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布局華北(二)

這是韓雲華坑石友三的一個原因之一,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石友三對中共的態度也是促使韓雲華想要盡快解決這個禍患。

其實石友三的性格已經決定了他不可能同哪一個勢力永遠保持長時間的友誼,1938年,山東被日本占領後,石友三奉命留在敵後進行遊擊戰。石友三為保存實力,遂轉而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希望在其支持下確立對山東的控製,鄧小平、楊秀峰曾到石友三部工作。在八路軍各部的大力支持下,石友三很快就在混亂的山東站穩了腳跟,並且還取得了一定的戰績。於是同年底,石友三升任39集團軍司令。

但是很快石友三同中國的蜜月期就過去了,1939年4月,蔣以主政華北為條件,密令石友三反共,石友三的立場立刻轉為徹底反共,要求所部官兵全部加入國民黨,並與八路軍不斷發生衝突。1939年,隨著我黨幹部從石友三部撤出。不久,石友三被委任為察哈爾省主席。

最讓韓雲華擔心的是,曆史上,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2月,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第129師一部在河北省衛河以西進行了一場打擊頑軍的戰役。而這場戰役的主角就是石友三以及朱懷冰。

1940年1月,石友三部先後將第129師東進縱隊兩個連、青年縱隊1個排包圍繳械,並圍攻東進縱隊第3團及清江、清河兩個縣大隊,將清河縣大隊大部消滅。為了自衛,第129師趁頑軍朱懷冰部南撤、頑軍高樹勳部尚在衛河以東之際,決定集中冀南,冀魯豫、冀中軍區部隊,殲滅頑軍石友三部及孫良誠部於衛河以西地區。2月9日,石友三部秘密南逃。第129師立即命令參戰部隊追擊與堵截。11日,青年縱隊第771團、冀南軍區特務團等部在清河以西之狼窩消滅孫良誠部1個團;東進縱隊第2、第3團及冀中軍區第23團於威縣東北之史家莊、棗科一帶,與石友三部暫編第3師激戰,殲其兩個營;東進縱隊、青年縱隊、先造縱隊、築先縱隊各1個團及第386旅第4團在清河西南中興集一帶,與石友三部第181師激戰終日,阻滯了其撤逃。後八路軍將頑軍主力包圍在威縣東南下保寺,馬嗚堂窯安鎮地區,並發起猛攻。13日,孫良誠部3000餘人突圍南撤,逃過衛河進至南樂地區。石友三部連遭圍攻,傷亡慘重,於15日夜突圍西逃。東進縱隊宅力、青年縱隊之第771團與冀中軍區趙譚支隊等部,立即沿頑軍左右兩側平行追擊。此時,日偽軍由廣平、斤縣、曲周、永年、肥鄉、威縣出動3000餘入進至廣平、丘縣間地區,向八路軍進攻,以掩護石友三部。石友三部乘機從大名、臨漳間渡過漳河,向清豐東南地區撤逃。戰至18日,八路軍停止追擊。此役,八路軍共斃傷俘頑軍2800餘人。

而石友三所部在冀南、豫北虎視眈眈地盯著八路軍也給韓雲華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出於後方安全的著想韓雲華決定相機徹底解決石友三所部的威脅。

盡管石友三所部表現的足夠反動,並且和日本人眉來眼去,但是由於處於全國抗戰的大環境下,為了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韓雲華想要徹底解決石友三部則必須經過一番周折,否則老蔣那裏可不好交代,要是這個時候由於這件事而引起國共雙方的摩擦,這就不是韓雲華所願的了。

韓雲華自己很清楚在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始終能夠堅持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了這條看不見的統一戰線的存在,正是有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維係,全中國不同黨派不同政治宗教信仰的人民才能夠齊心協力患難與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絕對不能出問題,這是中共包括韓雲華在內所有的領導人的共識。

既然直接向石友三動手行不通,那麽等待高樹勳動手時間上又來不及,或者說是韓雲華自己等不及,那麽讓日本人收拾石友三則是成了最好的方法了。

而且韓雲華還預料到一旦戰事不利,石友三很可能會在第一時間向日軍投降。不過韓雲華並不擔心,盡管一個國民黨中將向日軍投降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中國人民抗日信心,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暴露了的漢奸可要比潛伏在中國人民內部的危險分子對整個中華民族威脅小多了。

況且韓雲華是何許人也,既然想到了這一點,肯定會有相應的應對方法,又怎麽能讓石友三順利投降日軍呢。相對應的韓雲華也相信石友三會自願鑽這個套子,因為像石友三這樣貪婪的人是不會錯過這麽一個好機會的。

事情的發展果然像韓雲華預料的那樣,石友三經過三天的觀察,再加上日軍在冀北的大動作讓石友三錯誤地認為韓雲華所部這樣做是為了收縮兵力,然後支援塞北的戰事。所以他認為這個時候接收冀南時機很恰當,隻要他能在冀南堅持兩個月、不、隻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蔣介石本人再或者是蔣介石身後的中國政府都很樂意出現一個聲名大振的中國上將的。

