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三、燙手的山芋進城了
西安城中的空氣,一天比一天顯得凝重,餓斃在路邊的屍體也一天比一天多。當初朱元璋略定陝南時,派軍圍著西安繞了一個大圈,有許多膽小的百姓沒敢留在家鄉讓朱軍統治他們,而是舍棄了老家,逃進了西安城中。
他們本以為朝廷會像以前一樣,很快就將賊軍趕走,這樣他們就可以重回家鄉種地,但是這一次賊軍卻穩穩地占住了陝南不走了,結果這些百姓被困在了西安城中,動彈不得。
大半年的圍城之後,西安已經糧比金貴,此時就連富人要吃頓頓吃飽飯也不容易,更莫說家境不好的百姓們了。樹皮、草根早就已經吃完,連青苔、厥草、樹葉都已經被吃光了。小孩子若是不小心與父母走散,一轉眼就會落進別人的肚子裏。就算是大人,若是敢在人跡稀少的小巷裏去鑽,也得小心變成別人的食物。
城裏的東南西北四家大米行,都把糧價提到了五兩一鬥,五十兩一石,這樣的價格別說窮人,就連富人們也感覺到無力承擔。
此時鎮守在西安城中的總兵大將,正是朱軍的老朋友,東林黨的文人將軍張福順。此人當年曾被朱元璋痛毆,後來跟著洪承疇在陝北鎮壓義軍,慢慢將功補過,再加上東林黨在朝中照撫,官職不降反升,做到了總兵一職。去年洪承疇去華縣中伏時,他因為奉命留守西安才撿了一條小命。?? 明末朱重八423
張福順此時正坐在秦王府的大廳上,對著秦王侃侃而談。秦王朱存樞。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一世孫,於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襲封。現在已經是一個五十歲的老頭兒,此時他穿著一身名貴的常服,正坐在張福順的對麵。
(注:朱存樞的幕於1978年被國家發掘,據墓裏的壙誌說,朱存樞死於崇禎二年,死後無子,但據《明史》說,此人向李自成投降之後被封為西安將軍。李自成攻占北京時攜他入京,後來李自成敗戰,朱存樞又投降清朝……咳……史料應該是把朱存極寫成了朱存樞……本書並不想采用錯誤的史料,但查正史卻查不到崇禎八年時哪一個王爺在位,正史記載的是秦景王朱存機於崇禎十二年襲封秦王,也就是說,如果我采用壙誌。秦國這個位置在崇禎二年到崇禎十二年間,整整十年是空著的,實在是稀奇古怪,所以在小說裏暫時采用錯誤的史料記載,不采用壙誌,也即是朱存樞此時未死。)
張福順道:“王爺。請恕下官無禮,但下官確實急需一批軍糧,還請王爺慷慨大度,將王府的存糧拿了一些出來分發給士兵。”
朱存樞搖了搖頭道:“我這裏糧食也不多啊。”
“那,可否請王爺賜一些金銀。下官用來向城中的米行購糧?”張福順道。
朱存樞還是搖了搖頭:“本王手頭也不寬裕……”
張福順聽了這話,心中暗氣:你堂堂秦王爺。名下的土地有數千頃,家裏雕欄砌簷,穿金戴玉,竟然說沒錢?簡直無恥。
他心裏這般想,嘴上卻苦道:“王爺還請體諒下官的苦處,西安府被圍大半年,軍中已無糧,若是不發糧餉,士兵嘩變,隻恐變生禍事。”
朱存樞卻道:“這些兵痞若不聽話,你挑幾個出來殺了,餘人自然乖乖聽令。”
張福順心中叫苦,若是用殺就可以端正軍紀,從古至今哪裏還會有士兵嘩變?他苦口婆心地道:“王爺,下官也是無奈之舉,現在除了您,沒有人有這能力了。府庫裏的金銀和糧食都已耗盡,咱們又得不到朝廷的支援,隻盼您能伸出援手……”
朱存樞卻不論他怎麽說,也不答應。
明代的藩王不許離開封地,又不許當官,不許從軍,啥也不許,在這種情況下,藩王們除了吃喝玩樂,沒別的愛好,但這些愛好又需要大量金銀,所以十個王爺中倒有八九個是守財奴,他們就隻有賺錢這一個安好了。
張福順苦勸無效,隻好長歎了一口氣,走出王府來,回營把討不到糧的事一說,幾個副總兵和千戶官心中都升起了不滿。正在此時,卻聽士兵報道:“將軍,有一個叫做馬智雄的人,代表馬家米行,來給咱們獻糧。”
“哦?”張福順大喜:“快快請進來。”
原來杜山在馬家提出散糧的計策之後,馬家大少覺得有理,生恐士兵衝進家裏來搶糧,便打算大開米行,當著全城的人麵前把糧食散光,以免惹禍上身。但是馬家二少卻認為,散給窮人沒好處,還不如獻給朝廷,就當立點功勞。幾番爭論之下,馬家大少還是采用了二少的意見,決定將糧食送給守城的官兵。
