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兒精通軍略、政務之餘,還能斷案,朕倒是沒想到啊,也罷,刑部芩尚書如今告病在家,刑部眼下已是群龍無首,貞兒可敢為之?”李世民的話音並不算太大,卻令李貞大吃了一驚,滿臉子不敢相信之色地看著李世民,一時間還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了。
刑部尚書,這官銜聽起來不小,正兒八經的朝堂大員,手中的權柄、能量也是大得很,更有趣的是——刑部原本是李泰的地盤,如今若是李貞當了這個刑部尚書,隻消動動手腳,三下五除二就能將李泰的勢力全都踢出刑部,從而斬斷李泰最有力的一條胳膊。聽起來很是美妙罷?然則卻沒那麽簡單,問題就在於此時的局勢上——先不說李治遇害一事上刑部要擔負起重責,也不論李貞擔任了刑部尚書後所要麵對的來自諸皇子之壓力,就說值此東宮之位虛懸之際,李貞出任了刑部尚書之後,那東宮之位還能有份麽?這可是個嚴峻到了極點的問題。
在李貞看來,這是個信號,內裏的奧妙實在是太多了,多得令李貞一時間也無法看穿所有的秘密,可不管怎麽說,老爺子下決心要公開查案卻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隻是這等事情為何要交給身為奪嫡者之一的自己,卻令李貞很有些子摸不清頭腦了,可不管怎麽說,老爺子既然在此等時分放了話,那就絕不可能容得李貞表示不同的意見了,是故,盡管李貞心裏頭疑慮叢生,卻還是很快便收住心神,一躬身道:“兒臣願為父皇分憂。”
李世民並沒有馬上答話,而是審慎地看了李貞好一陣子,見李貞麵色很快便由驚疑轉為了沉穩,再無絲毫的異常,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道:“好,刑部能有貞兒坐鎮,朕也就能睡個安穩覺了,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敘罷了,貞兒萬裏急趕,就回府休息去罷。”
“是,兒臣遵命!”李貞心裏頭也急著要回府與兩大謀士好生商議一回,自也沒矯情,一聽老爺子放了話,緊趕著躬身應了一句,退出了書房,接過柳東河殷勤遞過來的雨傘、雨披,謝絕了柳東河派人相送的提議,獨自一人大步向宮門而去。
“唉……”李貞走後不久,始終端坐在胡**的李世民終於站了起來,走到窗前,看著大雨瓢潑的夜空,長歎了口氣,而後突然提高了聲調,高聲喝了一句:“來人!”
正在書房門口侍候著的柳東河忙不迭地領著幾名小官宦匆忙走進書房,躬著身子道:“老奴在。”
李世民連頭都不曾回一下,隻是沉著聲道:“傳朕旨意,後日早朝!”
這可是李世民回京之後第一次下令開朝,說明李世民已經從喪子之疼中恢複過來了,柳東河心中登時便是一熱,恭敬地應答了聲:“是,老奴即刻去辦。”停了停,又試探地問了一句:“啟奏陛下,諸王尚在兩儀殿中,可否……”
“哼!”李世民猛地回過了頭來,冷哼了一聲,嚇得柳東河忙不迭地便趴在了地上,身子抖得跟篩糠似的,暗自痛恨自個兒好端端地多嘴個甚子。
“罷了,讓他們都回去罷。”李世民怒視了柳東河好一陣子之後,意氣闌珊地揮了下手,不耐煩地說了一句。
“是,老奴告退。”柳東河這一回可不敢再多嘴了,恭敬地應了聲諾,爬起身來,小心翼翼地退出了書房,自去辦理相關事宜不提……
“到家了,終於到家了!”望著越王府敞開的大門,李貞沒來由地鼻子一酸,淚水便和著雨水一道流淌直下——出了宮,李貞並沒有乘坐王府管家劉德全派來的馬車,依舊騎著清水河一戰中斬殺頡苾達度設所得的那匹火龍駒,冒著雨往王府趕,倒不是李貞矯情,隻是因著李貞嫌馬車慢,急著要回府與兩大謀士議事罷了,此時到了自家的府門外,心情激**之下,恨不得出聲長嘯一番,好在李貞還算是清醒,知曉這兒是長安城,半夜裏鬼叫一番著實不太適宜,也就強忍住了這等衝動,隻是喃喃地念叨了幾句,可淚水卻止不住地淌了出來。
