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閱讀是影像速讀。

其實不是完全的影像速讀,而是借鑒了影像速讀的一些理念,用最快的速度把一本書先瀏覽一遍。

那這個最快的速度多快合適呢?

我們推薦使用的速度是“每頁閱讀時間2~3秒”,沒錯,就是這速度。

大家還記得標準的影像速讀的速度是多少嗎?每秒2頁,勻速閱讀。

這裏我們所說的第一遍閱讀隻是借鑒影像速讀的一些理念和方法,速度已經放慢了許多,控製在2~3秒閱讀一頁就可以。

2~3秒的時間能閱讀什麽呢?很多人肯定還是有這個疑問。盡管前麵已經學習了影像速讀的方法,也對潛意識閱讀有了一些了解,但是真正實施起來還是對自己有很多的懷疑,並不能真正邁過內心的那道坎兒。

所以我們就放慢速度,而且在閱讀時並不一定要勻速。

更關鍵的點是,我們不采用軟眼閱讀法。

我們就用平常閱讀的方式,2~3秒的時間能閱讀一頁紙上的多少內容呢?

其實閱讀不了多少,但是隻要把下麵的內容大概閱讀一遍就可以了。

章節標題、段落標題、黑體字、加粗的字

加點的字、畫線的字、特殊顏色的字、突出的字

插圖和表格的題目、示意圖的名稱

利用2~3秒時間閱讀上麵的內容足夠了。因為每頁紙上沒有多少上述的內容,一般四五處就夠多的了。有些頁麵上可能隻有一兩處上述內容。

還有個問題:如果整頁都沒有上述內容,隻是一段一段長篇的文字,沒有重點,這時候該如何閱讀?

這時候我們就要完全相信潛意識。

具體方法是:用2~3秒的時間在頁麵的上下左右快速地掃描幾眼,潛意識能抓住什麽字符算什麽。不要刻意去閱讀哪些句子或者段落,要完全相信自己的潛意識在目光從字符上掃過時抓住的東西。

可能剛開始時很多朋友覺得什麽也沒看到,沒關係,就先用這種方法把整本書瀏覽一遍。這時候我們會對這本書的大概內容有一個淺顯的感性的認識,這就已經足夠了。

第一遍影像速讀的目的就是對整本書的整體框架有個印象,對內容中可能出現過的核心內容有個大概了解。這些模糊的、不成形的印象在大腦中留下的信息會對我們後麵幾遍的閱讀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當然這個輔助作用是隱性的,無法直接體會到。如果大家真的想證明這樣到底有沒有用,方法也很簡單。

找兩本同等難度的書,然後分別用兩種方法閱讀。

第一本在正式閱讀前先用上述方法進行一遍影像速讀,第二本直接開始全文正式閱讀。全文正式閱讀的時候,要保證兩本書的閱讀速度基本保持一致。等兩本書都閱讀完了,自己比較一下對兩本書的理解程度有沒有區別。

當然,這裏有個前提,在全文閱讀的時候,速度都不能太慢,如果以每分鍾300~500字的速度進行全文閱讀的話,那可能閱讀完之後兩本書的理解效果差別不大。但是如果我們都用每分鍾3000字,至少是每分鍾2000字的速度去讀,那閱讀完成後,可能理解的程度就會有明顯的區別了。

我們按一本書300頁計算,那進行第一遍影像速讀的時間是600~900秒,也就是10~15分鍾。

不要小看這10~15分鍾。如果是難度非常低,而且是自己熟悉的領域的書籍,可能隻需要用這10~15分鍾翻一遍就可以,根本不需要再花更多的時間去做後麵的兩遍閱讀。

比如我自己也出版了十幾本有關快速記憶方麵的書,當然在寫這些書之前的幾年時間,我也翻閱了很多其他前輩和老師的類似的書,對整個快速記憶的知識體係有了一個係統全麵的了解。盡管每個人寫的書的風格不同,內容上略有差別,但是整個的知識框架是大同小異的。所以這幾年我再拿到其他老師最新出版的有關快速記憶方麵的書,也就花個三五分鍾的時間翻看一下目錄、寫作的風格、知識框架的設計等,甚至連影像速讀這個步驟都省略了,因為我對這些內容太熟悉了。

所以,10~15分鍾的影像速讀的作用還是非常大的,有了這十幾分鍾,後麵的閱讀效率就會變得更高,閱讀的收獲就會更大。

在完成第一遍影像速讀後,不要急於去做第二遍閱讀。我們需要稍稍休息。

為什麽要這樣做?

因為在5~10分鍾的影像速讀過程中,大腦在不斷地接受一些零散的看上去沒有關聯的而且無趣的內容。這個過程不像正常閱讀一樣可以享受閱讀的過程,而是強製性地給大腦硬塞一堆看上去亂七八糟的東西,所以這時候大腦是非常累的,或者說潛意識是很累的。前文我們曾經講過,潛意識遵循快樂原則,所以我們必須滿足潛意識的快樂需求。

怎麽滿足呢?

我個人有以下建議。

拿1~2分鍾時間站起來,打開窗戶,看看窗外的風景,呼吸一下窗外的空氣。或者去倒杯水,上個衛生間,伸個懶腰,做幾分鍾運動,也可以逗逗你家的狗啊貓啊,喂喂你家的魚啊鳥啊……

隻要讓你的注意力暫時從這本書離開1~2分鍾就可以。

然後回到這本書上來,繼續下麵的工作。

回來後,不急於開始第二遍閱讀,還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重新翻看這本書的目錄,複習大腦中的思維導圖。

這次看目錄的時候,我們一邊看一邊回憶。

每看到一個標題,就回憶在剛才的影像速讀的過程中,是否在正文中看到過這一章節的內容,大概描述了些什麽內容。這個可能比較難,沒關係。我們在看目錄的時候,如果還記得正文中曾經有過這麽一個章節,大概在哪個頁麵的哪個位置看到過,這就夠了。具體的細節留給下一個過程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