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 條約還是簽下了
“畢其功於一役,我們對平壤城發動總攻!隻要平壤淪陷,我們就有理由對外宣布,我大日本取得了對支那的勝利!到時候,再將我們打敗了北洋主力的事實擺出來,自然會有列強出麵調停!”伊藤博文信心滿滿地說道:“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必須製造轟動效果,我建議,攻破平壤之後,對平壤城展開屠城行動,將抵抗的朝鮮人和支那人,統統殺掉,一個不留!”
不管伊藤博文的計劃如何瘋狂,如何泯滅人性,天皇都隻剩下接受一條路。
緊急會議結束後,一張陸軍總攻令,通過軍艦,飛速地傳達到負責朝鮮陸上戰事的日本陸軍司令官手裏。
與此同時,雙管齊下,伊藤博文向世界宣布,北洋水師已被日本聯合艦隊擊敗,現要求大清朝廷向日本賠償錢款,否則,日本軍艦將進入渤海灣,威脅大沽口,並且不排除登陸後,借道天津,進軍北京來找正主兒‘討債’的做法。
這是一麵發動戰爭,一麵發出口頭訛詐!
可以說,伊藤博文已經把他的智慧和狡猾,經驗和冷血發揮到了極致。
日本人在沒有退路的時候,骨子裏的禽獸本性往往愈發能得到釋放。
五月四日,日本陸軍六個師團、一共兩萬一千人,突然兵分四路,包圍住了平壤城。
清軍葉誌超部猝不及防,六千人的步兵被圍殲,日軍偷襲成功,士氣大振,繼而將平壤成團團圍困起來。
五月六日,清軍著名逃將葉誌超率領步騎炮兵總計四萬三千餘人。被迫在平壤城外五裏地與日軍主力決戰,雙方從中午殺到日落,清軍五退五敗,日軍五進五勝。
到得夜幕變得漆黑一片。清軍終於不敵。丟下一萬八千多具屍體,放棄援救平壤城。丟盔棄甲,向北方安東縣方向倉惶撤離。
日本陸軍則趁勢掩殺,破城門,攻占平壤。
是夜。平壤城全城軍民共計六萬餘人,都被屠殺殆盡,哀嚎滿城、血流成河。
這是黑暗血腥的一夜,史稱‘平壤大屠殺’。
據後來平壤的歌者吟唱:“那一夜,平壤的土地染成了紅色,婦女的**像飼料般灑滿了城角……”
平壤城內外發生血戰的同時,伊藤博文也正式向大清朝遞交了戰書!並且狂妄地宣稱。隻要北洋水師還敢出現在黃海,那麽,大日本帝國的軍艦,將會把它們全部擊沉!
這一下。舉世皆知,有心掩蓋黃海大海戰的李鴻章再也沒了法子遮掩,他於病中被人抬著進了紫禁城,接受慈禧太後怒火滔天的質問。
慈禧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一向倚重的北洋居然會輸掉了海戰,並且還被擊沉了好幾艘價值連城的炮艦,她那叫一個心疼啊,這些購買炮艦的銀子要是用來修園子該多好……另外,她對李鴻章報喜不報憂的行為也感到無比憤怒。
據一名宮內小太監說,當時太後的長指甲幾乎劃破了李鴻章的喉嚨,她那尖厲如閹雞的聲音,響徹整個後宮:“李鴻章,你別以為用生病為借口就能推脫過去……你是想等到日本人打到皇城腳下,讓哀家無處可逃的時候才告訴哀家嗎?”