“殿下,是殿下,快,快迎接殿下。”打著傘在王府門前台階上恭候多時的管家劉德全見一彪人馬轉過了府門前的照壁,登時便嚷了起來,也顧不得雨大,顫巍巍地便跑下了台階,一頭便趴在了雨水中,哽咽地嚷道:“老奴叩見殿下,老奴總算是將您給盼回來了。”
對於劉德全這個跟隨了自己近十年的老宦官,李貞還是有些念舊的——盡管劉老太監這段時日來沒少私下搞些小動作,為自個兒撈些好處,可李貞卻也沒怎麽往心裏頭去,隻是不再讓其參與王府之機密罷了,管家還是讓他當著,此時見劉德全激動得全身顫抖不止,李貞自也頗為感動,翻身下了馬,伸手扶起劉德全,笑著道:“這段時日本王不在京師,辛苦劉公公了。”
“該當的,該當的,能為殿下效勞,實乃老奴之幸事。”劉德全沒想到李貞會親手扶自己,一時間激動得老淚縱橫,一迭聲地表著忠心,而後一激靈,高聲道:“殿下,您快裏麵請,老奴已備好了湯水,請殿下更衣沐浴。”
此際李貞心中有事,急著要跟兩位謀士議事,自是不想多耽擱,這便笑了笑道:“這個不急,嗯,這樣好了,本王尚未用膳,就麻煩劉公公送些膳食到內書房罷。”話一說完,李貞顧不得劉德全的抗議,笑著便走進了王府的大門,熟門熟路地便往內書房趕去,到了地頭一看,不止兩位謀士,還有雁大也在場,登時便笑了起來,大步走了進去。
“參見殿下。”一見到李貞走了進來,正小聲交談著的三位越王府核心立馬停下了談話,各自起身給李貞見禮,這其中納隆與雁大都是兩年多不曾見到李貞的麵了,饒是他二人都算是心性沉穩之輩,卻也因此而激動得麵色通紅。
“納先生,雁大,本王不在京時,辛苦二位了,本王在此多謝了。”李貞見到納隆與雁大,心情自也甚是激動,躬身拱手,對二人行了了禮。納隆與雁大哪敢真受了李貞的禮物,慌忙各自退開,口稱不敢當。
“二位當得。”李貞一絲不苟地將禮行完,這才滿臉子誠懇地道:“本王雖遠在塞外,卻也知曉京師局勢之惡劣,幸得二位全力支撐,否則本王尚不知何時能回京,此等大功本不適言謝,一切容本王後補罷。”
納、雁二人都追隨李貞日久,知曉李貞不是個講虛言客套之輩,此時見李貞如此說法,心中不由地湧起了股士為知己者死的**,眼角不由地全都潤濕了起來,一時間都不知該說什麽才好了,到了底兒,還是納隆較為清醒,知曉此時不是談論這些謝不謝的問題之時辰,麵色一正,對李貞擺了下手道:“殿下請坐,就先由雁大匯總一下京師這段時日的動態好了。”
一提起正事,李貞自也沒再矯情,點了下頭,走到上首的位置坐了下來,對著雁大揮了下手道:“先說說東宮出事之日的情況好了。”
“是。”雁大躬身應答了一句,而後清了清嗓子道:“稟殿下,據查,太子身亡當日,吳王、魏王兩邊的人馬都有所調動,似乎早就料到東宮裏會出事,然則奇怪的是雙方都沒有發動,直到衛國公李靖出麵支持大局之後,吳、魏雙方的人馬全都偃旗息鼓,沉靜了下來,其中頗多可疑之處,隻是屬下尚未探得其中的機密所在;另,自太子身故之後,屬下已令‘旭日’各處嚴加尋訪失蹤的武才人,然,時至今日,依舊不曾發現其人之蹤跡,懷疑已經遇難。”
遇難?嘿,不可能!就武媚娘那等人物又豈是輕易便會玩完的,這裏頭一準有隱情!李貞對於吳、魏雙方的異動並不怎麽放在心上,無他,東宮出事十有八九就是他倆中的一個若是聯手所為罷了,早在在李貞的意料之中,唯一不清楚的是他倆中誰是真凶罷了,左右即將展開調查,李貞此時也不是很在意,倒是對武媚娘的離奇失蹤感到有些子納悶——憑“旭日”的手段都不能查到武媚娘的下落,那就隻有兩種可能:一是武媚娘已經被人悄悄地滅了口,可這一點李貞卻絕不會輕易相信,其二便是有某個大勢力在保護著或者說扣押著武媚娘,而滿長安中能避開“旭日”的天羅地網者,不外乎就是那麽幾家罷了,這裏頭既有諸皇子們手下的暗底勢力,也有長孫無忌這等大門閥世家,可要想判斷出武媚娘究竟落在誰手中,卻不是件簡單的事情了,一想起武媚娘這頭蛇蠍美人竟然溜走了,李貞心中便是一陣煩悶,默默地沉思了好一陣子,也沒個頭緒,這便搖了搖頭,看了雁大一眼,沉著聲道:“加大追查力度,生要見人,死要見屍,挖地三尺也要將武媚娘給本王找出來!”
