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分崩離析(五)

不等中國人民國防軍第二炮兵的首輪攻擊“塵埃落定”,第二波次的攻擊又落在印度北部各重點目標的頭上。與首輪打擊中中國人民國防軍第二炮兵使用多個機動打擊旅的機動發射模式不同,這一輪打擊之中中國人民國防軍第二炮兵主要投入的是長期執行戰略值班任務—部署在固定發射井內的“東風—5A”型洲際導彈以及準機動發射的“東風—3”型和“東風—4”型中遠程彈道導彈。

“一擊有餘,後續無力。”在美國五角大樓內繼續關注著戰事發展的美國導彈防禦局局長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此刻顯然已經從剛才麵對82枚“東風-21”型

“東風-25”型中程彈道導彈的震撼之中恢複了過來。麵對中國人民國防軍第二炮兵在第二輪打擊中所使用的這些堪稱“古董”的老舊導彈,他似乎的確有理由嗤之以鼻。當然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相信作出這樣的選擇,中國人民國防軍第二炮兵部隊的指揮官和北京當局必然有充分的理由,畢竟“東風—3”型、“東風—4”型和“東風—5”型都已經是上個世紀的產品了,但總計卻仍有近兩百餘枚處於服役狀態,這些“老兵”的存在不僅需要耗費了大量維護和保養成本,更關鍵的是占據了新型導彈的部署通道。與其再耗資巨大將其除役、銷毀,不如就這樣砸到敵人的國土之上,讓“他們”在自己“從軍”的最後年華裏去博得一份屬於自己的精彩和燦爛。

“不過相信這些導彈的命運不是打偏了擊中居民區就是在空中自行解體吧!”不過對於這些導彈的戰果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顯然並不抱太大的希望,畢竟這些導彈之中最老的估計已經與自己同歲,最年輕的也與自己在海軍陸戰隊服役的兒子年齡相仿。根據他手上的情報最先進的“東風—5A”型洲際導彈命中精度也在500米左右。而“東風—3”型的命中精度1500-3000米之內。在裝載核彈頭、執行戰略攻擊任務的情況下,這樣的命中精度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但是在目前的狀況下中國政府應當沒有理由首先使用核武器才對,那麽在攜帶威力有限的常規彈頭,即便是用來攻擊那些範圍較大的固定目標—印度的核工業基地、研究機構。這些導彈能取得多大的戰果估計沒有人會抱以希望吧!

但是亨利.奧柏林空軍中將顯然猜錯了,因為並非所有人都與他那樣的悲觀。至少此刻在位於中國腹地每一個升騰起一團絢爛奪目火光的發射陣地,便有無數顆滾燙的雄心在目送這些伴隨自己多年的“戰友”飛向天際之時與它們共同飛翔。他們中大多數人的兵齡都遠沒有這些碩大的共和國之柱長。在一屆一屆的老兵手中,他們曾經是最為受寵的軍中嬌子、曾經是共和國最後的安全底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最近被一代代的新型導彈所取代,在那些年輕的戰友麵前,老兵並沒有更多的優越感,相反隻有深深的自卑。他們中有些被拉下戰位、分化解體。有些則“退伍轉業”—被用作“長征”係列火箭的推進器。

如果說武器也有生命的話,那麽或許他們也在咬牙堅持,堅持著等待一個時刻,一個用自己的生命向共和國證明自己價值和忠誠的機會。在今夜他們最終如願以償,而且他們的犧牲並非全無價值。因為在他們投入戰場之前,已經獲得了脫胎換骨。

常規彈頭來代替洲際彈道導彈的核彈頭這並非是中國人的發明,早在2006年8月27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便宣布:規定美軍在得到白宮命令後,在一小時內使用任何非核武器打擊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任何目標。計劃將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改裝成裝備普通彈頭的導彈,以便能在全球進行常規作戰,形成新的全球快速反應作戰能力。並且已經開始在美國海軍的多艘“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所裝備的“三叉戟”D-5型潛射洲際導彈進行改裝的試驗。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一改進計劃是一件如同換衣服般簡單的事情。要用使原先為核戰爭所準備的洲際彈道導彈在常規作戰中一顯身手,即便是美國那樣的超級軍事大國也需要耗費無數的時間、人力和物資。畢竟核彈頭與常規彈頭在結構和作戰使命上有著太多迥然不同之處。

洲際導彈飛臨目標上空時,將從太空高速進入大氣層,速度高達2萬公裏

小時。核彈頭的特殊殼體能夠承受與大氣層劇烈摩擦產生的高溫。然而,常規彈頭一般在大氣層內飛行,最大速度也就是幾倍音速而已,彈體抗高溫能力遠不如核彈頭。此外,洲際導彈配備的常規彈頭必須在飛臨目標之前,進行大範圍減速,使製導係統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因為常規作戰中的對地麵攻擊精確製導武器都是在亞音速情況下從攻擊平台上進行發射的。

