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春天來了

原野開始脫去枯黃的外套,各種植物吐出綠色的嫩芽。對春意反應最敏銳的,是楊柳。那一溜溜隨風擺**的枝條,露著淡綠,變得柔韌了。春野裏到處都散發著被那雪水漚爛了的枯草敗葉的黴味,融混著樹木、野草發出來的清香。

“這麥子要密植或隻留這一拃的窄行,現在有些稀了,再補種一些。”孟有田很專業的蹲在地上,抓了把泥土,仔細看了看,撚了撚,聞了聞,又量了量種行的距離。

“密植?不留種玉米的種行了?”魏青山疑惑不解的問道。

“不留,但是玉米還是要種。”孟有田解釋道:“麥收前十天左右套種玉米,麥收時,玉米正好出苗。到時候再間作大豆,這樣既緩和了麥收和夏種勞動力緊張的矛盾,還有利於小麥和玉米雙獲高產。”

“這倒是特別,平日裏可都是收完麥子再種苞米的。”二虎子問道。

“華北地區的雨季一般從六月下旬開始,麥茬夏玉米容易發生芽澇。因此,搶早播種或采用套種方法,促使幼苗在大雨到來之前拔節,可避開和減輕澇害。”孟有田胸有成竹的說道:“這叫平播套種,可以有效解決高效作物與小麥爭地的矛盾,而且延長了用地時間,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

“聽不懂,反正按你說的幹就行了。”鎖柱倒是實在,沒那麽多問題,紫鵑和孟有田的關係他是知道一些的,這地種好種壞,有紫鵑頂著呢!

“聽俺的,沒錯的。”孟有田嗬嗬一笑,彎下腰仔細地補種莊稼。

“這點活兒還用你?”二虎子搶到孟有田前麵,笑道:“弄隻野兔,俺想喝肉湯了。”

孟有田知道這些哥們都照顧著自己的腿腳,髒活累活搶著幹,說想喝肉湯不過是個借口,是想讓自己能多歇歇。不過,現在是野兔春天**的追逐期,白天也會看到它們的蹤影,也確實是捕獵的好時候。

在這個農業合作組中,孟有田是當然的領袖,這不光是因為宋家把田地都托給了他耕種,更是因為他不斷的施恩,不斷地幫助這些窮哥們的結果。即便在村子裏,孟有田的好人緣也在潛移默化地增長,隻是表現得不那麽明顯罷了。

三個男人把孟有田的活兒都搶了,他也隻好扛上獵槍,順著田埂去尋找為愛情而奔跑追逐的野兔子。

放眼望去,田野裏到處都是春的氣息。大地似乎重新蘇醒複活過來,被人們砍割過陳舊了的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壯地抽出了嫩芽,在風吹雨澆和陽光的撫照下,生長起來。潮潤的微風吹來,野花青草的氣息,直向人心裏鑽。讓人情不自禁地把嘴張大,深深地向裏呼吸,象痛飲甘露似的感到陶醉、清爽。

在遠處田野裏跑著幾個孩子,是為饑餓驅使,也為新的生機驅使,他們漫天漫野地跑著,尋視著,歡笑並打鬧,追趕和競爭。每年春季,糧食很缺,為了渡過這青黃不接的時光,普通人家都要吃野菜樹葉。

在春天最早出土的,是一種名叫老鴰錦的野菜,孩子們帶著一把小刀,提著小籃,成群結隊到野外去,尋覓剜取象銅錢大小的這種野菜的幼苗。這種野菜,回家用開水一潑,攙上糠麵蒸食,很有韌性。

與此同時出土的是苣苣菜,就是那種有很白嫩的根,帶一點苦味的野菜。但是這種菜,不能當糧食吃。以後,田野裏的生機多了,野菜的品種,也就多了。有黃須菜,有掃帚苗,都可以吃。到樹葉發芽,孩子們就脫光了腳,在手心吐些唾沫,上到樹上去搞榆葉和榆錢,那是最好的菜。

清晨,還有露水,還有霜雪,孩子們的小手凍得通紅,但不久,太陽出來,就感到很暖和,男孩子們都脫去了上衣。為衣食奔波,而不大感到愁苦的,也就隻有童年了。孩子們歡樂地跑著,並不感到跋涉。

孟有田微微抿起了嘴角,這曾是自己經曆過的日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起來,卻有不一樣的感慨。

大路上不緊不慢的過來了一輛轎車,轎車旁還有兩個騎手在跟隨,孟有田側身躲在一棵樹後,隱藏起來。那是李家大院的車,李大壞又回來了?那兩個騎手,看不清楚是誰,或者根本不認識。

沒錯,李大懷回來了。眼看著到了清明,上墳拜祭那時候可是大事,而且李大懷不是自己回來的,他還禮聘了兩個拳師,心裏有了點底。

一個拳師大名叫胡青,本來家境殷實,祖上還中過前清的武舉,也算是家傳的武藝。可他吃喝嫖賭什麽都幹,他父母一死,不出幾年,便把祖產敗光了。仗著會武藝,槍法也不賴,也就慢慢闖**出點名聲,成了專為地主豪紳看門護院的炮頭。

另一個拳師叫安猛,沉默寡言,長得卻很威猛。但來曆卻有些不清不楚,隻說在軍隊裏幹過,犯了錯開小差逃回來的。

李家大院有了這兩個高手,再加上外有巡村隊的鼓噪聲勢,李大懷覺得黑豹應該會知難而退,不會再來招惹。

大路上慢慢走來了三個人,宋先生和紫鵑邊走邊說著話,後跟著瞎老元,正與李大懷的轎車迎麵相遇。

車簾一挑,李大懷那皮笑肉不笑的臉露了出來,故作親近地打著招呼,“宋先生,您一向可好哇!嗬嗬,還有紫鵑,可是越長越水靈了。”

宋先生略微皺了皺眉,他很厭惡李大懷的為人,敷衍著說道:“是李村長啊,不在鎮上享福了?”

“嘿嘿,故土難離嘛!”李大懷摸著下巴上稀疏的山羊胡,問道:“再說,俺這村長還得處理村上的大事小情呢!”

宋先生輕輕點了點頭,說道:“那你就趕緊回家吧,我還有事。”

“您忙您的,改日俺再登門拜望。”李大懷說著放下了車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