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軍之前在歐洲作戰的時候,已經大規模部署各類裝甲車了,其中不乏七八噸重的大型裝甲車。

這種裝甲車在野外作戰的時候其實也挺好用的,而在城市作戰裏其實也還行,這種裝甲車除了自身的機槍火力外,還會搭載多名士兵作戰。

這種裝甲車,更類似於後世的一些步兵裝甲運輸車。

還有一些不運輸士兵,隻負責提供火力輸出的裝甲車,一般都是三四噸重,搭載多挺重機槍,機動性更好一些。

但是這些裝甲車也都有著缺點,那就是都屬於薄裝甲的車輛,一般來說正麵裝甲還好,基本都不錯,但是側麵乃至尾部裝甲就不太行了,很難抵擋近距離的十一毫米的線膛步槍的子彈。

這是因為當代的機動車輛所搭載的發動機馬力還太行,同時發動機,變速箱等車體本身的重量也非常重,如果再鋪設太厚裝甲的話那麽機動性就很差了。

這就是為什麽當代的大型裝甲車輛,看似也有七八噸,但是裝甲依舊薄弱的緣故。

畢竟基礎技術也就那樣,做不出來太好的。

而這種裝甲車輛到了城市等複雜環境下,麵臨各種側翼甚至來自後方的火力打擊,那隻是土著叛軍手裏的一些單發線膛步槍的火力打擊,都有可能被擊穿。

不得不說,這其實也挺尷尬的!

楚軍幾次嚐試使用現有的一些裝甲車輛在歐洲的城市作戰,效果其實也挺好,但是安全風險依舊非常高。

這導致了前線一些裝甲兵們為了抵抗可能存在的土著叛軍的側後火力襲擊,往往會自行在側後方的關鍵位置上,額外加裝鋼板。

這意味著什麽?

這意味著一線部隊裏,對全方位重甲保護的裝甲車輛單位有著急迫的需求!

以前的楚軍的裝甲車,主要是用來野戰的,突擊作戰的,對側後裝甲不算太重視,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如今楚軍還要求具備城市等複雜地形作戰能力,如此也就需要一種乃至多種能夠在複雜地形,能夠有效抵抗側後火力襲擊,用於戰場突擊,複雜環境下作戰的裝甲車輛。

不管是輪式還是履帶式都無所謂!

甚至對火力的要求也不高,一開始的時候陸軍那邊招標的時候,還要求新式戰車能夠發射中口徑榴彈,並具備對工事的攻堅能力,所以武器公司相繼提出了三十毫米長身管火炮,四十五毫米長管火炮的計劃。

但是現在嗎……陸軍方麵經過最近兩年的實戰後,覺得裝甲車輛的火力其實不用那麽高,有個八毫米重機槍其實已經能夠滿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戰場景需求。

如果能夠有十一毫米的重機槍的話,那麽百分之九十九的需求都能滿足……至少那些土著城市裏的絕大部分建築,都擋不住十一毫米的重機槍掃射。

裝甲車火炮之類的,其實大部分時候都用不著……

當然,如果有那也更好,偶爾可以打個堅固工事什麽的機槍就很不錯了。

對火力要求不高的同時,對機動性要求也不高了……以前還要求裝甲車能夠跑個幾十公裏,要求和騎兵一樣能夠進行快速突擊。

但是現在的話,楚軍方麵覺得也沒必要了,能夠有個十來公裏的時速就夠了,反正在城市裏走走停停也用不著多快的速度。

但是,防護必須拉滿!

要能抵抗住輕武器的攻擊,哪怕是來自側後方向的子彈攻擊,不管是土著手中的十一毫米單發線膛步槍,還是部分友好藩屬國裏使用的八毫米黑火藥子彈的連發步槍。

同時為了未來考慮,也需要具備防備早期重機槍,即十一毫米黑火藥子彈重機槍,八毫米黑火藥重機槍的掃射。

這些戰術要求,都是為了滿足在海外地區裏的城市布防駐紮,作戰需求!

其目標是相當明確的。

而匯總了這些戰術指標後,陝甘武器公司用78號戰車的試驗車為基礎,進行了針對性的改進。

首先是得益於發動機技術的持續發展,他們選用了一款馬力達到八十匹馬力的發動機,然後把原定的炮塔搭載的四十毫米榴彈炮給拆除,然後換裝了一挺十一毫米重機槍。

同時車體以及炮塔還各自有一挺八毫米重機槍。

設計的公路時速隻有區區十五公裏每小時,采用全履帶行進,越障能力遠遠超過之前的那些輪式車輛。

然後重點來了,其正麵裝甲達到了二十毫米,側翼裝甲以及尾部裝甲都達到了十五毫米。

這種裝甲防護能力,對於當代而言幾乎是頂級的,別說輕武器了,哪怕是楚軍裏自家裝備的很多火炮都打不穿……當然,楚軍裏的陸軍火炮一一般也沒有什麽反裝甲能力就是了。

在之前的實彈測試中,軍方的人直接拿著十一毫米的重機槍對這種78號戰場的改進版進行了掃射……然後很尷尬的發現正常作戰距離,比如三四百米的情況下掃射不穿。

不僅僅是普通子彈不行……哪怕是采用了專門搭配十一毫米重機槍使用,針對工事的半穿甲彈也不行。

除非是放到一兩百米的距離,這樣才能對側後裝甲造成有效的殺傷。

至於八毫米重機槍,更是直接歇菜!

