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五十四初冬十月,帝國正式出台了關於扶持偏僻落後地區的相關方案。

這一方麵的核心目標就是提升內陸,偏遠地區的就業崗位,民眾收入水平,盡可能的縮小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收入差距。

具體措施有三點,一個是加大對中西部大城市的工業扶持力度,選擇若幹區域中心城市進行重點扶持發展,創造更多的第二、第三產業裏的就業崗位,使得周邊地區裏麵的民眾可以就近的尋找適合的工作。

第二點,則是大力發展城鎮經濟,扶持小城市因地製宜發展工商業,進而在當地創造就業。

第三點,則是進一步降低當地的農產品,礦產品的外輸成本,具體體現為鐵路,內河運輸的費用優惠補貼。

第一批被列入重點扶持城市的有成都,昆明,貴陽,長安,伊犁等中部以及西部城市。

這些地方都是當地人口比較多,但是經濟能力又薄弱,工業一般般,並且是屬於區域中心的城市。

帝國高層試圖加大對這些中西部大城市的扶持力度,把這些中西部城市打造為當地的區域經濟、工業中心,進而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

除了工業中心外,帝國高層根於東部發達地區的城鎮經濟模式,也在推動在中西部的中小城市裏發展工業,很多城市規模也不大,隻需要有那麽幾家工廠,那麽就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並有效的促進當地的經濟循環,進入良性經濟模式。

也不指望能做到多好,主要還是為了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或者是有機會去外地大城市務工的,很多人因為家庭等各方麵的因素影響是無法到大城市務工。

如果有的選擇的話,很多人其實還是願意在家鄉城市工作,哪怕收入低一些。

但是這一點其實比扶持發展區域經濟中心還要更難。

扶持發展區域經濟中心城市的話,這城市本身就具備比較優良的條件,帝國高層隻需要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扶持,再給予部分資金,主要是交通設施方麵的投入給予一部分支持的話,那麽發展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但是中小城市的發展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畢竟工業這東西本身是有著聚焦效應的,工廠對周邊的供應鏈,運輸成本都非常的敏感,而這些東西小地方相對於大城市而言,具有天然劣勢。

所以小城市想要發展工業,是非常困難的。

值得一提,小地方發展工業困難,這也是過去幾十年裏,大楚帝國各地方衙門幾乎明目張膽的保護當地中小紡織企業以及小五金機械工廠的重要原因。

因為在大工業時代裏,紡織業以及小五金加工廠(生產農具,廚具等簡單金屬製品)的門檻算是比較低的了,對其他方麵的要求都不是太高,同時也能有當地市場的支撐。

因此這兩類企業,是絕大部分小城市裏僅有的工業。

為了保護自家僅有的工業獨苗,各地方的楚國官府衙門基本上都喜歡搞地方保護,給外來各種紡織品,小五金尤其是農具,廚具這些產品設置了大量暗地裏的障礙。

這也是紡織行業裏,並沒有出現超大規模紡織企業,的重要原因,因為很難獲得大量的市場,那些看似規模很大的紡織企業,其實基本上都是區域性的紡織大企業。

不像是其他類型的工業,很多企業都能夠把產品賣到全國去,並且也不會遇到什麽阻礙。

比如最近很火爆的電影工業所需要的設備,安州光學儀器公司的攝影機,放映機以及其所生產的電影膠片幾乎不會遇到什麽障礙。

因為這玩意的技術門檻非常高,別說小地方城市也能搞了,就算是大城市裏也很難搞得起來。

但是,僅僅依靠地方上的小型紡織業以及小五金機械產業,是很難真正的推動當地工業發展,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的。

因為這些小地方的這些企業,他們受益於地方保護能夠獲得當地大量市場,但是同樣也因為地方保護的緣故無法向外擴張進而擴大規模。

這兩類企業就是吊著半口氣,死不了,但是也長不大!

而這個時候,帝國高層方麵通過多年的調研以及試點,最終推出來了要求各地因地製宜發展工業。

這是為了避免各地方的重複同類競爭,然後又陷入新一輪的地方保護困局。

因地製宜的話,這個就比較有可操作性了,比如一個地方裏的地形氣候很不錯,那麽就可以大規模的種植茶葉,然後發展茶葉加工業,最終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加當地民眾的稅收。

又比如當地某個地方比較適合種植某種水果,那就種植水果,然後發展水果加工業。

總之是讓各地根據自身的獨特優勢去發展,而不是和以前那樣一窩蜂的看見什麽賺錢就做什麽。

而實際上因地製宜發展工業,這事很多地方以前也在做,但是卻沒有提到一個重要的高度,然後給予相關的扶持。

當帝國高層把這事提到了相應高度後,那麽就會給予相應的技術以及資金的扶持。

比如技術上,會選派專家團隊挨個走訪,調查,結合當地情況給出指導意見,適合種植發展什麽農作物。

資金上,給予地方一定的資金扶持名額,用於發展專項產業的扶持資金,或用於補貼,或用於交通設施改進,或用於減免一定稅收。

這有了扶持後,那麽地方推動起來地方特色產業的發展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行性。

扶持偏僻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

這一項宏觀政策,可以說是帝國最近十年來所提出來的最為重要的一項政策了。

而做這事也不僅僅是提個口號,而是會真正的調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的,這背後所涉及的資金規模是好幾個億呢。

