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全旅壓上

二二旅壓到最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六※※

因為到了十月份,朝鮮半島的降雨少了許多,清”江的流量大大減少,所以發動反擊的時候,各師旅是在不同地點渡河的。

退守的時候,情況就沒有這麽簡單了。韓軍奪回製空權之後,加大了轟炸力度。

能過河的地點就兩咋”一是介”二是安州。

不是這兩處地點的橋梁沒有被炸毀,而是這兩處地點的水流比較平緩,適合密集架設浮橋,特別是能夠讓坦克與重型卡車通行的大型浮橋。

機械橋?

清川江是朝鮮半島上數得上號的大江,就算在降雨比較少的旱季,下遊的江麵寬度也在一公裏之上。

這世界上,長度超過一公裏的機械橋還沒誕生呢。

安州本來就是一三三旅的防區,而退守的時候需要從安州通過的還有同師的一三四旅與一三五旅,以及四十四師的一三零旅與一三一旅,另外幾個旅去了介川。

按照軍隊的規矩,作為“東道主”一三三旅得負責殿後。

眼看著三營被韓軍趕了過來,一三三旅旅長霍弘光上校有點坐不住了。

與十五軍的其他高級軍官一樣,作為一名深受羅耀武熏陶的鐵血軍人,霍弘光不但脾氣大,還非常果斷。

軍長的命令不但下達給了三營,還下達給了一三三旅。

擋不住也要擋,必須守到全部部隊退守江北為止。

當時,介川那邊的撤退工作還沒有完成!

事實上,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介川那邊的撤退工作應該提前完成。因為從介川撤退的隻有四個旅,而且沒有受到韓軍攻擊。

問題是,並非一切順利。

介”沒有在清川江河畔上,而是在清”江的一條支流的北岸,要往北大約十公裏才到清”江。

也就是說。部隊撤退的時候,需要渡過兩條河流!

毫無疑問,這很要命。渡過一條河流都很困難,別說渡過兩條河流了。

雖然屁股後麵的韓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渡河總得花時間。第九機械化步兵師攻入安州的時候,介川那邊的撤退工作隻完成了一半。

更要命的是,如果安州失守,韓軍就能沿著鐵路線向向推進。

也就是說,韓軍能從安州出發,迅速殺到介川。

以機械化部隊的推進速度,也就是一兩個小時的事情,而介川那邊的撤退工作至少需要二十個小時。

讓韓軍殺到介川,丟掉的就不是一三三旅,而是四豐三師。

因為在介川那邊,殿後的也是四十三師。

霍弘光非常清楚,羅耀武正在考慮對第十五集團軍進行深度改編,將現在的集團軍一師一旅的編製體係改編成集團軍一旅,即取消師級編製單位,減少指揮環節上的麻煩。

雖然改編工作還沒有開始,但是按照正常情況,肯定得“試點”

先拿一兩個旅出來,成立獨立旅,通過實戰來檢驗獨立旅的戰鬥力,再決定是否按照新的方式進行編製。

按理說,這這麽美差,基本上與霍弘光無關。

不管怎麽說,現在的軍長是黎衛東,而他又是四十四師的前師長。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樣的好事,自然是留給四十四師了。

有趣的是,黎衛東這人比較要麵子,在羅耀武征求意見的時候,他客氣了一句,結果被羅耀武當真,直接把四十四師排除在外。

也就是說,從四十三師與四十五師中抽取一個旅作為獨立旅。

在這兩個師中,最有資格的就是四十三師的一二九旅與四十五師的一三三旅。

不用多說,一三三旅的勝算要高那麽一點。原因是,羅耀武就是從四十五師出來的,而且與一三三團有著密切關係。

再說了,四十五師才是十五軍的嫡係部隊,而四十三師之前是空軍待戰師。

隻要打好這一仗,一三三旅鐵定會獨立出去,成為第十五集團軍的第一個獨立旅,甚至有可能升級為獨立裝甲旅,成為名副其實的王牌部隊。

更重要的是,到時候霍弘光就將成為大校旅長,而且獨立旅指揮官最高可以件到少將!

