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 瞎貓碰到死耗子

我知道馬克思是研究中心的主任,而這個研究所是完全按照馬普模式進行的,他完全有能力一個人就決定,當然,這說明他還需要讓某些方麵介入,去調查我的背景。因為我是完全照搬那個人的身份。唯一問題就是不怕那個人比我聰明,就怕那個人之前的表現不夠我張揚。又或者,馬克思還想繼續了解我,所以我必須好好表現。

“今天,我們依然不講專業,不談生命科學。今天我們依然談點別的。有的同學很高興,因為這樣他可以不用怕跟不上進度。有的同學很生氣,因為這樣他覺得我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的確,我所講的,大家應該在本科階段,甚至在中學就已經理解這些東西。但是,我隻會說我認為需要講的,而大家認為不需要聽的,可以隨時離開……”

馬克思談到這裏的時候故意地停了下來,我也悄悄看四周,居然沒有學生離開。這倒有點奇怪了。

“那好,我們繼續。記住大家隨時可以走人,記得不要鬧出太大聲響,想摔凳子,拍桌子的,等大家走後再來。”

聽到這句話,大家都笑了。

“我今天準備跟大家討論的是最老套的一種藝術,是培根和穆勒創造的一套方法。簡單的講就是‘科學歸納法’,複雜點講就是‘歸納邏輯’。再具體講,就是一句話——同中尋異,異中求同。因為這些東西就隱藏著我們需要揭示的秘密。這些東西,我不羅嗦,因為我知道同樣在大學一年級的通識課裏,大家都學過。我現在就問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我們研究生命科學,其實重要的一點就是人類想要永葆青春活力,盡量地延長壽命。那麽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要是你,你會怎麽去尋找研究的路徑。根據培根和穆勒創造的方法?”

大家都非常開心,因為這樣的東西本來就是大家最感興趣的。而且很多學生已經思考過了的。

印度學生古蘭德馬上站了起來,“據我所知,有很多特殊的人存在。比如得了早衰症的患者,我們家鄉就有一個孩子,他叫阿裏?侯賽因?汗,他才14歲,但是卻有110歲老人的身體。據我們那裏的研究所說,他比正常人衰老的速度快8倍。我認為如果可以分析他的基因,對比他的基因與正常人的基因,就可能知道決定衰老的基因是哪一個。”

馬克思聽了之後,肯定地對他說:“你說的案例,我聽說過。你忽略了一個要點,他的五個哥哥姐姐,也是因為早衰症而很早就死亡。這說明研究他們家族的遺傳,比較他們家族內部成員,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如果家族裏隻有他一個人患早衰症,那麽是很難跟普通人的基因比對出問題來的。因為這樣的話不排除外因造成的問題。”

這時一個美國學生也站了起來,“美國也有一個不老的女孩,她8歲了,但是從出生到現在一直保持新生兒般的臉孔和肌膚,體重也僅11磅,並且與嬰兒時期一樣,需要母親的細心照料,生活根本無法自理。我認為這樣的案例,可以拿來跟阿裏作比較,這樣更容易找出問題來。”

馬克思聽了說:“沒錯,這樣子的確更容易找出問題來。但是比對起來可能出現的問題,依然是太多的基因,依然是很難一個個地篩選。雖然我們做的研究基本就是這樣機械、重複的工作,絲毫沒有創意可言。但是利用一種方法,完全可以是創造性的。這才真正是我們力量所在。”

聽到馬克思這樣說,大家都陷入了沉默。因為這樣的創造性思維,是最難的。不是一想就有,而且,如果想得到,其實已經是取得非常的勝利了。

馬克思看大家都沉默,為了更好地引導大家,他又進行了解釋:“其實科學歸納法,在培根就已經相當完整了,穆勒隻是作了更簡單具體的提煉。培根當年研究‘熱’,雖然是在科學蒙昧的階段,但是因為他方法的先進,所以他理解熱為一種擴張的、受到抑製的、在其鬥爭中作用於物體的較小分子的運動。這和我們今天的‘熱學’觀念差不多。關鍵在於他能夠從很具體的差別進行比較。而不是像我們剛才那樣僅僅從一些特例入手。比如他會把所有感官的熱都羅列出來,包括太陽的熱、火焰的熱、溫泉的熱等等27種‘熱’,其中還包括‘毛皮的熱’,但是具體研究中,他又會用實驗把‘毛皮的熱’之類無法呈現本質的給剔除掉。所以,我們不可以局限於直接的概念,要更細致地去尋找具體的途徑。”