看來,這位被稱為武曌之後中國第一女強人的慈禧,居然如此‘深謀遠慮’:朝鮮戰爭還未結束,北洋也還有一戰之力,她就想到了北京城再次陷落的情形。
這位太後實在將小日本高估得太多了。
不過,事實仿佛也在惡作劇般地極力證明慈禧太後的‘英明’,這不,她剛剛訓斥完病榻中的李鴻章,餘怒未消,‘平壤大屠殺’的消息就傳了過來。
慈禧太後得知後,臉色慘白,一屁股跌下了座椅,顫聲道:“日本人打敗了我大清的無敵雄師?變天了,變天了,水師打不過,現在陸上也打不過,難道,北京城真的要被日本人攻破了嗎?快點,把李鴻章那個廢物叫來,他是重病?那哀家不管,叫上所有的太醫過去,用人參吊著他的狗命!哀家要和談,哀家要和日本人和談!賠款也好,割地也罷,總之,不惜一切代價,讓他們盡快退兵啊……”
由此可見,一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是多麽‘妙’的一招棋,居然把中國當時最高權力者嚇得屁滾尿流、語無倫次了!
華夏有此‘人’在頭頂,真是悲哀到無以複加,後果簡直糟過十場平壤大屠殺!
李鴻章病入膏肓,可是皇命加身,沒法,也得親自出馬,與日本進行戰爭磋商——準確的說,就是想辦法求和。
經過商議,和談的地點選在平壤城外,透過城門,可以看到城裏焦黑未褪,鼻頭間,屍味猶存……但以李鴻章為總代表的大清和議團,目睹此情此景,卻沒有半點複仇的念頭,他們隻是一門心思想著,快點把朝鮮戰爭結束,把我大清從朝鮮這個爛坑裏拔出腿來!
時值五月十六日,大清駐朝軍隊總統葉誌超被當場革職,押回北京待審,這位被淮軍推出來‘摘桃子’的代表,下場倒與曆史上一樣,雖然丟了顏麵,但至少沒有丟了身家性命。
大清的和談一向是個笑話,是‘別國樂哈哈,大清賠家當’的笑話。
如果要問各國使節,在這世界上最喜歡與哪國談判,那麽,毫無疑問當屬‘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大清國!
自1840年開始,隻看大清從所謂的《條約》上輸掉了多少家當,增添了多少國恥,就可得知!
這是大清的一貫尿性。
所以,這次有幸坐到了大清談判桌對麵的日本人,也希望賺個盆滿缽足!
因此,他們一開始就是漫天要價!
要價的標準,都是比照原本曆史上的《馬關條約》去的,什麽承認台灣屬於日本啦。什麽承認日本在朝鮮半島上的戰果啦,什麽割讓遼東半島,順帶同意朝鮮獨立啦……當然了,最後還有天價的戰爭賠款!
日本人的恬不知恥。獅子大開口。深深震傻了李鴻章,也讓他氣得一口濃痰噎在喉嚨。
不要說這個時候北洋還有一戰之力。就拿比曆史上好很多的南洋水師來說,他們毫發未損,在南方虎視眈眈,隨時都可以上來給日本人肋部一擊。這些日本矮子,到底是腦袋抽了什麽瘋?
膽子居然這麽大?
口氣居然這麽狂?
以為光靠一場血腥的大屠殺,就可以訛詐我大清這麽多的東西嗎?
論屠殺,我大清立國時幹的不會比你們少、比你們差……
“你們沒誠意,不談了!”
李鴻章抱著病軀,對日本提出的條件,當場予以拒絕。並且當日就離開平壤,返回北邊的駐地。
李鴻章回去後,對屬下道:“我觀日本不似有意談判,他們必然還有其它鬼祟動機!我們現在唯一能倚仗的不是朝廷。而是上海的劉坤一,南洋水師若是能動一動,我們這邊的和談才能繼續下去!”
和談是慈禧的硬要求,李鴻章作為奴才,終究還是要將其完成,方才的拒絕離開,不過是以退為進,為談判增加籌碼而已。
至於叫南洋參戰,也是為了己方在談判桌上謀得一個有利位置,以戰逼和,而並非是為了打敗日本人,將此次戰爭反敗為勝而努力。
隻能說,李鴻章的北洋經過黃海一役被打傷打殘後,這位曾經叱吒東亞的中堂大人,膽子已經被打縮了!