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當然不會直接發放出去,更多的其實還是通過對交通,水利,地方特色產業補貼發放下去。

其中民眾能夠直觀看到的,應該就是鐵路以及各種公路建設了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放在帝國裏同樣是有用的。

這交通不便宜的話,不說發展工業不工業,當地民眾想要出去打工賺錢都困難。

所以偏僻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先行條件就是交通設施的建設。

而帝國高層在這種事情上一向來動作都很迅速,僅僅是一個月後,鐵路機構就已經公布在西南鐵路網,西北鐵路網以及北方鐵路網這三大鐵路網的支線建設計劃。

爭取在未來十年內,圍繞這三大鐵路網的現有幹線鐵路,建設一批支線鐵路,讓更多沒有通行鐵路的地方實現通鐵路。

在這年代裏,公路運輸的運輸量還非常小,同時成本高昂,因此對於缺乏河運網路的地方而言,大批量的人員以及貨物遠距離運輸裏,鐵路運輸依舊是最高效,也是成本最低的運輸方式。

這一點和原時空的現代社會裏是不一樣的。

原時空的現代社會裏,隨著工程技術的迅速發展,修築公路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時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的各類大貨車,使得運輸量能夠上來,並且成本也可控。

但是這些在當代是無法實現的,比如工程技術,雖然大楚帝國裏的工程建設裏已經大規模使用了機械化設備,但是成本依舊算得上比較高昂,效率是遠不如後世的現代機械設備的,這意味著修築公路的成本不會太低。而汽車以及馬車,馬車不用說了,別看著原始,但實際上運輸成本很貴的。

而汽車的話,當代的汽車產業雖然發展迅速,但是汽車的技術水平還是比較有限,運輸成本依舊算得上比較高。

綜合各種條件,雖然鐵路修築成本比較高昂,但是修成後的綜合效費比更高。

大楚帝國其實一直都很熱衷於修建鐵路,隻不過修築鐵路的成本也比較高,尤其是在地形複雜的山區裏修築鐵路,成本會比較高,因此早期的鐵路修築裏,偏僻落後地區的鐵路建設主要是幹線鐵路,支線鐵路還是比較少的。

畢竟鐵路修築需要成本,運營也需要成本鐵路公司方麵哪怕是抱著虧損的心態去做,但是也不能虧得太厲害啊。

而如今嘛,隨著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各種支線鐵路幾乎都修了個遍,甚至一些省份都能夠做到每一個縣都通行火車後,鐵路公司也能夠抽調更多的資金來修築偏僻落後地區的鐵路了。

圍繞著現有的多條幹線鐵路向外擴張,修築更多的支線鐵路,以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這是未來十年裏大楚帝國的主要鐵路修築計劃!

除了鐵路外,還有一大交通建設被提升到了戰略的高度,那就是公路建設!

盡管當代的汽車運輸成本還比較高,修路成本也不便宜,但是再怎麽樣也比修鐵路便宜不是,更何況也不是說在偏僻落後地區裏修築鋪裝路麵的公路,那不現實……

交通部門提出來的偏僻落後地區的公路建設計劃,主要是修建碎石路,煤渣路為主,並且以雙車道為主。

交通部門把這一計劃納入到了全國官道方案裏。

全國官道方案,這是基於目前汽車技術的發展,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車運輸的重要性日漸提升,原有的官道網絡不堪重負後所提出來的一個全新的官道方案。

方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逐步對現有的官道進行升級改裝,把原來隻能用於走馬車,行人的官道升級改造為能夠通行汽車的公路。

並且根據車流量等因素,選擇鋪裝路麵或者是碎石,煤渣路麵。

不過這種事其實在東部發達地區裏不需要搞,因為當地的官道網絡都很完善,雖然柏油以及水泥鋪裝路麵的比例依舊很小,但是煤渣路,碎石路卻是非常多的。

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公路網絡其實已經很完善了,簡單例子,從金陵城駕車出發,基本上你能夠通過官道前往泛江南地區的任何一個縣城乃至鎮。

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裏,駕車跨城出行已經成為了尋常的事……當然了,大部分人不會這麽幹,因為哪怕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裏的公路網絡,其實大部分也都是煤渣路,碎石路,柏油路還是很少的,駕車進行遠距離出行可不好受……有這功夫,你直接乘坐火車更方便舒服還快速。

