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因陀羅之雷(四)

(四)

2004年4月28日,在一年一度的印度陸軍司令官會議上,當時的陸軍參謀長維吉上將正式宣布了印度陸軍“冷啟動”新作戰理論。以此為標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印度陸軍作戰理論終於浮出了水麵。

在借鑒、吸收和研究美軍高技術條件下“空地一體作戰”和“快速決定性作戰”理論的基礎上,印度針對其周邊環境和自身的軍事實力,確立了在現代化戰爭中先發製人的進攻作戰思想。而2007年12月8日所爆發的印東戰爭(此後史學界有多種看法:其中中國學者比較傾向於稱2007年12月8日至12月24日之間的衝突為印(度)東(盟)戰爭)正是對這一作戰理念的最好闡述。

所謂“冷啟動(Cold

t)”作戰理論,顧名思義既要求國家軍隊能像計算機冷啟動一樣,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完成部隊的動員、集結和部署,並在第一時間內對敵發動先發製人的打擊敵方,其基本涵義為:

一、先發製人:按印度陸軍高層的理解,在實施“冷啟動”作戰理論的過程中,印度完全可以根據形勢和需要,在國際社會幹預前對敵方不宣而戰,迅速實現作戰目的。在印東戰爭開始前的24小時內,印度前沿三軍均已接到作戰的指令。實際上戰爭遠比宣戰提前了不止24個小時。

二、“閃電式”進攻作戰:印度陸軍按照“冷啟動”作戰理論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動員、集結和部署,但實際上其前沿準備已開展了一個多月了,故而在第一波的“閃電戰”的攻勢—對敵所發動快速進攻作戰中,印度軍隊完全可以猛烈的火力和精確打擊,最大限度地癱瘓東盟軍隊的有生力量,剝奪其的反擊能力。

但是實際上印度陸軍在戰爭開始後的前48小時內基本仍處於行軍狀態。東盟軍隊距離印度陸軍的進攻發起點—班加亞齊最近的部隊是駐紮在距離其500公裏以外蘭都市的柬埔寨第41工兵營,印度北翼的第9機械化步兵師和第93裝甲旅大部分部隊在第一天內都以武裝遊行的模式在趕路。而這一情況在印東戰爭初期的蘇門達臘地麵戰中幾乎一再上演著。

三、快速機動、多點進攻。印度軍方要求其精幹的作戰部隊應快速機動至敵境內,對敵境內的不同目標實施打擊,陷敵於被動。按照印度遠東戰區總指揮印度空軍阿塞得.普拉什中將原先所擬訂的作戰計劃,印度部署在班加亞齊的地麵部隊應以主力投入跨馬六甲海峽的登陸作戰,直接將戰火在東盟聯軍的本土點燃,而以小部分兵力用於蘇門達臘島的地麵作戰,鉗製東盟陸軍。但是由於國際環境、大規模渡海作戰的風險性等因素。印度政府最終選擇了比較保守的正麵推進戰術。

當然按照“冷啟動”作戰理論具備快速機動和打擊的能力特種部隊應在戰爭中擔負起更多的任務。在戰爭開始後的2個小時內,印度特種部隊的兩把利箭:印度陸軍傘兵突擊隊和海軍特種作戰部隊便由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秘密基地出發,深入泰國和馬來西亞兩國境內展開特種攻擊行動。

印度陸軍的傘兵部隊是世上最古老的空降單位之一。第一個印度傘兵部隊於1941年5月15

日當時英國殖民政府的認可,1941年1O月第50印度傘兵旅成立,其中包括第152傘兵營(印度)、第151傘兵營(英國)和第153傘兵營(廓爾喀)。

1944年,英國政府決定要成立一個師級單位(第44印度傘兵師),在此同時印度傘兵團的編製也被認可為實質上獨立的單位。1947年英印帝國的分裂,導致傘兵單位分割於印度和新成立的巴基斯坦之間。第50印度傘兵營立即卷入了克什米爾的戰爭,時間是1947年至1949年。

在1965年印巴戰爭期間,有一支特殊且獨立的遊擊隊興起,1966年7月1日,第9傘兵營成立。一年之後第9營的一部分分離出來,成立第10營,每一營皆有3個連級的次單位命名為‘群‘。1969年兩個單位皆在他們的名稱中加上‘突擊隊‘,分別成為第9和第10突擊隊。