“劉總督?他現在是聽調不聽宣,逍遙著呢,再說,如果南洋要參戰,早就參戰了,我們現在求他有用?”
“咳咳,有用的,你不清楚,此前劉坤一不敢動,那是因為龍灝那邊遇到了麻煩……”
李鴻章努力地咳嗽,咳出的都是一片對大清的忠心,他對屬下解釋道:“不過現在,龍灝的危機已經解除,我們去求劉坤一,其實也是變向找龍灝幫忙……龍灝他,他在我大清涉足的產業頗多,想必不會看著我們被日本人欺負的。”
“那……那大人為何不幹脆請龍灝帶他的潛水艇部隊來幹掉日本人?”那屬下不明白了,既然有強援,強援的麻煩也解決了,那為什麽不找他來幹死小日本呢?也好為在平壤戰死的袍澤報仇!
“聽過一句話沒?請神容易送神難,記住了,我們的任務是奉太後的旨意來結束這場錯誤的戰爭!朝鮮丟了就丟了,隻要能保住我大清的國土不失,還有北洋的火種不滅,就是成功的……我們與日本人和談,危險性小於邀請龍灝直接過來幫忙啊!”
看,看看!這就是寧與外人、不給家奴的思想!
好吧,龍灝不是‘家奴’,但慈禧和李鴻章防他可比防日本人來的還要厲害!
那屬下點頭表示明白,連忙跑去聯絡劉坤一了。
不過從朝鮮到上海,無論是乘船騎馬,還是通過電報聯絡,都需要時間,可惜,日本人不會給李鴻章時間!
就在五月二十日,和談中止的第三天,日本陸軍又對清軍在朝鮮的駐地發動攻擊。
這一次,日本陸軍跟打了雞血一樣,配合突進到遼東半島附近的軍艦,海陸夾攻,炮火傾瀉,將駐地裏清軍一共兩萬三千人,全部殲滅。
就連談判總代表李鴻章也差點成了俘虜,差點沒逃出去!
麵對日本人搏命式的攻擊,慈禧太後大為震怒,下旨斥責李鴻章為何擅自中止和談,導致日軍繼續發動進攻。
慈禧將李鴻章撤職,回京待辦,同時將和談的總代表,換成了恭親王‘鬼子六’。
慈禧這次是下狠心了,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安撫好小日本,千萬別讓他們打入北京周邊範圍,毀了自己的六十大壽。
五月二十五日,恭親王收拾妥當,準備赴朝鮮再次求和。
可這次,日本人卻先一步拒絕了,並且放出話來:“談?不用談了!遼東半島你們不給,我們自己去取!”
五月二十六日。日本陸軍和海軍再次協同,向旅順港發動攻擊。
駐紮於威海衛的北洋水師,被迫出戰,中日海軍第二次交鋒。在渤海口附近的一片海域。再次打響!
這場海戰持續了一天一夜,未分勝負。
北洋一方再次損失三艘軍艦 。而日本艦隊也被撞沉了一艘巡洋艦。
此戰非常慘烈,日本人的軍艦雖然占據優勢,但麵對‘主場’作戰的北洋,一時間倒也難以一鼓作氣拿下來。
不得不說。這個中日海軍第二次交鋒,北洋雖然處於劣勢,但卻把伊藤博文拖入了泥沼,如果再堅持個十天半月,缺少軍費的日本人未必不會撤軍!
若那樣,伊藤博文內閣可就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本想用閃擊戰給自己帶來籌碼。不想卻暴露了己方不擅持久戰的弱點。
不過,伊藤博文就是運氣好,恭親王在二十八日趕到威海衛後,立刻叫停了北洋水師的背水一戰。
他帶來了一紙條約。上麵寫了“同意朝鮮獨立,割讓澎湖列島、台灣群島給日本,並向日本賠償五千萬兩白銀……”
伊藤博文喜出望外,看過這份條約後,故意做出一副‘勉為其難’的姿態,同意停戰,與恭親王重新開啟和談。
據說,當恭親王登上日本人的和談艦船時,有十二名北洋官兵,從威海衛的碼頭跳了下去,以死明誌。
北洋人寧願戰死,也不願接受這個屈辱的和談結局!
