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關鍵時刻

第二機步師成為主攻部隊,完全不在帕特裏奇的預料之中。

要知道,第一裝甲師的實力是最強的,不但裝備了最多的主戰坦克,而且該師坦克旅全部裝備了最新式的13,隻有裝甲旅裝備的是12,戰鬥力絕對是最強的,突擊能力遠超過機步師。

問題是,第三十九集團軍在戰線北麵所向披靡,不但打得日軍落花流水,連美軍第一裝甲師都難以招架。可以說,如果之前還有部分美軍官兵懷疑第三十九集團軍的戰鬥力,這場戰鬥之後,他們都得閉上嘴。

受此影響,帕特裏奇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南麵的兩個機步師身上。

準確的說,是讓第二機步師肩負起重任。

雖然在部署上,帕特裏奇更重視第三機步師的作戰行動,不然不會在加強了兩個日軍主力師之後,還讓兩個日軍主力師在後麵當替補,更是讓第七步兵師守在了戰線後方,但是從整體部署上來看,帕特裏奇在第三步兵師這邊投入的精力,主要是針對最壞的情況,即第一裝甲師的戰線被突破之後,必須由第三機步師與第七步兵師堵住漏洞,阻止第三十九集團軍向南突擊。

由此可見,第三機步師的主要作用還是穩住美軍戰線,而不是突破東北軍的戰線。

這一點,在第三機步師的作戰行動上也體現了出來。雖然在戰場中央,該師在得到兩個日軍主力師團的支援之後,打得有聲有色,讓第六十五集團軍不得不把主力擺在這邊,而且沒能跟上第三十九集團軍的進攻步伐,但是在優勢明顯的情況下,第三機步師的進攻行動仍然非常謹慎。

當然,這也與北麵第一裝甲師向後收縮有關。

不管怎麽說,在穩住了中央戰線之後,美日聯軍隻能把希望放在南麵,即第二機步師的身上。

事實上,在第六十五集團軍把主力派去迎戰第三機步師的情況下,幾乎沒有辦法在南麵與第二機步師硬扛。

要知道,第六十五集團軍本來就要比第三十九集團軍差一點,坦克少了兩百多輛,而多出來的步兵戰車又難以發揮作用。在戰場南麵,第六十五集團軍隻有一個裝甲師與一個摩步師,連像樣的預備隊都沒有,而第六十五集團軍要麵對的,不僅僅有美軍的第二機步師,還有日軍的第二十一師與第十九師。雖然這兩個日軍主力師團都是在戰後成立的,但是兩個師的參戰時間都在一年以上,均裝備了一百多輛主戰坦克,還有大量的步兵戰車。算上美軍第二機步師的話,第六十五集團軍沒有半點優勢可言。

為了頂住第二機步師的凶猛進攻,第六十五集團軍不得不出動一個裝甲師。

如此一來,就隻能用一個摩步師對戰兩個日軍主力師。

毫無疑問,不管是在裝備上,還是在人數上,一個摩步師都太少了。要知道,在中隊裏,師隻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戰鬥單位,摩步師的滿員編製也就八千多人,而日軍主力師團的規模與美軍相當,即便像第二十一師這樣的新增主力師團,滿員也有一萬五千多人,幾乎是中隊的兩倍。

當然,日軍主力師團的實際戰鬥人數要少得多。

這也可以理解,日軍是在境外作戰,即便出動了大批二線師團負責後勤保障,各個主力部隊也需要充足的保障人員與支援人員。比如在日軍第二十一師中,僅炮兵旅就有將近三千人,獨立後勤旅有兩千多人,另外還有防空營、警衛營、偵察營等等,除掉這些支援與保障部隊的話,三個戰鬥旅的官兵大約隻有七千餘人。也就是說,在日軍主力師團中,作戰人員大約隻占了總兵力的一半左右。

與之相比,東北軍在本土作戰,不需要太多的後勤支援人員。更重要的是,中隊主要以集團軍為單位參加大規模會戰,因此大部分後勤支援力量都編在集團軍下,各個戰鬥師所需的後勤支援人員就大大減少。比如在第六十五集團軍的摩步師中,隻有一千多名後勤支援人員,其餘將近七千人都是戰鬥人員。

如此計算的話,摩步師的戰鬥力基本上與日軍主力師團旗鼓相當。

這一點,也從雙方的主戰裝備數量上看得出來。一個摩步師的主戰裝備就大致相當於日軍一個主力師團,如果戰鬥人員過少的話,自然不需要如此多的主戰裝備。

與兩倍於己的敵人戰鬥,確實是件很吃力的事情。

所幸的是,日軍坦克部隊的戰鬥力確實非常糟糕。第二十一師與第十九師又是在前線進行整編後成立的主力師團,主戰坦克全是美國貨,根本不適合日本坦克兵。如此一來,即便在坦克數量幾乎是對手兩倍的情況下,日軍也沒有占到多少便宜。