“是,屬下明白。”雁大雖不明白李貞為何對這麽個已經翻不起大浪的逃亡嬪妃如此之重視,可卻沒敢發問,恭敬地應答了一聲。
“嗯,此事暗中進行便可。”李貞也不想在武媚娘的事情上搞出太大的動靜,見雁大應了諾,叮嚀了一句便轉移了話題道:“本王那些兄弟最近都在忙些甚子?”
雁大正容答道:“稟殿下,最先抵達京師的是紀王,其自六月初六回京後,除進宮請安及為太子守靈外,並不曾外出;吳王是六月初九到的京,魏王則是六月初十到的京,二王前後相差了一天,回京後也無私下交往,然,據東都分舵報告,二王前後腳到了東都,並曾有過一場會麵,聚會了大約一個時辰,所談之事不詳,而後吳王先走,魏王則在東都休整了一日,其間曾到過白馬寺、白雲觀等處遊覽,與白雲觀主鐵冠道人曾有密議,具體內容不詳,據查,此鐵冠道人正式當初在岐州刺殺過殿下的那名賊道,乃是蜀王李愔手下一員幹將,然則,蜀王六月十二日至京後,也不曾與其他諸王私會,除進宮請安及守靈外,每日隻在府中飲酒作樂,聲色無度。”
嗯哼,如此說來,老子先前在兩儀殿並沒有看走眼,這三個混球果然有所勾搭,嘿,老六這該死的,當初就不該拉他一把,這會兒算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了,嗯,不對!老六若是跟那哥倆個勾搭上了,為何今日要鬧著將李治冤死的蓋子揭開,這裏頭究竟有何蹊蹺?李貞心思動得飛快,可越想卻越是糊塗了起來,臉色變幻了好一陣子之後,長出了口氣,將今日進宮的遭遇詳詳細細地述說了一番,末了問了兩個問題:“父皇此舉何意?老六那廝在搞甚子名堂?”
“刑部尚書?”聽完了李貞的述說,莫離、納隆二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念叨了一句,顯然都沒想到李世民會來上這麽一手,一時間也看不透聖意何在,二人皆低頭沉思了起來,內書房中便就此靜了下來,可就在這個當口,卻聽門外傳來了劉德全與鷹大交涉的聲音,李貞眉頭一皺,這才想起這是自個兒的晚飯來了,提高了下聲調道:“鷹大,將本王的晚膳傳進來。”
“是。”鷹大應合了一聲,領著兩名在書房外候著的書童將幾個食盒子提了進來,就在寬大的書桌上擺了開來,而後對著李貞行了個禮,悄然退了出去。
李貞趕了一天的路,午膳本就是用幹糧湊合了幾口,後頭又在宮中憋悶了幾近兩個時辰,早就餓得前心貼後背了,此時見兩位軍師連同雁大都在埋頭苦思著,也就不去打擾,自個兒拿起玉箸,準備開動了,隻可惜,李貞注定是沒法好生享用美食的,這第一口菜都還沒夾到口中呢,就聽納隆大叫了一聲:“好!”,李貞登時就被嚇了一跳,那菜也就從玉箸間滑落回了盤中。
菜吃沒吃著隻是小事一樁,能搞清楚聖意所在才是要緊的問題,一聽納隆叫起了好來,李貞自也就顧不得用膳了,隨手將玉箸放在了盤上,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納隆,試探地問道:“納先生所言的‘好’是何意?”
