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新德裏會談
之所以杜魯‘門’願意參與到中國和英國的事務之間,一個原因是中國的地麵進攻一旦展開,將對日軍南方軍的局麵造成更大的困難,二來是孫科果斷地答應了派遣空軍加入對日本本土的大轟炸之中。之前中國人的轟炸成功迫使日軍撤出了中國大陸,杜魯‘門’以及美軍司令部對中國空軍加入轟炸後效果非常的期望。
當然,在會議上並沒有提到中國要求獲得日本投降後的聯合艦隊、民用運輸船,就像並沒有提到對戰後日本的繳獲和懲罰一樣。不過這一切在另外一份中美密約中予以了規定,孫科和杜魯‘門’在其上進行了簽署,這份密約的保密年限達到了80年。有了這份密約,才使得孫科同意向東南亞和日本本土派兵。
在這份中美密約中,甚至杜魯‘門’還認可了緬甸和新加坡是屬於中國的勢力範圍。由於可想而知這個問題必然會得到丘吉爾的堅決反對,即使丘吉爾個人同意,他的議會也不會同意的,所以這個信息也沒有對外公布。還好孫科隻是要求以密約的方式請杜魯‘門’予以確認,這使得會議能夠繼續下去。至於中國人怎麽從英國人手中得到這些土地,那就是中國人自己的問題了,到時候美國不表示反對就是。
而另外一個方向,孫科的行為就顯得有一些無償,而被援助的人竟然還不領情。對於西伯利亞戰場,孫科同意了杜魯‘門’的建議,願意派兵近期從‘蒙’古出發進攻西伯利亞的關東軍,以幫助蘇聯恢複國土。不過斯大林卻對這個決議跳起了八丈高,他堅決反對中國進入“蘇聯”的土地,因為他深刻的知道,這一大片土地的來曆,而中國,現在已經不想原來那樣讓人“省心”了。
如果讓中國人進入西伯利亞,那麽恐怕是前腳驅狼,後麵入虎。相比注定會遭到失敗的日本人,作為戰勝者一方的中國恐怕才是蘇聯的心腹大患。所以斯大林寧願讓西伯利亞處於日軍的統治中,也不願意中國出兵幫忙。這個時候的日本已經失去了繼續進攻的力量,對蘇聯的兵力牽製其實不多。
不過杜魯‘門’卻很堅持快速地打敗日本人,應該在南、中、北三管齊下。隨後蘇聯代表團由於無法與其他國家達成一致,在斯大林的帶領下憤然離去,讓剛剛美國的代總統杜魯‘門’感到非常的臉上無光,因為這一次的會議是杜魯‘門’主持的。不過孫科和丘吉爾安慰了杜魯‘門’,隨後還將戴高樂拉了進來,這樣在6月20日,中英美法四國達成了對盟軍下一步作戰計劃的路線圖。並且在會議的最後一天,中英美法四國還對戰後成立一個名為“聯合國”的權利更大的國際組織,來協調各國訴求,阻止世界大戰的再次爆發。中英美法四國也將作為發起國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
新德裏會談的公開結果很快就通過報紙、電台對外公布。首次參加國際會議的孫科回到南京後首先在國民議會中向議員們述職,介紹了會談的情況。即使密約和非公開的部分,他也被要求向一個10人的小組進行講述和備案。
新德裏會談使得世界認識了中國的新一代領導人孫科,溫文爾雅而又擁有西方教育背景的孫科顯然比蔣介石更受到西方世界的歡迎。相比孫科而言,蔣介石聯係西方世界的紐帶是依靠夫人宋美齡及其背後的宋氏家族,後者的確在中國抗戰最為艱苦的時候從美國獲取了援助,不過這種裙帶關係也使得一些不好的現象產生以及四大家族的形成。孫科就不一樣了,他本身就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文學士和哥倫比亞大學碩士,自幼在美國長大,其父雖然名揚天下,但是他卻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總統位置的。對於孫科而言,西方國家領導人的認可度更高。這一次在新德裏,是孫科第一次亮相,很明顯,這一次的亮相留給了世界一股清風,讓世人見識了其風采,孫科自己給自己打了一個及格的分數。
新德裏會談的影響是巨大的,它直接對二戰後的各股勢力進行了劃分,影響了這個世紀後五十年的世界局勢,此後的戰爭和經濟發展全部是圍繞新德裏會談後的結果進行展開的。當八十年後,中美密約到了解密的時間之後,美國政fǔ和中國政fǔ不約而同地宣布將此密約的保密時間再往後延五十年,以避免對正在發生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局麵造成更大的影響而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新德裏會談的結論也飛到了德國和日本的手中,目前這兩個國家承擔了全部盟軍的火力,不由得感到非常的頭大。
