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回、清風散盡青帝殞,白發銀光化羽絲
“諸天世界若有另議,請此刻另議,若不然,請發神念立願,天條當立。”青帝在封天台上又說了一句話,諸天世界聽的清清楚楚。
這句話在有些仙家聽來覺得不可思議,諸天世界多少修士,若一齊發神念立願,青帝言下之意他都能分別,而且也清楚誰未發願,難道他的修為已經達到靈台中照徹十方的境界嗎?
梅振衣看著青帝,突然想起了剛剛突破金仙大羅之境的大天尊,青帝走上封仙台應早知麵對的結果,難道他的修為也將突破,進入那玄之又玄的境界?那就無從斬落了。
想到這裏,梅振衣心頭有幾多感慨,也有一絲欣慰。就在此時,魔王波旬說道:“且慢!”
“波旬,你還有什麽話要說?”青帝的聲音不大,卻帶著難以形容的威壓,若不是梅振衣的身形被大神通定住,此刻也要忍不住後退。
波旬卻沒有後退,挺身前走兩步道:“若是他人在封天台上自斬,我無話可說,但青帝不同,觀自在菩薩,你以為呢?”
仙家妙語聲聞中說了一番道理,青帝和別的仙家不一樣,已至金仙大羅之境,而且是古往今來第一位被斬落之後還能恢複形容心境之人,修為顯然在諸仙家之上,也許隻有鎮元子與法舟才能窺探其玄妙,連波旬都不清楚。
倘若青帝自斬之後,還能回來呢?這一點還好說,今日青帝已非古時青帝,其實僅是仙童清風的一種修證而已,修為見知已與古時青帝無關,但另一種情況可就不好說了。
假如青帝也與大天尊一樣,在自斬的同時破關修證三生萬物、玄之又玄的境界,又怎麽辦?這種境界是不能隨意修證的,修為再高也不行,需證混成心境,立天條正是此種大功德,看今日之青帝儼然已在堪破邊緣。
假如這樣的話,天條甫立,立天條而自違者卻破關精進,證入玄之又玄,豈不是個巨大的諷刺與笑話?
一直閉目垂簾的法舟此刻抬起眼皮,麵無表情的瞄了波旬一眼,似有些不悅,又閉上了眼睛。觀自在本不想說話,聽波旬點名問她,不得不答道:“此言有理,青帝應當言明。”
本來青帝發話,諸天世界一陣感慨,天條也將立下,波旬來了這麽一出,事情又起了波折。假如梅振衣此刻能動的話,真恨不能舉起金擊子狠狠的敲在波旬與觀自在的腦門上。諸天世界眾仙家此刻都望青帝不言,場麵又恢複了僵持。
青帝長歎一聲,這歎息聲就似清風在諸天世界回旋不止,隻聽他說道:“大天尊能,而我不能,此刻方知!清風之修行從未入輪回,從清風中所化生,一世求證至,封天台上此方知有缺,未曆世間之劫。不破金仙大羅不得了然,此時了然卻已無言。
以波旬之腹渡青帝之心嗎?那好,我給諸天一個交待。若天條不立,我也下不了封天台,當自斬而去,諸位應無話可說。若天條得立,我則違天條,當為被天條斬落之第一人,且斷緣自斬!”
斷緣自斬?梅振衣雖已證金仙,卻不明白這四個字,但青帝的仙家妙語聲聞中已經說清。
前文說過所謂斬落,就是殞身墮入輪回,多少世修行盡消,神識重新洗盡,徹底的了結。一縷殘神若有幸化生出現在輪回中,管他是貓是狗,也完完全全是另一種情形,根本無法也不能與“以前”相論。
這本無所謂斷不斷緣,但波旬說出了自己的疑問。青帝則立誓,若天條不立他將自斬,具體會是什麽結果誰也管不著,因為那是他自己的修行心境求證。若天條能立,他應率先維護天條的尊嚴,成為被天條斬落輪回的第一人。——但怎能保證呢?
