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三方會盟

“我魏延為巴蜀拚殺多年,不得重用。張苞兒亦敢不聽軍令,咆哮與我。而蜀主卻聽信讒言,除我替張苞報仇,我等如孤魂野鬼一般已無去處。”

“而齊主仁義,不計前嫌願收容我等,以後將軍待之。”

“爾等隨我多年,今在此,斬吳懿於此,以為投名狀,效忠齊漢。”

“願隨我去者,延定不負之。若不願,可現在離去,我不做強留。”

魏延提著吳懿的人頭,朝著怔怔發愣的士卒們嘶吼著。

聽到這番話之後,眾人才清醒過來,意識到發生了什麽。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顧慮,選擇自然不同。

有的跟隨魏延多年,願意跟隨其投靠齊漢。

有的因為齊漢被三方勢力所圍攻心有疑慮,不敢前往。

有的以為劉裏弑君奪權,是個狠辣的角色,不願同流合汙。

也有的在聽到魏延被封後將軍,立馬升起了抱大腿的想法,選擇了跟隨魏延。

最後棄魏延去者,二千餘人。

當兵打仗,大多數的人都是為了吃一口飯。

誰當皇帝對於他們來太過遙遠,考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頂頭上司的決定對他們極具影響力。

中高層的人,除了劉備派來的,也就是魏延的本部人馬。

而派來的主要人物吳懿已經被斬殺,其餘的主要人員也被拿下。

所以剩下的自然願意跟隨魏延。

魏延沒有難為要離開的人,清點過後,願意留下的足有五千多。

有了這五千多人,魏延心滿意足,起碼投靠過去之後,自己的本部人馬已經有了。

魏延的投靠,對於劉裏來也算是意外之喜。

一開始並沒有想要招降,但做著做著就得魏延反叛了。

有魏延這樣一員大將投靠,還帶來了五千人馬,不可謂不高興。

劉裏履行了承諾,封魏延為後將軍,並撥給他一千餘人馬,補足七千之數,並派給他兩員副將。

對此魏延並沒有任何的不喜。

畢竟剛剛投靠過來的,不信任也是應該的,派人協助這種事,自然也懂是什麽意思。

“魏將軍可願與舊主交鋒否?”

安排好之後,劉裏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魏延沒有猶豫,隻是拱手道。

“願聽從陛下安排。”

沒有正麵回答,卻是最好的回答。

既不表現出薄寡義,又能不讓劉裏反福

劉裏似乎早有預料,畢竟魏延為將多年,做人做事還是有一些分寸的。

“也罷,河內吃緊,魏將軍可願領兵前往?”

“罪臣願意。”

魏延早就在腦海中演練了不知道多少遍,如今這個局麵,對他來相當滿足。

一來可以避免與劉備正麵衝突,以免落個不好的名聲。

二來劉裏分兵予他,已經是極好的事了、

三來馬超勢力相對較弱,自己也能多表現表現。

最後一點則是最關鍵的,這還是多虧了蕭九的提醒。

文醜已經老了,雖然鎮守並州,與河內沒有關係,但也是對抗馬超的前線。

這時候派他過去,自然是熟悉環境,做好接收文醜工作的準備。

文醜為齊漢五虎,整個西麵的權利都掌控在他的手鄭

能夠接手文醜,魏延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

不論是魏延還是劉裏,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

但這卻苦了劉備。

得知魏延投靠了劉裏,頓時勃然大怒,立即領兵強攻。

麵對劉備的怒火,劉裏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且戰且退,最終退至穎陽。

不動用守城器械的前提下,麵對劉備如此勇猛的攻勢,劉裏的確有些吃不消。

畢竟他要三麵對抗,不可能將所有的兵力都投放在劉備這裏。

能夠將所有精銳都集中起來,已經是最大程度的讓步了。

如今不止馬超打到了河內,而且孫權也已經攻至上蔡。

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讓劉備不能參戰,那麽能夠拖延的時間就能少上許多。

時間或許並沒有那麽關鍵,但對於劉裏來,時間就是一牽

連弩如今已經研製成功,並且開始投入生產。

隻不過劉裏並沒有打算立刻拿出來。

訓練是需要時間的,不訓練就拿出來用,無論是精準度還是反應力都會有失水準,明顯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而此時,劉備大軍壓進穎陽,劉裏命高順死守不出。

然後又命張遼領一支精銳,抄道襲其後方。

沒過多久,他便收到了高順的傳信。

看到傳信後,劉裏沉默了。

“好的北伐呢?怎麽這個時候?”

劉裏詫異了,好在這是攻防戰,影響並不是很大。

而河內一麵,魏延的突然出現打了馬超一個措手不及,暫時的緩解了河內的危機。

如今全麵開戰,陳到、臧霸等人幾處也有規模的戰鬥。

隻不過雖有得利,但沒有太大的進展。

但這也足以給孫權造成一定的困擾,使其進攻的步伐緩慢了許多。

隻不過終究抵不過三方強勢壓境,孫權、馬超先後趕至潁川,迫劉裏隻能收攏兵力,撤與許昌。

許昌並非最佳的防守地點,但許昌一破,三方聯軍很可能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若三方不再同仇敵愾,化整為零各自為戰,反而不是劉裏想要的。

畢竟如今的自己是一塊蛋糕,想要讓他們放棄顯然是不可能的。

哪怕起了矛盾,也隻是會各打各的,絕不會放棄蠶食自己。

所以這樣的話還不如將三方聚集在一起,集中兵力防禦,憑借著各種優勢拚一拚。

這段時間以來,後方的‘戰事’不比前線的差。

所有的工匠全都被集中起來,統一展開對許昌的改造計劃。

如今的許昌可謂是百步一堡壘,十裏一城池。

劉裏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花光了國庫中所有的積蓄,大刀闊斧的改造了許昌。

許昌不是最終的目的地,卻是一個精神的象征。

所以三方聯軍雖然也會攻打其他地方,最終的目標卻是許昌和鄴城。

而鄴城遠在冀州,又無聚焦所在,所以許昌也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