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引蛇出洞

六月初十,在李守貞所部的不斷騷擾下,漢軍修建的長牆、堡壘仍然基本竣工。星羅棋布的堡壘、連綿不斷的長牆將河中府與外地徹底隔離,很快,城裏就鬧起了糧荒。李守貞事先運進城裏的糧食被軍隊全部瓜分,糧店徹底停止了供應,賣兒賣女也買不起高價糧的百姓們成片餓死……

六月十二日,郭威命人向城**入勸降的檄文,李守貞連忙命人收繳,並宣布凡是私自收藏檄文者一律斬首,散布謠言者全家處斬。同日,郭威在董遵誨的建議下,向城內派出使者,向李守貞提出建議:為避免傷及無辜百姓,請李守貞放出城內百姓,漢軍將退後三裏,絕對不會趁著打開城門的時候加以攻擊。

李守貞有些心動,卻被總倫勸阻。城中雖然斷糧,可是作為李守貞的高級幕僚,總倫依然吃得油光滿麵,就聽他對李守貞說道:“大王,百姓乃是您統治的根基,如果將他們全部釋放,那大王登基稱帝以後,豈不是如無根之浮萍?!釋放百姓之舉,大大不妥。何況,有饑餓的百姓做對比,士兵們才會對大王越發忠心,他們隨便拿點糧食出來,就能瀟灑快活,這樣軍心才不會思變!要是沒了百姓的妻女供他們**樂,守城的士兵們不知道也惹出多少事端來!”

李守貞有些個遲疑,他倒不是體恤百姓的痛苦,隻是不希望自己在曆史上留下惡名:“大師,要不然咱們釋放一批老弱婦孺,全是那種幹不了活的累贅。反正他們留在城中也不過是浪費糧食、糟蹋飲水而已,不如將他們全部趕出去。要是郭威施舍,就會浪費郭威的糧食;要是郭威置之不理,就會損害郭威的聲名!”

總倫盡管有些心動,卻依然連連搖頭,“大王,如果釋放老弱婦孺,那城中的青壯們就會對大王離心離德。等到那些老弱婦孺啼哭於城下,就會亂我軍心!”

見李守貞點頭,總倫又為他打氣道:“大王不必擔憂,您命中注定能登基稱帝,當上天子,豈是郭威等人能夠改變的?!如今隻是時機未到,而讓宵小猖獗;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就算您隻剩下單槍匹馬,也能夠乘勢而起,一展您的淩雲壯誌!”

總倫深知,一旦破城,自己作為勸說李守貞稱王的幕後推手之一,一定會被處死,甚至是被看做妖僧活活燒死,所以他竭力為李守貞打氣,鼓舞他的信心。反正蜀國、遼國不會看著漢朝平定內亂,也許日後時局有變,鹹魚終會大翻身呢!

就在李守貞所部困守河中府的時候,繼王景崇向後蜀派出兒子王德讓之後,趙思綰也派出自己的兒子趙懷乂前往後蜀求援。

孟昶知道目前王景崇、趙思綰甚至李守貞全都陷入了困境,如果蜀國不及時援助,等到漢軍平定三地反抗之後,蜀國將再無染指關中的希望。這時,安思謙以缺糧為借口,婉絕出動,於是孟昶命令興州、興元等地向安思謙所部運送數萬斛糧草,並督促安思謙所部立即出兵。

六月二十八日,安思謙率軍進駐散關,並派馬步使高彥儔、眉州刺史申貴,率兵攻擊趙暉設立的箭筈安都寨。守將藥元福苦戰失利,不得不後退。趙暉立即留下部分軍隊監視王景崇,率領主力南下。

六月三十日,安思謙在玉女潭擊敗遠道而來的趙暉所部,趙暉損失慘重,隻能夠退守寶雞,安思謙趁機率部進駐模壁。

七月四日,負責策應安思謙的韓保貞,會同隴州部隊向東推進,在神前遭遇漢軍守備部隊。兩軍展開對峙,雖然沒有爆發決戰,但是小仗不斷,處於僵持。漢軍守備部隊向郭從義緊急求援,郭從義連忙派出援兵。韓保貞得知消息後,退守弓川寨。

七月六日,趙思綰發覺郭從義的北大營空虛,立即派兵突襲,將其縱火焚燒!如果不是郭從義親自督戰,趙思綰險些乘機攻破郭從義的包圍圈。

七月九日,郭從義、趙暉向郭威聯名求援,郭威思量片刻,果斷率軍增援。

七月十一日,郭威留下白文珂、劉詞、王審琦(時任都虞候)等人駐守河中府附近,自己親率王峻、董遵誨、石守信等人出發,率領主力部隊前往西部增援。

七月十三日夜,郭威悄悄分兵,自己率領部分軍隊前往西部,同時命令王峻率領主力部隊悄悄回援河中府。

郭威對王峻說道:“秀峰,如今李守貞困守河中府,如果不及時突圍,等時日長久耗完糧草,肯定會被我們生擒活捉。現在咱們大軍撤離,這是李守貞唯一的機會,他一定會動員主力部隊對我軍展開突襲!不過因為擔憂我軍並未走遠,相信這兩日李守貞依然會展開試探攻擊,不會出動主力。我相信再過幾天,等我部出現在京兆府附近的消息傳出,李守貞一定會傾力來攻,到時候希望你與白老將軍傾力合作,將李守貞最後的精銳部隊一舉殲滅!”

王峻肅立回答道:“郭帥放心就是,隻要李守貞率部攻擊,那就是他的滅亡之日!我一定會與白老將軍一道,將李守貞的希望徹底擊碎!”

郭威連連點頭,“我相信秀峰的能力,把大軍交托給你,我很是放心。此去京兆府,我將所有的武將都留給你,隻帶五千人前去增援。郭從義可是被趙思綰打得灰頭灰臉,連求增援!”

郭威故意貶低郭從義,為的就是提起王峻的鬥誌。他知道王峻與郭從義不合,既然郭從義沒有取得勝利,那王峻一定會竭力發揮,通過自己的勝利來羞辱郭從義!

果然,正如郭威所料,就見王峻滿麵紅光、充滿鬥誌地向郭威行禮,而後大踏步走出帳來,率軍前往河中府。為防止李守貞提前突圍,王峻特命令董遵誨率領一千名輕步兵作為前鋒,立即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