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宇來到開封除了鼓舞士氣外,其他作用接近於無,硬是陪著百姓喝了兩天的稀粥,等到洪水下降到城牆根附近,其他壩段顯露出來後,才一邊組織城中的人前去填堵缺口,一邊派人前往附近各縣統計損失,發布安民告示。
經過幾十萬百姓和數千大軍的兩天奮戰,終於勉強將長達兩裏多寬的豁口填上了,直到這時,整個開封府附近的洪水才徹底褪去。
放眼望去,原先的農田全都變成了淤泥河沙,四野的村落早已麵目全非,百姓已不知被衝到哪裏去了,辛辛苦苦修建的路基更是完全沒了蹤跡。
直到七天後,各縣的損失才統計了上來,對於開封府這次的災情秦宇也得到了一個大概的數據。
和他預料的差不多,開封府附近的數個州縣損失最為慘重,除了城中之人大部分幸免,四野的百姓幾乎全部遇難。
原先開封加上附近幾個州縣的人口,總計高達兩百餘萬,現在卻連百萬都不到,至於損失的房屋農田和其他財產根本沒法統計了。
而除了開封府附近的幾個州縣外,其他州縣同樣遭受了水災,隻不過相對而言,沒有開封附近這般嚴重。
不過人員損失雖然不重,房屋也大多隻是浸泡,可即將收獲的棉花卻是已經顆粒無收了,無數的百姓跪在農田大哭。
此次受洪水淹沒的州縣多達幾十個,除了整個開封府,其他地方也都或多或少遭受了水災,損毀的農田,高達兩千萬畝。
沒辦法,光開封一府的農田就整整有兩千餘萬畝,四百萬人口。
開封府這地方雖然容易遭受水災,但損失的人口,還是必須要補充的,農田也是繼續要人種的。
因為隻要豐收一季,恐怕整個北方都能吃上一年,所以秦宇也隻能暫時調軍隊前來修整農田,爭取十月份改種冬小麥。
到了此時,秦宇也終於知道開封府不適合種棉花了,因為棉花是春種秋收,搞不好夏季就會被洪水淹沒,而冬小麥秋種夏收,則能很好的避免洪水的汛期。
開封府附近的幾個州縣,已經沒有足夠的百姓來種田了,正好可以將黃土高原上的百姓遷過來耕種。
秦宇的計劃是,一邊先由軍隊將農田清理一下,然後種下冬小麥,一邊開始統計黃土高原上的人口,做題前準備,開年後就開始遷移,爭取夏收前,將百姓全部遷移過來,到時讓他們自己收割,田裏的小麥就作為補償好了。
至於衝毀的房屋,冬季時可從南陽,河北,山東各地征調百姓前來修建。
為了遷移工作的順利,秦宇決定讓紅鶯親自前往陝北負責這件事,而且立即啟程。
對於其他各縣受災的百姓,秦宇也隻能給每戶提供十兩銀子的無息貸款,三年後再歸還,分五期每期一年。
同時秦宇任命了一位黃河治理總督,掛工部左侍郎銜,全權負責黃河改道事宜,將原先的舊河道,該疏通的疏通,該搬遷的百姓搬遷,爭取明年夏季前就開始改道。
為此秦宇專門從內庫撥了三千萬兩銀子的專款,來治理黃河改造事宜,而負責這一項目的黃河總督,正是開封府的那名工部官員。
有秦宇親自坐鎮開封,大大的提高了各方麵的效率。
一時間河北山東的上百萬正在修整官道的青壯百姓,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計,前往黃河舊道,開始挖掘疏通工作。
大量的物資糧食和國衛軍也源源不斷的從湖廣抽調來開封。
這時候襄陽至許州北麵的木質軌道,真正的作用就發揮了出來。
所有的物資和人員全部都走漢江,先到襄陽作為中轉,然後直接走軌道抵達許州北部,既快捷又節約成本。
與之相反的是江南的物資人員,則是被滯留在了淮河以南,寸步難行。
因為江淮同樣遭受了洪災,受災麵積比開封更大,隻不過江淮的洪水是慢慢上升的,不似開封那般凶猛,所以被淹死的百姓雖然隻有二十多萬,可房屋農田損失一點都不比開封小,至今洪水都還未完全退卻。
這導致運河完全無法通行,官道要麽都還泡在水中,要麽就泥濘不堪,車船運輸徹底陷入了癱瘓。
錢彬在江南也是心急如焚,隻得一邊命各地加緊整修管道,疏通運河,一邊征調商船,直接走長江,從湖北繞道。
恐怕所有人都不會想到,這次的大洪災,竟會引發大秦的第一次金融危機。
秦宇同樣也沒想到,此時他將精力都放在了開封江淮以及黃土高原上,而忽略了山西,河北和山東。
隨著南方秋收結束,九月底北方各地的青壯開始返回家鄉,準備冬小麥。
雖然隻幹了一個多月的活,每人隻掙了二兩銀子,但由於開春以來幹了四個多月,加上銀行貸款,幾乎家家戶戶都存了十多兩銀子,盡管陸陸續續購買糧食鹽巴花出去了不少,可依然結餘了一些,所以這次幾乎所有的青壯都打算用賺到的銀子,買一些棉布給婆娘娃兒做件新衣裳。
畢竟北方大多數普通百姓,身上的衣服都跟乞丐差不多,正因如此,秦宇才給他們每戶都給了一些貸款數額,用來維持基本的生活。
因為北方雖然人口銳減,所有人去年都分了田地,但那時已經過了種冬小麥的時節,所以從去年冬季到今年現在一直都是在靠貸款和做工度日。
好在各地商行的物價都不貴,加之北方的人口又銳減,各地的百姓也勉強能混個溫飽,婦女老弱在家收拾農田,青壯去外做工,寶鈔也是攢著用,能省一文是一文。
可隨著上百萬青壯返回家鄉,揮舞著寶鈔衝向了各地的商行以及代理商鋪,排起了長隊購買布匹,雖然每人都隻買一匹,但架不住人多,這導致各代理商鋪的布匹很快就斷貨了。
百姓隻得去其他店鋪購買,而其他布商雖然不敢猛漲價,但漲個一兩成還是沒問題的。
各地的士紳地主見棉布棉花漲價,連皇家商行都斷了貨,同樣也加入了采購大軍,瘋狂搶購棉布。
短短時間,北方所有的棉布棉花就被搶購一空,買不到棉花棉布,百姓隻得選擇購買一些糧食和鹽巴。
由於大秦商行的糧食鹽巴,都是走江淮運河運往北方,原本九月初就應該運到的大量糧食鹽巴布匹,全都被洪水衝走了,這導致各地的粗鹽糧食竟也出現了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