所以從某些意義上來講,中美兩國對洲際導彈的常規武裝化完全是出於兩種完全不同的目的采取的同一種解決方案而已。除了“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三叉戟”D-5型潛射洲際導彈之外,美軍真正洲際導彈的常規武裝化的重點是按照《美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應該被拆除的美國核武庫內的寵兒—MX“和平衛士”型洲際彈道導彈,同時研製500枚射程、精度、可靠性均優於“民兵—Ⅲ”的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可以說完全是一種打破了現有戰略平衡,回避現有國際條約而保持和發展自身的戰略力量的作法。而中國人民國防軍第二炮兵對“東風—3”型、“東風—4”型和“東風—5”型則很大程度隻能說是一種出自“物盡其用”的無奈之選。

不過出於洲際導彈具備摧毀具有很強防護能力的點目標的能力。而且在C4ISR方麵,由於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洲際導彈的戰術性指揮成為可能,而且減少了指揮環節,縮短了作戰決策時間。所以在中國人民國防軍第二炮兵對“東風—3”型、“東風—4”型和“東風—5”型的導彈改裝過程中仍然投入了相當的努力。雖然這些老兵的攻擊精度或許永遠無法與已經擁有天基雷達係統,可以擺脫地球曲率等客觀物理因素限製的美國那新型的“地基戰略威懾係統”。但是中國軍工科研人員也已竭盡所能將更多的成熟技術加載到這些老兵的身上。

為了彌補在攻擊精度之上的不足,中國的軍工科研人員特別為這些已經卸下了核彈頭的導彈裝上新型研製的多級子母戰鬥部。在完成了再入大氣層之後,這些老舊的洲際導彈將在目標上空3000米左右的高空開始減速,打開第一級戰鬥部釋放出總數在10個左右的二級戰鬥部,而這些二級戰鬥部將繼續下降高度在500米左右的高度釋放出最終的毀滅之雨—總計600枚的小口徑炸彈。這樣的攻擊將在第一時間全麵打擊方圓20公裏的廣袤地域。

“準確的說,他們已經不再是洲際導彈。而是無人駕駛的‘部分軌道轟炸機’。”在德令哈的指揮中心內程浩少將看著從整個中國中西部的地基發射井和野外發射陣地上騰空而起的成為“攻擊彗星”劃過半個亞洲飛向各自的目標,他的腦海裏似乎又回到了自己童年時代那個永遠擺放在自己父親桌麵上的古怪模型,他有著一個極少有人知道的名字—“東風—6”型。在那個共和國正經曆空前威脅的歲月裏,程浩少將的父親曾和一群與自己同樣熱愛和平的人共同致力於將明天寄托於互相毀滅的承諾之上。今天雖然程浩少將還沒有看到那繪有“八一”戰旗的“東風—6”型真正的翱翔在大氣層之外,但是至少這種攻擊的模式也算是對自己父親的少許寬慰吧!

在中國人民國防軍第二炮兵第二輪打擊全麵展開的同時,中國和巴基斯坦的空軍也開始從各個方麵對印度北部的戰略目標進行空中打擊。這是一場中、巴兩國經過長期準備和積蓄之後所發起空中進攻戰役,特別是中國空軍,為了完成這次一擊製敵的行動,中國空軍在過去數個月的中印戰爭中一直處於動員和整備狀態。麵對馬六甲海峽地區的激戰,中國空軍遠沒有全力以赴。雖然這一點廣泛的為友軍所詬病,但是今天一切的忍耐都將迎來最後的宣泄。中國空軍自開戰以來首次調集了7個空軍戰區的精銳戰力,從四個方麵向印度北部地區發起攻擊。

除了第一批次飛抵戰區的是早已秘密進入青藏高原一線機場的成都軍區空軍戰區的第33殲擊機師的蘇-30MKK型戰鬥轟炸機以及武嵐中校駕駛的轟-6X型轟炸機,當他們成功的摧毀了部署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麓—大吉嶺一線的印度陸軍第222獨立導彈團和印度北部的預警雷達係統之後,隸屬於成都軍區中國空軍的主力機群從中印邊境的東段開始進入戰場。這支擁有超過200架國產殲—11A

B型重型戰鬥機、殲—8E

F型戰鬥機的龐大機群裏不僅有成都軍區空軍戰區的第33殲擊機師的雄鷹,更不乏來自濟南軍區的第19殲擊機師和南京軍區的第3殲擊機師的精銳。在這些戰鬥機群的背後還有來自南京軍區第10轟炸機師的大隊懸掛著空射對地巡航導彈的轟—6D型轟炸機群。

在得到沈陽軍區空軍第1殲擊機師和北京軍區第7殲擊機師支援之下,蘭州軍區的空軍部隊顯得底氣十足,多年在高原輪訓的經驗加上突擊的適應性訓練使得這些從各個軍區皇牌在從高原之上的各個野戰機場之上起飛毫無生疏之感,他們將越過中印邊境西段進入印度的領空,掃**那些被第二炮兵的攻擊癱瘓在印度西部縱深機場跑道和高速公路之上的目標。

