綱。而在紀綱當權的那些年,連李景隆這樣的紈絝國公都不被紀綱放在眼裏,連趙王和漢王的儲位之爭,紀綱都置身其中,遊刃有餘。
張佳木不願顯的太囂張跋扈,但無論如何,現在是他在主導一次大變革,而就皇帝來說,現在帝國的情形也確實是叫人頭疼的……無論如何,財政上就是足夠叫皇帝覺得難堪,並且隻能問計於眼前這兩個最親信的文武大臣了。
“府庫錢糧,入少出多……”皇帝繼續說著:“並且,軍官之俸,一季需關俸銀十四萬兩,何以為繼!”
說到這裏,皇帝看一眼張佳木,用頗感無奈的聲音向著張佳木道:“卿主持加俸一事,百官讚同,朕無可說得。至於說寶鈔和實物抵俸一事,既然百官也都不滿反對,朕亦可革除。但仍需量入為出,如果搞到入不敷出,則朕必罪卿!”
這一次俸祿改革,皇帝原本是無可不可的態度,當然,以深心來說,皇帝不願多此一舉的。
既然事先官員們能領取這樣的俸祿,照常辦事,又何必無事找事?
但錦衣衛最強的就是數據匯總,以蘇州無錫、淮安沭陽、河南朱仙鎮等地為例,將官員實際俸祿和火耗征收、攤派等正經的灰『色』收入羅列出來,再計算幕僚費用,迎來送往的費用、儀金、官服、車馬等費用,再計算官員人口,十年辛苦得官的成本,如此這般算將出來,最後的結論連皇帝自己看了亦是心驚。
一個知縣年俸祿是四十五兩,而且隻能拿到一半多些,但實際如何?那些貪汙和中飽就不提了,就算是上下認可的火耗征收和商稅截流,再加上合理的攤派收入,一個知縣多則萬金,少也有四五千,最不濟的窮地方,一個知縣一年收入兩千兩以上也是很正常的收入。
這些收入,還是扣除了來往官員的招待,給上司的分成,送給京官的冰炭敬,再去掉給進士同年的一些開銷和恩師座主的儀金,最後剩下來的純收入。
當皇帝看到這麽多可靠又清楚的數據時,自然是怒不可遏。
但他亦是無計可施。現在不比洪武年間,皇帝也沒有把全天下官員全部殺光的魄力和想法。就算他有,也找不到願意這麽幹的人。
哪怕是張佳木也坦然告之,如果皇帝真的這麽想和要這麽做,那麽他也隻能辭職了事了。他不可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千年之後的名聲都拿出來陪皇帝這麽瘋……當然,話不可以說的這麽難聽就是了。
在種種權衡之後,皇帝才勉強允準加俸之事,但皇帝的著重點,卻在火耗歸公上。
自計算之後,火耗歸公的收入不僅可以支付官員正常的收入,而且把各種攤派計算之後,留下合理的部份,比如在某些養馬地的幹草稅,還有一些正經的商稅,可以保留,再有官田收入,把這些相加,減去俸祿和加上的吏員俸祿,仍然可以有相當大的富餘。
皇帝不僅是善財難舍,而且在節流的同時,很想開源。
他老人家也是窮怕了,一年收入百萬,但宮中用度很高,明之皇宮用度,一年總在數百萬之間,比起清朝,明的宮廷人數過於龐大,光是光祿寺就有近萬廚子的豪氣,清朝實在也是無法相比。
幾萬宦官加宮女的壓力也著實不小,當然,清朝的八旗開銷是計入公賬,用全中國的錢養活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而明朝的內廷和等於皇帝打手的武官集團是歸皇帝自己開銷供養的。
一季就是十四萬,一年養京師武官的銀子就在大幾十萬了,加上實物俸祿,比如糧食和布匹,一年的開銷就更高了。
這還隻是武官,底下總還有小兵的開銷,皇帝要校閱,校閱就得有賞,逢年過節,小兵總得發一兩銀子的過節費,這些錢也歸皇帝出。
光祿寺的開銷也很大,內廷的開銷也不小,皇帝自己算起來,也真的是一本苦賬了。如果張佳木搞的不好,官員糧食不夠,再擠兌京師存糧和禁軍京營的用糧,那皇帝可就真的惱了。
“請皇上放心。”張佳木從容答道:“京師百官俸祿,臣另有想法,當以實物與銀對半的法子來放。至於通州儲糧,和臣內閣並戶部、兵部會議過,一年拿出百萬石以上,仍然會有相當夠的儲藏。”
“嗯,就是這麽著。”張佳木最近的重心就在京營改製上,皇帝也對此極為重視,點了點頭之後,又向李賢道:“先生有什麽要說的?”
“回皇上,”李賢與張佳木事先早就有所默契,所以此時皇帝一部在,他便答道:“自古國家怕冗食,現在京衛一衛,有武官兩千餘人,臣以為,其中老弱殘疾者,可以逐次調外。”
“此是正論。”皇帝輕輕點頭,不過,緊接著又道:“恐怕一時難行罷?”
如果依李賢所言,針對的就不止是京營中淘汰下來的老弱殘疾的營兵,這些大頭兵好打發,但那些武官卻不好惹,與文官一樣也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連皇帝也不敢賴他們工資,這些人很隨意就能和一個國公攀上關係,捅這個馬蜂窩,皇帝亦覺頭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