百米都夠嗆!

而這,說的可是楚軍正規軍現役自用的重機槍,采用的是無煙藥的新一代重機槍。

可不是那些老舊貨色。

如果是老舊貨色的話,比如早期的十一毫米重機槍,這玩意使用的還是黑火藥為發射藥的十一毫米口徑子彈,槍口動能其實很有限,根本無法對這種坦克造成什麽實際性威脅。

後續的還有八毫米黑火藥的重機槍,這玩意威力其實也一般,至少對78號戰車進行沒什麽效果。

而這兩種重機槍,也是土著叛軍有可能得到的重機槍……主要是這兩款機槍目前由部分友好的藩屬國,如西非王國的軍隊裝備,此外外籍軍團也大規模使用。

因此楚軍的戰車研發,也是針對這兩種機槍進行了專門的防禦設計。

最後匯總起來,就出現了78號三型車!

一款專門為了野戰戰場突擊,城市巷戰而研發的戰車。

其作戰模式很簡單的,按照設計人員的設想就是,不用什麽戰術,更不用有什麽顧慮,直接開進城,然後一邊緩慢行駛一邊搜索敵人,然後找到後就直接攻擊&為了攻擊躲在高樓上的敵人,他們還特地加大了十一毫米主機槍的設計仰角,同時炮塔上的8毫米副機槍的仰角更大,幾乎可以對空射擊。

至於敵人反擊之類的,完全不用擔心……敵人現有乃至未來可能有的輕武器都不可能對這種戰車造成什麽實際性的傷害。

至於火炮嘛。那些土著又沒有線膛……而滑膛炮的話威力不行,最關鍵的是精度也不行,根本打不中。

畢竟楚軍的戰車如果上了戰場,人家隻是緩慢行駛,又不是停下來讓你打……而且人家上頭足足有三挺機槍,看見有什麽不對勁,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一梭子就打過去了。

因此這種783型戰場的戰場生存能力是非常強悍的。

此時此刻,太子羅戠一行人看到的就是這款783戰車!

全重達到了八噸多,長途機動可以使用大型拖拉機牽引的車廂馱運,抵達戰場後依靠履帶自行機動。羅戠對這個783戰車很有興趣,還專門爬上去體驗了一番,隨後指示軍方要加快這種先進武器的研發以及後續部署工作。

如今的楚軍,是真心缺乏一種烏龜殼一樣的陸戰兵器,783戰車的出現就是填補了這種空白。

除了這種全麵注重防護,甚至為了防護連火炮都舍棄掉的783戰車外,此時試驗場裏還有兩種同樣基於78號戰場原型試驗車延伸而來的781,782號戰車。

他們同樣采用了新設計的發動機,但是因為作戰用途以及不同的傾向於而有所差異。

781戰車,其實才是78號戰車原型車的繼承人,該車沿用一門45毫米的坦克榴彈炮,可以有效的摧毀敵人的工事目標,防護上雖然也有所升級,但是升級不大,正麵是十五毫米,側麵則是十毫米,尾部是八毫米。

機動性上更好一些,最大公路時速能夠達到三十公裏每小時。

實際上,這是一種比較傳統,符合羅誌學早期觀念的輕型坦克……主要是用於傳統的野外作戰。

還有一種782戰車,該車實際上是基於78號戰車地盤的自行火炮戰車方案,裝甲什麽的很薄弱甚至可以說沒有,但是卻搭載了一門100毫米榴彈炮。

陸軍方麵最早提出這種計劃的時候,目標很純粹,那就是想要獲得一種能夠在複雜地形快速越野機動,然後抵達發射陣地後進行開火的火炮!

