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兵發蒙古

中,因為的執政綱領和國民黨有著不可調和對財產私有有完全不同的看法,等等。--鳳-舞-文-學-網--用最簡單的思維去理解,就是的暴力革命的對象就是北伐時的合作者:國民黨。因為的暴力革命對象是富人,而國民黨員絕大多數出

於富人家庭,他們認為財產私有是天經地義的,如果成功了,國民黨也就完蛋了。因此,在消滅異己力量的過程中,蔣介石始終要求他的部下牢記: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即使目前的勢力在反蔣勢力中並不算最大。但可以說,這是蔣介石的政治遠見。

從這一點上看,趙曉峰覺得後來國共兩黨之爭是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政策留下的後遺症。孫中山為打敗北方舊軍閥,把政見水火不相容的兩個黨聯合起來,當共同目標達到後,這兩個黨勢必要為各自的目標拚個你死我活。否則,就要改變兩個黨的章程以適應兩黨的長期合作,而改變黨的章程中這些根本

的東西,勢必會引起黨內思想的混亂和黨的分裂。

在圍剿的過程中,蔣介石總是沒有忘記順帶著削弱那些雖然屬於國民黨但不服從於國民黨的那些地方實力派的力量,也就是讓地方實力派和拚個兩敗俱傷。這是蔣介石的手腕。

蔣介石的這個手腕,當然被所有的地方實力派看得清清楚楚,他們也都不傻。於是,在剿共的過程中,地方實力派慢慢地形成一種共識:一旦被剿滅光,蔣介石就要全力剿滅他們這些地方實力派了。也就是說,他們這些地方實力派和的關係既是冤家,也是唇亡齒寒的關係。

就這樣,地方實力派圍剿的目標和蔣介石並不一致:蔣介石希望將剿滅光,而地方實力派隻希望不來和他們搶地盤,甚至於可以把一些偏遠、貧瘠的地方留給。同時,地方實力派極力避免自己在奉蔣之命剿共時,把自己地實力給搭進去,甚至於還借圍剿之名,向蔣介石要錢、要裝備,否則就不配合國民黨剿共。

這也是年之後的十年中總是沒有被剿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民黨所謂的“圍而不剿,剿而不圍”。圍剿的部隊雖然多,但都各懷鬼胎,並沒有真的齊心協力要消滅。

楊虎城,無論怎麽評價他,他其實也都是地方實力派中的一員,雖然他們的實力不強,在國民黨內的地位也不太高。西安事變,是蔣介石

出來地。蔣介石

著西北軍和陝北的紅軍拚得兩敗俱傷,他好坐收漁翁之利。這種手腕用在不同地方實力派的

上,結果也不太一樣。因為各派人物所處環境不同、實力大小不同、能力不同、個人

格特點也不同。

比如,廣西軍閥白崇禧,在紅軍過境時,乘機向老蔣要了許多軍費、裝備,還隻是把紅軍趕跑,目的是不讓紅軍進入廣西,根本就沒有真的去“圍剿”紅軍,也絕不

許老蔣的中央軍等其它軍隊進入廣西,那些進入廣西圍剿紅軍地部隊被白崇禧的部隊毫不客氣地繳了械。而貴州軍閥王家烈,則是在紅軍和老蔣的雙重壓力之下垮了,紅軍離開了貴州,中央軍進了貴州就不走了,王家烈地土皇帝生涯也就結束了。

老蔣的手腕用到楊虎城

上,就

出了“西安事變”。從根本上說,這是楊虎城謀求自保的無奈之舉。他可不想自己的西北軍與打得兩敗俱傷,無奈之下,楊虎城給趙曉峰發來了電報,請求接受中國同盟軍地收編。

而趙曉峰正好將計就計,準備提前發動曆史上有名的西安事變,雖然事變的主角換成了自己。就在趙曉峰緊密布置的同時,一封電報打破了北平軍部的平靜。

原天津市市長蕭振瀛帶領地新疆特使團。在返程地路上路過蒙古時。被蘇聯人抓捕。現在正關押在買賣城內。蘇聯人從他地

上搜出了盛世才寫給趙曉峰地親筆密函。這個消息還是買賣城內地特工發報得到地。

“不好!”趙曉峰不由皺起了眉頭。

“司令!”謝珂道:“盛世才那裏也有危險了!”

“嗯!”趙曉峰點頭道:“蘇聯人現在還不應該立即對付盛世才。但蕭振瀛就有危險了!”

“是啊!我們應該怎麽辦?蘇聯人對我們要求立即釋放蕭振瀛地電報置之不理。”謝珂問道。

“這樣!”趙曉峰冷靜了一下道:“首先命令內蒙軍團地薩力布帶領兩個師團朝著蒙古境內緩慢推進;再命令第八師團地富齡阿部立即取道

合並山西的李服鷹師團從山西經內蒙直接推進到蒙古第五師團的方振武、第六師團的陳翰章則從北平出發,斜插蒙古,直奔買賣城!然後命令盛世才做好準備,小心蘇聯人的

謀!”