而成都軍區的另一支空軍皇牌第44殲擊機師自然也不會甘心落後,在得到了廣州軍區的第2、第18、第42三個一線殲擊機師骨幹的支援下,從雲南一線的機場起飛,假道緬甸的領空對印度東北部地區的軍事目標實施空中打擊。當然順便支援“孟加拉人民報家衛國”的地麵戰也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之一。

除此之外廣州軍區空軍戰區的第8轟炸機師還從湖南南部地區的機場起飛在從緬甸南部的丹老群島的海軍基地群起飛的中國海軍航空兵戰機的掩護下,在孟加拉灣西部海麵上發射巡航導彈攻擊了印度東部沿海的戰略目標。

在短短的半個小時之內,印度北部的天空便不再屬於濕婆大神的子孫。除少數在中國方麵的突襲開始之前正在擔任日常巡邏任務的印度空軍戰機在空中被擊落以下,印度空軍最後的家底—部署在整個北部各一、二線機場之上的近500架各式戰鬥機均被炸癱在跑道之上。此後印度的天空便隻能借助於防空炮火來保衛了。

按照一般空中進攻戰役的規律,攻擊方應該充分發揮在整個戰區、包括太空部署的完善的指揮控製通信預警係統(C3I)、先進的夜間作戰係統、隱身飛機、遠程精確製導武器,以及高性能的電子戰裝備,把空中戰役的首次突擊和爾後階段航空兵的主要作戰時間安排在夜間,白天以巡航導彈攻擊為主;飛機突防時,采取綜合的電子戰措施;以隱身飛機打頭陣,在防空火力圈外發射空地導彈攻擊要害目標,以己之長擊敵之短,使作戰按照對己方有利的方式進行,確保空中戰役勝利。

但是這樣的攻擊模式顯然在目前世界上仍隻有美國空軍可以獨立完成,為了更好的在第一時間摧毀對手,中國空軍不得不選擇在白晝進行攻擊,這使印度各防空部隊的成績並不算太糟。在此後數個小時的攻防戰中他們成功擊落了大約30架左右的中國戰機,而這個比例大約戰中國空軍參戰總兵力的3%左右。不過印度防空部隊為了這點成績付出的代價也同樣不小,各個被摧毀的戰略目標的周圍,往往到處可見被炸毀的高射炮以及滿地焦黑的屍塊。

“我們已經損失了近75%的空中力量,地麵機動發射平台有60%以上已經被摧毀,另外的大部分也失去了聯係。現在除了海底的‘拉傑拉傑’號和那最後的末日基地了。”在新德裏的地下防核掩體之中,喬京德爾.賈斯萬特.辛格上將正在向印度總統阿卜杜勒.卡拉姆報告目前正日益惡化的形勢。

要先挽回局勢,印度惟有選擇瘋狂。在中國用一場中國空軍曆史之上空前規模的進攻戰役全麵拔除印度的“核牙齒”之前,用仍可以使用核武庫向全世界展示印度的力量。當然這一切並非是印度長期以來的核戰略,事實上除中國之外,世界各大國之中印度也同樣明確表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曾說過:“一個擁有10億人口的國家是不能被其他國家所支配的……核武器是為了自衛,我們的敵人在知道我們擁有核武器後就不會再攻擊我們。”印度國防部2005年年度報告將印度的核政策界定為“基於最小的有效威懾和不首先使用原則”,但是針對“最小的有效威懾力量”,印度並沒有給出清晰的答案,反而強調要大力發展“三位一體”的核力量。

印度需要集中全力確保其核武器遭到中國或巴基斯坦甚至二者聯合的第一次核打擊後而不被其全部摧毀。而第一時間接到新德裏方麵核打擊命令的正是已經秘密部署在阿拉伯海之中的印度海軍3艘“先進技術艇”(ATV)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碩果僅存的一艘—“拉傑拉傑”號。作為印度海基核力量中最後的中流砥柱,“拉傑拉傑”號已經從母港孟買出發,在阿拉伯海中秘密的潛伏了數周之久,現在它將接到命令向巴基斯坦境內的兩大主要目標—伊斯蘭堡和卡拉奇實施核打擊。而在另一個方麵位於印度中北部的溫迪亞山脈的地下,毀滅的力量正在逐漸的凝結。

這條東西長1100多公裏橫亙於馬爾瓦高原的南緣和納巴達河與宋河北岸之間的山脈,由於多以陡崖臨河岸,一直以來都是印度南北交通的障礙,也是習慣上劃分南北印度的分界線。此刻在海拔884米的辛加喬裏峰下,鬱鬱蔥蔥的麻栗樹下一個隱秘的通風口直接連接到地下50米下的混凝土地下掩體之中,此刻一個可以傳送發射核導彈信號的電子裝置突然響了起來。這裏便是印度最後的洲際導彈發射井—傳說中的末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