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重新部署

對帕特裏奇來說,唐山是進軍京津的跳板,重要性甚至在承德之上。..

要知道,美日聯軍在前線集結了上百萬作戰部隊,即便沒有執行作戰任務,每天也要消耗數萬噸物資,僅是車輛使用的燃油,每天就在四萬噸以上。在打下天津,消除中隊對近海航行的船隊構成的威脅之前,這些物資都隻能通過公路與鐵路送往前線,最多隻能由船隻運送到秦皇島。

可以說,美日聯軍的後勤保障壓力非常大。

受此影響,在進攻京津地區的時候,美日聯軍隻能集中在交通發達的南部地區,能夠用在承德方向上的兵力非常有限。

毫無疑問,這就是唐山重要性的直接體現。

問題是,中隊沒有主動放棄唐山,畢竟唐山是拱衛京津地區的最後一道屏障,如無特殊原因,中隊肯定不會從唐山撤退。

雖然在大規模會戰結束之後,隻有第四十集團軍與幾萬民兵守在唐山,但是唐山離天津非常近,到北京也不是很遠,加上中隊仍然控製著遵化與豐潤兩地,能夠非常便捷的支援唐山守軍。

如此一來,美日聯軍攻打唐山,必然是一場惡仗。

對此時的美日聯軍來說,再打一場大規模攻堅戰的難度非常大。

在隻有第二機步師與第七步兵師擁有較為完備的戰鬥力,加上兩個日軍主力師團、以及十多個二線師的情況下,就算美日聯軍能夠掃除唐山周邊地區的障礙,攻入唐山市區,也很難迅速攻占唐山。

帕特裏奇最擔心的,就是羅耀武將唐山變成一座“死城”,在這裏與美日聯軍拚消耗。

第六十五集團軍在盧龍縣的反擊行動已經證明,羅耀武非常清楚美日聯軍的窘境,知道美日聯軍打不起消耗戰,特別是美軍不敢打消耗戰,所以帕特裏奇有理由相信,在有必要的情況下,羅耀武肯定會與美日聯軍拚消耗。

這也正是羅耀武守衛北京的基本戰術,即耗光美日聯軍的作戰部隊。

受此影響,連續幾天,帕特裏奇都沒有做出攻打唐山的決定,已經打下了古治縣的第二機步師也沒有繼續向西進攻。

當然,帕特裏奇也沒有放棄攻打唐山的想法。

這幾天裏,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對幾個美軍主力師進行整編。

北麵,第四步兵師得到了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的加強,重點守衛承德西麵的防線,防止中隊從興隆北上,同時盯住部署在北京北麵密雲與懷柔兩地的兩個新編集團軍,穩住北方戰線。

重點還是在南麵,即第一裝甲師與第三機步師身上。

雖然這兩個師的損失都非常大,基本上喪失了突擊能力,但是將兩個師合到一起,仍然擁有不差的戰鬥力,至少相當於一個機步師的規模。關鍵就是如何整合,特別是兩個師的指揮機構。

如果能夠多出一個主力師,那麽攻占唐山的希望將大大增強。

這幾天,羅耀武也在考慮守衛唐山的必要性。

把眼界放寬一點就能發現,隨著唐山周邊縣市相繼淪陷,美日聯軍殺到北京郊外,守住唐山的意義已經不太明顯了。

從進攻北京出發,遵化與興隆都比唐山重要。

說得簡單一點,如果由羅耀武來指揮攻打北京的作戰行動,他就會在下一輪進攻中把主力放在遵化,走省道繞到玉田縣,最終迫使唐山守軍主動撤退。如果兵力充足,他更會在占領遵化之後直接攻打興隆,根本不去攻打天津,而是直接進軍北京。

如此一來,在唐山部署太多的作戰部隊,必然使其他方向上兵力匱乏。

事實上,這也正是中隊在赤山會戰結束後的基本狀況。

雖然第二十七集團軍退守遵化,第十六集團軍仍然守在興隆,但是這條長達一百多公裏的防線嚴重缺乏縱深,而且第二十七集團軍並不擅長防禦作戰,連進攻也不怎麽樣。如果不對防禦做出調整的話,遵化必然成為美日聯軍的突破口。

針對這一問題,羅耀武做了兩手準備。

一是擴大防禦縱深,比如讓第三十九集團軍退到天津北麵的薊縣,讓第二十六集團軍在玉田縣進行整編,第六十五集團軍則部署在寶坻到寧河的防線上。如此一來,第二十七集團軍身後就多出了數十公裏到上百公裏的防區,即便守在這一防區內的部隊並不多,而且不是第十五集團軍這種擅長防禦作戰的部隊,也能增強遵化的防禦強度,甚至能夠在必要的時候發起戰役級別的反擊行動。

