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產流失是近幾年的學術界和實業界及國家有關部門共同關注的熱門話題,我們日常見到的各種相關的國有資產流失的報到,都是些極端的個案。其實又回到那句話:目前大陸的新貴們,甚至包括大多數的富人,他們極少有人敢直麵自己的第一桶金,因為這第一桶金可能是灰色或黑色的,很多都是靠國有資產流失發展起來的。

在我就讀的在職工商管理碩士班上,老師就國有資產流失問題做了個專題,讓我們共同討論各抒己見,目的除了讓我們關注國家經濟事件之外,想聽取一下我們的意見。說實話,我本人對這個話題感覺很無奈,國家的法律製度不健全,分配體係不公平,造成國有資產運營效果很差,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也無法有效的製約國有資產流失,如果國家真的製定出配套的法律和法規,堅決製約國有資產流失現象,一是投入較大,另外,良好的分配體係建立不起來,保住的國有資產還會通過虧損的形式,變相的流失掉。也就是作為一名會計或財務人員,我很清楚的知道,流失的方式太多了,不流失的也沒有太多的價值。不是自己太悲觀,中國的事情幾十年下來,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所以我的答案令老師很是無奈: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國家無力經營國有資產,流失掉的大部分還在中國,可以通過稅收等方式加以回收,國家不如邊走邊看,事情可以這樣做,但話不能這樣說,形式上還是堅決打擊就行了。老師說,要是讓我做國家主席恐怕比較麻煩,要是這樣推論,按照能量守恒原則,資產不是在這兒,就是在那兒,反正就是在世界上流淌,所以犯罪啊,違法阿,都無所謂,我也隻好啞然失笑了。

不過,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真的不是簡單問題,不是一兩個文件、一兩屆領導、一兩個教授、一兩篇文章、一兩個官員就能解決的,在我這十年會計期間,也經曆了不少的資產流失問題,僅提出幾個案例供大家欣賞。

企業的產品堆積如山,連員工的工資也發不出來了,發出來的工資也僅僅維持基本的生存,每月4、5百元,可是你看供應部門人員的吃、穿、用,吃飯到飯店,身上是名牌,每件衣服都至少抵兩個月工資,用的是進口貨,哪來那麽多錢呢?通俗的說法叫吃回扣,實際上是企業拿了90%的投入換回個人的10%的利益,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源頭流出。那麽銷售部門的人員是不是就沒有那麽享受了,事實上也很享受,方式更多,申請給客戶的傭金或回扣,自己截留;和客戶商定讓企業降低銷售價格,然後吃返回扣;說服企業領導參加各種展會,隻為了幾百元的紀念品;而最最賺錢的是自己成立了貿易公司,供方和收方都不變,自己無償擁有了客戶資源,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所謂窮了國家,富了大家。一扇所說都是些見怪不怪,大家都明白的套路。

企業領導如果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將企業治理得非常好,但努力的結果是稅收高了,利潤多了,工人工資水平漲了,自己卻還是個工薪,不滿意國家的分配體製阿,又沒有辦法,怎麽辦呢?自己建廠吧,沒有資金沒關係,多年來為了企業的發展,和銀行內部實權人物的關係非常好,搞貸款,不行直接聯合銀行的、稅務的、主管部門的實權人物共同投資,產品一定是自己所在企業鏈上的某一部分。然後,你就可以看到那個廠的很奇怪的投資人—全是女的,一群男人背後的女人,效益自然是非常好了,低進高出,分享的不僅僅是市場利潤,關鍵是原企業的利潤。幾年下來,原企業效益越來越差,該關門了,領導走吧,反正自己的企業也已經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了。

這種方法也是慢慢的達到資產流失的,還有更快的辦法,半年之內,1000萬元,全部流失掉。那個企業很有意思,自己爭取到了進出口權,但是沒有客戶,也沒有自己的業務員,就商定開始做代理進出口業務,結果給一批老外貿和銀行人員,立刻抓到了商機。國外的客戶其實都是外貿行業前幾年出去的外貿人,他們聯手簽訂了銷售合約,開來信用證,國內的人就盡快說服企業的人,急於要用這些錢組織貨源,還是趕緊押匯吧,押匯出來的錢,和企業簽一紙合同,他們就急急的拿走了,等信用證快到期,催促趕緊發貨時,就找不到人了,信用證自然不會有人付款,押匯出來的錢,卻是企業的貸款,企業必須得還,就這樣簡單的小兒科的詐騙,一連做了很多筆,最後還不上的錢,公司也沒有資產,結果就成了銀行的壞賬,這個流失,首先是國有企業的資產全部流失,最後倒閉,另外銀行的錢也流失了,但是沒有人去追究責任,要說這些人真得找不到了嗎,不可能的,隻是他們連找都沒找,一下賺到幾百萬元,連一點牢獄之災都不用擔心,是你你做不做?

國有資產就是這樣流失掉的,而且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