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騎虎難下

D集團軍進攻乏力,讓帕特裏奇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尷尬境地。

雖然在十二月七日,得到緊急調運的彈藥物資之後,D集團軍再次發起進攻,並且在當天就突破了第二十六集團軍設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外圍的防線,打過外環線,進入了天津主城區,比計劃提前三天取得突破,但是此時天氣已經非常寒冷,晝間最高氣溫還不到零下十攝氏度,夜間最低氣溫在零下二十五攝氏度左右。

惡劣天氣對美日聯軍的進攻行動造成了嚴重影響,甚至讓部隊無法發起進攻。

問題是,拖下去,也不會有好結果。

在戰場東麵,美日聯軍的四個師已經占領了化工廠,打到了津昆橋東麵。可惜的是,在這座特大型立交橋上,美日聯軍遭到了東北軍的猛烈抵抗。

東北軍沿著天山路與天山南路設置了一道交錯防線,用部署在建築物內的直射火力給予美日聯軍巨大殺傷。戰鬥中,東北軍甚至將高射炮搬到屋頂,以伏擊戰術擊落了好幾架美軍的直升機。

在爭奪電子建設公司職工教育培訓中心的戰鬥中,東北軍還利用埋設在大樓裏的遙控炸彈,將盲目挺進的一個日軍步兵營的數百名官兵送去見了閻王。

相似的戰鬥,在各處都可以見到。

受到阻擊之後,美日聯軍一度退下來重新組織進攻。隻是,數日下來,美日聯軍都沒能突破津昆橋防線,甚至沒能到達津昆橋。

南麵的戰鬥好不到哪裏去,因為物資運送不力,打到七日的時候,美日聯軍仍然在雙港鎮,既沒有攻入主城區,也沒有按照帕特裏奇的部署向西推進。

當時,在東麵與南麵作戰的C集團軍的最大問題就是物資匱乏。

雖然大張莊的戰鬥對C集團軍沒有造成多大影響,因為C集團軍的物資主要囤積在天津東麵的軍糧城,但是大張莊遭到襲擊後,美軍不得不重點保證D集團軍的物資供應,甚至從軍糧城調運了一批作戰物資去補充D集團軍的戰鬥消耗,讓D集團軍能夠在建立起新的補給線之前站穩腳跟,而不是被第二十六集團軍趕出天津。

調運一點物資,本來不會有多大的影響,畢竟C集團軍囤積在軍糧城的物資不比A集團軍囤積在大張莊的少,而D集團軍所需的隻是很少一點。問題是,D集團軍的物資運送車隊也在戰鬥中遭到了重大損失,特別是油罐車,幾乎全部被炸掉了。因此要向D集團軍運送物資,就得調用C集團軍的車輛。

因為穩住北麵戰線比在兩個次要方向上發起進攻重要得多,所以在十二月三日之後,C集團軍將近三分之二的運輸力量都被派往D集團軍。

運力減少三分之二,C集團軍的作戰行動不受到影響才怪。

相對而言,南麵進攻部隊受到的影響最大。主要就是,補給車隊從軍糧城出發,沿著一零三國道、津濱高速、京津塘高速都能到達東麗區與河東區,而要前往雙港鎮,還得改走省道,並且在河網密集的戰場上行軍幾十公裏。

由此可見,快到十二月中旬了,美日聯軍在天津的作戰行動仍然很不順利。

D集團軍再次投入戰鬥,能夠有一些幫助,但是意義並不明顯。

打到十二月十日,D集團軍隻在主城區裏推進了不到兩公裏,而C集團軍在東麵攻占了津昆橋、在南麵掃**了雙港鎮。

平心而論,D集團軍的進攻速度不算慢。

問題是,D集團軍沒能有效控製住占領區。東北軍利用天津主城區裏四通八達的地下管網、以及挖掘去來的坑道係統,能夠輕而易舉的滲透到D集團軍的防線後方。雖然在滲透作戰中,東北軍隻能出動步兵,而且規模不是很大,也很難組織起來,但是此起彼伏的零星戰鬥給美日聯軍製造了很大的麻煩,還斃傷了不少官兵。

