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的前途一覽無餘,生活就會了無趣味。

有時候,一個人的創業不可能做到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你就會耗費太多的生命用在創業的準備上、而不是創業的過程中。所以,在你掂量自己是否是一塊創業材料時,不要寄希望於麵麵俱到、什麽都不缺。背水一戰,往往能成英雄;置之死地,往往活得更瀟灑。

教書先生先斷退路再創業

趙鬆青師範大學畢業後就被分配在北京的一所中學教物理,人稱“教書先生”。說到教書先生,人們曆來有一種錯覺,認為“百無一用是書生”。殊不知,書生也不是天生的,隻要具備適當的條件誰都可以自主創業。

趙鬆青在教學過程中很投入,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有責任感而缺乏**,“一眼可以看到自己20年以後的樣子,日子像一杯溫吞的白開水”。

這樣的日子過了2年以後他有些坐不住了,懷揣著5000元積蓄盤算著怎樣創業。沒想到,一位朋友聽了他的設想後笑得抬不起頭來:“5000元在北京連做一個小買賣都很困難,還說什麽做一番事業?”朋友的哈哈大笑令他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其實,說是要創一番事業,趙鬆青的確並沒有想好要幹什麽。1997年的暑假過後,在全家和朋友沒有一個人讚同的情況下,趙鬆青辭職了,準備先斷了退路再說。

一摔抽屜發現了靈感

作為一名老師,趙鬆青這時候對5000元錢到底能做什麽自己並不清楚,平時對市場又沒有多少研究。

無奈之下,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裏整整一個星期,翻遍了所有的報紙、雜誌和看過的書,希望能夠從中找到靈感。結果,這些項目不是投入太多就是需要有個研發過程,完全不能適合自己。到了第6天夜裏,趙鬆青心裏默默地同意了其他人的看法:自己不是一塊創業的料。

情緒不好的趙鬆青,猛地一把拉開寫字台的抽屜狠狠地摔在地上,想借此發泄一下心中的憤悶,然後一屁股坐在地上。沒想到,這時候奇跡出現了:屁股底下發出了一種怪聲,就像抽水馬桶抽水時的所發出的聲響。仔細一看,原來是父親從美國帶回來的一種冰箱貼,製造成馬桶的樣子。拿手一摁,就會發出抽水時的聲音。

突然,趙鬆青知道自己該做什麽了。

自己動手搞出了樣品

第二天,趙鬆青就去買了一份《精品購物指南》報,從上麵的分類廣告中找出幾個希望承接製造禮品的小工廠電話,聯係了幾個都不理想,隻有門頭溝有一個小廠已經好久沒有生意了,所以廠長在電話裏反複強調隻要有一點蠅頭小利就幹。

趙鬆青過去一看,所謂工廠實際上是一個村辦小作坊。管他呢,雙方彼此彼此,一對難兄難弟。

當天晚上,憑著自己學物理的功底,趙鬆青硬是拿出了製作工藝圖。可是,怎樣才能發出抽水馬桶的聲音來呢,心裏實在沒底。

天亮以後,趙鬆青手裏捏著圖紙跑到大興一個玩具廠,謊稱自己是中學老師、想在課外活動中教學生一點有用的東西,所以前來請教谘詢。沒想到廠方非常熱情,專門叫來了一個老技師進行講解。講解以後才知道,其實這東西非常簡單,隻要將聲音模擬到一個小模塊上就行了。

與此同時,老技師還熱心地給他介紹了一個生產模塊的工廠。趙鬆青跑去一看,對方報價每個模塊0.32元,如果生產3000個3天就可以提貨。趙鬆青二話沒說就訂了貨,然後馬上跑到門頭溝去,對方報價每個成品1.22元。

第一桶金賺了5萬元

現在看起來這事真有點懸。為什麽?因為這麽一個小玩藝已經把趙鬆青的創業資金全部砸進去了,如果這東西在市場上根本賣不出去、或者在製造過程中工藝太差,就一點退路也沒有了。

回到北京以後的第二天,趙鬆青就開始跑各個商場的玩具櫃台,因為實在不知道這個產品該銷往何處,隻好一家一家地跑。

後來“高人”指點說,這種既沒有商標又沒有誰看見過的“三無產品”怎麽能夠放了大商場裏賣呢?還是放在私人攤位上代銷最合適。

趙鬆青一拍大腿,馬上轉向跑北京的所有小商品批發市場。結果,這些小老板們特別感興趣,6元錢一個,3天以內就訂出了1000多個。

形勢喜人,趙鬆青馬上又向生產廠家追加製作1萬個。對方自然是高興萬分,因為生產批量大了,馬上又主動讓出0.2元的毛利。

就這樣,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裏,趙鬆青一共賣出了1.3萬個“抽水馬桶”冰箱貼,刨除所有的開支和製作費用,一共賺了5萬元。

乘勝追擊5萬元變成了70萬

後來,趙鬆青見好就收,因為有幾個工廠已經在模仿生產這個玩意了,市場價格也一下子跌了一大半。

就是憑著這“第一桶金”5萬元錢,趙鬆青馬上開始了其他新產品。經過資料分析,趙鬆青預測第2年(1998年)夏天酷暑難熬,所以把這5萬元全部投入了“冰枕”產品。

果然這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可是由於幾個廠家同時推出這種產品,相互壓價非常厲害。而趙鬆青的產品成本相對較低,所以在競爭中取得了優勢。

1998年8月,趙鬆青的5萬元已經變成了70萬元!

29歲時70萬翻成1000萬

至此,趙鬆青用這70萬元成立了自己的商貿公司。冒了一次險以後,趙鬆青再也不敢把所有資金全部砸在一個項目上了。他陸續開發了5個項目,到了2000年末就已經賺到了600多萬元。

眼看自己利用這些小項目進行原始積累的任務已經勝利完成,從2001年起他開始開發一個發展前景更好、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環保產品項目,而把原來商貿公司的業務交給了副經理,讓他全權負責繼續尋找短平快項目。

今天的趙鬆青雖然隻有29歲,可是已經擁有了2家企業,個人資產1000萬元。

說他極富“財商”實在是牽強附會

回想自己短短的三四年奮鬥經曆,趙鬆青的經驗隻有一條,那就是“背水一戰”。當年人人都預測他不是一塊做生意的料,可是他偏偏成功了,偶然之中存在著必然性。

更有意思的是,當年那個聽說他要用5000元創業笑岔了氣的朋友,現在竟然說他是一個極富“財商”的人。

財商?什麽叫財商?每次聽到這兩個字,趙鬆青都不知道點頭還是搖頭才好。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所謂的“財商”是指理財的智慧,可是想當初的趙鬆青不要說連財務報表看不懂、至於理財的概念一點都沒有,對於怎樣管理一個企業更是摸不著頭腦。如果說這也叫極富“財商”,那不是恭維也是牽強附會。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要學習,創業和理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