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之後,高澄站在搭建的高台上,腰間懸掛著一柄長劍,身穿黑色長袍,風聲獵獵,吹動長袍,他的身子穩如泰山,絲毫不動。目光看著下方的五千士卒。
這些天經過大量的食物油水補充,還有刻苦的訓練,這些人身上已經有了一股彪悍之氣,不過這種氣息隻是浮於表麵,不經曆廝殺戰鬥,根本無法練出精兵。
“殺!”
五千士卒排著簡單的隊列,拚盡全力的刺出手中的長槍,在一個個隊列的後麵,有著新提拔出來的小旗虎視眈眈的看著。
要是誰敢不用心,這些小旗手中的木棍就會狠狠的落下,讓他們知道軍棍的厲害。
按照明教五行旗的編製,十個人為一個小旗,設小旗一位,五個小旗一隊,設總旗一位,百人隊設百戶,千人隊設千戶。
此時經過一個月的訓練,高澄已經從中提拔出了一些總旗百戶,至於千戶沒有功勞,絕不輕授。
這時候玄武壇主白龜壽快步走來,來到高台下方跪下行禮,稟報道:“拜見教主,屬下有要事稟報。”
高澄擺手示意,讓對方站起來,問道:“什麽事情?”
白龜壽說道:“教主,您知道,我們湖州雖然糧草不缺,但打造兵器戰船,無不需要消耗大量的錢糧。我們的金銀錢糧的來源,主要是通過販賣海鹽為主。”
“前不久為了爭奪屠龍刀,海沙幫和我們反目成仇,斷了我們的海鹽渠道,前兩天我們庫存的海鹽已經賣完了,要是不解決處理好這件事,以後我們的錢糧來源就會少一大半。所以鷹王讓我來稟報教主,想請教主拿定主意!”
海沙幫乃是沿海的一個幫派,麾下大都是煮鹽的鹽戶,幾乎壟斷了江南之地的海鹽買賣,積累的財富無數,是僅次於天鷹教的大勢力。
由於掌握了海鹽的渠道,有許多二流三流門派前來巴結,像是神拳門、巨鯨幫或多或少都會給海沙幫麵子。
高澄聽到這些消息,問道:“鷹王和李堂主怎麽說?”
白龜壽說道:“鷹王的意思是,派出高手擊敗海沙幫高手,讓他們知道我教的厲害,對方心中畏懼,自然不敢和我們作對,至於天市堂主,他的建議是派人和海鹽幫商議,能不動手就不動手。以免將來起兵的時候,海沙幫會從中作梗!”
聽到這話,高澄搖搖頭,沒有直接評價殷天正和李天垣的計劃。
他直接對白龜壽說道:“白壇主,你熟悉江南的情況,應該知道海沙幫總舵的位置,回去讓李天垣帶上五百精銳和我匯合,在我們起兵之前,先拿海沙幫來試試刀!”
明教是什麽實力,海沙幫是什麽實力?區區一個二流幫派,也敢在他麵前拿大,殷天正的建議好歹有著一方豪雄的氣勢,派高手壓服海沙幫,也能解決海鹽渠道的問題。
隻是這個主意治標不治本,畢竟出產海鹽的渠道還在海沙幫手中,隻要對方改變主意,自己這一方就要遭受巨大的損失。
而李天垣的建議出發點是好的,但太過於軟弱。
起兵反元,事關重大,關係到錢糧來源的渠道,絕不能被他人影響,高澄當即果斷下令,準備帶著新訓練的士卒加上天鷹教的五百精銳,直接把海沙幫連根拔起。到時候既能練兵,又能得到海沙幫的巨大財富。一舉兩得。
白龜壽明白教主的意思,頓時一股熱血湧上腦袋,他身為江湖草莽,最喜歡的就是快意恩仇,遇到敵人,絕不委曲求全,直接抽刀就殺!
“教主殺伐果斷,真乃豪傑!”他心中無比的暢快,下意識的將教主和殷天正相比,頓時感覺還是在教主手下做事爽快!
不過這個念頭白龜壽隻是心中一閃而已,殷天正身為明教四大法王,和他一樣都是教主的手下,在誰手中聽命都是為教主效力。
白龜壽說道:“謹遵教主號令!屬下這就去通知李堂主!”
……
不久之後,李天垣帶著五百精銳趕來,還有不甘寂寞的周顛也跟著過來了,高澄從五千士卒當中挑選了一千人馬,然後來到太湖,登上大船朝著海沙幫的總舵奔去。
太湖水波渺渺,一眼望去廣闊無邊,水波**漾,水汽襲人,數艘大船劈波斬浪,在眾多水手的奮力操持下,速度飛快。
高澄、周顛、李天垣還有白龜壽站在最大的一艘大船上麵。
“李堂主,海沙幫的幫主是誰?實力如何?”高澄極目四望,欣賞了一番太湖的湖光景色,隨口問道。
李天垣恭聲回答道:“稟教主,海沙幫現任幫主叫做方國珍,此人乃是江南有名的高手,實力應該和我不相上下!”
方國珍?
高澄似乎有些印象,似乎是日後崛起江浙一代的諸侯,但勢力遠不如朱元璋、張士誠和陳友諒。
“不過既然是日後的諸侯,身上的氣運肯定不少,殺了他,又能得到不少命運點!”高澄心中想著,已經將方國珍看做死人。
李天垣是殷天正的師弟,但實力並沒有達到江湖絕頂,隻是一流而已。方國珍的實力和他差不多的話,那肯定不是周顛的對手,隻能等死了。
海沙幫的總舵位於沿海的一處大島,島上有著眾多精壯漢子,還有許多鹽丁在煮鹽,由於遠離陸地,即便是蒙元朝廷也很難威脅到他們,已經很久沒有遇到過危險。
所以島上的海沙幫眾,在看到有幾艘大船開過來的時候,並沒有及時的反應,當幾艘大船靠近,這些人看到一個個手持刀劍長槍的士卒,這才意識到敵人突襲,頓時驚慌的敲響警鍾。
“敵襲!”
“是天鷹教的人,大家小心,趕快通知幫主!”
海沙幫的幫眾一陣慌亂,不過他們的動靜很快就引來來海沙幫的高層,幾個氣息澎湃手持長刀的男子大聲呼喝,勉強讓這些人恢複了冷靜。
不過經過這一番動作,李天垣已經成功的帶著五百精銳下船,在岸邊成功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