另外就是進行部署調整。因為遵化實在是太重要了,有很大的可能成為美日聯軍進攻京津的突破口,所以必須部署一支足夠強大的部隊。顯然,第十五集團軍是最理想的選擇,但是遵化之後,再也沒有辦法將敵人擋在京津地區之外了,而且美日聯軍再次發起攻擊,目的肯定是攻占北京,所以羅耀武必須將第十五集團軍放在更重要的地方。同樣的道理,興隆的重要性不在遵化之下,所以也無法派過來。這樣一來,在羅耀武手中,適合守衛遵化的就隻有第四十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了。

在這兩個集團軍中,第二十六集團軍的情況糟糕得多。主要是在赤山會戰中,第二十六集團軍先在北麵協助第三十九集團軍發起的反擊行動中,對美日聯軍發起進攻,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接著又在沒有得到補充的情況下,參與了秦皇島方向上的防禦作戰。即便遷安市阻擊第二機步師的時候,該集團軍沒有受到多大損失。到會戰結束的時候,第二十六集團軍的傷亡率仍然排在第二,僅次於第六十五集團軍。

當然,第四十集團軍的情況也不夠理想。

主要就是,該集團軍的狀態一直不怎麽樣,在之前的作戰中也沒有過人表現。

隻是與第二十六集團軍相比,第四十集團軍的情況還算是比較好的。與第二十七集團軍相比,第四十集團軍的優勢更加明顯。

問題就在這裏,如果把第四十集團軍派去守衛遵化,誰來守唐山?

雖然遵化到唐山還不到一百公裏,但是這個距離,足以成為美日聯軍的突破口。

以第二十七集團軍的實力,守不住遵化,自然也就守不住唐山。

可以說,當時羅耀武守裏沒有一支適合守衛唐山的部隊。

除了兵力上的問題,還有戰場局勢上的影響。

赤山會戰結束之後,唐山已經成為戰場上的突出部。雖然該突出部不是沒有價值,畢竟美日聯軍要想進軍京津,得以南麵為主要進攻方向,也就得從唐山進軍天津,再北上進攻北京,但是這個突出部,使得羅耀武在部署兵力的時候,不得不拿出大量部隊去填補後麵的防區,導致中隊的防禦部署以天津為中心,而不是以北京為中心。

看上去,這個問題還不是很嚴重,畢竟守住了天津,也就守住了北京。

問題是,這得首先守住至關重要的一一二國道,也就是遵化與興隆。

說得直接一點,隻要美日聯軍打下了遵化與興隆,就能避開天津,沿著一一二國道北上攻打北京,而這條國道的輸送能力足以為二十多萬主力部隊提供後勤保障。

顯然,這個問題非常重要。

主力過於集中在南麵,北麵的防禦部署肯定是漏洞百出。

事實上,在赤山會戰期間,這個問題已經暴露了出來。比如在五月初,美軍第一零一空中突擊師就出動小股部隊,在北京北麵的密雲與懷柔兩地進行了幾次以收集情報為主的戰術行動。雖然這幾次戰術行動的規模都非常小,沒有造成多大影響,但是美軍地麵部隊出現在北京市,而駐守在密雲與懷柔的地麵部隊不但沒有能夠擊潰美軍,甚至沒有能夠在民眾之前發現入侵的美軍,結果產生了很大的轟動。當時,羅耀武甚至得親自向狄劭康匯報情況,並且保證不會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這樣的漏洞,在北京防線的北麵到處都是。

原因無二,這邊的防禦太差了,而且沒有主力部隊。

正是如此,在赤山會戰之後,羅耀武就把第十五集團軍抽了回來,並且將守衛北京的重任全權委托給了黎衛東。因為防線過於漫長,所以羅耀武還將部署在北京的十二個新編集團軍的指揮權全部交給了黎衛東。

問題是,新編集團軍頂替不了主力集團軍,特別是那些在華北地區組建的新編集團軍。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收縮防線,把主力轉移到北麵,以北京為中心重新部署戰略防線。

甚至可以說,如果有必要的話,連天津都可以丟掉。

與北京比起來,連天津都不算什麽,唐山就更加不算什麽了。

受此影響,在以北京為中心重新考慮防禦部署的時候,羅耀武不得不承認,唐山的戰略價值已經大大降低,甚至成為了整個京津地區的負擔。

要想在北京周邊地區構築起一道足夠堅固的戰略防線,最終守住這座戰略城市,不但不能背上負擔,還得想方設法的消除負擔。

問題是,何時從唐山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