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浴血城頭(二)
南平軍士兵冒著箭雨衝過了護城河,將手中的盾牌往地上狠狠一砸,緊跟著衝過來的士兵又將盾牌摞在了先前士兵的盾牌之上,形成一個小小的掩體,僅露出一個可供射擊的小窗口來。
快步趕上的南平軍弓箭手跑進掩體,開始對城垛口實行壓製性射擊。城上的郢州軍弓箭手立即反擊,可是箭矢卻往往紮在了窗口附近的敵方盾牌上。
劉扶一聲令下,早就做好準備的士兵們立即出發,他們攜帶著從江陵帶來的毛竹,分為許多組快步往城下跑去。每組中一名士兵抱著毛竹跑在頭裏,剩下的四名士兵扶著毛竹跑在後麵。那毛竹乃是精心挑選出來的,根根都在七八米長,竹竿有一定的韌性,保證承受重量後彎曲不變形。
南平軍的弓箭手此時集中箭矢壓製其中的十來個垛口,為士兵們提供了掩護。郢州軍的弓箭手竭力反擊,但是南平軍的弓箭手寧肯自己受傷,也不放棄對城垛上的進攻。反正他們後續力量源源不斷,足以壓製城頭上的弓箭手。
此時南平軍同時發起衝鋒的足有二十餘組,就見抱著毛竹的那名士兵越跑越快,依靠毛竹的支撐,順著城牆就往上衝。剩下的四名士兵用力握緊了竹竿,為衝鋒的士兵提供了強力的支撐。
城頭戒備的郢州軍士兵被箭雨封鎖,根本不敢冒頭觀察,反正也沒有聽見雲梯砸在垛口處的動靜,敵軍應該還衝不上來。
就在他們自己安慰自己的時候,城下的南平軍士兵們已經衝上了垛口處,他們抽出腰刀從垛口上就往馬道跳去。
此時處於垛口處附近的都是些準備拋投石塊的民夫,被南平軍弓箭手壓製的他們正躲在城垛後麵瑟瑟發抖,手中又沒有武器,見到南平軍衝上城頭,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抵抗,而是轉身就跑,然後被南平軍從背後一一剁死!
尹誌平連忙命令城上的士兵們上前,可是南平軍的弓箭手卻以己方突破口為中心,不斷地向周遭拋射箭雨。郢州士兵們雖然果敢,但敵人的箭雨卻很是密集,一時無力衝過,更無力來清除跑上城頭的敵軍士兵。
此時已有五六具雲梯被靠在了南平軍控製的垛口處,南平軍的士兵們開始從雲梯上攀登上城,眼見著城牆上的敵軍越來越多,正在城樓上觀戰的董遵誨大聲喊道:“弓箭手,向城頭射擊!”
聽到他的命令,城樓上的弓箭手下意識地聽從了命令,不再向城下處於盾牌保護中的敵軍弓箭手徒勞射擊,而是轉向城頭。
城樓上足有一百五十名弓箭手,一百五十支箭矢同時射出,就算是黑客帝國中能躲子彈的家夥也受不了啊,先前衝上來的二十餘名南平軍輕步兵立即被射死,隨後從雲梯上爬上來的士兵雖然手持盾牌,但是在弓箭手的集中攻擊下,他們也沒有能力擴大突破口,隻能在城垛那邊苦苦硬抗。
趁此良機,郢州軍士兵馬上衝了上來,與敵軍廝殺在了一起。城下南平軍弓箭手有所顧忌,不敢再向人群中拋射,隻能向遠處壓製。城頭上郢州軍士兵眾多,一點點將敵軍逼近了城垛,眼看就要把他們逼下城牆。就在這時,範通衝了上來。
範通乃是都虞候,一般情況下根本不用參加衝鋒,可是老上司劉扶說的很清楚,雙河鎮一戰必須有人來承擔責任,要想讓那高保正承擔指揮無能的罪名,那範通必須發揮出色才行,他的表現必須讓支持高保正的人沒話說。而目前最大的戰功是什麽,那就是拿下郢州城!
所以範通今天不僅將自己的一百名精銳至極的親兵貢獻出來,還親自披掛上陣,奮勇當先,衝上了城頭。
等他衝上城頭一看,發覺自己手下的親兵正在步步後退,空間越來越小。範通大喊一聲:“原地防禦,不得後退!”
一邊喊,範通一邊領著自己的親兵們衝上前來。範通的親兵們都是精通武藝的廝殺漢,而且裝備精良,各個身穿皮甲,手持精鐵戰刀,他們結成一個小小的圓陣,不斷往外擴張。大家總在一起訓練,彼此配合默契,加上城頭上空間有限,郢州軍士兵愣是被他們打得連連後撤!
南平軍士兵不斷從他們的身後垛口上爬了上來,部分弓箭手也衝上城頭,對城上的郢州軍士兵射擊。
此時,郢州城頭上的弓箭手都射了十二三輪,早就沒了氣力,根本無法壓製敵軍的攻擊。尹誌平一看情況不妙,顧不得再在城樓裏指揮,連忙率領親兵上前,親自與那範通所部戰到一處,這才將軍麵穩定下來。
董遵誨、安守忠、王西昌三人連忙命令手下到城下集結,準備上城增援。好在已經敲響了警鍾,在城下休整的部隊也已經來到了城牆之下,依次上城作戰。安守忠、王西昌還要帶著親兵衝鋒,卻被董遵誨攔了下來。
董遵誨大聲說道:“城上的馬道就這麽寬,隻能容納這麽點部隊,咱們就是上城再多人,也不過是在邊上看著他們廝殺、給郢州軍加油鼓勁而已,根本無法投入戰鬥。而敵軍損耗一個,就從城下上來補充一個,這樣下去可就成了消耗戰,敵人的人數可是占優的!”
王西昌連連點頭,趕緊詢問道:“不知道安兄有何辦法?”
董遵誨冷笑道:“哪裏有什麽好方法,開城拚命而已。咱們立即下城,打開城門,衝出城去,斬斷城下的竹竿、雲梯,斷了他們的後路!”
安守忠驚訝地問道:“打開城門後,敵軍萬一衝進來呢?”
“狹路相逢勇者勝!”董遵誨大聲說道:“隻要咱們果斷行動,敵軍根本來不及反應。再說了,有護城河擋在那裏,敵人通過浮橋才過來多少人馬,根本不是咱們的對手!信臣(安守忠之字)、華軒(王西昌之字),可敢與我出城殺敵?!”
安守忠、王西昌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被董遵誨一激,兩人立即應諾,跟隨董遵誨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