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六章朱厚照回宮

奏書遞進了宮裏,反響巨大,朝中的爭議也是不小,不過牆倒眾人推本來就是這朝廷的曆史潮流之一,柳乘風這些年順風順水,平步青雲,早已讓人眼紅了。

更不必說對大家來說,柳乘風始終不是自己人,在這種情況之下,自然是恨不得人人上去踩一腳不可。

更何況現在柳乘風權勢日大,已經成了不少人展現自己無懼權威的挑釁對象,所謂以直取名,這個直字是很值得琢磨的,所謂直便是剛直,即是風骨,也就是說,想要表現自己的風骨那麽就必須選擇一個強大的對象,這個對象首先要有權有勢,再之後便去挑釁,若是這個人對你不聞不問,自己反正也沒什麽損失,而且還能受人稱道,可要是這個人過來煽你一巴掌,那就有意思了,至少可以肯定,你已經出名了,而且絕對是名滿天下。

柳乘風如今成了取名的一個好對象,這個家夥現在有錢有勢,朝野上下的這些蒼蠅怎麽能不挑釁一番,於是他們發表言論,上奏書,又或者是在報紙中刊文,其中心思想不隻是好好罵一罵柳乘風,也不是去挑逗這個龐然大物,其實說穿了,就是惡心人,越惡心越好,一副巴不得人家收拾你才罷休。

當然,想要以直取名卻也是一門技術活,想要表現出自己的風骨,就必須得有表現風骨的環境,如果表現風骨的對象是元朝的主子,又或者是後世滿清‘聖君’。那可就不太好玩了,大家都是聰明人,對這些聖君和主子是絕不敢說一個不字的,你敢惹到他們頭上,他們也絕對不會一巴掌下來了事,多半直接給你個了斷,甚至殺你全家。

這就是大明朝表現風骨成為風尚的原因。因為當今的天下遵循著一個道理,刑不上大夫。太祖皇帝的時候不見有人有風骨,文皇帝的時候這些有風骨的人平時也不多見。就算偶爾有個方孝孺那也已經全家死光光了。而在這弘治朝,風骨就出現了,這是因為蒼蠅們知道。弘治皇帝似乎蠻好欺負,至少人家罵不還手,於是大家爭相去罵,唯恐落後於人,他們的口號是:隻捏軟柿子。

這種人實在惡心,可偏偏成為了主流,說起來也是好笑,越是開明的時代,反而是罵聲一片,若是你不罵幾句朝廷都不好意思出門。可要是真正碰到了亂世亦或是手持屠刀的‘聖君’時代,隻怕這些人人人都閉嘴了,這些家夥隻怕要手拉著手熱淚盈眶的高呼康麻子萬歲的。

因此所謂的風骨本身就是個笑話,那些口裏叫嚷的分貝最高的,那些口口聲聲說不計自己身家性命也要仗義執言的。十有八九都是一群男盜女娼之輩,這種人到了弘治朝叫罵不絕,到了太祖皇帝的時代保準是最阿諛奉承的那個。

可是話又說回來,太祖皇帝最恨的就是這群小人,所以專門發明了不少對付這種人的辦法,譬如剝皮充草之類。

柳乘風如今也算是倒了黴。在這種風口浪尖上,原本大家還關注著江西的戰事,現在江西那邊仗還不知道打的怎麽樣如今就已經有人落井下石了。

次日清早的時候,如雪片般的奏書便呼嘯到了內閣,內閣這邊也不含糊,立即遞入宮中。

據說這些奏書不是用一份份來計算,而是用一箱箱來計算,可見這事兒鬧得有多大。

其實這還隻是開頭,現在風聲還沒有傳出去,假若南京那邊的六部官員們聽到這個風聲,保準這彈劾的奏書還要翻一番,在京師裏頭,畢竟還有埋頭苦幹的人,部堂裏的事離不開他們,他們也沒這閑工夫去管這種狗屁倒灶的事,可是南京那邊不一樣,南京的官員都是混吃等死的,這輩子到了天花板,基本上也不指望能回京了,平時也就是靠湊熱鬧來維持生計,絕對屬於專業型的彈劾專業戶,屁大的事他們能寫的聲淚俱下,誰家房子漏了雨他們能聲情並茂的得出這是朝廷倒行逆施的原因所致。