艾文.馮.魏茲萊本元帥與路德維格.貝克將軍經過評估後,認為盟軍在法國海岸的登陸作戰將徹底破壞目前均衡的局勢,加速德國的戰敗,於是他們指示在北非卡薩布蘭卡的談判隊伍應盡快與英美達成條件,在不放棄主要原則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妥協。
可以說,在去希特勒,去納粹化以後的德國無疑是理智的,艾文.馮.魏茲萊本元帥與路德維格.貝克將軍的決策是經過了參謀部反複的軍旗推演後得出的結論。而德國在亞洲的盟友,就稍顯不理智了。
日本政fǔ不但沒有認真地考慮新德裏宣言,反而將其視為對大日本帝國的侮辱。不得不說日本是一個擁有極其奇怪的兩麵‘性’‘性’格,極其愛麵子,容易被‘激’怒的國家。戰後曾經有一名美國人類學家對其進行研究,而寫出一本非常著名的《菊與刀》的書。即使是普通的日本人,如果駁了他的麵子,他也會勇於拚命,或者為了保存自己的顏麵而自殺,在日本的曆史上,這種情況不在少數。何況是這樣一個國家的麵子被駁了,這等於是在發起戰爭的天皇的臉上打了一個巴掌。
毫不遲疑的,日本人立即拿出了一份早已準備好的本土大作戰計劃。征招大量的青少年和老年人加入到本土作戰隊計劃中,武器不夠,甚至用竹槍進行訓練,一係列匪夷所思裝備被發明出來。更多的截擊機和高‘射’炮被生產出來,日本已經進入到全民瘋狂的階段,妄圖使得盟軍在進攻其本土的時候遭到重大損失而不得不回到談判桌上來。
日本人正在進行動員,中國人也立即行動了起來。全國的輿論從憲政開始轉向即將開展的對日戰爭。《大公報》總編親自撰文,分析了對戰雙方的局勢和優劣勢,最後說明大中華聯邦一定會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讓發起侵略戰爭的日本受到應有的懲罰。而從新德裏會議歸來的孫科則首次出現在國家電台之中,用他那低沉的嗓音號召全國軍民動員起來,贏得這對日的“最後一戰”。隨後以總統的“最後一戰”為題,全國上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響應活動。在雲南已經整裝待發的兩個集團軍,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共30萬人開始搭乘剛剛通車的滇緬鐵路開赴緬甸。在密支那下了火車後,分別乘坐卡車前往勃固、東枝和景棟一線,隨時準備對泰國和印度支那半島的日軍發起進攻。
帶領這兩個集團軍的是原軍官俱樂部中的陸軍上將羅卓英和杜聿明,碰巧的是,這兩人都曾經作為新編第一集團軍的軍官參加了第一次緬甸戰役。在緬甸的叢林中,他們和他們的將士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這一次,兩人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更加有信心。經過了四年後,中國陸軍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觀。兵員素質由於實施了軍隊國家化後提高了很多,原來那些不適合作戰的老弱病殘全部退役了,而吃空餉的現象也消失了。裝備上,兩個集團軍屬於國防軍中的甲級軍,可謂武裝到了牙齒。單兵作戰武器就不說了,光看軍隊中的坦克和裝甲車的數量就令人咂舌,還不說他們擁有獨立的航空隊,擁有最新式的六個強一天襲者大隊。另外兩個集團軍中都有一直裝備了直升機的特種大隊,可以實施敵後滲透、破襲、刺殺等特種作戰。
在中日之間休戰的半年來,這些軍隊一時一刻都沒有放鬆訓練,一直準備著這一刻。在選定出國作戰名單的時候,這兩位集團軍司令可是跟人家打破了頭,最後在大比武之後才勝出贏得了名額,因為這個機會是無比寶貴的。
在日本南方軍對中國軍隊發出的撤出該區域的要求沒有獲得響應的3天後,也就是1945年7月15日。重炮聲響徹緬甸和泰國的邊界,兩支集團軍連同原本就駐紮在緬甸的第三集團軍分為三路向泰國境內進攻而去,之前密密麻麻的轟炸機已經飛過邊境,將日本人修築的工事炸得天翻地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