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德裏之變(二)
整個夜晚新德裏都籠罩在警笛的那尖銳的聲線和不時升騰起的暴亂火焰之中。大規模的騷亂在印度首都新德裏的各個街區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當議會大廈門口的局勢出現失控之後,印度軍警就迅速封鎖了通往議會大廈附近的主要道路,禁止更多的示威遊行隊伍進入已經人滿為患議會大廈附近。但此刻一切都已經失去了控製。
憤怒的示威群眾為了突破警察的封鎖線,前往他們預定的目標。而與全副武裝的警察們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混雜在遊行隊伍之中激進分子砸碎警車玻璃,焚燒車輛,並向警察投擲石塊。而此刻當任何喊話和勸戒都失去效用之後,印度警察們不得不一邊發射催淚瓦斯,一邊揮舞警棍,毆打驅散示威者。用暴力來遏止更多的暴力時間的發生。
雖然在印度人民黨組織的這次大規模的遊行示威開始後不久,曼莫漢.甘地內閣便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命令新德裏警方緊急出動2600名安全人員和71000名警察上街以維持秩序,但是現在在數以十完計的示威群眾麵前,新德裏看似龐大的軍警隊伍顯然並不夠用。在新德裏各地爆發的衝突正在不斷消耗著印度警方的警力,種種跡象表明,更多的人正在會聚過來。
當然立刻與印度人民黨展開談判,通過政治上的讓步來由到處點火的印度人民黨自己撲滅這場已成燎原之勢的騷亂可能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為迅速的解決問題方式。但是對於國大黨和曼莫漢.甘地內閣來說這一解決模式卻是最難以接收的。屈服和讓步隻能讓政壇上最為強大的對手得寸進尺,即便是流血,曼莫漢.甘地內閣也要先將今天的騷亂平息下去,妥協和談判是在雙方都清楚對方的實力之後才能真正公平的展開。
如果要盡快的穩定目前動**局勢,曼莫漢.甘地內閣就必須發動自己手中的國家機器,投入更多的力量。在不得不動用軍隊之前,印度國內的準軍事力量,無疑是此刻的首選。
除正規的陸、海、空軍外,印度政府還擁有執行特別任務的武裝力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準軍事部隊,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準軍事部隊是印度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政府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準軍事部隊的建設和運用。其準軍事部隊的規模之大,種類之多,都可以說是舉世罕見。他們承擔的主要任務包括:平時
,擔負邊防、海防和維持國內治安任務;戰時,則配合正規部隊作戰,或守衛軍事要地、交通樞紐、重要通訊設施等。按其平時遂行的任務,印度的準軍事部隊主要編為三大類十五種之多。
第一類是邊境警衛部隊,包括邊境保安部隊、中印邊境警察、北方邦特別警察、阿薩姆步槍隊、海岸警衛隊。這些部隊的編製和武裝都與印度正規軍相近,可以說是印度準軍事部隊中的一線力量,不過大多部署在邊境地區,雖然歸屬於印度內閣和內務部指揮,但此刻調集他們卻是緩不濟急。
除了這些邊防部隊之外,印度準軍事力量之中還有包括邊境公路組織和土地軍在內的第三類基建部隊,年,但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在偏僻的邊境地區修築公路,改善交通,或是興建水利、公路、廠房、辦公大樓和居民住宅等工程。也顯然適用於此刻的平暴行動。
真正可以派上用場的隻能是第二類治安部隊,曼莫漢.甘地內閣第一時間宣布首都新德裏也宣布進入高度警戒狀態,調集數萬準軍事部隊—中央後備警察進入新德裏維持秩序。
印度的中央後備警察部隊成立於1940年,隸屬於內務部直接領導。現役人員有10萬之眾,預備隊更高達25萬人,被編組為100個營。主要裝備為輕武器,是印度中央政府協助各邦特別是中央直轄區的警察部隊執行救災和維持治安的重要工具。而一旦國家進入戰時狀態,他們則在後方執行警衛任務,或充當第一線陸軍的預備隊,或直接配合陸軍作戰。與其他的準軍事部隊不同的是,雖然印度陸軍在訓練方麵也對其進行一些指導幫助,但是該部隊有自己的訓練中心和中央訓練學院。可以說是內務部麾下最為獨立的軍事力量。
