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華夏536 )國內國外齊關注

張作霖告訴孫綱,他為了分化蒙匪而采取的“收買”政策大收其效後,他自然而然的就聯想到了蒙古王公貴族上來自相殘殺,這些王爺對金錢的喜好可以說和匪徒們沒有什麽兩樣,因此張作霖就在這上麵動了腦筋。

蒙古王公一開始對漢軍的“越俎代庖”很不感冒,而他們自己的直屬軍隊戰鬥力又十分低下,根本不足以解除匪患,因此他們對漢軍的到來一般采取的是觀望和看熱鬧的態度,既不擁護也不反對。他們對張作霖等人提出的協助作戰要求也是不哼不哈的。而張作霖後來從“收買”蒙匪那裏得到啟發之後,為了爭取蒙古王公貴族的支持,他開始對幾個主要王公和大喇嘛進行了賄賂,果然“孔方兄”一出馬,無往而不利,這些王公貴族立刻轉變了態度,開始積極支持漢軍剿匪,不但派出所屬軍隊協助漢軍作戰,而且還幫助安排向導,資助糧草,一時間“蒙漢關係”空前“融洽”,由於漢軍的軍需物資都是由北洋商貿集團提供的,北洋商貿集團在蒙古的貿易量一直很大,因此和蒙古的商業聯係十分緊密(這也是馬想要在蒙古開辟農場的原因之一),張作霖“借花獻佛”,通過北洋商貿集團把很多蒙古地區沒有的“奢侈品”販運到了這裏,提供給支持漢軍的王公們。由他們轉賣給其它王公貴族,這樣一來。引起了其它王公地眼紅,他們紛紛開始和漢軍改善關係。這一次的剿滅蒙匪戰役進行得十分順利,其實也和漢軍得到了當地王公及百姓地大力支持有關。

甚至於隨同漢軍作戰的猶太人誌願軍在從俄國境內解救回了很多自己的同胞之後,猶太人也開始用錢財賄賂當地的蒙古王公,竟然得到了三處“安置地”。來安置婦女兒童和傷病員。而且到後來,猶太人甚至還開出了價碼,許諾蒙古騎兵和牧民每救出一個猶太人,他們就付多少錢!結果不時有“財迷心竅”的蒙古人偷入俄國境內去救在西伯利亞鐵路工地作苦工地猶太人,守護工地的俄軍哥薩克騎兵曾經被蒙古人攪擾得不勝其煩,又不敢越境攻擊(裝備精良的漢軍正在那裏虎視眈眈呢)。聽說主持修路的俄國官員甚至開始向沙皇要求減少猶太籍工人的數量,以避免蒙古人沒完沒了的“騷擾”耽誤了鐵路地工期。

聽了張作霖的解釋,孫綱感到好笑之餘,也十分贊同張作霖的辦法。

蒙古王公害怕漢軍的到來,無非是擔心漢人來到蒙境,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如果對這些王公貴族也采取“金錢收買”的手段。讓他們死心塌地的聽從中國政府地命令,可以說是一個“兵不血刃”的好辦法。

如果能夠通過收買的手段誘惑他們同意漢軍“永駐蒙古”和允許漢人大量遷入蒙境,並把鐵路修到這裏,中國對蒙古的聯係和控製將大大加強。將來,可能就不會發生蒙古從中國分裂出去地事了!

在收買蒙古王公貴族的同時。還可以用通過改善當地百姓生活地手段,取得當地百姓的支持。那麽,在未來地戰爭中。蒙古將成為中隊迎擊俄國侵略的重要地穩固的戰略基地!

“收買”的花費,比起戰爭的花費來,可是要少很多的哦。

在通過了張作霖的建議之後,孫綱又向眾將提出來了具體的要求,那就是想辦法讓蒙古王公貴族答應,允許在蒙古境內修築一條“簡易鐵路”以“供應軍需”;並同意北洋商貿集團在蒙古境內開辦農場,解決駐軍的糧食問題;幫助在蒙古境內靠近俄國邊境修建堡壘等軍事設施。

孫綱指示張作霖等人,一定要向蒙古王公們做好“解釋工作”,讓他們明白,鐵路可以給他們運來更多的“奢侈品”供他們“揮霍”,也可以幫助解決他們境內的民生難題(當地的蒙漢農牧民的生活其實是很困苦的),同時也要做好當地蒙漢各族民眾的工作,讓他們了解農場式經營能給他們帶來富足的生活,並且要讓所有的蒙古人都意識到,漢軍的到來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安全,是來幫助他們的。