在九日與十日的戰鬥中,D集團軍就有將近六成的傷亡與後方的零星戰鬥有關。

受此影響,帕特裏奇在九日下午就為D集團軍增派了四個日軍二線師團,增強戰線後方的兵力密度。

毫無疑問,對於D集團軍來說,這隻是杯水車薪。

日軍二線師團的戰鬥力本來就很弱,編製規模也很小,與東北軍的步兵師相當,在缺乏主戰裝備的情況下,與東北軍拚刺刀,日軍沒有任何勝算。

最典型的一場戰鬥發生在十二日淩晨,當時一支日軍巡邏部隊在宜興路遭到伏擊,隨即退到盛強科技研究所等待援軍,而駐紮在萬順小區的一個日軍步兵營在接到呼叫之後,立即整頓部隊,沿著宜興路南下。一路上,日軍遭到了東北軍的猛烈阻擊,埋伏在街道兩旁建築物內的東北軍用交叉火力打得日軍抬不起頭來,更別說繼續前進了。隨後,日軍又先後從龐家園子與趙家台出動了兩個營的兵力,還派出了一個裝甲連。兩路部隊都在行進路上遭到東北軍伏擊,沒能到達盛強科技研究所。直到美軍派來一個裝甲營與一個機步營,強行打通了宜興路,日軍的兩個步兵營才趕到了目的地。這個時候,被圍困在盛強科技研究所的日軍巡邏隊已經全軍覆滅了,而執行救援任務的三個日軍兵營與一個裝甲連也損失不小,就連美軍都陣亡了十多人。讓美日聯軍怎麽也不敢相信的是,在這場典型的圍點打援伏擊戰中,東北軍隻出動了一個營的兵力。

可以說,在天津主城區內,這場戰鬥非常具有代表性。

問題是,打到這個地步,美日聯軍已經是騎虎難下。雖然帕特裏奇考慮過暫時放棄攻占天津的想法,但是東北軍在天津主城區裏的頑強戰鬥,讓他不得不相信,如果不能及時打下天津,別說進軍北京,能不能在華北平原上站穩腳跟都是個問題。拖下去,居高不下的戰鬥傷亡最終會拖垮美日聯軍。

不管帕特裏奇怎麽想,在這個時候,美日聯軍隻能咬牙堅持。

毫無疑問,最大的問題就是居高不下的戰鬥傷亡。

打到十二月十五日,美軍的傷亡數字就超過了四萬,其中陣亡官兵一萬四千餘名,超過了帕特裏奇在戰前訂下的最高標準。這個時候,D集團軍仍然在北辰區南部與河北區北部地區與東北軍鏖戰。

雖然C集團軍在東麵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在十三日夜間打下了東興路立交橋,並且在十四日夜間攻到了東風立交橋,前鋒部隊距離天津市政府的直線距離不到四公裏,但是在攻打東風立交橋的時候,C集團軍沒能速戰速決,最終被東北軍的增援部隊趕了回去。更重要的是,打到這個時候,東路進攻部隊已經深入天津主城區十多公裏。因為兵力單薄,所以該路部隊一直沿著津濱大道推進,在道路兩旁的防禦縱深不到五百米,最險要的地方甚至不到兩百米。

可以說,東路進攻部隊已經走到了盡頭。要想繼續前進,除了增添兵力、擴大突擊範圍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相對而言,在戰場南麵,美日聯軍的表現最為糟糕。

雖然在十五日上午,美軍的先頭部隊到了大寺鎮,但是受到道路交通等因素影響,美軍沒能打下這座位於一零七省道上的重要城鎮,甚至沒有能夠取得重大突破,在遭到東北軍抵抗之後就停了下來。

原因也很簡單,南路進攻部隊本來就最弱,又在雙港鎮消耗了太多的兵力。

就算到了大寺鎮,也是強弩之末了。

總的來說,天津主城區的戰鬥已經變成了帕特裏奇最不想看到的消耗戰,而且帕特裏奇沒有辦法解決這一難題。

從理論上講,增兵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在很多時候,美日聯軍的進攻部隊都是因為兵力不足,不得不放棄進攻,甚至不得不退回出發地。

問題是,帕特裏奇手裏沒有可以增派的部隊。

A集團軍正在後方休整,即便樂觀估計,也難以在二零一五年一月中旬前返回戰場。

E集團軍已經到達錦州,正在進行戰地整編,即便是不需要整編的三個王牌師,也得在趕赴戰場之前換上冬季作戰裝備,並且熟悉美日聯軍的通信指揮體係。受此影響,E集團軍最快隻能在十二月底投入戰鬥。

以當時的情況,唯一可以動用的就是B集團軍。

問題是,B集團軍又是唯一不能動用的,因為該集團軍直接麵向北京,對麵是東北軍的第四十集團軍、第二十七集團軍、第十六集團軍與第十五集團軍。別說增援天津,在隻有四個美軍主力師的情況下,B集團軍要單獨麵對東北軍的四個主力集團軍,還得守住長達數百公裏的山區防線,已經很不容易了。

打到這個地步,除了戰鬥力極差的日軍二線師團,帕特裏奇根本派不出增援部隊。

毫無疑問,在天津戰場上,日軍二線師團根本發揮不了作用,派上去也是送死。

對於這樣的結果,帕特裏奇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隻不過,在即將進入十二月下旬的時候,帕特裏奇不得不考慮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即如何使用即將參戰的E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