宮裏對這件事一如既往的表現的很是克製,如往常一樣,所有的奏書全部留中,似乎這件事根本就沒有發生過。

這其實早在所有人的預料之中,宮裏是向著那柳乘風的嘛,這樣的表現再正常不過,大家也都習慣了。

至少許多人反正過了嘴癮,也表現出了自己的風骨,按照以往的規矩,現在大家也該消停了。

可有人不太正常了,不太正常的乃是戶部郎中王令,王令也上了一道奏書,一封不太正常的奏138看書網中聲淚俱下,字字淒切,大意是說,藩國與天朝的臣屬關係是祖宗的成法,而朝廷恩澤四海,番邦們才能仰慕大明之德,於是四海歸於一心,人人稱道。

可是現在柳乘風身為大明的臣子,卻占據了不是大明的土地,那麽敢問,這柳乘風還是大明的臣子嗎?既然柳乘風不是大明朝的臣子,那麽微臣又要問,柳乘風何德何能,擔任大明錦衣衛都指揮使?

所以請求皇上要嘛裁撤柳乘風的官職,廢其為庶人,永不敘用。要嘛立即勒令柳乘風退還廉州侵占的土地,否則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社稷不安。

可要是皇上不肯,那麽微臣寧願請辭告老,掛冠而去。

這封奏書一石激起了千層浪,這家夥夠有種的,簡直就是直臣之中的戰鬥機,瞧瞧人家這風骨都已經超凡脫俗了。

於是一時之間,這位王大人成了京師裏的風雲人物,但凡是讀書人說起這位王大人都不免豎起大拇指。

而這位王大人也出名了,成了各家宴請的對象,莫說是尋常的名士,又或者是什麽高官,便是他的上司都再三從名帖來請去吃酒,誰家若是在酒宴上能請到這位王大人來坐一坐,那真是麵上有光,人人稱羨了。

有了王令打頭,大家也緊跟其後,緊接著又是奏書如雪片紛飛,基本上套路都是差不多,皇上不答應,大家就不幹了。

這也算是有大明特色的罷工了,在這大明朝,若是有商人敢罷市,有工匠敢罷工,有佃戶敢罷農,保準官兵、鄉紳、工頭毫不猶豫的跳出來,該抓的抓該殺的殺,絕不含糊,還反了你了。可是在大明朝,官員們罷工若是遇到太祖或者是文皇帝,這些人比佃戶、工匠似乎運氣也好不了太多,因為太祖和文皇帝是會殺人的。

可這是弘治朝,在這種逼迫之下,宮裏雖然仍然如往常一樣,可是明顯的有了緊張的氣氛。

若隻是一兩個人,你願意滾蛋自然讓你滾,可現在顯然不是一個也不是兩個,而是很多個,你若是讓他們當真滾蛋,接下來就會有幾十幾百個跳出來,所以若是處置不當,就絕對是非同小可的問題了。

宮裏雖然還沒有動靜,可是似乎也開始為難了,據宮裏傳出的消息,在病榻上的皇上似乎還真有意讓柳乘風退讓出一些封地,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據說皇上已經親自書寫了一封密信前去了江西。

似乎已經勝利在望了,幾乎所有人都不禁歡欣鼓舞起來。

可是在內閣,麵對這個消息,李東陽隻是淡淡一笑,對穩坐在案牘之後的劉健道:“柳乘風的性子,絕不會肯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更何況老夫對廉州多少知曉一些,廉州現在寸土寸金,柳乘風就算想做出讓步也絕無可能,劉公等著瞧吧,再過不了多久,柳乘風就要上奏書請皇上打消這個念頭了。”

劉健眯著眼,微微頜首點頭,語氣平淡的道:“隻要他拒絕,宮裏就必定六神無主,而接下來,也定然請你我入宮商議,賓之,似乎這一步步,都和你從前預想的一樣。”

李東陽謙虛的笑了笑,道:“不過雕蟲小技而已,登不得大雅之堂,過不了多久,就該見分曉了。”

他靠在椅上,捋著自己的胡須,似乎在為自己下一步的行動斟酌好細節。

外頭,匆匆的腳步聲傳來,一個書吏嘶啞著嗓子道:“江西來了奏報,最新的奏報。”

“奏報?這麽快?”劉健和李東陽陡然聽到這消息,都不禁身子微微前傾,顯出駭然之色。

事情明顯太快了一些,皇上昨個兒夜裏才送去的密旨呢,怎麽可能今兒清早柳乘風就有回音。

“是什麽奏報?”

劉健咳嗽一聲,勉強鎮定下來,朗聲問道。

書吏拿著一份大紅的奏書:“是報捷的奏書,一路過來,傳報的人都說大捷,上頭是欽差行轅的大印,朝廷又有大捷了。”

“大捷……”

劉健和李東陽二人相互對視一眼,都是露出了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