後世的很多印度學者都認為曼莫漢.甘地內閣的這種強硬的態度是印度曆史上最大的錯誤之一,如果當時曼莫漢.甘地內閣選擇了對話而非對抗的話,那麽此後眾多的災難可能就不會發生。不過站在曼莫漢.甘地和國大黨的立場上,這樣的選擇實際上也是一種無奈之選。與代表著高種姓和中產階級利益的印度人民黨相比,國大黨的政治版圖實際上更為“草根”一些。
雖然愛1885年12月28日,印度國民大會黨在孟買成立時。這個政黨的骨幹大多是民族資產階級的上層分子、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富裕階層和農村地主。但是隨著政黨的發展,一批小資產階級、小地主和自由職業者階層的人也加入進來。而在20世紀60年代之後的一係列分裂和重組之後,國大黨不得不更多的依靠來自普通民眾的選票。
自2003年以索尼婭•甘地為主席的國大黨上台執政以來,國大黨的內外政策概括起來無非是“安全”和“改善民生”兩張牌。前者旨在迎合國內憎恨恐怖主義的政治情緒,與以安全政策強硬起家的印度人民黨共同爭奪中產階級的選票,以完善自己的票源基礎。後者則將目光牢牢鎖定廣大貧困選民,通過主張大幅消除貧困,讓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近兩億民眾成為經濟改革的受惠者,進一步鞏固國大黨“麵向窮人”的形象。當然這一切都隻是策略而已,對於國大黨而言,中產階級才是他們爭取的主要對象,貧苦民眾隻是一個有益的補充和拿來利用的工具而已。
但是在中印戰爭爆發以來,國大黨苦心孤詣的“改善民生”牌已經瀕臨破產,如果在自己手中通過《中印馬六甲及印度洋地區和平協議》,那麽至少他們可以向印度的中產階級保證在未來的十年裏,他們是安全的。而一旦今天他們向人民黨低頭,那麽一切的努力都隻能是為對方作他們嫁衣而已。雖然還沒有與發動如此大規模遊行示威的印度人民黨展開談話,但對方的意圖顯然已經昭然若揭了。那就是逼迫曼莫漢.甘地內閣倒台。任何的讓步都會提供給人民黨更多的借口和武器,向國大黨發動更大規模的攻勢,直到他們的目的達成為止。
而一旦印度人民黨會上台,印度人民黨主席萊克斯曼可能會一邊繼續鞭撻“國大黨賣國求榮”,一邊開始向中國人搖尾乞憐,簽署一係列由更為苛刻的條件組成的條約來。“我的先輩—英迪拉.甘地曾在比今天更為困難的環境之下,堅持鬥爭直到勝利,今天我也會戰鬥到底。”麵對著門外不斷發生著的流血衝突,印度總理—曼莫漢.甘地堅定的表示著自己的決心。
他不會忘記他的家族那些輝煌的曆史,也不會忘記英迪拉.甘地那身著白色的
紗麗,額前一縷白發那“光輝的形象”。在這位“印度鐵娘子”在1966年上台執政以後,她就一直在國大黨內受到保守的元老派和來自外界強有力的挑戰。為了保住總理的寶座,她在議會中依靠左派,在大選中直接麵向廣大下層群眾,提出激進的競選口號,許下社會革命的諾言。雖然由於政權體製方麵的原因,進行的改革沒能貫徹到基層。權力鬥爭以及各級政府腐敗無能,使人民群眾極為不滿,元老派乘機發難。英迪拉.甘地甚至不惜借助憲法中發現的漏洞,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挽救即將倒台的政府。下令警察和軍隊鎮壓示威和騷亂,並逮捕敵對政黨的領導人物。這種“用砍掉腦袋的辦法來治頭痛”的模式,雖然看似愚蠢,但是在當時卻取得無以倫比的輝煌結果。
英迪拉.甘地的緊急狀態之下一切集會,新聞自由都被取締,連她父親尼赫魯的一些作品都列入禁書目錄。幾乎就這樣一手了結世界上最大的“民主政體”。顯然此刻已經走入了“政治死胡同”的曼莫漢.甘地決心走上這位家族前輩的老路,用激進的手段終結眼前的亂局。但他無疑忽略了一點,他並不是英迪拉.甘地。他不僅不具備英迪拉.甘地叛逆,偏激,好鬥,堅毅不屈,特立獨行,不擇手段的性格,而且在英迪拉.甘地執政的歲月裏,至少實行了搞的綠色革命,一時間解決了印度人民吃飯問題。打贏了第三次印巴戰爭,出兵肢解了巴基斯坦。被視為戰爭女神—杜爾迦轉世,獲得了軍方的廣泛支持,而在曼莫漢.甘地的指揮之下,印度軍隊卻在中印戰爭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慘敗。
就在新德裏爆發大規模流血衝突的同時,幾個並不引人注目的小細節卻在不知不覺之中,改變著印度國內的力量對比。正對《中印馬六甲及印度洋地區和平協議》是否可以按期生效,結束長期與中國軍隊的對抗而苦惱的印度國防部。接到了印度陸軍參謀長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上將的一項報告。在這個報告中聲稱由於氣候的原因。印度陸軍將從星峽冰川地區撤出部分部隊。
