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達卡攻防(五)

“這麽作真的值得嗎?”當位於印度東部的加爾各答沐浴在清晨第一縷陽光之中時,在印度—孟加拉戰區的指揮中心內卻絲毫感覺不到任何的溫暖和光明。經過了一夜的浴血苦戰,印度東部軍區長期以來積累的海、空軍力量在針對中國海軍“江蘇”號航母戰鬥群的蜂擁圍攻之中,傷亡慘重。此刻指揮中心內應該沒有任何人會對昨夜那樣糟糕的戰績表示滿意。

參戰的印度空軍的180餘架各型戰鬥機之中,有超過90架印度空軍的新銳戰機在激戰之中被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戰機和中國海軍護航艦艇的防空火力擊落,另有超過10架左右的印度空軍戰機在返航途中,因為迷航或機械故障而墜毀在孟加拉灣的近海和印度內陸。這一夜可以說是印度空軍自撤出馬六甲海峽地區之後,最為慘重的戰敗。印度空軍在印-東戰爭爆發以來,一直努力建設的二線後備力量,幾乎全部消耗殆盡。

與印度空軍的損失相比,印度海軍的傷亡更為沉重。參加圍攻中國海軍“江蘇”號航母戰鬥群的印度海軍2艘核動力攻擊型潛艇、8艘常規動力潛艇之中,有6艘在激戰之中被中國海軍的護航艦艇擊沉,1艘遭重創、2艘遭輕創、1艘失去聯絡,可以說是無一完旅。而與這些鋼鐵兵器的損失相比,更令人惋惜的是那些與自己的軍艦共命運的訓練有素的印度海軍潛艇兵。這些印度海軍窮十年心血培養起來的精銳戰士,是難以用金錢和資源來彌補的。

“我們的戰士們經過了一夜的苦戰,最終擊潰了中國海軍最為強大的航母戰鬥群。現在我可以榮幸的向大家宣布,在印度海、空軍的努力之下,孟加拉首都達卡的大門已經向我們的戰車和士兵一望無前的敞開了。”如果說此刻在印度—孟加拉戰區的指揮中心之內,還有一個人能夠對這樣的慘敗抱以樂觀態度的話,那麽這個人隻可能是印度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印度陸軍上將—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此刻一夜未眠的他,筆挺的站立在指揮中心的大廳裏,以最為激昂的語調向自己的同僚們敲響了向孟加拉首都達卡進軍的號角,雖然他的眼神之中充滿了血絲,頭發也顯得極其淩亂。但這一切並不影響他此刻信心十足的戰爭意誌。

“昨夜在孟加拉灣之上的激戰,實際上爭奪的是孟加拉首都達卡的控製權。”在遠離戰場的中國首都北京,由於加爾各答的時間遲於北京時間兩個半小時,所以當太陽剛剛從孟加拉灣之上升起之時,在北京的中國人民國防軍總參謀部的電子兵棋推演中心的餐廳內,胡維風中將已經與他的參演團隊一起享用過豐盛的早餐。對於印度海、空軍力量的孤注一擲,實際上早已在胡維風和藍軍推演指揮方高級將領的計算之中。

“行千裏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回到兵棋推演中心的藍軍指揮中心內,胡維風再度以《孫子兵法》作為藍方—印度軍隊昨夜行動的總結。雖然從目前來看印度與孟加拉兩國之間的兵力的確存在著懸殊的差距,但是以山地步兵為主的印度陸軍要想在1~2周之內穿越水網密布的孟加拉東、西、北部的國土,一舉攻陷孟加拉首都達卡卻並不容易。

雖然印度陸軍在1971年曾有過2周天內席卷整個孟加拉的輝煌戰績—印度政府以大批難民流入為理由,於1971年11月21日宣布將派兵進入東巴基斯坦,但實際的印度軍隊正式發動全麵進攻是在12月3日,至12月15日,印度陸軍的地麵部隊主力已經從東、北、西三麵進抵達卡市郊20公裏。使達卡瘦軍在孤立無援,欲戰不能,欲退不得的絕境下,不得不於12月16日,宣布實行全線停火,向印軍投降。印度陸軍僅在13天內便完成了在孟加拉地區軍事行動的全麵勝利。

不過這一一再被印度軍隊傳為不朽神話的豐功偉績,實際卻有著種種的內因外果,並非隻是一戰之功。首先當時的東巴基斯坦內部不穩,自蒙巴頓的印巴分治法案實施以後,隨著巴基斯坦的建立,印度教和穆斯林兩個教派之間的矛盾漸漸退居次要地位,這個國家東西兩翼之間的裂痕卻開始出現並日益加深。從孟加拉語的政治地位問題,到東孟加拉議會選舉,巴基斯坦各種固有的矛盾激化了。政治形勢動**不定,中央和東西巴基斯坦兩者內閣之間接連不斷發生危機。

從1968年11月初開始,巴基斯坦的政治局勢急劇惡化。此後幾個月,整個東巴幾乎完全為人民運動所吞沒。參加鬥爭的不僅有工人、學生、知識分子、律師、職員,更有來自農村的貧苦農民。憤怒的群眾不斷襲擊警察局、政府機關和官吏的住宅,抗繳捐稅,公開審判、懲辦不法官吏。政府失去對農村形勢的控製,全省陷於癱瘓狀態。雖然巴基斯坦政府曾嚐試以和平談判和給予孟加拉高度自治的形式,維護國家穩定。但是形勢卻急轉直下,會談破裂。軍隊被迫采取行動,逮捕了眾多孟加拉反對黨的主要領導人。

但東巴基斯坦各階層人民立即以普遍的起義作出回答。當晚,駐紮在吉大港、迪納吉普爾、婆羅門巴裏亞、庫米拉、米門辛格、傑京爾、庫爾納、庫什提亞、博格拉、拉吉沙希等地的東孟加拉團、東巴基斯坦步槍隊和警察部隊同時發難。26日層任駐吉大港地區的第八東孟加拉團領導入之一的齊亞.拉赫曼少校(現任女總理卡莉達.齊亞的丈夫)率領一部分軍隊占領吉大港電台,宣布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而獨立,成立孟加拉國臨時政府。從此,東巴基斯坦的人民運動遂演變為爭取獨立的武裝鬥爭。