是的,這玩意不是坦克也不是裝甲車,實際上是一款自行火炮,隻是為了複雜地形,尤其是泥濘複雜地形的越野而采用了全履帶地盤而已。

而且楚軍搞這種所謂的自行火炮,也和後世很多國家的自行火炮,是為了伴隨裝甲部隊快速突進不一樣,楚軍搞這種自行火炮,純粹是因為牽引式火炮無法快速通過泥濘,複雜的野地,對道路需求比較高。

所以才專門弄了這麽一種全履帶式的自行火炮,用於通過這種複雜地形,讓前線的步兵們能夠及時得到火炮的支援。

縱觀楚軍目前的各種機動車輛的發展,其實都和原時空同時期乃至後續各國不太一樣。

這是因為武器這東西,並沒有好壞之分,隻有是否適合之分。

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以及假想敵的情況來進行規劃,進行性能取舍的。

原時空的早期坦克,基本都是為了突破戰壕用,抵抗敵人的機槍火力的,而楚軍對此的需求也有,但是不強烈……因為在楚軍的強大火力之下,土著又沒有什麽鐵絲網以及機槍火力覆蓋,其實擋不住楚軍的進攻的。

楚軍隨便弄點火力覆蓋,然後弄點裝甲車上去繞行側後,基本上就能夠摧毀敵人。

而到了中後期,原時空的坦克除了支援步兵作戰外,反裝甲作戰也是其主要的方向,所以才會有各種長身管坦克炮,並且穿深成為了其重要的性能指標。

而楚軍可不需要什麽反裝甲作戰,楚軍的裝甲車也好,坦克也好,都是用來支援步兵作戰,或者說單獨作戰打土著步兵的。

因此楚軍的坦克,更注重對輕武器的防護,火力上要求不高,783戰車甚至裝備的隻是十一毫米重機槍而已!

為什麽使用十一毫米重機槍?

因為火力夠用,同時能夠攜帶大量的機槍子彈,提供長時間的持續火力輸出能力、

然後又比較輕便,可以有效降低戰車的重量,進而騰出重量來加強裝甲。

不僅僅坦克比較特殊,其他機動車輛也比較特殊。

比如楚軍就特別喜歡裝備各種各樣的三輪車……除了作為火力輸出車輛使用的邊三輪車外,還有大量用於人員,物資運輸的正三輪車,也就是三蹦子!

楚軍對這種三蹦子很滿意,便宜又實惠,用起來也挺好用的。

雖然有各種缺點,但是勉強能用,而能用就行了……在敵人實力太弱小的情況下,三蹦子的很多缺點其實也不會暴露出來。

但是在原時空裏,可沒多少國家會大規模裝備三蹦子的……

諸多情況也就導致了羅戠在這一次的武器展覽上,就看到了很多相對於原時空而言,奇奇怪怪的機動車輛。

但是這些機動車輛放在大楚帝國身上,卻是又顯得非常的正常且合理。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機動車輛都是奇奇怪怪的,不少也是很正常的,比如一五卡車就很正常,正兒八經的後四輪載重卡車,除了貴,沒啥缺點。

然後北美汽車公司,還推出來了一款基於他們的皮卡底盤,大幅度優化而來,又提高了離地間隙的中小型越野乘用車。

這玩意是為了中高級軍官在戰場上方便指揮部隊而搞出來的特種車輛。

畢竟如今楚軍裏低級軍官如今乘坐邊三輪車視察,指揮部隊作戰。

而中高級軍官的話則是直接使用轎車或者騎馬,騎馬的話已經落後時代了,但是轎車往往越野性能不行。

為了解決中高級軍官的戰場指揮用車的問題,軍方三年前開始采購北美汽車公司生產的皮卡,這皮卡越野性能還不錯,同時還具備一定的轎車乘坐舒適性能。

如何在越野和乘坐舒適性上進行平衡,這一向來是北美汽車公司的強項……人家就是靠這玩意吃飯的,皮卡之所以賣的這麽好,就是因為這方麵的本事的確很強!

北美汽車公司見此,幹脆拿著自家的皮卡進行大幅度的優化,優化越野性能的同時,拆掉了一大堆不必要的東西,然後把後麵的小車鬥也拆掉,加裝了後排座位,做成了傳統的四門五座類型,而且沒有車尾箱。

這玩意非要說定位的話,大概有點類似後世的越野車。

還別說,軍方對這玩意很有好感,已經訂購了一批進行使用!

人家中高級軍官們,也想要一款能匹配自己身份,同時還能在戰場上靈活使用的越野車啊。

傳統轎車不太行,三輪車太低端,卡車更不用說了,不搭調。

皮卡的話其實挺好的,但是後麵的車鬥看著就很鬧心……我堂堂一個將軍出行視察,難不成後頭車廂還得帶點物資啊?

當然,皮卡的越野性能雖然比轎車不錯,但是也比不上真正軍用的越野車裏。

所以北美汽車針對軍方提出的這幾個痛點直接優化後,就弄出來了一個優化越野性能,取消了車鬥,看起來類似轎車一樣的越野車。

軍方那邊的軍官們一看,哎呦,好東西……然後就光速采購了一批進行使用。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款車軍方將會大量采購,擁有配給各中高級軍官作為座駕使用的!

軍方的將領們,你讓他們撥款購買昂貴的一五卡車有些舍不得,但是你讓他們撥款購買自個用的座駕,那還是很大方的……

人家北美汽車公司,還針對將軍們推出來了高高級豪華版的越野車,售價達到兩千多楚元……一經推出,陸軍一口氣就訂購了一千多輛,都不帶眨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