星峽冰川(又名“錫亞琴冰川”)位於克什米爾印巴實際控製線北端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三國交界地區,麵積約3000平方公裏,海拔高度在4000-6000米,周圍全是比冰川更高的雪山冰峰。從經濟角度看,沒有任何價值,但印巴雙方卻對這塊不毛之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這主要是由於該地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用印度人的話說,星峽冰川是巴基斯坦打開查摸•克什米爾防禦之門的鑰匙。控製了星峽冰川,巴基斯坦就可以與中國阿克賽欽地區接壤,在未來的對印作戰中,巴基斯坦就可以與中國在軍事上“遙相呼應”,並能夠“將印度與拉達克之間的公路撒得粉碎”。再加上印巴邊界已明確劃分,無可爭議,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實際控製線兩側雙方已有重兵把守,難以爭奪,隻有星峽冰川有隙可乘。
從1981年開始,印巴雙方分別派出巡邏隊抵星峽冰川地區進行偵察和適應性訓練,同時到歐洲國家采購高海拔作戰的專用設備,為部隊長期駐守進行物質準備。1984年,印軍搶占了冰川西側3個山口中的兩個(比拉方德山口和希阿拉山口),巴軍隨之也占領了另一個山口(吉揚山口)雙方形成軍事對峙後,便不斷發生交火事件。5年來,雙方在該地區不斷增加兵力,構築工事,頻繁交火,同時也不斷會晤,但終無結果。
自從印度奪取該冰川以來,印巴就在這個寒風刺骨的無人區展開了一場死亡競賽,駐軍成本極其昂貴。
由於此地區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因而該地駐軍所有的補給品都需空運。僅此一項,印度每年就花費數千萬美元。印度政府聲稱,它向錫亞琴冰川駐軍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禦寒物品和衣物”。但是,駐守在當地士兵卻說,20年來,他們從來沒有得到能禦寒的手套,手都凍僵了。
雖然在星峽冰川地區駐守條件艱苦,但是印度陸軍卻依舊維持著龐大的重兵集團。具體數字一直都是印度國防部的機密,但是僅在1984年的戰爭中,印巴就雙方各有2個師參戰,大約有1萬名士兵死亡。也就是在星峽冰川地帶,國際社會普遍認定印度陸軍至少有不少於2個師的軍隊。
或許是被中印戰爭牽扯了太多的精力,或許是因為目前新德裏混亂的局勢令印度國防部的成員們也失去了最基礎的判斷力。他們並沒有對印度陸軍參謀長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上將的這一撤軍計劃作出太多的質詢和阻攔,畢竟由於喜馬拉雅寒流的影響,星峽冰川部分地區的溫度已降至零下40度以下。國防部也認為在這樣的局勢之下,
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上將在報告裏含糊提出的隻是撤出部分處於極端惡劣條件之下的邊防連隊,而不是全軍。因為在這一敏感的地帶,印度陸軍已經流了太多的鮮血。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上將不可能糊塗到將辛苦奪下的山口拱手送給巴基斯坦人。
但實際上的情況卻是,此刻在印控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市郊的軍營之中數以萬計的印度陸軍士兵正在漫天的風雪之中集結著。他們中的多數都來自星峽冰川。雖然考慮到冰川的惡劣條件,印度陸軍已把駐守時間大大縮短。即便如此,一次任務下來,士兵的體重通常都要下降20公斤左右,許多人頭發變白,麵色鐵青,渾身顫抖,有的人因缺氧而喪失記憶,有的則染上肺病。
此刻他們正萎縮在毛毯之中,喝著熱湯盡量不去回憶那些在冰川地獄中的生活。在那裏死於對方子彈的士兵人數遠遠少於死於肺氣腫、凍傷等高原疾病的人數。占據海拔製高點的陸軍連隊的情況就更糟了,至今有10000多印度士兵因凍傷和雪崩而殘廢,2000多士兵死亡。駐紮的印度士兵中,平均每周就有一人被凍死。此刻一個看上去遠比他們的長官年輕的將軍正在一個一個的與他們交談,鼓勵著他們。並且告訴他們一切都會好起來。他就是原本應該在新德裏的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上將。
一位剛從冰川上下來的軍官握住這位印度陸軍最高指揮官的手激動地說:“我們不畏懼戰鬥,但在冰川上,我們隻能得首先爭取活下來。真正的威脅不是敵人,而是極端艱苦的條件。”但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上將卻對他報以一笑說道:“不,我們最大的敵人和威脅是那些將我們的戰士置身於地獄之中的那些該死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