青帝將斷絕一切緣法,不論是清風還是青帝,所有的形容、心境、修為、見知、神識、法力全部斷絕,若一縷殘神若有幸於輪回中化生,也永遠不會恢複,不論是青帝還是清風,也將永遠不在。
說話的同時,青帝從羽衣的胸口處扯出一樣東西,看上去是一片翠綠的樹葉,表麵還有葉脈狀紋理,約一寸大小,卻比普通的樹葉厚的多,有一根黃色的細繩連著。此物質地非金非玉,黃色的細繩與碧色的葉子之間沒有穿孔,而是連成一個整體,就像環形細藤上長了一片葉子。
仙家妙語聲聞中介紹了此物叫句芒之心,包含清風修行中所有的神識見知,以及所證青帝的形容心境凝結而成,化為一件與形神一體的神器。若天條不立,青帝則帶著句芒之心自斬,若天條得立,青帝將拋去句芒之心自斬。
句芒之心包含著青帝修行發端源起,以及最終所證的心境,若自斬時拋去了這些,他不可能證入玄之又玄的境界,絕對會洗盡神識法力再入輪回。
除非與此刻青帝一樣求證金仙大羅之境,否則就算得到此物,誰也不知句芒之心中包含著什麽?若有金仙大羅之境,頂多也是了解到多年以前有一位叫青帝的仙家所經曆的故事,清楚了他當年的大宏願。
就算青帝有幸於輪回中化生,後來“人”又得到了句芒之心,也沒有什麽意義,因為那時他已斬落於輪回中,句芒之心隻是一件別人的物品,與其它人得到沒什麽兩樣。
青帝的仙家妙語聲聞中還有最後一句交待,自斬之後連他自己也不知結果如何,若句芒之心不回,就算生而仙身,譬如明月仙童或蓮華生大士那般,他也不再有一絲仙家神通法力。
“這些,夠不夠護天條之威嚴?若此天條不立,波旬,我自斬之前先斬落你,管他自在天世界崩不崩壞。”青帝手持句芒之心再度說話,此時語氣中沒有多少威嚴,淡然如風的柔聲細語。
波旬連退三步,臉上竟有懼意,低下頭不敢仰麵於青帝對視,再也沒有言語。青帝的神色莫名有些疲倦,輕聲的問了一句:“我已擬天條三則,諸天世界是否立願共守?”
以仙家心境,此刻若不反對,就必須立願,諸天世界所有仙家神念一起發出,這其中當然也包含梅振衣的神念。立願共守天條,等同送青帝斷緣自斬,但梅振衣亦深深無奈,他自問——這三則天條,是否立願共守,答案當然是立願。
手中的金擊子突然一鬆,那股定住他的**力消失了,不是青帝收了法術,而是青帝已不在,同一瞬間梅振衣立願的神念發了出去。有一物莫名無形,為仙家形神一體所化,從梅振衣的靈台中自然被斬落,滴落在捧著金擊子的手上。
那是仙人淚!
青帝隨手拋出了句芒之心,這一物從封天台落到了廣場中,正砸在梅振衣的身上,卻似無形無質穿仙身而過落,又穿過明黃玉鑿建的斬仙台,落入無邊玄妙方廣世界,最終不知落到何方。
看見這一幕,很多前輩高人已經反應過來,青帝的修為確實已經突破了金仙大羅之境,但卻沒有像大天尊那樣證入玄之又玄的境界,他曆劫未成被斷緣而斬。真仙證金仙需發願曆化形天劫,金仙欲突破大羅之境也需發混成願心曆劫。
這一劫不知何名,眾仙家不知何妙,也許一切都是緣法?登上封天台擬天條就是青帝的求證,雖明知結果他還是上去了,斷緣斬落輪回,不論是自斬還是被斬,也許並無區別。
青帝是曆劫失敗還是曆劫尚未圓滿?誰也說不清。但不論是清風還是青帝,已永遠不在,就如這番天人大亂中被斬落的其它仙家。
句芒之心落下,青帝的身形也化為一陣清風散去,封天台上無數銀絲飛舞,分不清是羽衣的光芒還是他的長發,散盡之後再無一絲痕跡。
青帝斷緣自斬的前一瞬,金色的眸子深深的看了梅振衣一眼,梅振衣竟然讀懂了他眼神中的含義,靈台中就似聽見一番話語:“在這一刹那,終於看透你,以我全部的神通法力,此刻這一瞬玄之又玄不可思議大神通,和你開個玩笑,也幫你一個忙,否則你很難求證金仙極致境界,難解來處、去處。