問題是,戰場南麵最為開闊,戰線也拉得最寬。

別忘了,在戰場北麵,因為第十六集團軍守住了玉田縣,並且提前進入了防禦陣地,加上美軍在中路投入了第三機步師,所以雙方都沒有拉開了打,戰線較短,兵力非常集中,也就導致雙方投入的都是坦克部隊。

在南麵戰場上,本來雙方投入的坦克就不多,戰線拉開後,更是不可能在每一處地點都動用坦克部隊。

結果就是,在很多地方,裝甲戰的主力成為了步兵戰車。

拚步戰,第六十五集團軍吃的虧就大了。

雖然日軍第二十一師與第十九師的步兵戰車也是美國貨,大多是23與33,基本上都是美軍淘汰下來的,有的甚至是美軍使用過的二手裝備,但是對日軍來說,美軍戰車還算合手,至少不存在裝彈困難的問題。

事實上,比起日軍的89式步兵戰車,美軍的2與3係列戰車更加皮實可靠。

要知道,這兩種戰車在美軍中服役了三十多年,參加過數次戰爭,經受過各種環境的考驗,不但技術成熟,還非常可靠,基本上不會掉鏈子,而日本研製的89式步兵戰車卻沒有這麽好的可靠性,經常在戰場上出問題。

這一點,與日本的90式、以及04式主戰坦克非常相似。

關鍵是,日軍在數量上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

可以說,步兵戰車之間的戰鬥,比坦克戰還要殘酷。原因很簡單,任何一種步兵戰車都沒有足夠厚實的裝甲,大多隻能抵禦大口徑機槍子彈,要想扛住機關炮的穿甲彈,往往需要增添附加裝甲。在戰場上,步兵戰車的最大特點就是機動靈活,而增添附加裝甲,必然降低戰術機動能力,從而降低了戰車的生存能力。也就是說,實戰中,特別是在野戰中,步兵戰車很少增添附加裝甲,隻有在攻堅戰,比如城市戰中,因為不需要進行快速機動,步兵戰車才會增添附加裝甲。

步兵戰車間的戰鬥,幾乎都是秒殺。

隻要在機關炮的有效射程之內,即便是2上的二十五毫米大毒蛇機關炮,也能用穿甲彈打穿中隊最新式步兵戰車的正麵裝甲。同樣的,2也肯定扛不住中國步兵戰車打出的三十毫米穿甲彈。

如果雙方使用反坦克導彈的話,那更是一擊斃命。

要知道,步兵戰車幾乎沒有裝備主動防禦係統。這也很好理解,在正規戰場上,幾乎不需要步兵戰車衝鋒陷陣。等到步兵戰車上場的時候,坦克已經控製了局麵,因此步兵戰車很少直接麵對反坦克導彈的威脅。

在這種相互都能秒殺的戰鬥中,數量決定一切。

毫無疑問,第六十五集團軍沒有數量上的優勢。

在夜間的戰鬥中,第六十五集團軍還能利用夜色掩護,拖住日軍,讓日軍不敢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快速推進。很多時候,第六十五集團軍甚至能夠用突然反擊,迫使日軍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主動後撤。

問題是,到了二十日上午,隨著天色放亮,第六十五集團軍就再也沒有優勢了。

當天上午,日軍在南麵的進攻打得非常積極,甚至可以用難能可貴來形容。要知道,在其他方向上,日軍的表現都非常糟糕,甚至可以用潰不成軍來形容。

也正是如此,第六十五集團軍麵臨著史無前例的艱巨考驗。

如果擋不住日軍第二十一師與第十九師,首先遭殃的肯定是在附近與第二機步師鏖戰的裝甲師。這樣一來,美軍第二機步師就很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隨著美軍主力撕開了第六十五集團軍的戰線,北麵的戰鬥必然受到影響。

正是如此,打到當天中午,羅耀武就不得不讓部署在後方的新編集團軍壓上去。

為了穩住戰線,羅耀武甚至命令第六十五集團軍在南麵適當向後收縮防線,避免讓美日聯軍形成大範圍突破。

隻不過,這也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

隻要第六十五集團軍在南麵堅持不住,北麵的戰鬥遲早會受到影響。真正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盡快在北麵取得實質性的勝利,讓第三十九集團軍向南壓縮,迫使美日聯軍調整戰術。

正是如此,打到二十日傍晚,羅耀武不得不讓根本沒有得到休整的第三十九集團軍繼續發起進攻。

第二個夜晚,成為了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