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生產兵團

最終在帝國各省募集了將近六百餘萬銀元的捐款,幾乎所有人都要求修一座輝煌的宮殿。

皇宮的修築經費變得萬分充足,除了資金充足外,那些奇珍異寶更是不少,趙岩抄了那麽多的晉商,鄭氏集團更是被他抄到幾近精光,其他的什麽地主土豪也就不說了,就光是在海外貿易中獲得的奇珍異寶同樣不少,這些奇珍異寶向來都是留著不出手的。

有了這麽多的經費,皇宮的設計被重新規劃。

園林占地規模從原先計劃的200畝擴大到了800畝,而宮殿方麵將建立一個輝煌的‘帝宮’,建築風格將采用新式建築風格,也就是趙家堡目前流行的那種帶著極具東方特色的後現代建築。

建築材料以大理石為主,大氣而又不俗。

帝宮內部是有一個巨大的大廳,大廳擁有極好的光線,是皇帝用來接見群臣和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國宴的地方。

帝宮左邊是文華殿,是皇帝的書房,同時也是皇帝私下接見臣民的地方。

帝宮右邊是乾清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前麵就是帝國廣場,廣場上的地麵和台階也都用大理石鋪設,後麵則是規模巨大的皇家園林。

……

帝國元年年底,在外的各省督撫,海陸兩軍將帥紛紛返回大明,除了遠在美洲以及非洲的外放人員還未歸來外,其他的大多都已回到了山東趙家堡向趙岩述職。

對於不想在外麵任職的督撫,趙岩對他們的意向給與了充分的尊重,將他們調回本土,另派督撫外放。

述職之後,就是封賞了,趙岩將登基那天頒布的賞賜下發了下去。

年底同樣是財政收入進行核算的時候。

去年的預算方麵,軍費的支出較大,雖然沒有進行什麽大規模的戰爭,但因為軍隊換裝的關係,需要將近兩千萬元的換裝費用。

不過這已經在去年的預算之中,整體來說,今年的軍費支出比去年的預算還要少上五十多萬元。

其他方麵的情況有的透支,有的節約。透支最大的還是教育經費,今年又透支了三百萬元。

總體來說,還是透支的,透支的數額加在一起,將近達到五百萬元。

而今年的財政收入,海關的稅收暴漲到了2600萬銀元,帝國商業部淨利潤達到了6020萬銀元,能抽調的資金為3600萬銀元,主要贏利點還是對外貿易,印度、歐洲的貿易皆被商業部所壟斷,是形成暴利的主要原因。

殖民地上繳的利潤總和則是5200萬銀元,大部分都是貴金屬開采的收益,此外還有殖民地稅收,以及原材料輸出的收益。

除了殖民地的貴金屬開采,本土的貴金屬開采總利潤為600萬銀元,加上殖民地的貴金屬開采總值,達到6000餘萬銀元,總值並不代表總利潤,總利潤是殖民地和本土分開核算。

本土農業稅收入則隻有700萬銀元,雖然低層免稅人口比較多,但明王朝的土地兼並是很嚴重的,因此農業稅還算可觀,但絕對算不上高,與明庭相比,這農業稅都少得可憐了。

商業稅方麵則有著顯著的增長,從去年的800萬銀元一路狂飆到了2800萬銀元,主要是因為海貿的開放,讓各工廠都開足了馬力生產,再則是許多工廠的免稅期都過了,而商業稅的征收規模又擴大到整個中國,同時鐵路的建成,讓商業進入了騰飛的時代。

鑄幣方麵,今年一共盈利3100萬銀元,大量的白銀被套現到登萊鑄幣廠進行熔煉鑄造,這方麵隻盈利了1200萬銀元。而銀角、銅錢才是利潤最高的,幾乎不用什麽成本,今年財政部陸續發行了2100萬銀元的零錢,而這些零錢很快被廣袤的疆域與龐大的人口所消化。

在瘋狂的貴金屬采挖,以及鑄幣稅、商業稅、農業稅、殖民地收益、海外貿易、海關等總總收入的綜合下,帝國元年的財政收入增長到了1.8億銀元。

今年的財政收入與往年一樣,收入的大部分都是從海外獲得,隻是今年的通過戰爭、抄家等方式來增收的份額小了許多。

帝國的財政預算也接著展開,帝國二年要完成的目標很多。

趙岩首先製定下了普及教育的五年目標,帝國必須在五年內普及小學教育,十年內普及中學教育。

基礎建設上,將在未來五年內,將帝國各省的鐵路幹線建成,至於西藏省這樣的地方,那就另說了,但公路起碼要打一條進去。公路方麵則應在5年內覆蓋所有州縣。

未來兩年內,應將電報網絡架設完全,必須是在帝都能夠遙控美洲大陸,澳洲大陸的行政。

科研方麵爭取在十年內完成電力革命。

陸軍在帝國二年,在西伯利亞與西域應該再向前推進五百裏,在南方必須征服中南半島,以及南洋各島上的所有國家。

海軍在明年必須控製整個印度洋,並將歐洲人驅逐出去,以壟斷對印度的貿易,同時在中東開鑿蘇伊士運河,縮短亞洲與歐洲的海上路程。在美洲則必須擴大威懾力,以便在中美洲站穩腳跟。

在擴張上,明年並不打算繼續在美洲擴大地盤,美洲的地盤已經很大了,大到都來不及消化,美洲東海岸是一個理想的農業區,但現在帝國不缺農業區,美洲的銀礦已經被控製在手上了,再擴張也沒什麽太大的必要。

但這也不代表完全不擴張,在東海岸依舊會進行一些擴張,不過那是在瞄準了具體目標的擴張,例如某地存在著巨大的利潤,那自然要毫不猶豫的搶下來,而不是那種純粹的領土擴張。

財政預算上,陸海軍的軍費隻撥給了四千萬銀元,其中陸軍三千萬兩銀元,海軍一千萬兩銀元。

陸軍的開支依舊高居不下,以目前的戰鬥力來說,完全可以裁軍了,但那些職業軍人卻是不好裁,義務兵就更不能裁了,義務兵是入伍學文化的嘛同時帝國疆域現在這麽大,沒有兵力駐守怎麽整?

