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搜索殲滅
中國到底還有多少核彈頭?
在五個核大國中,中國核武庫的具體情況最為神秘。雖然沒有任何人懷疑中國的核大國身份,但是也沒有幾個人知道中國到底有多少核彈頭。
台海戰爭爆發之前,美國當局掌握的情報非常有限,而且相互矛盾。
比如按照CIA用偵察衛星搜集到的情報,中國擁有的核彈頭不會超過六百枚,但是根據一些叛逃的中國官員與軍官提供的情報,中國擁有一千到一千五百枚核彈頭。而在台海戰爭爆發之後,CIA對中國核武庫的規模做了重新評估,認為中國擁有的戰略核彈頭不會超過五百枚,其餘的都是戰術核彈頭。
除了數量,中國到底掌握了多少先進核技術也是個迷。
台海戰爭爆發前,美國隻能肯定,中國已經掌握了戰略彈道導彈的分導技術,甚至有可能在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合作的時候,掌握了較為先進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生產工藝,能夠生產出射程在一萬二千公裏左右的固體燃料彈道導彈。
核彈頭方麵,中國是核大國,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也就是簽署全麵禁止核試驗條約之前就掌握了第三代核技術,能夠生產出中子彈等戰術核彈頭。隨後,中國肯定依靠性能先進的計算機,獲得了模擬核試驗的能力。如此一來,在全麵禁止核試驗之後,中國有
能力通過模擬試驗改進核彈頭。
美國當局最關心的,還是中國有沒有獲得可變當量的能力。
核彈頭可變當量技術是在全麵禁止核試驗公約生效之後才逐步成熟的,主要就是在同一基礎設計之上,通過改變核彈頭的引爆方式等等方法,控製爆炸當量,從而增大了核彈頭的使用範圍。
毫無疑問,在這一領域,美國走在世界前列。[wzdff貼吧手打團]
美軍最新式的B係列核彈就具備可變當量的能力,爆炸威力可以在五百噸到五十萬噸之間隨意調控,因此一種彈頭就能具備多種使用能力,既可以充當戰略核彈頭,也可以用在戰術領域。
當然,隨著中國喪失了針對美國本土的戰略打擊能力之後,這個問題就不那麽突出了。
長崎遭到核打擊之後,美國最關心的問題隻有一個,即中國到底還有多少核彈頭,以及這些核彈頭的部署情況。
八月十四日,CIA向白宮與五角大樓提交了一份評估報告。
按照這份報告,中國很有可能掌握了初級可變當量技術,即能夠將部分爆炸威力較小的戰術核彈頭改造成戰略核彈頭。因為美軍一直在動用B-2A對中國的戰略軍事設施,以及戰略導彈部隊進行打擊,所以CIA在評估報告中提出,就算中國仍然擁有部分核彈頭,數量也不會超過一百枚,甚至不到五十枚。
更重要的是,因為中國的核工業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短期內不具備生產與製造核武器的能力,所以這些核彈頭都得到了嚴密保護,肯定分散部署在各個地區,要想一舉將其全部摧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FB-22已經開始大批量服役,美軍也沒有這個能力。
原因很簡單,中國是一個國土麵積超過一千萬平方千米,本土麵積也多達九百多萬平方千米的大國,即便除取西北與青藏高原、以及美日台聯軍占領區,中國當局仍然能在近四百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上部署這些武器。
要想在如此廣闊的範圍內找到幾十枚核彈頭,美軍至少需要動用兩百顆軍事衛星,以及兩千架轟炸機。
提出問題的同時,CIA也提出了解決辦法。
搜索與摧毀全部核彈頭很困難,就隻能將重點放在搜索與摧毀彈頭運載工具上。[wzdff貼吧手打團]
因為中國海軍已經名存實亡,中國空軍也喪失了遠程奔襲能力,就算有部分戰鬥機具備突擊日本本土的能力,也很難突破美日聯軍的防空係統,所以中國當局要想使用核彈頭,就得依靠導彈部隊,而且是彈道導彈部隊。
從戰場局勢上看,因為美日聯軍已經控製了大半個東北,美台聯軍也在東南戰場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所以中**隊隻能使用射程在兩千千米以上的彈道導彈。
雖然這些導彈都能機動部署,但是導彈發射成的信號特征極為明顯,也隻能在高等級公路上行駛。
這些因素限製了導彈部隊的部署範圍,也就為美軍提供了便利條件。