從1971年3月底至12月,東巴基斯坦進行了長達9個月的爭取獨立的戰爭。各階層人民,首先是學生、工人、農民和下級職員,紛紛拿起武器,組織“民族解放軍”進行武裝抵抗。原東孟加拉團、東巴步槍隊和警察人員構成了解放軍的骨幹。到11月,東孟加拉有組織的武裝力量約達10萬人。他們實際上控製了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線以外的廣大地區。所以當印度陸軍**之時,多數的孟加拉民眾並沒有進行殊死的抵擋,相反視其為盟軍和解放者。

不過這種“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局麵在今天的印—孟戰爭中已經一去不複返,實際上與印度政府自詡為孟加拉獨立的“助產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獨立之後孟加拉國政府和軍隊便從未再視印度為自己的救星和天然的盟友。1971年12月16日,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之後,流亡在加爾各答的孟加拉國人民聯盟政府隨即遷回達卡之後,新政府所要作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要求印度軍隊退出原東巴基斯坦的所有領土。在新成立的孟加拉國政府眼中,印度更象是一個趁火打劫的強盜。所以在此後的宣傳之中,孟加拉國政府更是對自己領導的“民族解放軍”浴血奮戰大書特書,而對印度在獨立戰爭所起的作用則極力的回避。

而當今天印—孟兩國終於走上了兵戎相見的不歸路之後,強大的印度軍隊剛一踏入孟加拉的領土,便遭到了孟加拉人民的群起抵抗。整個孟加拉全國上下同仇敵愾,不僅各大城市積極的展開戰爭動員,廣大青壯年踴躍加入新組建的民兵部隊和動員師,社會各界是出錢出力,一時之間首都達卡等地都沉浸在一片慷慨赴國難的氣勢之中。邊境地區的孟加拉農民更是自發組織起了抵抗運動,他們拒絕向印度軍隊提供任何補給和幫助,暗中破壞公路、橋梁,雖然到目前為止,戰爭還隻是局限於在邊境地區,組織的遊擊戰還沒有全麵的展開。但是可以預見在全國上下一片仇視的目光之中,印度陸軍的推進將舉步為艱。

其次在1971年的戰爭之中,印度軍隊兵員齊整,擁有武器和戰術之上絕對的優勢。不僅在地麵上有上千輛坦克和裝甲戰車組成的鐵騎洪流,空中更是以借助軍用直升機實施機動的第57山地步兵師和擅長空降的印度陸軍第50傘兵旅為長臂,借助著掌握著製空權的優勢,不時越過巴基斯坦軍隊重兵集結的要塞,在各地實施機降、傘降奪取交通要點和橋梁。雖然東巴基斯坦地區的巴軍雖然擁有13個旅的龐大兵力,但是12個旅部署在前沿地區,以旅為單位,構成了堅固的陣地。但是在印度陸軍強大的裝甲突擊集群和不時出現在縱深出現的印度空降兵的聯合打擊下,巴基斯坦軍隊在孟加拉一線的防禦陣地結合部和間隙地帶,一再被印度陸軍突破,最終土崩瓦解。

不過在這場戰爭之中印度陸軍的戰術較之三十多年前卻不僅沒有提高,相反卻變得日益呆板,當然這並不是印度三軍武器裝備上的退化或者是指揮無能,而是實在是“巧夫難為無米之炊”,在剛剛結束的中印戰爭中,印度陸軍不僅損失了幾乎所有長於遠程奔襲的傘兵部隊,更有兩個裝備最為精銳的快速反應師—第57山地步兵師和第4機械化步兵師被優勢的中國陸軍圍殲於海外戰場,這給此刻印度陸軍對孟加拉全麵戰爭的調兵布陣上帶來了短期內難以彌補的影響。不僅敵後的大規模空降難以實現,就是平原地形上優勢裝甲部隊的迂回穿插都無力實現。在戰場之上印度陸軍更多的時候不得不依靠山地步兵的一線平推來艱難前進。

而最為關鍵的一點則是印度軍隊此刻正處於糟糕的多線作戰的不利局麵之下。雖然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之中,印度軍隊同樣是兩線作戰。但是在這種看似不利的局麵之下,印度軍隊不僅在東線地區狂飆突進,更在西線上以攻為守。在集中絕對優勢的空軍和海軍支援下,陸軍部隊從多個方向同時對孟加拉地區實施全麵合圍,向心突擊。更在與巴基斯坦接壤的西線,全麵遏製住了巴基斯坦陸軍的猛烈進攻,在局部地區甚至還集中優勢兵力實施了有效的反擊。北線奪取了包括巴基斯坦薩克加爾和錫亞爾科特等邊境城市在內的1000平方公裏的土地,形成了圍困巴基斯坦西北重鎮拉合爾、進逼伊斯蘭堡的有利局麵。南線更是一舉攻占巴基斯坦信德省2600平方千米的土地,距離巴基斯坦重要的港口城市—卡拉齊近在咫尺。即便是雙方長期對峙的克什米爾地區印度軍隊也對巴基斯坦方麵的前沿陣地發起了猛烈攻擊,雖然傷亡很大,但仍一舉搶奪了巴方50多個哨所。如果不是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以1971年戰爭的形勢來看,印度同時“擺平”東巴、西巴並非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但是這一切的基礎卻是建立在一個重要的前提之上,那就是中國當時的虛弱和無能為力。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十年浩劫的頂峰時期,雖然巴基斯坦軍隊總參謀長、海空軍司令甚至總統葉海亞的特使都連續來到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但是麵對全國一片混亂的局麵之中,與印度相接壤的西藏同內地一樣極不穩定,連西藏軍區司令員被造反派揪鬥,中國的確對巴基斯坦的困難有心無力,對巴基斯坦的援助,隻有在政治、外交上給以支持,除了譴責和聲討印度對巴基斯坦的侵略行徑之外,隻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些包括戰鬥機在內的常規武器。

