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四年(1130)九月,金國冊立劉豫為“大齊皇帝”,建立傀儡政權,統治河南、陝西大部地區,與南宋對峙。
雖然宋高宗和他的寵臣奉行屈膝投降的政策,但是宋朝各地的人民紛紛奮起抗擊金軍的殘暴擄掠。朝廷內部主戰派和主和派的鬥爭也非常激烈,抗金民族英雄嶽飛就是南宋初期主戰派的一麵旗幟。
嶽飛是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
人,出身農家,曾經做過佃客。雖然家境貧寒,嶽飛卻性格豪爽,並不吝惜錢財,生來就性格大度。小時候,他受過村學教育,從小就喜歡讀《孫子兵法》《左傳》等與戰爭有關的書,同時,他還拜師學習騎射,練得一身好武藝。嶽飛在北宋末年從軍,參加征遼戰爭。南嶽飛畫像宋初年他作為河北招撫司的下級將校,隨王彥渡過黃河在河北一帶抗金。
離開王彥後,嶽飛投奔到留守東京的宗澤麾下,宗澤很欣賞他的才能,任他為統製,對他說:“你智勇雙全,堪稱古今難得的良將,但你太喜歡野戰,恐怕不能萬全。”於是,宗澤拿出陣圖,教他排兵布陣的方法。
嶽飛卻微微一笑,說:“布兵作戰都是兵法的常規,但運用的奧秘,卻全憑心中揣摩。”看嶽飛如此,宗澤不但不生氣,反而更加欣賞他。
宗澤死後,嶽飛隨杜充從開封撤到建康。杜充在金兀術渡江南侵的時候嚇得不敢守城,逃避而去,最後竟然無恥地向金軍投降。嶽飛一直率領自己的部隊孤軍奮戰,當金兀術從江南撤軍的時候,他又在建康附近奮勇追擊,打得金人大敗,嶽飛乘勝收複了建康。這時的嶽飛,已經經曆了大小二百多場戰役,因為英勇善戰,在軍士中有很高的聲譽。紹興二年(1132),嶽飛已經成為守衛長江中遊的主帥,這時他隻有30歲。
紹興四年(1134),嶽飛奉命揮師北伐,從鄂州(今湖北武昌)到襄陽(今湖北襄陽),向偽齊政權的守軍發起猛烈進攻。按照預定計劃,嶽飛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先後收複襄陽、郢州(今湖北鍾祥)、隨州(今湖北隨州)、鄧州(今河南鄧州)、唐州(今河南唐河)等地。這是宋高宗登基以來第一次收複大片失地,年僅32歲的嶽飛也因此受到重獎,被封為清遠軍節度使,成為南宋大將中最年輕有為的一個。
嶽飛率領的“嶽家軍”紀律嚴明,戰功顯赫,而且從不滋擾百姓,深受民眾的愛戴,是一支堅不可摧的鐵軍。
由於嶽飛等將領率領南宋軍民英勇殺敵,在建炎四年(1130)的時候,宋金雙方力量對比就開始發生轉變。先是大將韓世忠在黃天**(今江蘇南京東北)一帶大敗金兀術;在陝西戰場吳玠、吳璘兄弟也沉重地打擊了金軍,迫使金兀術放棄由陝西進入四川的打算;荊湖一線的嶽飛更是重創偽齊並收複襄陽六州。這樣,西北戰場和兩淮戰線就連接在了一起,南宋的防禦力量明顯得到加強。當紹興四年(1134)九月金兀術率軍大舉渡淮南侵時,又被嶽飛、韓世忠所率宋軍擊退,於是很快就被迫撤軍。這一切都表明在宋金戰場上,金兵的軍事優勢在逐漸消失,連金人自己都感歎說:“以前是我強他弱,而今卻是我弱他強。”於是,金廷內部開始有人主張議和,他們計劃將偽齊管轄的河南、陝西劃歸南宋,以此換取南宋的臣服。宋高宗知道這個消息後,喜出望外,於紹興八年(1138)任命秦檜為右相,專門負責議和的事情,而其他大臣不得參與,終於在紹興九年正月同金朝訂下了和約,向金稱臣納貢。
簽訂完議和和約後,許多朝臣紛紛向高宗上表稱賀,而嶽飛不僅不上賀表,反而對宋高宗說“願意領兵收複兩河,攻下燕雲,哪能夠向人低首稱藩”,這使宋高宗大為惱怒,更讓秦檜恨得咬牙切齒。
嶽飛早就提醒高宗金人並非真心議和,果然,和約還沒簽訂半年,金廷內部發生內訌,主張對南宋作戰的金兀術掌握了軍權,他很快就撕毀和約,並在第二年五月,分兵兩路向陝西和河南大舉進攻。金兵很快奪取了河南、陝西,接著向淮南逼來。宋高宗一下子又慌了手腳,趕忙下詔讓已經辭官在家守母喪的嶽飛從襄陽出擊,牽製向淮南及陝西進攻的金兵。很快,金兀術兵敗撤到了開封,金兵對淮南的威脅解除了。宋高宗一看淮南的威脅解除了,於是就改變了主意,命令嶽飛不要再往前進發,並讓他早日班師回朝。嶽飛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可以大舉收複失地,於是自己率軍進入中原,分別攻占鄭州、洛陽等地,還派遣部將梁興等人率一部人馬深入到黃河以北,去襲擾金軍的後方。這下讓金兀術看到了可乘之機,他看嶽家軍兵力分散開了,就親自率精銳騎兵萬餘人向嶽家軍指揮中心——郾城(今屬河南)發動進攻。