在印東戰爭爆發之後的24個小時之內,印度空軍出動了上千架次的戰機以奪取戰區製空權及掩護地麵部隊的推進,而在大批戰機的掩護下第9和第10傘兵突擊隊乘坐俄製伊爾-76MD運輸機在泰國南部的春蓬府和拉儂府境內實施傘降,春蓬府在泰國素有"南部的門戶"之稱,拉儂府位於春蓬以西,與緬甸接壤。

克拉地峽在這兩個府境內,北緯10°附近;東臨泰國灣,西瀕安達曼海。地峽最窄處約*公裏,最高點海拔僅5米。這裏古代曾為繁忙的東、西方貿易通道。十九世紀後,國際上曾多次建議在此開鑿運河,用以縮短中東到太平洋的航程,迄今未實現。

印度陸軍傘兵突擊隊在該地區登陸,其戰略目的不言自明—切斷泰國與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地麵聯係,同時威脅泰國政府花費巨資通過幾年的苦心經營的泰國灣沿岸免稅石油自由貿易區和東南亞能源陸地橋和克拉地峽輸油管道。以打擊泰國政府的財政和能源供應。

印度海軍特種作戰部隊主要是指印度海軍陸戰特種部隊。該部隊是按美國“海豹”特種部隊的模式組建起來的,印度海軍突擊隊共分3個行動大隊,每個大隊都有自己明確的作戰方向,共約2000人,下轄10個連,每連200人。每個連內,直接從事特種作戰行動的官兵隻有120人,其餘80人屬於所謂的“支援和保障隊伍”,提供後勤保障。另外,每個行動大隊還下轄一支加強排編製的反恐分隊,即快速反應部隊(QRS)。

長時間駐紮在印度南部的3個地區。主要受訓擔負在作戰前對灘頭、沿海、沿河地區實施偵察,控製灘頭和港口,摧毀港口和海上設施,擾亂敵海上運輸和秘密滲入敵方領土的戰略任務。

這支部隊是印度各特種部隊中被認為最勇猛頑強,而且適應能力極強。要想成為印度海軍突擊隊真正的隊員,誌願者必須首先通過為期11個月的選拔和培訓課程。第一個月最為關鍵,訓練強度、難度非常大。“魔鬼周”主要目的是檢驗候選隊員們的承受能力,該階段淘汰率高達85%。

此後開始為期9個月的蛙人學校訓練,候選隊員要學會使用各類武器裝備,掌握向敵後運送突擊隊員從事顛覆破壞行動的各種方案。在戰術訓練階段,最重要的內容是與陸軍特種部隊的協同演練,各級領導特別重視。課程結束時,要舉行海、陸軍特種部隊聯合演習。在此階段淘汰繼續進行,但比例不會超過10%,主要標準是輕裝潛水訓練掌握情況。通過全麵考核順利畢業的學員,會得到海軍突擊隊標誌,即超役榮譽袖章和金質帽微,被分配到海軍突擊隊某行動分隊繼續訓練,同時開始執行任務。

在編入戰鬥分隊後,繼續在教官的嚴格要求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時間長達1年,主要學習特種偵察、突擊、顛覆破壞、組織敵後起義隊伍、反遊擊戰、沙漠和山區條件下突擊排特種作戰等戰術。而在印東戰爭開始的48小時內,超過4個連的印度海軍陸戰特種部隊在以檳城為中心的100公裏的馬來西亞沿岸地區滲透登陸,他們襲擊的主要目標無疑是東部最主要是海軍及空軍基地檳城市。

與陸軍及特種部隊的任務及進度相比,印度海空軍在戰爭開始階段所承擔的任務是最為艱巨的。印度空軍的由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基地群起飛的蘇-30MK側衛、米格-29A鷹、幻影2000H神雷戰鬥機群作為第一攻擊波飛往馬六甲海峽,在他們之後將是性能較為落後,但數量充足的米格-27M

勇士、美洲虎IS攻擊機。而在印度的戰機抵達戰區之前,由印度海軍“尼赫魯”號航母戰鬥群所發射的60枚俄製“俱樂部”巡航導彈已經飛往他們所預定的目標,向世界宣揚印度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