馬智雄將糧食送進軍營之後便即告辭。
張福順從馬智雄那裏收到一批糧食,頗為欣喜,但馬家米行賺了大半年的黑心糧錢,也沒剩下多少糧食了,供給五千軍隊食用,也不過幾天就吃光的量。
軍中的將領和士兵心中不由得暗想:幾日之後又當如何?不如向別的米行勒索一番,『逼』他們學著馬家的樣子,把糧食獻上來。兵痞們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便不可扼製,短短幾天之內,城裏到處是軍隊在『亂』晃,大小米行一律被兵痞們哄搶一空。米行的老板稍有反抗,立即就地格殺……
城中鬧得一團大『亂』,米行一旦被搶,百姓們最後一條獲得糧食的途徑也被掐滅,城中的形勢更見艱難。又過了幾天,士兵們連從米行搶來的糧也吃完了,便開始吃大戶,士兵們分成百人一組的小隊,選中城裏那些房屋多,家資豐的人家,往他們家裏一坐,不給吃的就不走,見人就打……直到主人家奉上食物,吃飽喝足才肯離開,如此一鬧,整個城池更加烏煙瘴氣。?? 明末朱重八423
這時候馬家自然避過了一劫,軍隊感他送糧之德,居然沒有到馬家『騷』擾,倒是使得馬家上下人等都鬆了口大氣。
張福順將這情形看在眼裏,卻無力管束士兵,這時候如果他強以軍令管束士兵,隻怕立即就要激起兵變。崇禎八年四月,四川總兵鄧玘就因發不出軍餉,激起樊城兵變,鄧玘本人死在兵變之中。
這一天,張福順正皺著眉頭巡城,突然見城外大軍合圍,朱軍三萬大軍來到城下,將四門堵死,竟然是打算要強攻城池了……這一下驚得他險些跳起來,趕緊召集諸軍士,分守四城門,誓師與城皆亡,與賊軍拚個你死我活。
卻見城外的朱元璋似乎下了什麽命令,朱軍中馳出上百騎快馬,繞城下飛奔,張弓搭箭,不停地將箭書『射』入城中來。
張福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便令士兵去拾撿那些箭『射』得到處都是,有些甚至翻過了城牆,落入街道之中,早有百姓撿到,翻開在看。一名士兵從百姓手裏奪過箭書,遞到張福順眼前,他拿起來一看,頓時暗叫不妙,原來信中一點都沒有掉書袋,為了讓百姓們看得懂,信裏全是用的最簡單粗俗的文字:我是白水朱八,圍了西安府大半年,乃是為了替天行道,推翻貪官汙吏橫行不法的朝廷。沒想到把百姓們也連累了,真是不好意思,我會派人送一些糧食進來給百姓們先填一填肚子,幾日之後等我攻破西安府,殺光官兵,大家就得救了。
張福順剛剛看完信,就聽到城裏有許多災民歡呼了起來:“啊,外麵的賊軍要給我們送糧食?”
“太好了,賊軍居然還會做這種事……”
“什麽賊軍?人家那是義軍……他們隻殺官兵,不殺百姓……”
“噓,小聲點……”
百姓們歡呼起來,聲震全城,張福順卻冷汗直流,心中暗叫不妙。
城外的朱元璋故意靜候了許久,等到城中的百姓開始歡呼了,他才揮了揮手,李初手安排了大量糧車被士兵們推了出來,這些士兵不穿甲胄,不拿兵器,一邊推著糧食往西安城下走,一邊大聲叫道:“城頭上的官兵,不要放箭,我們是來送糧的。”
官兵們聽他們這樣說,如何肯放箭?
隻有張福順一個人驚叫道:“別讓他們送糧過來,『射』殺……『射』殺他們……”
一名副將大起膽子反駁道:“將軍,他們既然要送過來,咱們為啥不接著?”
張福順急中生智:“那裏麵肯定不是糧食,是炸彈!”
副將嚇了一大跳,他對著一個弓兵使了個眼『色』,那弓兵是個神箭手,振臂一箭,『射』穿了一個糧袋,隻見白花花的糙米一下子就從破口處流了出來。
“是真的糧食!”
城中軍民都已經餓得狠了,看到糧食,人人心動。不論張福順如何怒吼,也無人再放半隻箭出去。不一會兒,朱軍士兵將糧袋推到了城門外的護城河邊上,便即退走。
見朱軍退得遠了,不用擔心他們來偷城,官兵不等張福順的命令,便開了城門,放下吊橋,一溜兒跑出去,抱了糧袋就往回跑。
張福順見阻止無效,隻好苦歎道:“完了,燙手的山芋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