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國殤之孤城血戰 第二十八章 絕不拋棄(下)

崔誌鈞顯然不把徐圖安這個跟班放在眼裏,他稱呼宋遠航為參謀長而不是城防副司令就是提醒宋遠航你管不著老子。

宋遠航雖然對於崔誌鈞十分火大,但是崔誌鈞正好擊中了他的痛處,就是傷員該怎麽辦?

在場的軍官們都選擇了沉默,閉口不言,頓時整個地下室內的氣氛頓時變得怪異起來。

宋遠航的選擇其實並不多,一是帶著傷員突圍,結果很可能是大家一起死,二是拋棄傷員突圍,成功率相對會高一些,但是這兩個選擇對於宋遠航來說都是極其痛苦的,因為他需要時間,而且是足夠突圍部隊走出日軍追擊範圍的時間。

崔誌鈞見宋遠航默默無語,撇了下嘴大聲道:“宋參謀長的計劃不說我們在場的兄弟心裏也有數了,想我第二百師自成立起,東征西討與小鬼子連場浴血搏殺,軍官就換了四茬!第二百師的弟兄們什麽時候怕過死?當過孬種舉過白旗?現在師長走了,吳團長、鄭團長也走了,部隊也殘破了,但是這些天宋參謀長率部指揮戰鬥,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兄弟我自信能力不如宋參謀長,率領這幫弟兄堅守陣地卻沒什麽問題!隻求宋參謀長一件事!”

宋遠航麵無表情的望著崔誌鈞輕輕的點了點頭,崔誌鈞繼續道:“請宋參謀長率部突圍,隻要有一個人衝出去,第二百師就還在!也好讓這幾年犧牲的數萬亡魂有個家!最好還能給兄弟們立上一塊碑,逢年過節有個能燒上幾張黃紙的地方。”

崔誌鈞鏗鏘有力的聲音回**地下室內,宋遠航的心顫抖了!他知道不是中國軍隊不重視傷兵,而是沒有條件!擁有豐富的戰鬥經驗的士兵是部隊戰鬥力的核心構成,傷愈歸來的士兵往往是最為精銳的,隻要稍加培訓,他們中的精英就能夠組成簡單意義上的特種分隊。

在那一雙雙明亮的眼睛中宋遠航似乎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為了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將近2000餘名的傷兵,隻要有醫療條件,其中百分之七十的人是能夠回到戰鬥序列中的,而且這些人大多數本身就是第二百師的基層軍官和士官,放棄這麽大一筆寶貴的財富?

宋遠航忽然猛的意識到,此刻第二百師的處境正好給了他一次難得的機遇,如果手上擁有一支百戰之旅,那麽改變曆史進程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最終渴望權力的宋遠航做了第三種選擇,冠冕堂皇的為了抗日大業著手為自己將來組建班底而準備。

想到這裏,宋遠航擺了擺手示意肅靜,環顧左右後,大聲道:“兄弟我在接任城防副司令的時候就曾經說過,不會拋棄任何一個人,我不能讓你們流血之後在流淚!突圍以後,負傷至殘的我負責安置,傷愈的我希望你們還能回來,和我宋遠航一起打鬼子!日本人欠下的每一筆血債都要讓他們用血來償還。”

宋遠航的慷慨激昂的講話意外的冷了場,所有的傷兵都用迷惑的目光望著這個帶領他們戰鬥多日的城防副司令,他們根本不相信有人能夠帶領他們從被日軍圍得和鐵桶一般的同古城突圍出去。

宋遠航明白了其中含義後,當即決定召集軍官在地下室內,當著傷員的麵研究突圍計劃。

所謂的研究不過是宋遠航的‘一言堂’,計劃也非常簡單,就是利用4月6日的暴雨,組織敢死隊奇襲日軍同古城內的指揮係統,使用埋在後院的二輛坦克配合突圍部隊,趁亂從五十五、五十六兩個師團的結合縫渡江突圍。

誰來指揮突擊部隊的問題上宋遠航和崔誌鈞發生了嚴重的分歧。

在崔誌鈞看來,雖然這些天宋遠航指揮得有模有樣,但是率領敢死隊這樣玩命的活他宋遠航還是太嫩,非得他這樣經驗豐富的不可。

麵對崔誌鈞的質疑,宋遠航皺了皺眉頭,飛快的將手中的M1911A型半自動手槍分解,一邊飛速的組裝一邊道:“崔團副,你懂日語嗎?你知道日軍指揮機關的所在嗎?你如何能夠保證完成任務?”

就在說話的工夫,宋遠航手中的手槍已經結合完畢,宋遠航哢嚓一聲拉動滑套,將手槍在手中轉了一下,滿意的放在了桌子上。

崔誌鈞被宋遠航這手漂亮的武器分解結合震住了!而宋遠航的三個問題卻讓他無法回答。

宋遠航微微一笑:“不會日語如何通過日軍的重重崗哨?無法破襲日軍重要目標就不足以掩護部隊突圍,一旦敢死隊的攻擊失敗沒有拖住日軍,那麽將陷突圍部隊於絕境!”

崔誌鈞剛想開口,宋遠航一把握住了他的手,用力一捏道:“現在不是做義氣之爭得時候,敢死隊身係幾千突圍弟兄的生死,而且第二百師要是一個高級軍官都沒出去的話,第二百師恐怕也不複存在了!”

“你先聽聽我的計劃!”宋遠航用熾熱的目光緊盯著崔誌鈞!

無奈的崔誌鈞隻好點了點頭……

崔誌鈞最終徹底服了宋遠航,因為在特種作戰方麵他和宋遠航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選手,麵對宋遠航新奇的戰法和名詞及理論,完善的計劃和多達幾套的應急方案讓崔誌鈞感覺自己的軍校是白念了,這麽多年的兵也是白當了!

一度產生自卑情緒的崔誌鈞,死活無法相信自己麵前誇誇其談的宋大少爺就是傳說中的那個酒囊飯袋,如果宋遠航是酒囊飯袋,那自己算什麽?酒囊飯袋不如?

在宋遠航安排下,崔誌鈞負責協助徐圖安組織部隊突圍!而宋遠航挑選了一名胖乎乎的中尉蕭國棟當自己的副隊長。

崔誌鈞對於宋遠航聲稱盟軍方麵提供的天氣預報4月5日有暴雨的消息嗤之以鼻,在崔誌鈞看來,英國人連日本人入緬的部隊數量還沒搞清,經常因為搞錯了情報被人一鍋端,他們的情報也能相信?人都還沒高明白,還要搞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