但是今天的局麵卻完全相反,喬京德爾所要麵對的不僅是西線不斷磨刀霍霍的巴基斯坦,還要承受中國軍隊來自北線西藏軍區、東線的印緬邊境、南線的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強大壓力。此外還有印度南部地區以孟買和果阿為中心形成的分裂勢力。這一係列的外部和內部的挑戰已經令喬京德爾和新德裏幾乎至於四麵楚歌的圍困之中,各方麵的行動都是多方製肘。雖然表麵上在對孟加拉形成三麵合圍之勢,但實際上喬京德爾所真正寄於希望的還是可以一錘定音,速戰速勝。

“雖然孟加拉國與印度有著遼闊的陸路邊境線,但是這些地區在戰前便已經被經過了孟加拉國陸軍的長期經營。依托城鎮建設的築壘地帶對於印度陸軍的**無疑將形成最有效的遲滯。要知道在2003年,強大的美軍在麵對已經不堪一擊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在無險可守的沙漠地形之上,也打了近1個半月的時間。所以印度陸軍如果按照常規的打法,想要在2~3周之內結束戰爭幾乎是癡人說夢。”站在喬京德爾的立場之上,胡維風便不能了解到對方昨夜如此不遺餘力的猛撲中國海軍“江蘇”號航母戰鬥群的真實目的。

“既然從陸路邊境難以下手,那麽唯一的突破口就在……。”此刻坐在胡維風中將對麵的負責在本次模擬兵棋推演之中指揮印度海軍的中國人民國防軍北海艦隊副司令員張新少將望著巨大的戰區地圖預言而止的說道。“不錯,就是這裏!”胡維風的目光同時落到了孟加拉南部總長度711公裏的海岸線之上。

“消滅或者驅逐在孟加拉灣內遊弋的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之後,印度海軍基本便可以無視孟加拉海軍的威脅,在這漫長的海岸線之上隨意的尋找登陸點,從孟加拉陸軍空虛的側翼下手,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直搗達卡。”胡維風中將微笑著說道。在他看來這無疑是一招妙棋,如果喬京德爾的確與他“英雄所見略同”的話,那麽在達卡孑然一人的任令羽將難以抵抗印度陸軍的這一“掏心戰術”。

“如果這是采取這一戰術的話,印度陸軍可以從東部加爾各答的第3集團軍中抽調出一直作為戰區預備隊的第3機械化步兵師之一部,在印度海軍東部艦隊殘餘戰艦的掩護之下,利用戰時征集的大量漁船和貨輪逆恒河而上,直撲達卡。”負責模擬指揮印度陸軍第3集團軍的中國人民國防軍沈陽軍區第39集團軍軍長艾寅少將此刻不由得興奮的打案叫絕。

但是很快他便好象想起了什麽,興奮的臉上突然烏雲密布,黯然的沉默了起來。“相信大家此刻都意識到了,這個看似完美的計劃有一個最大的漏洞,那就是補給的問題。借助著印度海軍的掩護突破孟加拉海軍的攔截,進入孟加拉近海,甚至逆流而上都沒有問題。但印度陸軍所要奪取的畢竟是一個國家的首都。如果隻是小股部隊在達卡附近登陸根本無法完成即定的戰略目標。要迅速包圍、攻占、控製象達卡這樣規模的城市,至少需要一個師級規模的機械化軍團。兵力對於印度人似乎不成問題。但是如何保證這樣一支大軍的後勤補給,便成為了第二個難以逾越的難題。”看著艾寅和張新兩位少將臉上的難色。胡維風微笑的道出了答案。

孤軍深入、頓兵堅城、後勤不暢這一係列可能出現的問題,隨時都可能毀滅這一支由海路直撲達卡的機械化軍團。“所以我們還要依靠達卡城內的第五縱隊。”胡維風此刻的雙眼注視向地圖上那一個圓形的光點,在地圖上它隻是一個小小符號,但是在現實之中它卻代表著數以千萬人類聚集的曆史名城,在這樣人口密集的城市之中“用間”顯然並不困難。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裏,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雖然《孫子兵法—用間第十三》在開頭部分所闡述的隻是軍事間諜在情報工作之上的巨大作用,但是在現代化戰爭之中,一支出色的間諜隊伍所能承當的當然遠遠不止在於情報的刺探和收集。

“我們要孟加拉人自己為我們打開通往達卡的大門!”在印度—孟加拉戰區的指揮中心內,剛剛從新德裏趕來的印度國防情報局所屬特別安全局局長—馬利克少將自信的向喬京德爾保證道。而與此同時,在瀕臨孟加拉灣的北側、印度東部的最大港口—加爾各答內,數十艘破舊的印度漁船正緩緩的駛離港口,這些漁船之上所裝載的已經不是出海的漁民,而是此刻正在駛向恒河入海口的印度陸軍第3機械化步兵師所需要的油料和彈藥。

一夜鏖戰之後的黎明總是會讓身處疆場之上的戰士感慨萬千,隨著東方欲白,海天之間淡淡的氤氳霧氣逐漸的地散去,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在波濤之上依舊陡立的水麵艦艇瞬間被披上了宛如金色的鎧甲般的光澤,海麵之上也泛起一片燦爛的光芒。

“想不到印度海軍之中竟然還有如此老辣的潛艇指揮官。”不過此刻在孟加拉灣之上,對於剛剛從“上海”號核動力航母之上乘坐中國海軍航空兵的艦載直升機起飛,飛翔在海麵之上的中國人民國防軍海軍大校—徐傑顯然再也沒有閑情雅誌去欣賞這美麗的自然風光。昨夜的中印兩國海、空軍之間的激烈較量,表麵上雖然中國海軍頗占上風。但是在最後關頭,“江蘇”號核動力航母的突然遇襲卻為這場海空大戰畫上一個糟糕的句點。

