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巧奪漢水
關羽、趙雲引軍徑往漢水,曹操聞報大驚,未曾想蜀軍來得如此之快,急招左右商議。
此時郭嘉正臥病在床;荀攸亦是身體不適,故而皆未隨軍。許都又剛剛經曆了一場朝堂政變,荀彧、賈詡等謀臣皆被曹操留在了許昌——雖然曹操以極為冷酷鐵血的手段,殺了皇後、伏完、穆順,引得朝堂震動,天下皆驚;聞者無不心膽皆寒,甚為恐懼!但曹操依舊放心不下,將身邊得力的幾大謀士,全部留在許都,整肅朝綱——當然是他曹操所定的朝綱。
曹操看著麵前低眉順眼,恭謹小心的司馬懿,輕咳了一聲道:“仲達有何良策?”
司馬懿沒料到曹操居然會又一次將他帶在身邊,並且可以主簿之職,參議軍政大事。司馬懿知道曹操內心對自己總是防範有加,所以一向都刻意的保持低調,凡事能躲就躲,決不會在言談間論及超出自己職權範圍之外的事。可是眼下卻由不得他不開口——而且必須還要拿出些真知灼見!
“稟丞相,在下料定蜀軍此來必是關羽先行。”
“哦?何以見得?”
“關羽性傲,剛愎自用;除劉備之外,唯有諸葛亮可使其言聽計從。今蜀軍急至,乃是欲乘我軍立足未穩,斷我糧草輜重。關羽必要與趙雲爭功,故而會先行劫寨。彼若來時,丞相可施誘敵之計,令其深入,然後圍之;則關羽可擒矣!”
曹操從其言,吩咐諸將,如此如此……
果不出司馬懿所料,關羽軍至漢水,便與趙雲相商,欲建頭功。子龍知其性情,也不與相爭,隻說:“既將軍先去,某當相助。不過卻需約定時刻——若將軍依時而還,某按兵不動;若將軍依時而不還,某當引軍接應。”
關羽道:“公言是也。”當下二人約定午時為期,各回本寨。
趙雲回寨謂部將張翼道:“雲長約定明日去奪糧草,若午時不回,我當往助。吾營前臨漢水,地勢危險;我若去時,汝可緊守寨柵,不可輕動。”張翼應諾。
關羽回到寨中,謂副將張著道:“曹兵於定軍山慘敗,夏侯淵重傷;張郃喪膽,吾明日領命去劫糧草,隻留五百軍守營,你可助吾。今夜三更,教軍士盡皆飽食;四更離營,殺到北山腳下。先捉張郃,後劫糧草。”
當夜關羽自領人馬在前,張著在後,偷過漢水,直到北山腳下。彼時東方日出,隻見糧草堆積如山,隻有些少軍士把守。關羽大喜,一聲號令,蜀軍皆奮勇向前。曹兵見之,盡棄而走。關羽教軍士盡皆下馬,取柴堆於米糧之上,正欲放火,忽聞喊聲四起,卻是張郃兵到。
關羽見是張郃,正中下懷。提刀上馬來迎,二將交鋒,兩軍混殺一處。
不過十合,張郃敗走。關羽隻是要擒殺張郃,揮軍急追。須臾行出二三裏,隻聞身後一聲鼓響,兩下曹兵殺出,為首大將坐騎紫驊騮,手提開山斧,正是昨日黃昏方才趕到的徐公明!
徐晃引兵前進;張郃翻身來攻,兩下將關羽困在當中。張郃、徐晃隻在關羽前後遊走廝殺;雲長左衝右突,亦不能出。副將張著引三百軍走脫,正要回寨向趙雲請援,忽一支兵殺出,攔住去路;當先大將,正是文聘。身後曹兵又至,將張著也困在其中。
趙雲在營中,看看等到午時,不見關羽返回,急披掛上馬,引三千軍前去接應。臨行謂張翼道:“汝可堅守營寨,兩壁多設弓弩,以作準備。”張翼連聲應諾,趙雲挺槍驟馬,往前殺去。
行不多時,一將迎頭攔住,乃是文聘部將慕容烈,拍馬舞刀直取趙雲。子龍奮起神威,手起一槍刺死慕容烈,曹兵大驚敗走。
趙雲抖擻精神,殺入重圍,又有一軍截住;為首者乃魏將焦炳。子龍喝問:“蜀兵何在?”
焦炳答:“已殺盡矣!”
