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騎戰機 第四百三十四節 “蓬萊號”太空梭

技術專家出身的候選者們也過了幾次飛天的癮,雖然他們即使入選航天員也不可能分配到航天器駕駛員的崗位,依然如同好奇寶寶似的摸了摸飛機,在正式飛行員的監護下,親手拉動操縱杆哇哇大叫著一會兒飛出s型,一會兒飛出b型。

真是難為這些連菜鳥都不夠資格的人,也能飛出這麽高難度的機動姿態。

充其量也不過那麽幾秒鍾,其實穩定飛行,飛機的難度係數不會比汽車高上多少,可是就已經讓他們興奮不已。

這輩子竟然還能開上飛機,哪怕沒能選上航天員,也足夠自己回去有足夠的話資好好說叨說叨。

飛行員們每天放風的愜意日子沒幾天,該來的,還是來了,誰也無法阻止孫少將的出局令。

孫少將帶著第四輪淘汰名單召集了經過三輪淘汰後剩下的二十一名候選者。

“9號、21號、34號、42號、49號、51號、55號,一共七個人,請點到代號的同誌出列!你們擁有24小時的時間可以整理自己的個人物品,接送車輛和機票,我們都已經安排好了。”

孫少將在此刻顯得格外冷酷無情。

還剩下十四人!

不僅僅是出局的七人臉上露出如釋重負的神色,另外這十四人也不約而同竟然也同樣模樣鬆了一口氣,不輪出局,還是留下,至少這一輪的名單出來後不再讓他們的神經繃得很緊張。

這一輪淘汰不像前幾輪那樣動輒淘汰十幾人的凶殘,僅淘汰了三分之一。

不過可以看出越往後,大家的真實素質就越互相接近,不像一開始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差距。

林默與孟藝南交換了一下目光,兩人都幸運的留了下來。

航天飛行的高風險注定要將很大一部分人排除在外,這張門票不是那麽好領的,領到了的人也未必高枕無憂。

在這個時候,被淘汰的人同樣並非一定是遺憾,也許是幸運。

被點到自己代號的人依然有些失落的站出來,單獨成列,不過這個時候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經相當強韌。

能夠來到這裏,不僅僅是被苛刻的標準淘汰那麽簡單,更多的是對這些候選者進行航天專業的培訓和訓練。

自第三輪結束後,航天訓練中心就加強了心理素質的培訓,因此被淘汰的人不再像一開始那樣會有人露出委屈的神情,甚至流落出失落的淚水。

隨著七個人站出隊列,現場一片沉默。

留下的十四人雖然沒有人帶頭,仿佛卻如同約好了一般,依次與這七人擁抱告別,小聲安慰幾句,然後再次歸列。

雖然有些不舍,可是航天訓練中心就是航天訓練中心,他們的選拔標準經過無數次考驗,就像眼睛裏摻不得沙子。

像航天工業一樣,精密,苛刻,容不下半點含糊,絕不姑息任何錯誤。

留下來的的這十四名候選者,現在也不是開心的時候。

他們還將麵臨著最後一輪淘汰,隻會有前十名能夠有資格留下來,成為正式的航天員。

即便如此,航天員之中還有坐冷板登的可能性,也許堅持訓練個十餘年,最終連太空的邊都沒有摸過,白白荒度了整個最佳的航天生命周期。

每一次升空,國家不僅僅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做為航天員,何嚐也不是一樣付出如此巨大的犧牲。

每一個光鮮的航天英雄身後,總會有一群默默無聞的“冷板凳”。

因此沒有出局的候選者們臉上隻有越發的凝重而沒有任何慶幸的神色,擁有一顆八風不動的平常心,這是必需的。

航天員的心理素質,哪怕是空天飛機或火箭爆炸了,也不會皺一下眉頭,恐怕他們唯一即使是進法場吃槍子,也一樣是世界上最能保持著冷靜的人群。

“這就是每一代航天人的苦和淚啊!”

看到那七名候選者的背影消失在視線裏,孫華賓少將心中也不太好受,每一屆都是如此,大家相處久了,總會有些感情。

唉!還有冷板凳呢,那些虛度了青春的航天員,又有誰知道他們的辛酸呢。

航天員選拔就是此刻冷酷無情,登天之路注定是一條充滿坎坷的荊棘之路。

孫少將的目光掃視了一眼這剩下的十四名候選者,語氣隱隱含著幾分無形的壓力。

“剩下的還有十四人,你們中間會有四人在最後一輪淘汰中被出局,航天中心隻需要十個人,最棒的那十個!”

