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房裏的陽光由金黃變得橙紅,人也越來越少。直到太陽快落山時沈鑒才等到傳喚。他亦步亦趨來到堂下,但見陳大人高坐在書案後。

堂上掛著“明鏡高懸”的牌匾,字字莊嚴毅重,仿佛四隻眼睛凝視著下方。

陳大人高鼻深目,麵如刀削,目光威嚴而淩厲。沈鑒心中暗想:不愧是武官,果然和隻會讀死書的腐儒不同。

隻聽大人問道:“沈鑒,本官預計你兩日後才到。怎麽來得如此之快?”

沈鑒低頭道:“下官聽說兵部出了大事,便騎快馬趕來了。”

“哦?”陳大人眉毛一挑:“你聽說什麽了?”

“請恕在下用詞不當,不是聽說,是猜的。下官以為:兵部死了人,而且還是位大人物。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左侍郎李茂源大人!”

陳郎中大驚,猛地一擊書案:“好你個沈鑒,從何處窺到機密,還不從實招來?”

“大人!”沈鑒略微提高音量道:“這還用得著窺探嗎!你們為什麽要到幾百裏外調我一個八品小官協辦?這擺明是了說兵部有內鬼,已經不安全了。

還有,你們的人拿著可以節製北直隸任何衙門的虎頭牌,若不是有人捅了天大的簍子,怎能舍得動用這皇權特許的令牌?

其三,衙署裏一如往常,並不見任何波瀾,足見你們上上下下正嚴防死守,杜絕走漏消息。因為你們知道此事一旦傳揚出去,勢必會對時局產生極大影響。

由此來看,除非哪位要員出了意外,否則絕不能如此……”

他略一沉吟,繼續道:“兵部的最高長官是方賓。此人貪恣妄為,胸無點墨,死了也不礙事。右侍郎陳叔遠倒是頗通大略,可他在交趾征戰,馬革裹屍亦在情理之中,同樣不會引發太大變數。

如此一來,夠分量的便隻剩左侍郎李茂源了。

李將軍一直是主和派的中堅力量,維持著戰和雙方的平衡,他的死會讓二征蒙古變得不可避免,這是天大的事。因此出事的人隻能是李將軍。”說到這兒,沈鑒抬起眼:“大人,我說的可對?”

陳郎中半晌不語,忽然拍了幾下手掌道:“好。沈鑒,本官果然沒有看錯人。你居然猜得全對。”他歎了口氣緩緩道:“正月二十三,順天府外的一個農民發現一顆人頭,經確認正是李大人。現場明顯有打鬥的痕跡,連他的官印都遺落了。堂堂兵部侍郎竟遭梟首而死,慘呐……”

沈鑒雖然早已猜中,但此刻由旁人親口確認仍覺得震驚無比。三品大員遇刺丟了腦袋,這在本朝還是史無前例之事。或許以此為契機,朝廷又要變天了。

他定了定神問道:“詳情如何?”

陳大人輕輕敲敲額頭,取過一本卷宗:“都在這裏。你若答應接下案子便拿走。”

沈鑒一愣:“什麽意思?不是協查嗎?”

陳大人道:“是專辦。你和我單線聯係。除了宗親、內廷外,不受任何衙門的節製。”

沈鑒想了想,說道:“請恕下官力不從心。”

陳大人冷笑道:“怎麽,怕了不成?”

沈鑒眨了眨眼睛道:“下官願為朝廷肝腦塗地、赴湯蹈火。但無奈智術短淺,實在難堪大任。望大人……”

陳大人突然打斷道:“沈鑒,有些話不能著急說,說了可就沒有回旋的餘地了。你不妨先聽聽我的話如何?據本官所知,你是個靖難老兵……”

一聽這話,沈鑒麵色突變,雙手竟輕輕抖動起來。

十年前的靖難之役是一場決定大明王朝命運的戰爭,當時剛剛十六歲的沈鑒也投身其中。戰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讓他至今無法麵對。

陳大人似乎沒發覺這些微妙的變化,繼續說道:“既然從軍,便是軍戶,要做官也是武官。可你卻考中舉人當了縣丞,其中的事情不用我多講了吧?我隻提醒一句:自陛下登基以來,恢複了洪武皇帝的大誥製,擅自脫藉、改藉者都是要殺頭的。你明白嗎?”

