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業精於勤荒於嬉”。要成功,勤奮是關鍵。隻有無止境地追尋,才能達到成功的理想境界,領略無限風光。即使天生愚鈍的人,隻要真誠地投入到事業中去,笨鳥先飛,也能創造出令人讚歎的人間奇跡。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小學讀書時,因為成績不好,沒能獲得畢業證書;在初中一年級時,數學也是經過補考才及格的。
由於他認識到自己天資較差,就加倍地努力學習,初中二年級時,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他能夠攀登數學高峰,主要是依靠勤奮努力。
梅蘭芳在青年時代,曾拜一位老藝人為師,學唱京劇。老藝人教了他一些動作,特別是教他如何用眼神表達心理活動。可是梅蘭芳怎麽也學不會,眼球不聽使喚,目光也缺乏生氣;老藝人說梅蘭芳長了一雙“死魚眼睛”,沒有培養前途,拒絕收他為徒。梅蘭芳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堅持苦練眼神,每天仰望藍天,追逐鴿子的走向,又俯視水中的金魚。經過長期鍛煉,他的眼睛轉動自如,如流星,似閃電。
法國有個叫卡爾·威特的人,孩提時,鄰居們都在背後說他是個白癡。他父親也傷心地說:“上天為什麽給了我這個傻孩子。”盡管如此,父親還是耐心地教他學說話、認字,用大自然的動植物啟迪他的智慧。結果,他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4歲發表數學論文,被授予博士學位,16歲被聘為柏林大學教授。
日本著名林學博士本多靜六說:“我年輕時,腦子很不好,以致連中學都沒考上。希望破滅後,我企圖跳海自殺,幸而被人救起。從此,我便發奮學習,並在大學兩度榮獲了銀表獎。”
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說:“勤奮可以克服一切障礙。”隻要勤奮努力,就能戰勝遺傳的缺陷,克服自身的弱點。天資聰敏者的優勢,往往隻在某個方麵;而所謂素質差,也僅僅是指某個方麵。隻要進行反複訓練,勤奮努力,就能消除這方麵的差距,同樣也可以有所作為。
美國哈佛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指出,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否獲得成功,智商的高低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許多事實證明,不少獲得重大成就的入,智商其實並不高;他們的成功,主要靠後天的勤奮努力。愛因斯坦說:“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了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這句話,應當成為我們每個年輕人的座右銘。
人都有惰性。躺在陽光下,暖洋洋地不想起來;坐在樹陰下聊天不願工作或沉迷於娛樂廳中流連忘返,致使好多應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也使好多本應成功的人平平淡淡。其罪惡之首,就是懶惰。懶惰是一種習慣,是人們長期養成的一種惡習;這種惡習隻有一種成果,那就是使人躺在原地而不是奮勇前進。因此,要想具有一定成就就要改掉這種惡習。
那些遊手好閑、不肯吃苦耐勞的人總是有各種漂亮的借口,他們不願意好好地工作、勞動,卻常常會想出各種理由來為自己辯解。確實,一心想擁有某種東西,卻害怕或不願意付出相應的勞動,這是懦夫的表現。無論多麽美好的東西,人們隻有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這美好的東西是多麽地來之不易,才會愈加珍惜它。即使是一份悠閑,如果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得來的,這份悠閑也就並不甜美。不是用自己勞動和汗水換來的東西,你就不配享用它。
總之,辛勤的勞動是成功的階梯,而勤勞的習慣又是成功的動力。那些形成了工作習慣的人總是閑不住,懶惰對他們來說是無法忍受的痛苦。即使由於情勢所迫,他們不得不終止自己早巳習慣了的工作,他們也會立即去從事其他工作。那些勤勞的人們總是很快就會投入到新的生活方式中去,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尋找,挖掘出生活中的幸福與快樂。年輕人要享受成功的幸福,首先得有勤勞的習慣來付出你的辛勞汗水。唯有如此,你才會收獲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