“我需要你們在最後一輪訓練中全力以赴,發揮出最好的表現,不要有任何留手,這裏是比賽第一,友誼第二,一定要竭盡全力,機會沒有第二次,絕不要輕易放棄這次寶貴的機會,在這裏,我還要提醒一下大家,考核分數不一定是絕對的,淘汰是從多個角度進行篩選,有人為,也有天意,運氣也實力的一種。”

“最後我要對大家說的是,即使是被出局,能夠走到這一步,你們都是好樣的!都是英雄!”

十四個候選者目光炯炯帶著激動看向孫少將,他們都能感同身受體會到孫少將對他們寄托的巨大期望。

“蓬萊號,現在開始進入30分鍾準備!”

十四名候選者分成了兩個組,每組七個人,他們所麵對的最後一輪培訓就是進行模擬太空飛行訓練。

操作用的模擬器完全按照真實的來,不過考慮到未來升級,隻是采用組合式鋼架進行拚裝,整體看上去有點像未完工的太空梭。

候選者們身上穿的模擬用的宇航服卻是和真的一樣,不過衣服表麵埋藏了無數個電磁體,為使模擬過程一切力求真實,既可以與外部磁場形成異性相吸,模擬過載壓力,也可以形成同性相斥模擬低重力環境。

不過缺點也不是沒有,兩人之間的磁場反應如果切換不好的話,呃,就糟了,不是搞基就是流氓。

七名候選者開始進入駕駛艙,這個真正的駕駛艙幾乎一模一樣,連任何一個小按鍵的反饋都和真的沒什麽區別。

“準備填充資料!”

“燃料二十分鍾後充填完畢!氧氣補充開始。”

通過無線電,耳邊傳來模擬發射中心的一道道命令,按照真實情況,一般會在兩小時前就開始補充燃料和充電,並且進行一道又一道的仔細檢查。

隻有在發射前30分鍾,航天員才會進入崗位,因此作為第一組的林默他們也是嚴格按照真實流程進行操作。

模擬太空梭的駕駛艙內是豎的,換做平時,完全可以很輕鬆的攀爬進去,不過現在由於穿著臃腫的太空服,又沒有開啟磁點,想要鑽進自己的座位,非得花上不少力氣不可。

當最後一個候選者鑽入後,外麵的密封艙門被正式的關閉,並從內部鎖住。

林默有點懷念自己的“龍將”陸空兩用單兵戰術鎧甲,雖然靈活是靈活了,還能提供行動力加成,可卻不太適合長期在太空生存。

第一組裏有林默、2號王學軍、15號賴耀武、18號孟學軍、35號祁平、39號趙躍和53號黃柏城,七個人互相拉著在太空梭的艙體內爬動,還好在內部結構設計上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花了五分多鍾時間,總算把自己按到了特製的抗荷載座椅上。

機長是林默,這是毫無疑問的,他和王學軍是駕駛員。

15號負責導航係統,18號負責通信係統、35號和53號負責載荷控製,39號負責監督任務監督。

整體訓練需耗時四天,他們將在這個全封閉的模擬太空梭內吃喝拉撒、洗澡睡覺整整四天,當中涉及到的工作除了起飛、著陸和控製機體狀態外,還有有涉及模擬太空實驗等工作。

林默坐在駕駛員的位置上,握了一下操縱杆,基本上和戰鬥機大同小異,不過輔助功能更加複雜,並不像戰鬥機在穩定的對流層和平流層飛行,太空梭需要完全跨越整個大氣圈,嚴寒到零下近100度和高溫至1200度的多種大氣圈環境,對適應性要求格外的高。

“18號,確認導航係統是否正常。”

“已完成自檢,完成衛星與地麵定位連線。”

“報告1號,通信係統連接正常,‘蓬萊號’與17個通信結點實現四通道並聯。”

這個“蓬萊號”正是他們這駕駛的模擬太空梭,模擬器實體其實是一個紡錐形,而計算機上顯示出來“蓬萊號”實體則是一個大三角形,機身機翼一體化設計,由於隻追求速度和穩定性,不考慮作戰,這樣的設計在直線飛行和起降時,擁有非常出色的性能,特別是從外太空返回時經過大氣圈時,可以依靠氣動力布局獲得足夠緩衝速度。

進入各個座椅的候選者將自己開始綁定,這是非常接近於真實的飛行訓練,模擬航天服最大可以模擬出10個g的過載力,可以完美模擬出現有神舟飛船的過載力(升空過載4-5g,

現在技術進步,可以控製過載力,不像以前沒有上升動力裝置的返回航可以達到12g的最大過載。

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非常難能可貴。

ps:給力打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