為了能讓張作霖等將領更好的“開展工作”,孫綱給張作霖他們撥了“專項經費”,並在北洋實業銀行設立了專戶,便於他們使用。

同時。為了加強在蒙古地兵力。孫綱準備將在蒙古地三個騎兵旅組成地騎兵師升級為“騎兵軍”。段祺瑞、張作霖和曹錕所屬地華夏共和國陸軍三個師及在黑龍江和吉林地吳佩孚、馮國璋兩個師也全部升級為“軍”。這樣一來。東北和蒙古地兵力將變得十分雄厚。

在加強東北地兵力地同時。為了鞏固北京地防務。孫綱準備將聶士成地近衛師也升級為“近衛軍”。同時讓南方加快新式陸軍地組建步伐。並要求南方新組建地師在成立完畢後開到北方和北方地軍隊統一集訓。以便於快速提高南方軍隊地作戰素質。

為了能夠得到穩定地兵源。孫綱讓軍務部發布命令。建立師一級地士兵直屬征召地。即師一級地兵源全部都來自於同一地域。也就是師所在地省。師一級地補充兵員也同樣來自征召地。在這個師到前線作戰時。在征召地留下訓練營。對後來征召地補充兵員進行訓練。訓練完畢後再輸送到前線地對應師。返回國內休養痊愈地傷兵在傷愈後也將被同樣送進訓練營。然後一起開赴前線。

之所以采取這種辦法。是因為這樣做地好處是士兵在軍隊裏都是同鄉。在入伍前就可能認識。老兵也樂於幫助新兵。在戰場上。士兵們相互認識。即使是夜戰。彼此地聲音也熟悉。這樣一來。士兵們“居則同樂。死則同哀。守則同固。戰則同強”。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小士兵拋棄同袍逃跑地可能性。從而大大增強了部隊地戰鬥力和凝聚力。

拋棄同袍逃跑是原來大清軍隊裏地“家常便飯”。但在現在這樣地部隊裏。逃兵地名字隻要傳回後方。其本人及家人就會一輩子被同鄉鄙視。永遠別想抬起頭來。

在這樣地環境和氛圍下。才可能出現一支真正地強軍!

孫綱在積極的建設中國陸軍的時候,目光也沒有離開中國周圍的國際環境。

他現在的注意力,並不是完全集中在中國未來的敵人——俄國上,而是也在關注著自己“盟友”的情況。

因為現在,中國的重要“盟友”英國,已經深陷於“布爾泥沼”不能自拔了。

英國在占領了奧蘭治自由邦的首府布隆方丹扭轉了戰局之後,麵對布爾人的遊擊戰,英軍居然采用了中隊對付俄軍時采用的戰術,即以鐵路交通線為依托,大量使用裝甲列車,攻擊布爾人的遊擊隊,同時切斷布爾人的補給線,達到困住布爾人遊擊隊的目的。

為了給部隊提供更強的火力,英國人還把海軍艦艇的艦炮拆了下來,改裝成射程和威力都更大的陸戰炮,用於轟擊布爾人的堡壘和壓製布爾人的火力。英國人之所以這麽做,不光是因為在這場戰爭中,號稱世界第一的英國皇家海軍幫不上什麽忙,還因為,布爾人手中的火炮雖然數量較少,而且都是雜牌貨,但卻都是1896年以後的產品,擁有更高的射速,以至於布爾人的炮兵一度給英軍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在南非戰場上,雖然英軍在數量上擁有壓倒性的火力,但這並不代表著在大不列顛的巍巍炮口下,布爾人就會象“火雞”一樣的被英國人打著

在布爾人掌握超過英國人的“高科技”的情況下,雙方的交戰結果讓許許多多隻通過武器數量來判別戰爭勝負的人大跌眼鏡。

象在1900年2月5日發生的布拉克範塔尼戰鬥中,布爾人雖然隻有3門75毫米速射炮,卻打得擁有36門各種火炮的英軍步兵旅動彈不得;英軍的老式火炮無論射程還是射速都遠不及布爾人的“75小姐”,因此真正的“火雞”是英國人而不是布爾人。雖然最後英軍死傷總計隻有34人,但是英軍步兵旅的攻勢最後卻演變成為一場大規模的退卻!“如果布爾人願意的話,我想他們可以把我們殺光!”英軍步兵旅的指揮官後來在報告中這樣寫道:“我軍的火炮完全過時,在麵對布爾人火炮的時候根本無能為力。”

布爾戰爭中英軍炮兵戰術的僵化也讓雙方在炮兵對戰上的優劣差距更為明顯,在南非的土地上,英國人堅持依據他們的“標準戰術原則”,即在步兵發動進攻前進行一場大規模的“炮兵決鬥”,可問題是布爾人的炮兵根本就不打算“決鬥”,而是完全把自己隱藏起來,布爾人的炮兵偶爾打上兩三發炮彈就可以讓英軍炮兵朝著空無一人的荒野傻BB地轟上大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