“是!”

“還有!”趙曉峰繼續道:“給陝北的發報,讓他們出兵新疆幫助盛世才!”

趙曉峰沒有理會謝珂的惑,而是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道:“他

的!老子如果再不行的,新疆、蒙古就全丟了!”

第五師團的方振武、第六師團的陳翰章的前鋒機械化兵團從北平出發,經由通遼,紮魯特旗,東烏穆沁旗,直插外蒙的買賣城。

與此同時,第八師團的富齡阿部已經匯合了李服鷹的山西精銳師團朝著薩力布的側翼開去。

而中國在得到趙曉峰的電報後立即與蘇聯方麵進行了聯係,但是,蘇聯方麵對的抗議也是不予理會,無奈之下,命令剛剛從北平返回的劉伯承帶領陝北紅軍第十五軍團的一個精銳師第1師一萬餘人立即開赴新疆,準備幫助盛世才抵抗蘇聯人可能發動的進攻。

蘇聯大將朱可夫指揮蘇蒙聯軍朝著諾門坎附近集結,由於蒙古現在已經被蘇聯人徹底控製,所以蒙古大元帥喬巴山隻不過是個傀儡而已,現在整個蒙古也隻不過有90萬的人口歲的男丁不過隻有幾萬人,所以,在蘇蒙聯軍的參戰部隊中,蒙古人隻占到了十分之一,不過一千餘人。

這時,朱可夫的手下隻有一支一萬餘人的第36師,但是,蘇聯軍隊的裝備比較精銳,而且都是能征慣戰的老兵,再說了,就在中國同盟軍發兵的同時,斯大林已經命令自己的遠東軍第57特別軍開進蒙古的烏蘭巴托駐防,而且命令原先的蘇聯駐軍兩個師加上蒙軍騎兵第6師全部駐紮在買賣城,準備隨時支援諾門坎附近的36師。

蘇聯紅軍的36師可是駐紮蒙古的最精銳部隊,現任騎兵第6軍軍長的中將朱可夫認為,裝甲兵應集中起來投入戰鬥,並建議蘇聯最高領導層建立以裝甲兵為核心的大規模機械化軍。在朱可夫的積極倡導下年蘇聯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批機械化軍,每個機械化軍中編製有2個機械化旅,1個步兵機槍旅和1個獨立高炮營。到1936年初,蘇聯機械化軍的總數已達到6個,每個機械化軍大約集中了汽車,這樣一來裝甲兵的力量就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集中,就好比是散開的手指攥成了一個拳頭。

應該承認年代中期蘇聯在組建裝甲機械化軍方麵曾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同時期的德國隻有3個裝甲機械化軍而中國同盟軍隻有師,至於其他國家的裝甲兵部隊無論是在編製規模上,還是在裝備的數量和質量上較之蘇聯更是相差甚遠。但這種裝甲兵編製方案並沒有得到蘇聯軍界的普遍認可,盡管組建了機械化軍,但蘇軍內仍有一種意見,反對建立專門的裝甲部隊,認為裝甲部隊隻有分散在步兵中或其他部隊中才能發揮作用,持這種意見的人不少是國內戰爭時期的著名將領。因此對最高統帥斯大林影響很大。”在這種

況下,朱可夫通過紅軍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向最高領導層作了反映,“反複闡明,裝甲兵在現代戰場上可以發揮獨立的作用,這種新的強有力的武器不應和行動緩慢的步兵一道展開,這樣會降低其威力。”與朱可夫持相反意見的人認為裝甲兵隻能作為一種輔助

的兵種存在,而朱可夫卻堅持認為裝甲兵應作為一個獨立的兵種投入到未來的戰爭中。裝甲兵到底應該如何使用,是應該分散,還是應該集中?當時,西方一些富有遠見的軍事理論專家對於裝甲兵的認識與朱可夫的裝甲兵作戰思想不謀而合。例如,德國著名的裝甲兵作戰專家古德裏安認為:“凡是有攻擊能力的武器,凡是能幫助其他兵種前進的武器,自然就應該算是一種主要武器。”

朱可夫的意見雖然很有說服力,但斯大林最終還是被另一種意見所說服。最終,蘇聯撤消了軍一級的裝甲兵編製,裝甲兵部隊以團或營的規模被編製到步兵師或騎兵師裏,隻保留了為數不多的幾個獨立的裝甲兵旅。這是蘇聯裝甲兵作戰理論的倒退。蘇軍決策層在這一問題上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