按照CIA的提議,必須立即調整衛星補網計劃,盡快發射數十枚偵察衛星,組建一個針對中國本土的,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衛星偵察係統,對中國本土高等級公路進行持續不斷的監視。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
雖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國,在中國進行了戰略報複,摧毀了全球八成以上的衛星之後,美國當局甚至動用了部分進行翻修的“民兵”導彈,盡力恢複軍事衛星係統,但是美國也是中國戰略報複的最大受害國,要想在短時間內恢複軍事衛星係統,不但不可能,也很不現實。
要知道,台海戰爭爆發前,在外層空間圍繞著地球運轉的人造衛星有一千多顆,其中六成以上都是美國的,僅次於美國的俄羅斯隻有不到一百顆衛星,中國也隻有七十多顆,其他國家更是少得可憐。
即便美國動用了部分彈道導彈來發射衛星,要補上將近六百顆衛星,也需要很多時間。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航天飛機在台海戰爭爆發前全部停飛,而且受安全影響,美國當局也沒有打算讓航天飛機複飛,因此美國的衛星發射
能力實際上已經大打折扣,無法及時完成衛星補網工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不但花費重金讓歐洲航天局用“阿裏亞那”火箭發射了幾顆重量級的軍事衛星,還在與俄羅斯洽談,希望能夠購買俄羅斯的航天發射能力。
當然,談判工作還沒有結束。
雖然美國開出的價碼非常具有**力,但是俄羅斯處於本土安全考慮,即俄羅斯也需要緊急補充一批軍事衛星,恢複國家的戰略防禦能力,暫時沒有答應幫助美國發射衛星。
可以說,缺乏足夠的軍事衛星,特別是偵察衛星,是CIA這套方案中的最大漏洞。
針對這一問題,五角大樓做了補充,即增加大型無人機的數量,用無人機監視淺縱深地區,同時增加戰略偵察機的部署數量,動用由F-22A改裝的偵察機,對敏感地區進行全麵有效的監控。
因為沒有別的選擇,所以這一提議得到白宮采納。
一定要說什麽的話,隻能說,美國當局肯定在後悔,為什麽要讓SR-71“黑鳥”在上個世紀全麵退役,而且沒有著手研製替代的戰略偵察機。
SR-71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戰略偵察機了。這種能以三倍音速飛行數千千米的偵察機從未被擊落過,甚至沒有遭到過有效攔截。可惜的是,隨著軍事偵察衛星出現,戰略偵察機的
價值大打折扣,“黑鳥”也因此全部被送入了飛機墳場。
美蘇冷戰結束之前,美國曾經開發過頂替“黑鳥”的戰略偵察機,並且將其命名為“曙光女神”。非常可惜的是,因為技術儲備不足,研發經費嚴重超標,加上蘇聯一夜解體,這種設計指標能以六倍音速巡航飛行的戰略偵察機甚至沒有完成基礎研究,還在圖紙設計階段就被哢嚓掉了。
將F-22A改造成偵察機,隻是美軍的應急方案。
改造也很簡單,主要就是用偵察設備替換AGP-77火控雷達,將機腹的主彈艙改造成能夠容納三千多升燃料的油箱,隻保留了自衛用的航炮與兩枚格鬥導彈。如此一來,這種臨時標號RF-22A的偵察機能夠以一點四倍音速的速度持續飛行近三千千米。如果在進入戰區之前與離開戰區戰區之後進行空中加油,並且在非主要區域將飛行速度降低到亞音速,其偵察範圍接近兩千千米,基本上具備了戰略偵察能力。
萬幸的是,此時美國空軍擁有數十架RF-22A。
原因也很簡單,喪失了軍事衛星係統之後,美軍隻能依賴航空偵察。因為F-15與F-16等第三代戰鬥機不具備隱身能力,很難突破中**隊的防空網,所以美軍隻能把F-22A改造成偵察機。加上F-22A的產量大幅度提升,中
國空軍已經喪失了爭奪製空權的能力,所以改造工作進展得非常順利。
除了動用RF-22A之外,美國空軍還動用了大量電子偵察機。
彈道導彈部隊在作戰的時候,肯定需要獲取大量信息。因為中**隊裏生存下來的都是機動部署的導彈部隊,所以這些部隊在發射導彈之前,肯定需要使用無線電設備,也就讓美軍的電子偵察機有了用武之地。
配合偵察部隊作戰的,正是美軍給予厚望的FB-22轟炸機。
不是說B-2A不適合執行轟炸任務,而是B-2A的速度太慢,而機動部署的導彈發射車又是時間敏感目標。隻有速度能夠跟上RF-22A的FB-22才能及時到達,並且在導彈發射之前將其摧毀。
為了掩護FB-22,美軍還動用了大批F-22A戰鬥機,執行製空任務。
如此一來,從八月十四日開始,美國空軍的首要任務就是搜索與消滅中國的彈道導彈部隊,其他任務都得靠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