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梁山泊水戰1(三更求收藏)

壽張原名壽良,因避光武帝叔叔劉良名諱,仍為思慕懷念張良之意,改壽良為壽張縣。

東平湖則是處於良山一側的一處湖泊,此時良山也隨著壽張改名梁山。

東平湖這個名字劉裏或許並不熟悉,但換一個稱呼的話那便是耳熟能詳了。這個名字便是梁山泊。

看到如今所處的位置,劉裏不由一愣。

周圍環境錯綜複雜,是一處易守難攻之地,若在這裏與黃巾賊交手,那會有極大的勝算。

“這裏乃是何處?”

他所指的地方便是梁山所在。

蘇謙見此,將收集來的消息一一說了出來。

劉裏聞言愕然,心中有一種莫名的靈感指引著他一般。

“梁山!梁山!好地方啊!”

劉裏長歎一聲,對蘇謙說道:“”沒有興文,派人將鮑將軍骸骨送往東郡,再將諸將召集起來,商議對敵之策。”

“喏!”

水泊梁山,那是《水滸傳》裏的東西。

劉裏對《水滸傳》並不熟悉,知道的都是瑣碎的一些內容。

梁山有一百零八位好漢,劉裏連這一百零八人都沒記全,更不用說書中的內容。

不過幸運的是劉裏所知道的片段中,恰好有一些在高俅攻打梁山時的場景。

眾將聞言劉裏醒了過來,紛紛趕至帳中。

尤其是於禁,更是顯得神情激動。

“劉校尉,你終於醒了!”

劉裏蒼白的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他跟於禁隻有在投奔曹操時路上的那段時間,時間雖然短暫,但感情卻並非一般人可以比較的。

兩人亦師亦友,如今又一起並肩作戰,讓劉裏苦悶的心終於緩和了些。

“文則兄見笑了,還是叫我劉裏或者子瑜都行,劉校尉什麽的太見外了。”

出征之前兩人便已經見過,雖然因為急於出征並沒有說上幾句話,但也讓此時少了一番客套。

“這...也罷,子瑜你有傷在身,還是需要多多休息才是,為何召集我等在此?”

於禁是一個趕實事的人,不喜歡虛著套著的來,所以直接開口詢問原因。

也正是這個原因劉裏才願意與於禁親近,可也知道這種性格最容易得罪人。

聽到於禁的詢問,劉裏勉強一笑,讓蘇謙將地圖鋪開,將自己的打算緩緩說了出來。

眾人心有疑慮一一提出探討,最終將計劃安定下來。

劉裏如今身體無法領兵作戰,可戰略方向卻可以提出。

而且他是如今最高長官,他的指令自然要聽。

不是劉裏不願放權,而是他也聽蘇謙說了裴元紹跟於禁因為自己的緣故鬧得有些不愉快。

這種情況之下,若是讓於禁掌權,那裴元紹肯定不配合,到時候受益的還是黃巾一方。

“蘇謙。”

計劃已經設定好,下麵便是分配任務。

劉裏當仁不讓,直接開始指派,於禁一方並無半分不滿。

“末將在!”

“命你四處尋找匠人,修建浮橋。”

“得令!”

“孫夏。”

“末將在!”

“命你招募善水之人組建鄉勇,與東平湖北岸暗中訓練,不得有誤!”

“末將領命!”

“於禁。”

“末將在!”

說到這裏,劉裏眉頭一皺,顯然是傷口又開始疼了。

“劉...子瑜,你...”

劉裏趕忙抬手製止住於禁的詢問,隨之做了個深呼吸說道。

“無礙,於禁。”

“在!”

“命你留守河岸,按計行事,此事便拜托你了。”

“得令!”

劉裏強忍著疼痛,咬著牙說出了最後的安排。

“其餘人等隨我渡河,以待時機。”

一切安排妥當,大軍再次開拔,劉裏被架在簡單的擔架上一路顛簸,疼得他是呲牙咧嘴。

好在傷口並沒有因此惡化,隻是疼的險些讓他再次暈過去。

他這還算是好的,畢竟是長官,有著各方麵的優待,其他士卒雖然沒有受到歧視,但遭的罪要比他大多了。

而就在此時,黃巾賊兵好像聞到腥的貓一般,突然殺了過來。

幸好劉裏提前做好了安排,留下於禁嚴陣以待。

於禁兵少,隻能邊打邊退。

不過這也給劉裏一行人爭取到了寶貴的渡河時間。

一戰下來,於禁的部隊再次大麵積減員,隻剩下三四千人。

將劉裏一行人送到河對岸,於禁並沒有渡河,而是原地安營,仿佛是鐵了心的要將黃巾賊攔下一般。

張饒見有三四千的人馬並未渡河,便也不著急追殺,而是打算穩紮穩打,將這支隊伍吃下。

當然,他也並沒有打算就這麽跟對方較勁,而是分兵三路,一路西進取鄆城,一路北上攻無鹽。

與此同時,曹操得知鮑信陣亡悲傷欲絕,險些哭暈過去。

大悲之下,曹操下令全軍披麻三日,隨之聯合張邈出兵取任城,曹操自領大軍支援鄆城。

話說黃巾一方連續數日攻打於禁。

於禁連連敗退,一路退守十裏支遠。

眼看著於禁支撐不住,終於得到了渡河的消息。

得到這個消息,於禁暗自鬆了口氣,立即下令全軍帶兵準備迎接最後一戰。

黃巾賊如約而至,這一次的攻勢極為勇猛,顯然是要一口氣將其吞下。

於禁一擊既退,慌忙逃竄,仿佛是徹底失去了鬥誌。

黃巾見此情景,心中大喜,立即瘋狂追殺。

於禁逃竄數裏,見河邊有一座浮橋連接河對岸,可並行三人。

河岸旁有二十餘艘小船,船隻不大,擠一擠一條船上也隻能夠載二三十人。

不過於禁並未猶豫,立即下令渡河。

等到賊兵追來之時,小船已經第二次載滿了人,正晃晃悠悠的朝河對岸遊去。

這些天於禁一路敗北,黃巾一方早就打出了氣勢,以為於禁已經沒有了一戰之心,隻想著逃竄並未生疑,立即下令部分人馬沿浮橋追殺。

然後又令人四處尋船,分批過河。

似乎這一次老天格外眷顧,不但一路連連得勝,就連船隻都仿佛是送到眼前一般,很快就找到了十餘隻船。

第一波人沿吊橋追殺,於禁頭也不回的逃跑,派出守橋的人象征性的打了打就跑了,根本沒有絲毫的鬥誌可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