不管為了什麽,這仗都得打好。

三營頂不住,那就再派一個營上,再頂不住,再多派幾個營上。

霍弘光的決定,救了正準備發動最後反擊的葉振邦等人。

二營衝上去的時候,葉振邦沒有立即撤下來,而是帶著一幫老兵跟在二營後麵,除了幫助二營打掃戰場之外,主要就是尋找那些受傷無法行動的弟兄。

沒過多久,霍弘光又把一營派了上去,還讓警衛連與偵察營做好了上陣準備。

這個時候,葉振邦已經帶著三營官兵達上了卡車,

安州的戰鬥還沒結束,三營的戰鬥結束了。

上去的時候,三營總共有四百三十七名官兵,後來陸續的補充了四百多名兵員,撤下來的時候,一個連都不到,隻有七十四人,這還包括了從戰場上找回來的十一名傷員、以及提前撤退到河對岸的三十七名傷員與四名醫護人員。

到底陣亡了多少兄弟,葉振邦也說不清楚。

在他提交的戰報中,總共提到了五百六十七個名字,可是還有很多陣亡官兵的名字沒有寫上去。不是這些人沒有名字,而是沒有找到他們的屍首、或者身份牌,也就無法確認到底有哪些人陣亡。

雖然這算不上是葉振邦等老兵經曆的最慘烈的一場戰鬥,但是對三營的很多官兵,特別是那些有幸跟著葉振邦一同撤退的新兵來說,這絕

對韓軍來說,恐怕也是如此。

“安州戰役”成為了中小城市防禦戰的典型戰例,被世界各國研究了幾十年,並且成為了很多國家軍事教科書的必備教材。

為了重塑這場戰役,美軍甚至在莫哈維沙漠裏麵搭建了一座與安州同等規模的城鎮,讓第八十二空降師充當假想敵,即當時守衛安州的第十五集團軍四十五師一三三旅三營,然後讓其他部隊去攻打這座城市。

可惜的是,第八十二空降師不是第十五集團軍。

幾十樂後,那些有幸參加朝鮮戰爭的美軍將領都想不明白,當時中隊用什麽辦法守住了安州?

別說用一個營對付一個師,就算是對付一個獨立裝甲旅都很吃力。

當然,美軍並沒有研究中人的戰鬥意誌。

雖然存大方向上,中隊敗了,但是在一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國家。絕對不會缺少鐵血軍人。

在某些時候,一名鐵血戰士就足夠了。

因為這個戰士的抗爭行為能夠激勵與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將他所在的軍隊變成一支鐵血軍團。

葉振邦就是這樣的戰士,他領導的三營就是這樣的軍團。

隻不過,必須承認,葉振邦也是人,一個更加頑強的普通人而已,所以他也有極限,人類無法突破的極限。

同樣的道理,中隊在朝鮮戰場上打得再出色,也是一支由普通人組成的軍隊,而不是一支由超人組成的軍隊,所以存在很多限製。

比如,是人就得吃喝拉撒,就需要糧食物資。

作戰的話,還需要武器彈藥。

這些問題,不需要身在前線的葉振邦去擔憂,而且就算擔憂,也這需要考慮三營,不用考慮整支軍團。

問題是,羅耀武必須考慮這個冉題。

事實上,當時困擾著羅耀武的問題中,後勤補給跟不上最為嚴重。

稍微細心一點的話就能發現。反擊的時候,第三十九集團軍的最佳契入點應該是在韓軍攻入鹹興之後,而且應該由第三十九集團軍圍攻鹹興,讓第四十集團軍包抄元山。第十六集團軍負責外圍支援,第十五集團軍則強力攻打順川。

擺出這個架勢,不但能夠一口氣吃下東線戰場上的全部韓軍。還有可能打下元山,甚至有機會反攻平壤。可惜的是,羅耀武辦不到,或者說是中隊辦不到。

原因隻有一個:後勤保障跟不上!

別說按照這一宏偉目標。哪怕是圍殲集團軍與集團軍,也差點小因為後勤保障不濟而錯失機會。

美軍反擊之前,羅耀武就下達了撤退命令。

雖然當時羅耀武已經料到,美軍很快就會參戰,而且會在東線戰場上發難,但是他沒有可能知道,美軍會火速趕赴戰場,協助韓軍發起突襲。

也就是說,第三十九集團軍提前撤退。與美軍即將到達幾乎沒有關係。

撤退的原因是:物資用光了!

責任不全在第三十九集團軍身上,與第四十集團軍也有很大關係。因為沒有堅決果斷的追擊潰逃的集團軍,導致攻打高原鎮變成一場苦戰,所以額外消耗了大量物資,使得第三十九集團軍投入戰鬥的時候物資就所剩無幾了。

沒有彈藥物資,還打個屁啊!

不難想像,羅耀武為什麽要在占優的情況下下達全線撤退命令。

問題是,守得住“紅線嗎?

別說羅耀武本人憂心仲仲,就連軍區司令部的後勤參謀都有同樣的想法。出問題的絕對不是入朝作戰部隊,而是整條後勤補給線。

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當時前線缺乏的不是彈藥,而是物資。

最普通的,也是最基本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