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不少文章都在提醒世人:對情緒的控製能力,透露著一個人的情商。不能否認,善於調節情緒的人,的確能夠更理性、更順利地處理問題。然而,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我喜歡那些心平氣和的人,總覺著‘沒有脾氣’的人,性格溫和,容易相處,極少跟人發生矛盾。現在,我也經常極力地抑製和消除自己的脾氣,想讓自己的性格變得更完美。可說實話,這種感覺並不舒服,有時甚至會讓我感到迷茫。遇到一些難忍的問題,我內心有憤怒,可怕給人留下‘暴脾氣’‘沒素質’的印象,就隻好忍著,裝出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其實,我的內心早已經驚濤駭浪……”
說這番話的人,是一個努力塑造“好脾氣”形象而隱忍多年的男士。顯然,他設定了一個理想自我,即遇事能夠心平氣和地處理,彰顯出淡定沉穩的姿態。現實中的他,雖也極力表現得雲淡風輕,可這種淡然並不是真正的古井無波,而是一種裝出的表象,實則暗潮洶湧。
有句話說得好:“樹欲靜而風不止。”你越是想平靜,不平靜的事情就越會來招惹你。你越是想當個沒脾氣的老好人,越是會被人無止境地侵犯底線,結果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不得不接受他人的要求,把所有悶氣都咽進肚裏。他們害怕有脾氣,也害怕別人發脾氣,認為不發脾氣就能夠避免衝突,卻沒有意識到,這些衝突最終都會跑進自己的內心,變成自我衝突。
情緒是人類正常的心理活動,無論這種情緒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都不該有褒貶的評價。所謂的情緒控製,是指意識到自己有負麵情緒時,用合理的方式把它釋放出來,或是將其化解。沒有任何一位情緒管理專家說,控製情緒就是不能有憤怒、不能發脾氣,這是對自我情感的壓抑,也是對自我的不善待。
況且,發脾氣也分很多種情況:雞毛蒜皮的小事,的確沒必要大動幹戈,這對於身心都是無益的。然而,遇到一些碰觸了自己底線的人和事,保留一點脾氣是應該的,它能夠讓對方看清楚你的態度。倘若麵對這樣的問題,一點兒脾氣都沒有,就如同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毫無抗拒之力。
別總是用扭曲的好人思維麻痹自己,認為自己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自己好,一旦發脾氣,就會深深地自責。很多時候,如果是對方的問題和責任,你根本沒有必要去責備自己,讓自己去承受無謂的折磨和損失。有位哲學家曾說過一番肺腑之言,他試圖教那些隻會隱忍和退讓的人看清楚一個事實:
“我多麽願意別人欣賞我的禮貌,我的大度,可實際上,他們隻是享受我的禮貌,甚至鄙夷我的禮貌。有的人即便你無數次忍讓他,也不能停止他的攻擊與辱罵,他會越來越猖獗,到後來連我的家人都要連帶一起罵。如果我不打斷他,他是不會罷休的。”
現實總不如想象中那麽美好,也不是所有人都如想象中那麽懂道理、有分寸。一個有修養、受尊敬的人,必然會和氣待人,但他們也有自己的脾氣。這是一種精神和誌氣,讓他們時刻能夠坦誠麵對自己的心,不用勉強和委屈來壓抑自己,該退步時寬容大度,該爭取時絕不妥協。正因為他們有明確的態度,才讓那些試圖壓榨和索取的人望而卻步,對他們心存敬畏,不敢輕易去碰觸他們忌諱的東西。
在完善自我的路上,別丟棄自己的真實,勇敢去麵對內心的不甘、不願和憤怒。如果你很介意一件事,那就告訴對方;如果你不願意做一件事,就不要勉強;如果對方的侮辱讓你憤怒,那就勇敢地表達你的譴責和反抗。我們不需要成為衛道士,但要做一個坦誠的人,哪怕很普通、很平凡,這份真心和坦誠,也可以讓你馳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