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菩提樹

:36:3。能夠發聲讓通悔大師都不得不聽命的,除了慈雲寺方丈之外,沒有第二人。

通悔大師沉吟片刻,向倉堂主道:“既然方丈有請,便請倉堂主進寺一敘。74623

倉堂主仰頭一笑道:“想不到我倉某也有如此風光的一天。

通悔大師是得道高僧,麵不更色,但他身後群僧的臉色可想而知,一個個肅然而立,毫無歡喜待客之心。

倉堂主邁步而進,通悔大師一旁作陪,餘人在後跟隨,一同進入慈雲寺大殿。

眾人從天王殿而入,直趨大雄寶殿,到殿前時,其餘僧眾止步,隻通悔大師一人引領著倉堂主、方仲等入內。

通悔大師道:“方丈就在裏麵,倉堂主請。

大雄寶殿內寬廣之極,無數蒲團擺放在兩旁,此刻卻無一人。

空****的大殿之上隻在正前方有一老僧,孤身一人坐在主持之位。

那老僧比之通悔大師的慈眉善目不同,眉梢朝上,雙目有神,雖然須發斑白,但卻有一股英武之氣。

通悔大師道:“方丈,貴客到了。

慈雲寺方丈舉目向倉堂主、方仲等一掃,方仲頓覺眼前此人目光如炬,幾欲看透人心。

他前兩次來慈雲寺,都未見過慈雲寺方丈,如今還是第一次見到。

那方丈道:“有勞師弟了,各位施主請坐。

此地也無華椅可坐,自然隻能盤膝於蒲團之上。

通悔大師就坐在方丈下首第三個蒲團,倉堂主、方仲等則散坐於其餘蒲團之上。

慈雲寺方丈待大家坐定之後,向倉堂主道:“老衲通證,現為慈雲寺主持,倉堂主想來不會陌生吧。

倉堂主道:“慈雲寺通證大師的威名,老夫如雷貫耳,豈能不知。

通證大師道:“薄有虛名,不值入倉堂主耳目。

今日請倉堂主來,想來已知是為了何事?”

倉堂主道:“聽方公子言,他與貴寺俱都一求菩提樹之所在,老夫不才,在卜筮之道上還有幾分本事,自信有此把握一窺菩提樹在何處。

通證大師微微一笑道:“通悔師弟聽聞方施主欲求菩提樹,便把鄙寺一點指望借方施主之手說了出來,原本也沒抱多大希望,豈知方施主居然帶了倉堂主來,實在是意外之喜。

方仲聽了後心中一怔,向通悔大師看了一眼。

通悔大師接口道:“不止方施主欲求菩提樹,其實鄙寺,也正為此樹煩惱。

倉堂主笑道:“老夫早知貴寺求樹之意不下於方公子,要不然,豈肯拿菩提葉出來交換。

方公子再大的臉麵,讓貴寺如此割愛,隻怕還做不到。

通悔大師向方仲道:“倉堂主言如利刃,讓貧僧坐如針氈,但實情確是如此。

方仲頓覺自己被這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僧擺了一道,原來他慈雲寺自己就想知道這菩提樹的下落,卻讓自己東跑西跑的去尋人,這可真是滑到骨子裏,與通悔大師的老實模樣完全不符。

方仲道:“晚輩求此樹,乃是應人所托,不知貴寺求此樹,又是為了什麽?”

通證大師道:“方施主可知菩提樹來曆?”

方仲道:“素有耳聞,此樹乃佛門聖樹,佛祖樹下得道,便是在菩提樹下。

通證大師笑道:“這是大眾俱知之事,更細之事旁人便不一定知曉了,如今老衲便說一些旁人不知的事,倉堂主和方施主便知鄙寺求菩提樹之心為何。

方仲道:“菩提樹來曆確實不知,晚輩洗耳恭聽。

通證大師道:“菩提非菩提,先有菩提心,後有菩提樹。

此樹得名菩提樹,乃是佛祖得道之後才有,在這之前,卻不這麽稱呼。

方仲道:“所以方丈才說先有菩提心、後有菩提樹,但不知此樹之前應該如何稱呼?”

通證大師道:“菩提樹在佛祖坐而得道之前,是為覺悟樹。

傳言,佛祖為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出家修行,經過多年修持,始終不能大徹大悟。

終有一日,聽聞某處有棵百丈神樹,名為覺悟樹,此樹能清淨己心,壓製邪念。

於是佛祖尋蹤而往,在一株覺悟樹下靜坐了七天七夜,發誓:‘筋骨斷裂,血肉幹枯,不得上菩提,決不起此座。

’終於戰勝各種邪念**,在天將拂曉之時,大徹大悟,終成佛陀。

方仲道:“覺悟樹?佛祖多年修持也不能得道,晚輩以為如佛祖這般人物,豈能也生各種邪念**,竟然要靠此樹才能大徹大悟?”

通證大師道:“佛法雖然無邊,但也是佛祖細細思慮而來,法創之初,難免其中也有邪心貪念混雜,大徹大悟之後,那些留有後患之法便日漸消弭,故此千百年後,流傳而下之佛法,便都是正大光明之法。

方仲猛然想起少司命所說,當初佛祖所創佛法,其實分成上下浮屠兩部分,而上浮屠便是如今之佛法,下浮屠卻淪為鬼道法,莫非那被佛祖認為留有後患而沒有廣為流傳的就是下浮屠。

少司命讓自己去取菩提樹一截枝杆,用來鎮壓仙兒邪魂,豈不如當初佛祖在菩提樹下壓製各種邪念一般。

如果真是如此,隻怕自己遲早也要借助此樹來化解心中那份越來越重的怨氣。

倉堂主道:“雖知此樹來曆,這與慈雲寺有何幹係。

通證大師輕歎一聲道:“阿彌陀佛,佛滅之日便是佛陀涅槃之時,據老衲所知,佛祖涅槃之地,其實也是在這菩提樹下。

洛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