這麽高的軍費,職業兵的軍餉所占的並不多,其中大部分還是換裝和裝備維護,以及人馬的吃喝拉撒所需。

海軍的軍費反倒是不如陸軍,這雖然是一貫的現象,但在帝國今後要在世界擴張的意圖來說,並不是該有的現象。

當然,現在是木質帆船時代,就算是現在製定的海洋霸主計劃,估計最多也就支撐個二十年,最遲二十年,海軍必然換上鐵甲艦。不過海洋霸主計劃的投資能有二十年的回報,也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項目。而這樣的投入也已經足夠了,畢竟已經沒有什麽國家的海軍能夠在海洋上威脅帝國的海洋霸權了。

減少陸軍的投入上,趙岩自然也是有辦法的。

軍費之所以這麽高,還是人馬的吃喝拉撒要帝國撥款,而且標準還很高。當然,降低標準那是不行的,優待軍人是帝國一貫的作風。

趙岩想的辦法就是效仿朱元璋的做法,但又與朱元璋的做法不同。即是將義務兵組建成生產兵團,一邊駐防一邊生產,同時學文化。

這種生產不需要產出多少利潤,隻要能抵消士兵的消耗就可以,因此並不是要把士兵當成牛來幹,而是每個月給他們布置少量的生產。

義務兵在生產兵團幹上三年後退伍回家,不像朱元璋的衛所製度,不僅是終生,而且還是世襲,那實在太惡心了。

義務兵在生產兵團同樣不要求有多高的戰鬥力,隻需要掌握一定的軍事技能就可以,最重要的還是學習文化。

而士兵的戰鬥力雖然不高,但配備上優秀的軍官,以及職業技術兵種,並不影響戰鬥力。

像一戰、二戰的歐洲各國的軍隊,很多都是這樣的模式,蘇聯就更極端了,士兵基本上沒有經過什麽訓練就投入戰場。

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強弱,首先取決於指揮官、裝備、技術兵種三個方麵的優劣,而對非技術兵種的素質要求並不高,隻要一般般就差不多了。

同時帝國成立之初,也是一個特殊的階段。

此時的中國,文盲遍地都是,許多年輕人完全沒有接受過教育,靠學校掃盲根本不靠譜。

很多人到了一定歲數,在學校裏根本學不到什麽東西,而且對思想的改造也不是那麽徹底。

學校相比軍隊來說,管理不那麽強製性。而軍隊的管理卻是強製性的,而且思想的改造上力度更大。

那些年輕人已經到了進入社會的年紀,很多甚至都生兒育女了,急需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改造。

而此時世界各國的軍力根本無法與帝國相比,帝**隊擁有先進的裝備,就是陪上豬一樣的指揮官和二流的士兵也能打贏戰爭。但帝國的指揮官並不是豬,而且也有一定的職業兵。

義務兵隻需要進行駐防,壓製疆域內的異族與動亂,所麵對的敵人戰鬥力就更低了,因此對義務兵的戰鬥力要求並不高,因此側重的是文化教育和思想灌輸。

這種義務兵生產兵團的模式,也解決了養不起義務兵的問題,如此一來,整個帝國到了法定年齡,且身體上過關者(要求極低),都可以征召入伍。

軍部按照趙岩的設想計算了一下,若是推行生產兵團的製度,陸軍軍費支出起碼能減少一半,而士兵依舊享有原來的待遇。

一個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一個人的產出就能養活七八個人,用先進的生產方式甚至更高,一個士兵隻要付出七八分之一的勞動程度,就能完全抵消個人的消耗,當然士兵的夥食待遇方麵較好,因此消耗量算起來更高一些,但趙岩也並不是要求每個士兵都完全抵消他們的消耗,畢竟還要留給時間讓他們訓練和學習文化。

若是放開手來讓士兵死命生產,那麽也就等於幾百萬人給帝國當免費勞工,每年可以創造不錯的利潤,不過這些利潤還是看不上眼的。

如果推行這種模式,就算是義務兵規模再大,也不用花幾個錢,主要還是裝備上的投入。

如果隻是裝備步槍和步兵炮的話,那費用就更少了。而且有的裝備甚至可以用十幾年,這完全不是問題。投入大的大口徑火炮之類,基本上沒那個必要。

不過劉恒卻是更絕,他還補充了一個建議。那就是每個生產兵團再配備若幹異族勞工,則完全可以抵消消耗,甚至有可能盈餘。

至於勞工從哪裏來?

這個更簡單了,把義務兵運到殖民地去開墾嘛就在殖民地周邊抓捕異族就行了,沒就從其他地方補充。

——————

今天要出去玩,就這些吧免費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