接到“江蘇”號核動力航母被敵方魚雷命中的消息是2008年3月19日淩晨的4點45分。當時“上海”號航母的艦橋之上,大家的注意力依舊集中在印度空軍的戰鬥機群一波又一波的強大攻勢之上,但是在前線的“江蘇”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中的多艘戰艦卻相繼向“上海”號發出緊急的通訊信號:其拱衛的“江蘇”號航母遭遇了來自水下的致命一擊。

接到這一消息,徐傑大校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作為“江蘇”號航母曾經的艦長。徐傑對於“江蘇”號核動力航母可以說有著父親對兒子般的深厚感情。雖然在下達“上海”號進行離位維修的命令之前,徐傑大校曾對“江蘇”號能否獨自承受印度海、空軍巨大的壓力有過擔心。但是最終出於對“江蘇”號航母自身性能和所屬各級官兵的信任。徐傑大校仍決定冒險一試。但是此刻事實已經證明,他的選擇並不正確。甚至可能已經毀滅了自己曾經最為深愛的軍艦。

根據從第一線臨時接任戰鬥群指揮任務的俄製“光榮”級導彈巡洋艦“寧夏”號上傳來的消息,當時“江蘇”號都剛剛回收完2架實行攔截作戰的殲—10H型艦載戰鬥機。在戰機著艦過程中,整個戰鬥群行駛在順風的東南方向上。當所有戰機完成著艦之後,艦隊正開始轉向,以便重新回到航線上繼續向孟加拉國航行,並再度放飛下一個攻擊批次的戰鬥機群。但就在“江蘇”號開始這一轉向時,突然在“江蘇”號航母近側的數艘052B型“廣州”級反潛導彈驅逐艦和054型“溫州”級導彈護衛艦的艦艏方向閃現出了反潛火箭深彈短促齊射的火光,隨後接連有兩聲巨大的爆炸聲從“江蘇”號航母的後側數公裏處傳來。

由於“寧夏”號導彈巡洋艦當時位於“江蘇”號航母的距離超過11公裏,擔任著外側的防空任務。雖然在黎明前的後夜之中,無論是利用望遠鏡還是其他觀測設備此刻都無法確切的知道“江蘇”號航母具體發生了什麽,一片混亂之中也沒有任何無線電報及其他信號來說明所發生這一切的情況下,但是所有人仍能按常識判斷出“江蘇”航母此刻很可能遭遇到了印度海軍潛艇的尾流魚雷的攻擊。

作為一支曾經一直以克製或擊沉敵方航母戰鬥群為戰略目標的海軍,中國海軍的大多數艦艇指揮官都清楚的知道對於數萬噸的航空母艦來說尾流自導魚雷是最為可怕的對手。一般的攻擊魚雷是通過聲納接收艦船的回波來完成自動跟蹤、攻擊目標的。這樣的攻擊往往可以用水聲對抗來擺脫,而尾流自導魚雷卻是根據艦船航行時尾部推進器攪動的水流,來緊緊的鎖定目標。

當潛艇發現敵水麵艦艇之後,首先由指揮儀根據目標運動的各種參數計算出預定尾流捕捉點,確定尾流探測器的開啟時機,而後以大攻擊夾角發射尾流自導魚雷。當魚雷到達預定尾流捕捉點之前約1.5~2千米處,魚雷上的尾流探測裝置開始工作。隻要魚雷能穿過艦船尾流,尾流探測器便會測出尾流的存在,此時艦船航行的尾跡已被魚雷盯住。

尾流自導屬非聲自導,不受水文條件的影響,可在貼近水麵高速航行,對於攻擊水麵艦艇有較強的威力。同時由於尾流難以偽造產生,幹擾尾流自導魚雷比較困難。因此尾流自導魚雷抗幹擾能力強。尾流自導魚雷航速高、噪聲大、隱蔽性差。但由於魚雷是從艦船尾部進行跟蹤,處於聲納盲區之內,並且尾流消失需要時間,因此水麵艦船對尾流自導魚雷實施對抗和規避很難奏效。

當然這個世界之上沒有永遠無堅不催的攻擊之矛,除了利用反魚雷火箭式深水炸彈對來襲的65型尾流魚雷實施硬性殺傷之外。從一直以來苦於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身上學習到了另一套行之有效的防魚雷戰術。美國海軍為了防禦尾流魚雷,采用了在艦艇後麵拖帶防雷拖艙的方案。

這種擔任著李代桃僵認為的拖艙,其內放置著用高強度纖維製成的多頂拖網,其強度足以捕捉重型的尾流魚雷,當然為了摧毀魚雷這一危險的爆炸物,在拖網上之上往往還加裝用於引爆魚雷戰鬥部的zha藥。除了一觸即發的強力zha藥之外,拖艙的尾鰭之上還裝有換能器,可按主動或被動方式探測魚雷。艙內有各種傳感器,可通過操縱舵控製拖艙的深度和位置,來阻擋魚雷。雖然經過了美國海軍的多項拖曳遙測和各種試驗之後,美國海軍宣稱這一新型的發明完全有能力抵禦俄製65型尾流魚雷。

但是在中國海軍的研製類似產品的過程之中,中國軍工卻意外的發現美國同行對這種新型反尾流魚雷拖艙的種種宣傳充斥著誇大其詞。問題並不出現在拖艙的本身之上,而在於以俄製65型魚雷為代表的尾流自導魚雷所使用的蛇行攻擊模式。