沈鑒低著頭,默然不語。

陳大人道:“我知道你膽子大,不怕死。可你總得為那些孤兒寡婦、阿爺阿娘的想想吧……”

沈鑒突然抬起頭,三兩步踏上前,猛地揪住陳大人的衣領,惡狠狠道:“你敢動他們!”

此舉粗魯已極,任何人都難以容忍,然而陳大人隻是笑了笑,說道:“實情而已,何必動怒。你一定要想清楚後果。”

沈鑒眼裏寒芒閃爍,青筋突突直跳,拳頭攥得死死的。他知道權力麵前道理是沒用的,他想用拳頭說話。

可是人在矮簷下怎能不低頭。後果是什麽,沈鑒比誰都清楚。

終於,他咬著牙緩緩鬆開手,推金山倒玉柱般彎下脊梁道:“請恕……請恕下官無禮。”

“罷了!”陳大人整了整額前亂發,寬宏大量的說道:“其實我也是敬重你的。聽說你為了同袍的遺屬不肯升官,寧可屈就在縣丞的位置上照顧他們。這份仗義也算世間罕有。

眼下這個案子雖然難度大,有危險,但你也不必太過抵觸。若辦成了,我就做主撥一筆銀子,專門撫恤你戰友的老小如何?”

沈鑒一愣,半信半疑道:“大人說得可是真的?”

“嗬嗬,兵部兩司的郎中,做不得這個主嗎?”

沈鑒猶豫片刻,道:“既然如此,在下領命就是。”

陳大人撫須大笑:“好!本官便再送你一份大禮。”說罷從袖中取出塊令牌遞給沈鑒。

那令牌漆黑如墨,上麵雕刻著猙獰的虎頭,中間用朱砂點出個殷紅的“令”字。

沈鑒心中一驚,是虎頭牌。

陳大人道:“你好大的麵子,兵部一共就兩塊牌子,一塊調你,一塊送你。你若辦不好案可太對不起它們了。”

沈鑒朗聲道:“大人放心。沈某既然敢接就一定能辦成。不過我還是要先問一句:萬一查到您的門生故吏或至交好友的頭上,這案子還要不要繼續下去?”

陳大人一笑:“王法無私!”

“那下官便明白了。”沈鑒站起身,唱個喏,捧起卷宗離開衙門。

他不需要其他信息,一切都在卷宗裏。

沈鑒相信文字本身是會說話的——哪怕記錄本身是假的。那些或含混不清或遮遮掩掩的句子像一組又一組密碼,可以打開通往真相的大門。沈鑒特別善於利用它們。

兵部附近有專供來京官員暫歇的館驛,沈鑒當晚便在那裏住下。館驛中還住著另一人,是個進京述職的小官,和沈鑒一樣正八品。沈鑒無心和人閑聊,隻匆匆打了個招呼便回房去。

他沒有翻閱卷宗,而是靠在椅子上整理思路。這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不受外界影響,僅憑邏輯演繹一遍案情,可以避免被繁雜的信息影響判斷。

然而不知怎麽了,沈鑒並不在狀態,他眼前不住閃過種種往日的片段。

箭矢尖叫著擦著麵頰飛過,他騎著白馬拚命的向前衝。炮彈在身旁炸響,戰友們像祭祀用的紙人,輕飄飄的四分五裂。驀然回首時,屍骨遍野,衝天的火光包圍了他,身旁一個人都沒有……

沈鑒一驚,驀然睜開眼,隻有月光輕柔的灑滿衣襟。

戰爭已經過去十年了,可這段記憶卻仍深深的印在腦海裏。

他忽然聽到腹中一陣嘰裏咕嚕的亂響。原來館驛的廚子十分差勁,態度惡劣且手藝不精,做出的雜燴菜仿佛一盆狗食,沈鑒隻嚐了兩口便撂下了筷子。

他望了望月亮,還不到宵禁,便換了便服來到街上。

此時已然不早,沈鑒走了兩條街才碰到個賣灌腸的。他當街吃了一份,又包了一份,便踏著月色折回去。

暮鼓悠悠的敲響兩通,沈鑒不覺加快了腳步,片刻便望見館驛的大門,那個同住的八品官站在門口東張西望,顯得有些躊躇。

沈鑒腦子略轉便知怎麽回事。估計這位老兄也想買些點心,可現在距宵禁隻有一刻鍾,他拿不準要不要出去。

沈鑒心想:我不如做個人情,把手裏這份送給他吧。於是喊道:“喂……”