目前規模最大的泊油路,主要是揚子江官道,這條官道西至應天府當塗城,沿著長江一路抵達鎮江,常州,蘇州最後抵達鬆江,總長大約五百公裏。

這是大楚帝國裏僅有的一條程度達到數百公裏的四車道柏油路。

而其他地方的話,這種城際道路一般都是碎石路或煤渣路為主。

當然,即便是這種煤渣路或碎石路其實也不容易搞,沒點工業實力根本搞不了。

而隨著當代石油工業的持續發展,石油產量持續攀升,作為石油工業裏也產出了大量的廢料也就是瀝青。

這玩意用來鋪路是非常好用的。

所最近這些年,大楚帝國的城市道路裏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瀝青鋪設路麵了。

而除了城市道路外,交通部門也打算在一些重要的官道幹線公路裏鋪設瀝青或者水泥,用於提升公路運力。

不過……這種瀝青或水泥幹線公路依舊隻局限於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這玩意成本太貴,修這種道路也是要看成本以及後續收益的。

楚國官府不可能在深山老林裏隻為了區區幾千幾萬人,然後就修一條數百公裏長的四車道瀝青路啊……這樣搞,當地督察院裏的禦史們都得集體狂歡,然後把當地的官員挨個調查,最後全部送進監獄去!

有這錢,你還不如直接給這些家庭直接每戶發一套鬆江城的房子……人家搬遷戶還更高興。

並且就算每家每戶送一套房,你這錢都還能剩下來不少麽。

在荒無人煙的地方修路,你可以把老百姓當傻子,但你不能把那些禦史當傻子!

而楚國的禦史們,那是相當特殊的一個群體,他們也是官,但是他們卻是天然的和其他係統的官員站在了對立麵。

因為大楚帝國的禦史體係裏,衡量你工作能力的唯一標準就是你抓了多少貪官?

別說往上爬要抓大貪官了,就算是平常想要保住位置,你也得隔一段時間抓個貪官來,不然屁股下的位置不保。

在大楚帝國裏的高級禦史,每一個都是名副其實的官屠,每個人都是抓了無數貪官的超級狠人!

怎麽說呢,以大楚帝國裏的大督察院的大都禦史而言,你想要爬到這個位置,想要成為一個參務大臣……你以為靠著熬時間就行?

不可能的!

這裏頭有硬性條件的……你不拉下來一個協辦大臣,你這輩子都別指望能成為大都禦史,資曆不夠。

而其他的禦史的位置也類似!

反正禦史想要升官,就必須抓足夠分量的貪官……甚至想要維持現有的位置,也需要抓住足夠分量的貪官……如果做不到,分分鍾就給你退居二線了。

如此情況下,其他係統裏的官員在這些禦史們看來,那就是維持自己官位,乃至升官發財的耗材……

而且還經常搞定任務,定指標……也就是說不管你怎麽樣,都要給上級弄幾個貪官人頭。

每當上頭一交代任務下來,說今年還差幾個人頭……當地禦史就得想方設法再抓幾個貪官來交人頭……你不抓?立馬就給你退居二線。

至於會不會抓錯,會不會冤枉……這種事哪有冤枉的啊,無非就是貪多少,情節多嚴重而已。

如果說有風聲傳出來,上頭有位置空缺……那麽這些禦史更是會陷入瘋狂狀態:一群有望晉升的禦史,會瘋狂的到處翻找證據試圖抓一個乃至幾個足夠分量的貪官,作為自己晉升的資本。

這是一場公開的競賽!

督察院內部的禦史們,其實也很卷的!

你抓了三個五品官員,對方抓了四個五品官,那麽晉升就和你沒關係了,因為禦史內部晉升從不看其他彎彎繞繞,隻看抓貪官的數量和質量……

所以……每當督察院係統裏有重要職位空缺的時候,基本上就意味著一場吏治風暴要到了……那些禦史們為了爬到更高的位置,那可是啥事都能幹得出來的,別說你主動貪了。

就算你沒貪,人家都給你來個誘導執法。

順帶一提,在大楚帝國裏是準許禦史針對官員貪腐進行誘導執法,而禦史們為了業績,也特別喜歡搞誘導執法,經常想方設法給那些官員送錢送女人拉對方下水,然後對方一下水就直接給抓了……

別提什麽合理不合理,影響壞不壞之類的……人家禦史誘導執法又不是藏著掖著,那幾乎都是全國公開的事,就連普通人都知道禦史很喜歡用這一套抓貪官。

作為官員明明知道這錢有可能是禦史的誘餌,還大著膽子伸手拿,這不是給禦史送業績嘛!

禁不住考驗,你能怪誰?

所以……對於很多地方官員而言,貪腐收錢也得小心翼翼的,不是來源可靠的錢根本不會收的,因為不知道這錢是不是禦史的誘餌。

大楚帝國裏的督察院為什麽會變成現在這模樣,甚至有些變態的程度?

其實理由也很簡單的,那就是帝國需要定期的對內部的官員體係進行清理……

實際上,就連其他體係的官員對這一套其實也不反感的,沒有禦史把上頭的官員拉下馬,他還怎麽升官?

一個蘿卜一個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