65型尾流自導魚雷往往根據事先設定的程序穿過尾流後,會自動向目標航行的方向轉彎,並以30°的夾角再次穿出尾流,自動轉彎反複圍繞尾流作蛇形運動,直至與目標形成攻擊交點,將艦船擊中。如果魚雷在圍繞尾流作蛇形運動時,從艦船前方通過而沒有命中目標,它將繼續進行環形搜索,在原地來回穿梭,直至重新捕捉到尾流為止。如果魚雷始終沒有測出尾流而從目標前方通過,它走完了預定的行程之後,將掉頭朝原航向返回,直到發現尾流,再作蛇形運動,向艦船發起攻擊。這樣的大範圍的蛇行攻擊模式,往往可以輕易的繞過由航母釋放和拖帶的小型防雷拖艙。

雖然存在著種種的問題,不過在此刻這個危機時刻也能聊勝於無。“江蘇”號航母一邊不斷提高航速以躲避著宛如劇毒無比的海蛇一般不斷逼近的威脅,一邊釋放出2個中國海軍自行研製的“玄龜”小型拖帶防雷拖艙,期望用這些小型的吊艙引開那致命的攻擊。但是在激烈的實戰之中,“玄龜”小型拖帶防雷拖艙係統顯然還無法應對俄製65型重型魚雷的威脅。高速蛇行的尾流魚雷絲毫沒有受到防雷拖艙的影響,繼續向“江蘇”號航母的尾部撲去。

“雖然我無法在此刻爭得你們所有人的同意,但是我想我們的犧牲最終終將銘記在中國人民海軍的發展史之上,也許作為這艘導彈護衛艦的艦長,我作出了我軍旅生涯中作為錯誤的一個決定。因為這個決定將可能會最終斷送我的戰艦—臨海號。”以上這段文字最終被公著於世時,竟是在20年之後。2028年數名來自中國的潛水愛好者自發的來到了已經遠離戰火和硝煙的孟加拉灣,在布滿了參戰各國海軍戰艦殘骸的海底,尋找著那些以血寫就的曆史中那激動人心的隻言片語。

他們潛水勘探的起點便是於2008年3月19日淩晨沉沒的中國海軍054型“馬鞍山”級導彈護衛艦—“臨海”號。作為中國人民海軍用於替代老式的“江衛”級的多用途型導彈護衛艦,054型“馬鞍山”級被中國海軍寄於了厚望。中國海軍希望這種新型的護衛艦可以伴隨中國海軍的核動力航母在遠洋部署,並擁有強大的防空和反潛作戰能力。在“江蘇”號航母戰鬥群中,有2艘來自中國海軍東海艦隊的054型“馬鞍山”級導彈護衛艦擔任“江蘇”號核動力航母的內側警戒。而其中的一艘正是舷號為527的“臨海”號。

在印度海軍“綁架”的俄羅斯海軍“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K-152“海豹”號潛入“江蘇”號核動力航母內側反潛圈之前,“臨海”號在當天的作戰之中一直都表現的相當勇敢。在艦長謝誌堅中校的指揮下,“臨海”號不僅連續發射了4枚“長纓-1”型遠程反潛導彈在90公裏之外擊沉了2艘印度海軍的常規潛艇,更利用艦載的紅旗-7型防空導彈係統擊落了印度空軍對“江蘇”號核動力航母發射的多枚AM—39“飛魚”型反艦導彈。

但就在一切都顯得無比順利的時候,突然從“江蘇”號核動力航母後方出現的4枚俄製65型重型魚雷卻打破了“臨海”號上原有的平靜。作為中國海軍的多用途型導彈護衛艦,054型“馬鞍山”級導彈護衛艦突出的是對空和反艦能力。在反潛武器配備上,054型“馬鞍山”級導彈護衛艦“臨海”號實際上也相當的不俗。不僅配備了2具3管324毫米魚-7反潛魚雷發射管用於近程反潛,遠程的反潛攻擊則完全可以依靠“長纓-1”型遠程反潛導彈來實現。但是此刻這些先進的武器係統在此刻對於“江蘇”號核動力航母的噩夢卻束手無策。

“對付尾流自導魚雷的唯一有效的辦法隻能是……。”1987年當一位美國將軍被問及航母如何對付這種尾流魚雷時,提出在己方航母後麵拖帶一條護衛艦以引爆魚雷的方案。此刻在054型“馬鞍山”級導彈護衛艦“臨海”號之上,艦長謝誌堅中校的腦海裏閃過了一個空前瘋狂但卻又無比理性的想法。“全速轉舵,靠上去跟在‘江蘇’號核動力航母的後麵!”謝誌堅中校以他人生中最為高亢的聲音向著艦橋上所有的同僚們莊嚴的宣布道。

當清楚的聽到自己艦長所發布的命令,所有人的臉上所呈現的並不是錯愕或者是惶恐,而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從容和慷慨。“那是中國人自己的航母,他將代表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中國海軍可以損失一艘護衛艦,但是絕不能讓我們的航母如此輕易的被你們擊沉。”采用組合柴油發動機-柴油發動機(CODAD)配置的054型“馬鞍山”級導彈護衛艦“臨海”號全速開進,以27節的高航速插入了“江蘇”號核動力航母的後方。以自己同樣脆弱的艦尾擋在兩枚全速襲來的俄製65型尾流魚雷的麵前。

“我們並非全無辦法。”“臨海”號在謝誌堅中校的指揮下,突然全速轉入倒車狀態,與大型的航母不同,輕型的護衛艦可以靈巧的利用前進和倒車使戰艦尾跡發生紊亂。但是這種一度很實用的辦法此刻卻無法有效的騙過身後的獵手。隨著兩條高速翻動著的白色浪跡逐漸逼近,“臨海”號的浩劫最終降臨了。第一枚65型尾流魚雷正麵擊中了戰艦。這枚魚雷準確地追蹤到了“臨海”號的螺旋槳,隨著一聲刺耳的巨響,“臨海”號靈巧的螺旋槳和舵瞬間被炸的支離破碎,戰艦尾部被猛烈的氣浪托出水麵,洶湧的海水不住的灌入戰艦可怕的傷口之中。