你也幫我一個忙,除了此前所托,請你向明月傳一句話,清風曾守望明月一千二百年,她若願意,也可守望一千二百年。一千二百年後會有人登上九天玄女宮,不是青帝也不是清風,我也不知是誰,她若不願見,那就不必再見……”
通明法眼隻能看透輪回外的眾生,看不透超脫輪回的仙家,青帝終於看透梅振衣,說明這一瞬修為已在金仙極致之上。他也許對斷緣自斬後的事知道些什麽,但也不是十分清楚,梅振衣已落下仙人淚,青帝竟還有心情“開玩笑”。
句芒之心的下落,梅振衣是清楚的,此刻卻有無限疑惑一齊湧入靈台,而青帝已不在。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青帝似知道梅振衣的疑惑,靈台中竟傳來無量光的一句謁語,這是梅振衣“聽”見青帝或清風的最後一句話。
封天台,那碩大的白玉碑上此刻多了三行字,它可以是任何一種文字,仙家所見自然能識——
不可妄擬天心為己心
不可在世顯聖自稱神
不可欺奪他人之信
以人間歲月,大唐貞元三年(公元787年),梅振衣求證金仙,玉皇大天尊突破金仙大羅之境求證玄之又玄,青帝斷緣自斬,天條立。
……
當梅振衣仙人淚落盡,轉過身來時,波旬、法舟、米迦勒等來自天庭外的眾仙家已回歸諸天世界本座,但天庭眾金仙並未離去,都已退到南天門下看著他,斬仙台廣場上空空****隻剩下梅振衣一人。
事情還未完,他頭戴大天尊的信物玉皇簪,天庭眾仙正在待他發話,而諸天世界的顯像仍環繞封天台,若天條在,此地就是這般玄妙的景像。
“靈宵寶殿守護神將楊戩,從今日始,為封天台守護神將,所屬各部神將司職如常,監察諸天世界。”梅振衣直截了當的下令,氣宇之間儼然竟有幾分大天尊的風範。
“喏!”楊戩手持三尖兩刃兵,躬身行禮領命。
“天庭之規不變,為眾仙家清修福地,各金仙洞府中自行約束,外圍道場有天庭巡海護法神隊維護清靜,各金仙洞府指派弟子為護法神將,眾位金仙推何人為巡海大神?”梅振衣下了第二道命令,同時問了一句。
“仍為靈珠子。”眾金仙齊聲答道。
梅振衣朝靈珠子拱手道:“天庭巡海大神,依大天尊法旨,我當遠離天庭二百年內不得再回,可否容我回東遊穀安頓完門中事務?請巡海大神請隨行監視。”
靈珠子擺手道:“監視就不必了,給你三柱香的時間,隻能去東遊穀不得去天庭別處。”
……
東遊穀中,知焰問道:“這二百年,我們將去何地呢?那三大天條隻是約束眾仙家輪回內外行止,斬斷天人之亂,但你與自在天世界的私怨,說不定還會有人糾纏。”
梅振衣淡然答道:“誰要糾纏就糾纏吧,怕也沒用,我也不會怕,去昆侖仙境無名山莊,我就呆在人間看著!”
提溜轉在一旁道:“怕什麽,我家梅公子是好惹的嗎?斬仙台上與大天尊一戰,相信也沒人再敢輕易招惹,就去無名山莊待兩百年。”
梅振衣還有些不放心:“東遊穀必將成眾仙家往來頻繁之地,我們都走了,隻留劉海一人,他能對應得了嗎?”
鍾離權搖扇道:“你放心吧,我本想隨你一道下界,但此刻又改變了主意,想與你商量一件事。”
梅振衣隨即起身道:“師父是否要開辟金仙洞府?恭喜您老人家金仙修為已入知常境界!”
鍾離權的語氣很感慨,甚至有些傷感:“果然是我的好徒兒,為師之事一言即知。但不必恭喜,不知為何,為師此刻總覺慚愧!前些年受鎮元子之邀,曾想去萬壽山,如今決定就在此開辟金仙洞府,借現成之名,叫東遊穀仙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