納隆還沒開口呢,卻見莫離搖著羽毛扇也笑了起來道:“恭喜殿下了。”
啥?啥?啥?李貞被兩大謀士這等神秘兮兮的樣子弄得一頭的霧水,可見二人但笑不語,無奈地搖了搖頭道:“二位軍師就甭賣關子了,本王可不耐猜啞謎的。”
一見李貞那副苦惱的樣子,兩大謀士相視了一眼,各自放聲大笑了起來,笑得李貞還真有些子發急了,卻又不好出言嗬斥,不禁有些子悻悻然。
“殿下莫急,且容某慢慢道來便是。”納隆嘴角含笑地道:“陛下聖心已在殿下身上矣,此等大事又豈能不賀?”
“此話怎講?”李貞還是沒聽明白,皺著眉頭想了想,依舊一無所得,撓了撓頭,疑惑地問了一句。
“這是個考驗,聖上讓殿下出任刑部尚書之職,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莫離瀟灑地搖了搖羽毛扇,笑著解說道:“聖上何許人也,如何會不知曉太子遇難蹊蹺重重,又如何不會下手去查,之所以先前沒有明詔去查,不是不查,而是暗查罷了,聖上這是仁心,不忍再有白發人送黑發人之事發生了,殿下當得體諒聖上作父親的心理。”
李貞本就不是愚昧之人,莫離說到了這兒李貞便已徹底醒悟了過來——老爺子讓他李貞當這個刑部尚書固然是要查案,不但得查,還得查出個合理的實情來,不過麽,查出之後該如何做就是考驗李貞的真正考題了,要想讓李世民滿意,又要讓天下人信服,這其中的平衡可是帝王之道中的難題了,換句話說,老爺子給出的這道考題就是在最後確定一下李貞是不是個帝王的材料罷了,想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清楚聖意之所在了。
高興?那是自然的事情,不過李貞卻不是那種得意便忘形的人物,此時他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喜悅,倒是在想著該如何著手查案以及查出之後的相關處理,隻不過因著事情尚未明朗,卻也沒個頭緒可言,索性也就不再去多想,將話題又轉回到了李愔的奇怪行徑上頭:“老六之事二位如何看?”
“自作聰明耳,不值一提。”納隆不屑地撇了下嘴道:“蜀王此舉不過是要挑起三王爭鬥,最好三王鬥得你死我活,他好從中漁利罷了,心機雖歹毒,卻未免不自量力了些,不足掛齒!”
莫離卻並不同意納隆的分析,搖了搖羽毛扇道:“納兄切莫小瞧了蜀王其人,嘿,能在這等時分挑明太子遇難的蹊蹺,他也是有備而來的,殿下尚須小心其在吳、魏雙王間撥弄是非的好。”
“莫老弟過慮了,跳梁小醜耳,何須慮及太多,當然了,提防一下也是該當的。”納隆還是不看好李愔的能耐,不以為意地回了一句。
“唔,二位先生所言有理,至於老六麽,看看再說好了。”李貞見莫離與納隆意見不一,忙不迭地出言表了個態,算是非正式地止住了兩大謀士之間可能的爭論——納隆與莫離都是當世之智者,對於朝局的判斷向來一致得很,可此番對於李愔的判斷上卻出現了分歧,這令李貞不禁有些子頭疼了——從心底裏來說,李貞對於擅長扮豬吃老虎的李愔還是有幾分忌憚的,更何況這廝是潛藏在暗中,不比吳、魏雙方都是擺在明麵上的,實力斤兩一目了然,他若是暗中發難,未必就不能攪出一塘渾水,隻不過李貞也不是個怕事的人,既然看穿了李愔的用心,自然會加以提防,卻也不擔心李愔能整出太大的亂子來。
“殿下,聖心已明,殿下當把握時機,切不可大意。”莫離也沒再糾纏李愔之事,而是慎重地提醒了李貞一聲。
“嗯,本王理會得了,值此危難時刻,舍我其誰!”李貞心中的豪氣一發,霍然而起,猛地一拍桌子,豪邁地吼了一嗓子,一股子霸氣陡然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