戰艦尾部的薄薄的船舷甲板被炸得稀爛,直升機甲板在烈炎和濃煙之中變形扭曲,在戰艦不時傳來的強烈顫動中,兩台法國製造的SEMTPielstick柴油發動機和兩台中國自行生產的陝西柴油發動機發出了最後幾聲幹吼,終於無助的停了下來。

“還有一枚,來吧!來吧!”舍身堵槍眼的“臨海”號的艦長謝誌堅中校此刻無比期待的等待著緊接而來的第二波攻擊。但是一切卻陷入了可怕的平靜之中。“臨海”號擋住了印度海軍的第一擊,但是另一枚65型尾流魚雷卻繞過了已經失去了動力的“臨海”號,繼續追逐著“江蘇”號核動力航母而去。在短暫的數分鍾之中,同樣的劫難在“江蘇”號核動力航母的尾部再度爆發了出來,與擊中“臨海”號的那一聲劇烈的爆炸相比,“江蘇”號核動力航母尾部傳來的爆炸聲顯得的沉悶很多。巨大的戰艦在海麵上劇烈的顫抖著停頓了下來。在了兩三分鍾之後,巨艦上閃亮的燈光突然開始黯淡了下來。受到重創以及因汽油管道破裂引發了內部的大火,航母甲板上的煙已越來越濃,癱瘓的艦體已經出現了自由漂遊的跡象,證明戰艦可能已經失去了動力。

當徐傑大校所乘作的艦載直升機越過重重的雲霧,“江蘇”號核動力航母那熟悉的輪廓再度映顯在徐傑大校的眼前,在這一刹那已經無數次經曆過戰場上的得失成敗和生離死別的這位中國人民海軍的百戰名將,第一次激動的流下了眼淚。在徐傑大校漫長的軍旅生涯之中,據他所說這是為數不多的三次落淚之一。“度盡劫波兄弟在!”看到宛如一條受了傷的巨鯨一般漂浮在海麵之上的“江蘇”號核動力航母,徐傑大校感歎的念道。

早在“江蘇”號核動力航母鋪設第一塊龍骨的開工儀式之上,當時仍隻是一位海軍上尉的徐傑大校便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廠的長興島基地見到了這艘尚在繈褓之中的艨艟巨艦。龍骨是傳統船隻船底中心線上的脊梁,是整船框架的基礎。從技術上講,采用模塊化技術建造的現代航母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龍骨。但是按照傳統的慣例,中國海軍仍然為了一艘開創中國海軍未來的新希望舉行了隆重的龍骨鋪設儀式。

被譽為“中國第一廠”—江南造船廠就走過140年的春秋了。江南廠的發展曆程,幾乎濃縮了中國民族工業的沉浮軌跡。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江南造船集團已發展為造船界的知名品牌,而江南廠也在國際上打響了中國造船工業的品牌。據說這座船廠最古老的文物是一件紙張發黃,其上的小楷字依然清晰的記錄著一代洋務巨匠李鴻章的夙願—“機器製造一事,為今日禦侮之資,自強之本”。

在這個曾被稱為“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搖籃裏,誕生了中國第一台車床,自行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蒸汽推進的軍艦“惠吉”號和第一艘鐵甲軍艦“金甌”號,研製出中國第一支步槍、第一門鋼炮、第一磅無煙火yao,煉出了中國第一爐鋼鐵……。但是中國軍事工業的奮起直追,卻無法改變清皇朝的腐朽沒落的命運,更無法改變中國近代備受屈辱的曆史。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到了11月上海淪陷,江南造船所為日本陸軍侵占,改名為“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江南造船所”。利用中國產業工人數代人的積累,日軍占領時期,利用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類船舶100多艘,特別在戰爭後期還瘋狂建造了300多艘用於特工攻擊型的“神風艇”,並進行了大量的船艇修理。由此,江南造船廠陷入了苦難的深淵,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後的國民黨統治時期,讓始終未能恢複以往的生氣。連年戰亂的踐踏,尤其是1949年5月國民黨軍隊撤退前的大破壞,使江南廠滿目瘡痍,破敗不堪。

所有的3座船塢閘門上半部及抽水間、內燃機廠、第二發電廠等被炸毀;1~8號倉庫全部焚毀;機器廠、外鉗廠、車床廠、電氣廠等大部分被破壞。所幸的是船廠的職工在中共地下黨的組織發動下,開展了“反疏散、反搬運、反破壞”的護廠鬥爭,減輕了國民黨軍隊破壞工廠所造成的損失,取得鬥爭勝利,保住了工廠的骨幹和基礎。

1949年5月陳毅元帥簽署上海市軍管會第一號命令,正式宣布接管江南造船所,從此古來的江南造船廠又重新回到中國人民的手中,開始了輝煌的新生。自強不息的江南人,衝破重重困難,以自身的實力與自信,持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嶄新的曆史:建造了中國第一艘潛艇、第一艘護衛艦、第一台萬噸水壓機、第一艘自行研製的國產萬噸*“東風”號、我國第一代航天測量船“遠望1”、“遠望2”號和首艘大型遠洋調查船“向陽紅10”號。

而隨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臨近,江南造船(集團)公司不得不離開自己百年的居巢—開始第二次的騰飛—搬遷到吳淞口外的長興島之上。長興島隸屬於上海寶山區,它三麵臨江,一麵臨海,著優越的地理條件全島麵積76.32平方公裏,被譽為綠色的翡翠,鑲嵌在萬裏長江的入海口上。這裏水深坡陡、視野開闊,是造船廠的理想所在。

在2004年7月*同誌為江南造船廠所題的“江南長興”四個大字之下,占用岸線長達3.75公裏,腹地深度達1.5公裏的4個大型船塢、9個舾裝碼頭、2個材料碼頭,包括船台和大型廠房在內的中船長興造船基地的一期工程近5000名建設者的辛勤勞動之下,順利的完工。這裏不僅將形成450萬噸以上的年造船能力。更將成為中國的“紐波特紐斯船廠”—中國唯一、世界第二位的大型核動力航母製造廠。