不過,這十二個北洋人的死注定是白死,在肩負‘神聖’和談使命的恭親王眼裏,他們就是螻蟻!
北洋水師是戰敗之師,早晚要受到朝廷懲罰,他們幾個跳海,或許隻是畏罪自殺呢?
就這樣,恭親王登上了日本人停在威海衛外十海裏的艦船,以最快的速度與其簽下了《威海條約》。
條約裏規定:台灣群島和澎湖列島歸屬於日本;
朝鮮獨立,日本作為朝鮮監國者的身份,可以在朝鮮半島上駐軍;
上海以北多處港口,比如青島……向日本無條件開放,行通商之實;
清廷向日本天皇賠償六千三百萬兩白銀,並且同意將北洋水師的規模裁剪為現在的三分之一……
《威海條約》一簽,日本人拿到了他們想要的,立刻同意停戰撤軍。
另一方麵,慈禧太後也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個平安度過的六十大壽!
但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威海條約》的內容很快就泄露了出去,廣闊的神州大地上,這份屈辱的條約內容,仿佛插上了翅膀,一夜間飛進了所有開明人士的家。
這些開明人士大都是家境殷實的士紳,他們或從商、或從政,雖然沒有位極人臣,但在當今文盲率超過九成九的中國,卻構建成了一股最有潛力的力量!
他們當中,也有留過洋的,並且積極吸納西方科技,想為國家和朝廷效勞,洗刷兩次中英戰爭所帶來的屈辱……可這次,《威海條約》的曝光,令得他們一腔熱血頓時冷了下去,千言萬語,統統化作充斥於胸襟的憤慨和堵塞於喉嚨的悲哀。
哀莫大於心死啊!
如果不是從《申報》那裏得知此事,還不知道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要被那朝廷隱瞞多久,才會公諸於眾!
這一代的開明人士,沒有親身經曆過兩次中英戰爭,他們隻聽過長輩口述的屈辱和悲痛,並未感同身受。
而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全國各地大修工廠,引進洋人的玩意……再加上亞洲第一艦隊北洋水師的建立……這代人,心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還是挺高的。
他們甚至認為,被西洋人揍了一頓也未嚐不是好事,至少可以讓頑固的朝廷改變保守的態度,打開國門,給國民創造出很多機會,很多見一見外麵花花世界的機會!
再者,隨著龍灝這幾年在海外一舉成名,這一代開明人士愈發有這種想法:龍灝也就是運氣好,換作我去了那什麽阿拉斯加,也一定能挖出金礦,進而一夜暴富,雖說不一定能被英國女王封爵,但成為與西洋人平起平坐的頭臉人物,還是不難的……
這代人,都是沉浸在這種樂陶陶、自我陶醉的念頭裏,他們甚至覺得,隻要皇帝再提拔提拔自己,大清一定能重新站在世界強國的行列!
然而,《威海條約》就像一道橫空出世的驚雷,將他們從夜郎自大的美夢中驚醒了!
萬萬想不到,我大清居然連倭寇也打不過?
還要割地賠款求和?
限於資訊的不通暢,此前黃海大海戰的戰果,這批開明人士並沒有知道得太清楚,他們隻是大概地獲悉,朝廷在朝鮮的戰事不太順利。
但他們想,不順利隻是暫時的,大約是因為皇帝被幽禁,軍隊士氣低迷的緣故吧,等打一打後,**了倭寇,將士們的心情舒暢了,勝利自然而然就會來的。
可是……怎麽轉眼間,局勢就糜爛到要簽下喪權辱國條約來乞求和平的地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