話未出口,街對麵走來一人。

此人身披黑衣,頭戴範陽氈笠,一抹鮮紅纓子在夜風中飛舞,身形輕捷剽悍,仿佛是隻伺機狩獵的豹子。不知為什麽,沈鑒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本能的停住腳步。

那人三兩步趕到小官兒身旁,二話不說扭過他肩膀。驟然間寒芒一閃,腦袋便連同烏紗帽一起落了地。

黑衣人抖了抖白氈笠上的鮮血,竟然渾若無事一般。

看到這兒,沈鑒不禁啊的一聲驚叫出來。

黑衣人猛地抬頭,正好和沈鑒的目光撞在一起。沈鑒不禁愣住了,因為他看到一雙金黃色的眼睛。

即使是明月也無法掩蓋它的光芒,這雙眼仿佛有種詭異的力量,讓人心旌神搖。

突然,黑衣人將鋼刀一甩,大踏步朝沈鑒追來。

沈鑒猛然驚醒,掉頭便跑。手無寸鐵之人是萬萬敵不過持刀凶徒的。況且剛才那一刀幹淨利落,沒有絲毫多餘動作,沈鑒自忖即使有兵刃也未必是此人的對手。

所以跑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他的目標很明確,崇文門前有駐守的士兵。隻要跑到那兒便安全了。

他邊飛奔邊大喊:“來人!殺人了!”

這時一隊巡邏的軍士當街經過,問道:“嚷什麽!出什麽事兒了?”

沈鑒上氣不接下氣道:“館驛……快……”

軍士們立刻趕到館驛門口,見死者是個當官的,當即遣散看熱鬧的百姓,對沈鑒道:“你不要走,待會兒跟我們回衙門。”

沈鑒掏出虎頭牌在幾人眼前一晃。眾軍士識得厲害,立即躬身道:“願聽差遣。”

沈鑒道:“找書吏來,我要驗屍。”

不多時,書吏被帶到現場,沈鑒已趁這功夫查明了死者身份。他皺眉道:“記:死者潘東陽,謝良人氏,正八品代縣令,來京述職下榻於館驛。死時約為戌時二刻。死因……斬首而亡。”

此刻那可憐縣令腔子中的血還在汩汩流淌,冒著微微的熱氣。書吏哪見過這個,哇的一聲吐了出來。

沈鑒厲聲道:“滾一邊去,別破壞現場!”

書吏捂著口鼻挪到旁邊,沈鑒伸手在斷頸上摸了摸,沉思片刻道:“記:皮肉不卷,頸骨平過,為一擊致命。”他忽然喃喃自語:“好大的力氣,好快的刀……”

“大人說什麽?”書吏問道。

“沒什麽。你接著寫。凶手身高七尺餘,穿黑衣,戴範陽氈笠。金眼,極易辨認。”

“金眼?”書吏疑惑道:“天底下哪有金色眼睛的人?請恕學生直言,我在京城見過不少番邦人,什麽碧眼、青眼甚至紫眼都有,可唯獨沒見過金眼。”

沈鑒道:“我看得很清楚。況且又不是隻有我一個瞧見了。”

書吏自覺失言,低下頭如實記錄。

這時,幾名軍士突然齊聲驚呼:“人頭動了!”

沈鑒回過頭去,直嚇得寒毛倒立。隻見那顆與身體分離的頭顱居然張開嘴,裏麵緩緩升起一棵紫色的枝芽。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有鬼!”,軍士們刷的拔刀在手,就要上去將屍體剁得稀爛。

沈鑒卻喝道:“慢著!”他深吸一口氣,極力控製住恐懼和狂跳的心髒,走到人頭旁將枝芽抽出來。

他凝視著枝芽,喃喃道:“你想對我說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