由無錫船研中心、701、708等所聯合設計的“江蘇”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圖紙最終被順利的通過。當時更為龐大的“直轄市”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還在設計和醞釀之中。所以“江蘇”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實際上綜合了當時中國最新的造船技術、成熟的核動力裝置、增強的防護措施和完善的飛行甲板。

從龍骨至飛行甲板間,有一雙層艦底和八層甲板,由縱橫艙壁分隔成20個水密艙,形成2200個隔間的整體式箱型結構,具有高度的抗沉性。為了減少橫搖、縱搖與偏航,在艦體外裝2對主動式減搖鰭、一對穩定舵並在艦體內一組快速調整的壓載係統,形成一個計算機控製的穩定係統,大大提高了航行的穩定性,使操縱艦載機的作戰功能顯著增加。

“所有在場的中國海軍軍官都可以在這上麵留上自己的名字。”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船台之上,當中國海軍總司令、中船集團公司總經理、江南造船(集團)董事長一一在屬於一個個重達數百噸的金屬構件的小塊鋼板上用粉筆寫下自已的姓名之後,中國海軍司令員—趙勝中將微笑著向身後站立著的身著深藍色海軍製服年輕的中國海軍軍官們說道。

“在美國隻有航母的命名人—也就是美國的總統有機會用粉筆在龍骨之上寫下自已的姓名首字母,然後由焊工用焊槍將它焊刻下來。但是我們共產黨人相信曆史的車輪是由人民推動的。”趙勝中將看著一塊塊鋼板之上寫下的一個又一個鐵劃銀勾、遒勁有力的名字,他們之中有多少人的名字可以將這些名字將與那些輝煌勝利的戰役一起留在中國海軍的曆史之上,此刻趙勝中將或許無從得知。但是這位已經親眼目睹了中國海軍近代迅速崛起的趙勝中將卻相信這些年輕的名字終將與這些鋼板一起構成中國海軍的海上長城。

寫滿了中國海軍年輕軍官的金屬構件最終將成為“江蘇”號核動力航母艦首部分航空燃油補給中心的一部分,並與那些寫滿了這艘戰艦的設計師、船工名字的數百塊類似構件共同組成這艘中型航母的主體結構。中文名字無法象英文字母那樣簡單的焊刻在鋼板之上,但是船工們還是用電焊筆將這些名字一筆一劃的記錄了下來。這些名字將永遠的與這艘巨艦一起在屬於中國的海洋之上揚帆遠航。

“江蘇”號航母經過強化的防護性能與抗爆能力使戰艦的在淩晨的那次突然襲擊之中,有效的保護了戰艦的主體結構。“江蘇”號航母的艦體為由2200個隔間形成整體箱型結構,水下部分采用多層或雙層結構,因此有非常好的抗水下爆炸能力。艦上電子與電氣設備,具有承受核爆炸電磁脈衝的能力,通信功能、艦載機彈射或回收艦載機基本不受影響。

該艦結構設計中充分考慮了抗核爆炸能力。結構上加強和布設裝甲防護等。除機庫和動力裝置外,全艦形成一個堡壘式結構,艙內保持正壓並具有三防能力。結構能承受北約組織規定的核爆炸壓力場標準。而且,考慮了防導彈、魚雷和水雷的攻擊。艦體水下部分采用雙層或多層結構,增強船底板強度,從而具有抗水下爆炸的能力。

而航母靠近外側及底部均有水密倉。航母的水密倉如蜂格狀,相互並不連通,而且每個單體密封倉均可承受一定壓力,所以既使有幾個水密倉被擊破了,水也不會灌進去。而且由於其水密倉內有一定壓力的氣體,其氣體可以滅火,而且其密封倉內壁上的東西在密封倉破裂後跟海水反應會生成跟泡沫似的填充物,阻止海水進來。

不過即便如此,900公斤的俄製65型尾流重型魚雷戰鬥部的威力卻也同樣不容小覷。魚雷擊中了航母右側的螺旋槳。劇烈的爆炸瞬間撕開了航母尾部的水密倉,巨大的衝擊波和火焰直衝破航母尾部的作業艙,大火在航母內部肆意的燃燒著。雖然已經事先實行了疏散和抗攻擊的準備。但是如此巨大的破壞性卻遠遠超出了大多數“江蘇”號航母水手的預期,夾雜著火焰和船體碎片的衝擊波橫掃著所遭遇的一切,大火通過油路和電線在一個又一個的隔艙內燃燒了起來。

“絕對不能讓大火蔓延到機庫、彈藥艙和動力艙去!”在飛行甲板的右舷的艦橋之上,“江蘇”號航母的艦長李永義海軍上校果斷的向第一線的損管組下達了絕不能後退的死命令。從部署在戰艦40個損管站出擊的損管組以最快的速度向航母尾部的火場前進,對於這些來自中國海軍最勇敢、最默默無聞的戰士來說,火焰就是命令,警報就是召喚。

機庫是航母的重要部位,它位於主甲板上,“江蘇”號航母的機庫長138.5米、寬29.4米、高6.1米。在機庫甲板和飛行甲板之間有一層吊艙甲板(也被稱為:高炮甲板)。這裏多為辦公室。醫院布置在機庫前。醫院升降機和彈藥升降機共用。在機庫的周圍設有飛機維修工作間和備件庫。一旦大火蔓延到這裏,“江蘇”號將陷入空前的災難之中。

機艙和彈藥艙是重點防護區,四周均布設裝甲,形成一個裝甲箱。彈藥艙在全艦上是最危險區域,為防止引起鏈鎖式爆炸反應,這些彈藥艙需前後分散布置。相鄰艙之間用裝甲隔壁隔開。在一般情況下,備用彈均放在水線以下的彈藥艙中,防止受攻擊時引起爆炸。在當天到處蔓延的大火之中,布設有裝甲的機艙和彈藥艙,也同樣難以幸免。損管隊員用自己的血肉之趣,捍衛著這些必守之地