趙雲聞言大怒,驟馬一槍,立刺焦炳於馬下!子龍殺散餘兵,直至北山腳下。見張郃、徐晃兩人引軍圍住關羽,自家軍士已被困多時,死傷頗重。
趙雲大喝一聲,挺槍殺入重圍,當所披靡,如入無人之境!
隻見那條“龍膽槍”渾身上下,若舞莉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
張郃、徐晃本就不敢與關羽正麵交鋒,忽見趙雲來勢凶猛,竟如天神下界,威不可當;不由心驚膽戰,不敢迎敵。子龍直殺至關羽身旁,與雲長並騎而出,且戰且走,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曹操於高處望見,驚問眾將:“此將乃何人也?”
有識者告之道:“此乃常山趙子龍也!”
曹操驚歎道:“昔日當陽長阪英雄尚在!”急傳令:“所到之處,不許輕敵!”
趙雲救了關羽,殺透重圍。有軍士指道:“東南上圍的,必是副將張著。”
趙雲不回本寨,遂望東南殺來。所到之處,但見“常山趙雲”旗號,曾在當陽知其勇者,互相傳說,盡皆逃竄。趙雲直殺入重圍,那張著畢竟不是關羽,苦戰半日,已是汗透鎧甲,力不能繼,眼看就要命喪於文聘槍下!
子龍於後殺來,大喝一聲;文聘驚顧回首,見是趙雲,不敢來敵,撥馬便走。如此,趙雲又救了張著,複望本寨而走。
曹操見趙雲東衝西突,所向無前,莫敢迎敵,先救關羽,再救張著,奮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雲。
此時趙雲已殺回本寨,部將張翼接著,望見後方塵土飛揚,知是曹兵追來,即謂趙雲道:“追兵漸近,可令軍士閉上寨門,上敵樓防護。”
趙雲喝道:“休閉寨門!汝豈不知吾昔在當陽長阪時,單槍匹馬,覷曹兵八十三萬如草芥!今有軍有將,有何懼哉!”遂撥弓弩手於寨外壕溝埋伏;將營內旗槍,盡皆倒偃,金鼓不鳴。子龍匹馬單槍,立於寨門之外,隻待曹軍來。
張郃、徐晃領兵追至蜀寨,天色已暮;見寨中偃旗息鼓,又見趙雲匹馬單槍立於營外,寨門大開,二將不敢前進,心中驚疑不定。
正疑間,曹操親到,急催督眾軍向前。魏軍聽令,大喊一聲,殺奔營前;見趙雲全然不動,橫槍立馬,曹兵翻身便回!
趙雲把槍一招,壕中弓弩齊發。時天色昏暗,正不知蜀軍多少。曹操正覺驚慌,忽感殺氣淩霄,如刀斧加身,遍體生寒!急望時,隻見暮色中隱約有一軍殺來,當先一人,金盔金甲,極為醒目。曹操猛然驚悟,大叫一聲:“不好!”撥馬便走。
隻聽得後麵喊聲大震,鼓角齊鳴,一將聲如滾雷:“丞相休走,容某置酒相待!”
曹操嚇得一哆嗦,愈發加鞭急行,隻恐被那殺星追到,恨不能坐下的爪黃飛電馬真能肋生雙翅,飛逃過漢水對岸!
蜀軍趕來,曹軍自相踐踏,擁到漢水河邊,落水死者,不計其數!
趙雲、關羽、張著各引一軍,追殺甚急。但曹操隻恐被身後那支鬼魅般的重甲騎兵追上,舍命狂奔,哪裏還顧得上軍士的死活!
正奔走間,周倉、關平率兩隊人馬,由米倉山路殺來,放火便燒糧草。曹操隻得棄了北山糧草,逃回南鄭。徐晃、張郃亦是紮腳不住,棄寨而走。趙雲占了曹寨,關羽奪了糧草,漢水所得軍器無數,大獲全勝!
趙雲與小寶在漢水邊相見,兄弟二人哈哈大笑。關羽進前問道:“汝何故到此?”
小寶道:“將軍與二哥走後,軍師令吾引本部軍馬暗中接應。不想君侯性急,吾到時正逢二哥與將軍殺出重圍。吾料曹操必然大怒來追,便先在寨旁林中守候。又見曹操疑兵不前,乃乘勢殺出!”
關羽喟歎道:“今日若非子龍,吾軍危矣!”
小寶心道:“什麽‘吾軍危矣’!分明就是你老人家自己危矣!”
漢水大捷,差人報與龐統。龐統遂移軍前至漢水,問趙雲部卒:“子龍如何廝殺?”