紹興十年(1140)七月,雙方在郾城展開了對決。嶽飛讓他的兒子嶽雲率領輕騎兵攻入敵陣,往來衝殺。金軍方麵出動了戰馬和士兵身上都披了重甲的“鐵浮圖”作正麵進攻,另外以騎兵為左右翼,以號稱“拐子馬”的戰術向嶽家軍壓來。嶽飛派步兵持麻紮刀、大斧等,上砍敵兵,下砍馬足,使金兵的重騎兵不能發揮作用。嶽家軍個個奮勇作戰,其中更是有一名叫楊再興的勇將,突入敵陣,打算活捉金兀術。雙方的激戰從下午一直打到天黑,最終金軍大敗。接著嶽家軍又在潁昌府打得金兀術狼狽逃竄,並一直追擊到距開封僅二十多公裏的朱仙鎮。這時,黃河南北許多堅持抗金的義兵都打著嶽家軍的旗號響應嶽飛的北伐,其他各路宋兵也轉入局部反擊,抗金形勢一片大好。經過這一場戰爭,金軍連連驚呼“撼山易,撼嶽家軍難”,金兀術也準備撤離開封,以避免被嶽家軍全殲。
嶽飛上書高宗,要求準許宋軍全線進攻,但是宋高宗隻要金軍不南侵就已經很滿足了,他不僅不同意嶽飛的要求,反而下令各路宋軍班師,使嶽家軍孤軍無援。接著,他又連發了十二道金牌,強令嶽飛退兵。嶽飛隻得班師回朝,他悲憤地向眾將士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
為了向金人顯示議和誠意,並避免朝內抗金派的阻撓,嶽飛回京之後,就被解除兵權,另一位大將韓世忠也在同時被貶。金兀術連敗於宋軍,終於認識到對宋戰爭已不可能用武力取勝,也表示願與南宋議和。眼看議和已成,高宗覺得已不再需要像嶽飛這樣的良將,再加上嶽飛在軍中的影響實在太高,高宗對他也十分猜忌,秦檜更是欲害死嶽飛而後快,於是他們以謀反的罪名將嶽飛、嶽雲父子和部將張憲逮捕入獄。
紹興十一年(1141)十一月,宋、金訂立和議:南宋向金朝稱臣,每年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以淮水為界,將淮水以北的地區劃歸金朝。此和議稱為“紹興和議”。紹興和議訂立後一個月,高宗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嶽飛父子殺害,當時嶽飛年僅三十九歲,嶽雲年僅二十三歲。臨刑前,嶽飛在監獄的牆上揮筆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點 評
南宋初年有三員大將,分別是嶽飛、韓世忠和張俊,正是這三個人率領軍隊奮勇殺敵,才使趙宋王朝得以死而複生。
高宗遵從太祖皇帝留下的祖訓,認為武將是心腹之患。他力主投降,外患一旦減輕,就開始削弱軍隊。
張俊善於迎合皇帝,見風使舵;韓世忠也能在去兵之後,假裝優遊山水,騎驢閑逛,因而他們兩人都得以逃過一劫。嶽飛性格剛強,始終不肯放棄恢複中原的主張,再加上他在軍中威望極高,正是高宗和投降派的眼中釘,由此造成了嶽飛的悲劇結局。
相關鏈接
趙構小傳
趙構(1107—1187),南宋第一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欽宗趙桓之弟,15歲封為康王。1127年金兵俘徽、欽二宗北去後,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絕主戰派抗金主張,南逃至臨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史稱南宋。即位初年,迫於形勢起用抗金將領,但同時重用投降派代表秦檜。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大將兵權,殺害嶽飛。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傳位於孝宗,自稱太上皇。在位三十六年,廟號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