防火是提高航母生命力的一個重要要素。這一點,對於裝有大量航空燃料和彈藥的航空母艦來說,不管是平時還是戰時均勻特別重要。在飛行甲板和機庫等大多數區域都設有遙控消防操作係統、高噴射量的泡沫炮和充有乳化劑的噴淋係統。另外,在飛機升降機、彈藥升降機和垂直通道處也都采取了必要的消防措施。所以當大火蔓延到這些要害地帶時,損管組可以利用這些噴淋係統來對抗這些毀滅之火。

但是當戰線繼續向前延伸,損管組必須冒著烈焰向毀損的中心前進。當一隊隊被嗆人的濃煙和令人眩暈的高溫驅趕著的水手們互相攙扶著向後撤去時,損管隊的隊員們卻穿過刺鼻的黃褐色濃煙撲向了軍艦受損的地方,他們中有相當多人最終都不再回來。但是他們的犧牲卻被證明是完全值得。在幾乎蔓延了半艘航母的大火之中。

最終大火在蔓延了半個小時之後逐漸被平息,此刻戰艦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的動力。雖然“江蘇”號核動力航母的反應堆和主汽輪機和一側的螺旋槳仍保持完好,但是戰艦的水線附近出現了那恐怖的傷口,和倒灌進戰艦之內的數千噸的海水。加上戰艦尾部推進係統的毀滅性破壞卻足以令這艘曾經馳騁大洋的巨艦寸步難行。

“如果不是‘臨海’號在最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的話,‘江蘇’號的災難可能將遠不止於此。”在兩艘“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的拖帶之下,“江蘇”號核動力航母艱難的以4節左右的速度在海麵上航行著。當徐傑大校所乘作的艦載直升機降落在“江蘇”號核動力航母之上,神情委頓的“江蘇”號航母的艦長李永義海軍上校無奈的向自己的上司和“江蘇”號航母的前任艦長匯報著戰艦的損毀情況。

“是啊!如果沒有‘臨海’號,那一切將更為糟糕!”望著“江蘇”號核動力航母尾舷方向那波濤洶湧的孟加拉灣,徐傑大校無奈的長歎道。此刻他和中國海軍已經永遠的失去了054型“馬鞍山”級導彈護衛艦“臨海”號。在被魚雷擊中之後,“臨海”號薄薄的尾舷甲板被炸得稀爛,燃燒起的熊熊大火將漆成銀白色的上層建築燒得一塌糊塗。情況正在不斷的惡化,已經到了不得不棄艦的程度。滿載著傷員的救生艇和氣筏不斷從兩舷放下,但軍艦上還有損管人員在竭盡全力地滅火。

“艦隊必須撤離這片危險的海域!但我們不能留下‘臨海’號。”在考慮艦隊的下一步行動時,徐傑大校也曾懷著強烈的衝動,希望能不惜一切力量挽救“臨海”號,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之下,作為一個艦隊的指揮官,徐傑大校卻不得不正視“江蘇”號航母戰鬥群所麵臨的困難局麵。隨著“江蘇”號核動力航母的受創,中國海軍航空兵已經幾乎失去在孟加拉灣上空的作戰能力—畢竟“上海”號核動力航母目前仍處於離位維修的狀態之下。單純依靠水麵艦艇的防空火力將難以抵抗印度空軍下一個攻擊波次的打擊。所以艦隊必須迅速的撤退,退至孟加拉灣東部—安達曼群島的中國岸基航空兵的保護之下。而在此刻艦隊很可能將難以對已經失去動力、仍燃燒著熊熊大火的“臨海”號提供更多的幫助。

中國海軍的數艘護航艦艇在“臨海”號附近的海麵上展開了相當長時間的反潛搜索,尋找著那該死的水下刺客。同時幾架艦載直升機冒著被敵方戰機擊落的危險,飛臨“臨海”號的上空協助滅火。在此刻尋找敵方的核動力潛艇,顯然比盲目的救助友艦更為重要。在世界各國的海戰史上不乏在救助友艦時被敵方潛艇再次擊沉的事件。

印度空軍顯然意識到了受傷的“臨海”號已經成為了中國海軍“江蘇”號航母戰鬥群中最為脆弱的一環,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圍繞著遭遇重創的“江蘇”號核動力航母和“臨海”號導彈護衛艦展開。雖然中國海軍的水麵艦艇用密集的防空導彈有力的回擊了印度空軍的襲擾。但是顯然這並非長久之計。

“我並沒有盡到了一個艦長的職責,所以我將用我的生命來向‘臨海’號作出最後的補償。”當大火最終無法控製之時,“臨海”號導彈護衛艦的艦長謝誌堅中校將所有水兵都送下戰艦之後,自己選擇了獨自留在了“臨海”號的艦橋之上與自己的愛艦共同沉沒。無獨有偶的是,“江蘇”號核動力航母艦長李永義海軍上校在戰艦順利的撤出戰場之後,選擇在了自己的艙室內用配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江蘇”號航母尾部作業艙被大火焚毀的牆壁之上,人們驚奇的發現在主體結構的鋼片之上,用焊槍描畫著一個個曾經年輕的名字,其中就有李永義海軍上校。

“我們雖然此刻離開,但不代表和我們不會回來!”拿著濺滿了李永義海軍上校鮮血的絕筆信,徐傑大校望著西方加爾各答的方麵堅定的說道。東方初升的朝陽中,初嚐敗績的共和國水兵們唱起了悠揚的中國海軍之歌,和著傷員的呻吟,所有的人都不禁落淚。“紅旗飄舞隨風揚,我們的歌聲多麽嘹亮。人民海軍向前進,保衛祖國海洋信心強。愛護軍艦,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衛和平,保衛國防。我們有共產黨英明領導,誰敢來侵犯就叫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