軍士將子龍救關羽,拒漢水之事,詳述一遍。龐統看了山前山後險峻之路,欣然讚歎:“子龍真一身是膽也!”於是大勞將士,歡宴至晚。
來日忽報,曹操複遣大軍從斜穀小路而進,來取漢水。龐統笑道:“操此來無能為力,我料必得漢水矣!”乃率兵列於漢水以西迎之。
曹操命徐晃為先鋒,前來決戰。帳前一人出道:“某深知地理,願助徐將軍同去破蜀。”曹操視之,其人年齒甚輕,乃巴西人,姓王名平,字子均,現充牙門將軍。
曹操大喜,遂命王平為副先鋒,相助徐晃;曹操自屯兵於定軍山北。
徐晃、王平引軍至漢水,徐晃令前軍渡水列陣。王平進言:“軍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
徐晃道:“昔韓信背水為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也!”
王平搖首道:“不然!昔者韓信料敵人無謀而用此計;今將軍能料趙雲、關羽之意否?”
徐晃怒道:“汝可引步軍拒敵,看我引馬軍破之!”遂令搭起浮橋,即過河來戰蜀軍。
王平苦諫不聽,徐晃引軍渡過漢水紮營。關羽、趙雲入見龐統請戰:“某等各引本部軍去迎曹兵。”龐統應允,二人引軍便行。
關羽謂子龍道:“今徐晃恃勇而來,且休與敵;待日暮兵疲,你我分兵兩路擊之可也。”趙雲然之,各引一軍據住寨柵。
徐晃引軍從辰時搦戰,直至申時,蜀軍不動。徐晃盡教弓弩手向前,望蜀營射去。關羽乃謂趙雲道:“徐晃令弓弩手射者,其軍必將退也;可乘勢擊之!”
言未已,忽報曹兵後軍果然退動。於是蜀營鼓聲大震!關羽領兵左出,趙雲領兵右出。方要兩下夾攻,卻見龍小寶引“黑甲軍”斜刺裏猛然殺出;兩邊山上“飛虎隊”箭落如雨,曹軍登時四散潰敗!
關羽氣得美髯飄動,大叫:“這廝如何又來趁火打劫!”
趙雲苦笑道:“此時曹兵潰敗,休顧其他,隻當乘勝追擊!”
關羽一咬牙,拍馬舞刀,當先殺出;趙雲遙望小寶金光閃閃的背影,咧嘴暗笑,亦緊隨其後。
徐晃大敗,軍士逼入漢水,死者無數。徐晃死戰得脫,回營責備王平:“汝見吾軍勢將危,如何不救?”
王平理直氣壯言道:“我若去救,此寨亦不能保!我曾諫公休去,公不肯聽,以致此敗。”
徐晃大怒,欲殺王平,左右急勸止。不想這王平年輕氣盛,性情剛勇,當夜竟引本部兵就營中放起火來!曹兵大亂,徐晃棄營而走。
王平渡漢水來投趙雲,子龍引見龐統。王平盡言漢水地理,龐統大喜道:“吾得王子均,取漢中無疑矣!”遂命王平為偏將軍,領向導使。
徐晃逃回,來見曹操,言道:“王平反去降劉備矣!”曹操大怒,親領大軍來奪漢水營寨。
趙雲恐孤軍難立,遂退於漢水之西。兩軍隔水相拒,龐統便來觀形勢。見漢水上流頭,有一座土山,可伏千餘人;乃回到營中,吩咐趙雲:“汝可引五百人,皆帶鼓角,伏於土山之下;或半夜,或黃昏,隻聽我營中炮響。炮響一番,擂鼓一番,隻是不許出戰。”子龍受計而去,龐統自於高山暗窺。
次日曹兵到來搦戰,蜀營中一人不出,弓弩亦都不發。曹兵退回,當夜更深,龐統在高處見曹營燈火方息,軍士歇定,遂放號炮;趙雲聽得,令鼓角齊鳴。曹兵驚慌,隻疑劫寨;及至出營,卻不見一兵一卒。
曹兵方才回營欲歇,號炮又響,鼓角又鳴,喊聲震地,山穀回聲,曹兵徹夜不安!
如是者一連三夜,驚疑難寐,曹操心怯,拔寨退三十裏,就空闊處紮營。龐統笑道:“曹操雖知兵法,不知詭計!”遂親渡漢水,背水結營……
(左臂受傷,右膝腫痛,中秋節員工燒烤晚會,抽獎不中!嗚呼哀哉,捶胸頓足!隻好借酒“消愁”,致使酩酊大醉,連續兩日萎靡不振,上吐下瀉,是為中秋佳節之紀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