大家依然沉默,因為這可不是什麽一時就可以很有效的羅列出來的。而我是沒有回答問題的壓力,因為來這裏,我可不想表現自己,隻想找出線索。所以當馬克思在嘮叨的時候,我隻看到了坐在前麵的英國小美女,她漂亮的小手,不斷在折騰著一隻鉛筆,這樣我就一直看到她手臂上的一道不小的疤痕在我眼前一直閃。我突然又想起之前為了工作需要,讀了一些潮州人的筆記,想到裏麵一句關於骨科傷害的話“幾歲的人傷到骨頭就得多少天才能夠好”,這話肯定不嚴謹,但是它說出了一個問題——年輕人的愈合能力比老人要強,或者說隨著身體的衰老,人的愈合能力會越來越強。

馬克思又點了我的名字,可能他以為我已經走神了。其實他講的東西,我再熟悉不過了,因為幾乎每次任務都用到,所以用三分精神我就知道他的意思。他不要我們簡單地去空泛地找永遠年輕的,或者過早衰老的,這些雖然可能幫助我們找到年輕和衰老的關鍵基因,但是依然範圍太大,太難以篩選。

“約翰尼,你有沒有什麽想法。”馬克思問我。

既然是點名要我說,那我倒不能不說了。我馬上站了起來,“教授,我在想,年輕人受傷比年老的人更快的恢複。那麽決定恢複的基因是什麽?找到這種基因,那麽人體自我更新修複能力就可以得到保障,這不就是永葆青春了嗎?”

說到這裏,教室裏一片寂靜,因為大家發現馬克思的表情很不對頭。

馬克思好像花了點時間在腦子裏整理頭緒,過了一會,他才緩緩地說:“這個點子不錯,但是怎麽找也是個問題。好吧,這個問題就到這裏了,回去繼續思考。”

然後他又轉移了話題,“接下來,我想談另一個問題。本來不打算講的。但是沒有辦法不講了。因為看來大家對於‘永葆青春,長生不老’興致太大,而對於科學的熱情和理解卻不夠。所以,我得跟大家談點……談點更真切的,更發自內心的,我一輩子研究生命科學最重要的心得體會。

其實衰老、死亡是自然的必然選擇,自然界選擇了通過“衰老、死亡”來實現生命的循環與更新,這樣的方式其實才是最科學,或者說最符合理性的。人類的想法本來就是違反自然的。違法自然的東西,看起來符合理性,但是實際上,隻是符合了感情。

什麽意思呢?比如有些同學可能知道,我至今還沒有孩子,自己的孩子!但是我為什麽沒有接受試管嬰兒,這對於我不是什麽難事,甚至自己捉刀都可以。問題是,目前雖然技術成熟,但是長遠的,我們仍然未看到試管嬰兒的不良影響。因為就像這是一個無籽西瓜的種子,它是個種子,但是它將來卻結不出種子來。這就是問題。我們追求長生不老,這是符合我們感情上的需要的,但是它必定是非理性的。就像人口問題一樣,如果讓人類自由地繁衍,那麽是符合人性的,但是卻必然是非理性的。這點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大家也許會想,出現了新問題,就繼續解決完善它不就行了嗎?的確如此,我們的工作就是如此。不過就我的經驗來看,其實我們的工作更多的是像給自己的電腦係統打補丁,越打越多漏洞,結果電腦速度慢了,甚至直到一天,你會發現還不如幹脆換個新係統,或者恢複到最初的係統。也許這樣的說法也很悲觀,但是這是事實。我們的努力其實更多的是推向一種沒落,一種與自然規律相同的由盛而衰的沒落。

當然科學的研究,真正的目的在於什麽呢?在於探索,在於求知,在於好奇,在於‘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些都是我的感悟,當然,這也是一個老人的想法。我知道大家無法現在就理解和接受,但是希望大家把這些話記在腦子裏,將來有一天,大家會明白的。

下課吧。”

下了課,馬克思留下了我,對我說,“約翰尼,今晚去我家吃飯吧,你媽媽給你做了好吃的。”

“太好了,馬克思先生,我什麽過去比較方便?”

“你可以早點去,沒有關係,我還有些事想跟你說。”

我根本用不著多想,因為傻瓜都明白這樣的機會,對於我的工作而言,絕對是好事。就非常爽快就答應了。這個世界上,除非是西爾莎要要緊事約我,否則我都會毫不猶豫地推掉之前的約定。因為這還意味著我終於離“青春泉水”又近一步了。

所以我一早就去給馬克思太太買了一束鮮花,馬克思很明顯也不是什麽酒鬼,所以我隻為他準備了一瓶梅子酒,助助興。

當然,還不忘通知希娃做好策應,因為可能臨時就要下手偷東西也不奇怪。所謂有備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