石友三幼年家境貧寒,父親靠給地主家趕大車維生。所以也導致了石友三從小迫切想做人上人的思想,再加上石友三生活的那個軍閥混戰,有錢有糧有軍隊就是大爺,所以也造成了石友三除了對自己手中的權利極度崇拜以外,除了對自己信任外,其他人都不入其法眼,更別提信任一說了。也正是這種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思想,為石友三今後的數次反叛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幸好石友三在一家糧店做學徒,得雇主少主畢廣桓資助,得入長春東關龍王廟小學,在商震教導下就讀。並於1908年從軍,入清朝新軍第三鎮吳佩孚部下,駐河北廊坊。

在北方混戰多年,石友三對於北方的情況很是熟悉不過了,尤其是對河北等地的情況更可以算說得上了如指掌。冀南是一個什麽地方,冀南,一個地理概念,包括河北省南部的邢台市、邯鄲市。該地區是河北省重要的煤炭鋼鐵基地,也是曆史最悠久的地區,兩市建城曆史均超過三千年,其中邢台市曾是殷商古都、西周邢國、後趙的國都,邯鄲曾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國都。

基於對邯鄲以及邢台兩地的垂涎以及對上將軍銜的渴望,石友三很快就和冀南行政公署進行了接觸。在韓雲華的授意下,雙方是一拍即合。最終石友三同意以一百二十萬大洋的支援軍費作為交換條件,從韓雲華手中將包括邯鄲在內的廣大冀南地區接收過來。

雙方交易的速度很快,而且還是秘密交易。當韓雲華所部撤到大名地區之時,日軍依然沒有發覺異樣。

韓雲華的行事向來是天馬行空,不管是八路軍總部還是延安黨中央對於韓雲華的軍事行動都隻是思想上指導而行動上不加以幹預,就算是黨內部分同誌對於韓雲華將冀南一市六縣拱手“賣”給了國民政府存有不同的意見,但是毛主席還是決定任由韓雲華自己發揮。

盡管冀南的戰事已經和韓雲華沒有任何關係了,但是保持對冀北、冀東的軍事壓力依然在進行,這倒是大出石友三的意料。在石友三看來,八路軍賣冀南原因無外乎有兩個,第一是想拿他石友三抵擋日本人,另一個則是八路軍已經接近油盡燈滅了。

眾所周知八路軍缺醫少藥,軍火更是嚴重不足,彈藥隻派發幾個基數的,連一場大一點的戰鬥都不一定支撐的下來。而冀南的戰事連綿了進一個多月,別說是苦哈哈八路軍吃不消,就算是他這個堂堂正規軍中將軍長都打不起。八路軍彈盡糧絕幾乎是可以預見的,隻要是一個有頭腦的軍事長官都可以想象得到。

但是冀南畢竟是八路軍打了一個多月才拿下的戰果,就這樣讓日本人拿回去八路軍肯定不願意,而八路軍自己有沒有那個實力同日軍抗衡,這個時候他這個有國民政府支持並且距離冀南又近的中將軍長就顯得尤為可貴了。

石友三是一個現實的人,他不相信友誼之類的虛華的東西。在他的腦海中除了自己以外就是在算計別人,他不相信八路軍會真心將冀南偌大個地區交給他,八路軍隻不過是想拿他石友三吸引日軍的火力消耗日軍的實力,而八路軍自己則是躲在安全的後方養精蓄銳。

盡管石友三也想到了這一點,但是這個**還是太誘人了,讓石友三知道是陷阱也忍不住往裏跳。

以石友三豐富的鬥爭經驗很容易就想到接下來他要麵對的問題,首先就是八路軍肯定不會對塞北的日軍進行軍事牽製,到時候肯定會有大批的日軍南下收拾冀南的爛攤子,而他這個即將出爐的新的抗日英雄必將首當其衝。

不過石友三並不擔心,常年打雁的他很清楚他現在的位置,日本人雖然想“收複失地”,但是屢受重創的國民政府更需要一場大勝來挽回其政治上、軍事上的頹勢,到時候他石友三的位置就要敏感得多了,也由不得蔣介石不派大軍前來救援他。

況且石友三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的秘密,就是自抗戰爆發以來,他和日本人一直都在秘密聯係。之前是由於日本人在軍事上節節勝利,對於他這樣的小嘍囉不屑一顧,他手中萬把雜兵人家大日本皇軍還看不上,所以雙方就歸降的條件一直都談不攏。

但是自從去年以來,日軍在塞北接連遭受重大挫折,所以對於石友三的拉攏就顯得有誠意的多了。然而此時的石友三也看到了日本人的頹勢,一向謹慎的他卻是猶豫了。所以那件事就此擱了下來,到時候隻要戰事不利他隨時可以倒戈相向,聯合日本人反攻國民政府,不管怎麽幹,他石友三都不吃虧,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