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在尚貝裏住下之後,一有閑暇時間就致力於研究學問。他常常自己研讀數學、幾何學、植物學、化學及解剖學等課程,其中他最感興趣的還是音樂。和華倫夫人一起學習音樂是他最快樂的事,音樂是他們感情的媒介。

有一回,華倫夫人正忙著製藥,盧梭發現一首極為動聽的合奏曲,就對華倫夫人說:“媽媽,有一首合奏曲很動聽,你一聽到它就會忘記那些藥。”

“啊!真的嗎?”華倫夫人答道,“如果我真的因為這首曲子把藥煮焦了,一定叫你把藥灰吞下去。”

這樣開著玩笑,盧梭將華倫夫人帶到風琴邊,曲子一響起來,華倫夫人果然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中。等她回到現實世界,火爐上的藥已經燒成了灰燼。於是華倫夫人將藥灰抹在盧梭臉上,這樣有趣的情景總是令盧梭回味不已。

盧梭對音樂的興趣越來越濃,並有意繼續朝音樂發展。當時尚貝裏有一位教士巴萊先生,他是位音樂家。盧梭與他相識後,很快結為摯友,他們經常一起研習音樂。盧梭還向華倫夫人建議每月在家中舉行一場小型音樂會,音樂會通常由巴萊先生彈琴,盧梭指揮,華倫夫人和其他朋友也會加入演奏。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盧梭的音樂造詣增進許多。

盧梭一心喜愛音樂,便放棄了文書職務,全力從事音樂工作。當地人逐漸知道了盧梭的音樂才華,求教的學生也日漸增多。盧梭又開始以教授音樂為生,這次,他獲得了成功。他喜歡在音樂室的生活,那是與辦公室生活的單調、狹隘截然不同的有趣和歡愉,而且,盧梭教授音樂獲得的薪水比當文書的收入多很多。

尚貝裏有一種愉快的氣氛,這是那些愉快而善良的人們營造出來的,外地的貴族也都喜歡搬到這裏來居住,他們過著閑適的生活,多半以名譽和禮儀為重。當地的一些上流家庭都極為歡迎盧梭,殷勤地款待他。那些貴婦人和貴族小姐對盧梭的才華也都極為傾心。

盧梭和華倫夫人居住在一起,他們的感情越來越深厚。盧梭對華倫夫人的感情不僅是熱忱,還有崇敬。他經常稱華倫夫人為“媽媽”,自認為是她的兒子。而華倫夫人經常教導盧梭處世經驗、為人的修養和判斷力,她處世老練,深通世故,對盧梭的教導十分盡心,這使得盧梭日後受用無窮。

安格也和他們生活在一起,在日複一日的朝夕相處中,三個人形成了一個小團體,彼此都不能分開。他們的希望、思想和感情都十分投契,這種生活慢慢變成習慣。如果吃飯時有一人未到,或多了一人,他們都會感到不自在。當他們隻有兩個人相處時,則會感覺不如三個人在一起時那麽快樂。他們彼此信任,做事都很勤勉。華倫夫人事務繁忙,又喜好交際,盧梭和安格也就時時有事可做,不至於流於閑散。後來華倫夫人想在尚貝裏建一個皇家植物園,想聘請一個園長,她中意的是安格,因為他對植物很熟悉。植物園的所在地準備選在阿爾卑斯山脈,那裏有氣候宜人的山穀,極適於植物生長。華倫夫人還想增設一個藥劑學校,這對當地生活較貧困的人來說很有幫助。那時正好有一位退休醫師來到尚貝裏,華倫夫人便極力請他幫忙促成此事。

如果這個計劃能實現,盧梭便可以專攻植物學了。可惜的是,這時候發生了一件讓華倫夫人和盧梭都十分悲傷的事。有一天,安格與那位退休醫師一起到阿爾卑斯山脈中采集一種藥草,回來後安格不幸染上了傷風,逐漸轉成肺炎。醫師盡全力挽救他,華倫夫人和盧梭日夜守候在安格身旁,可是五天後,他還是與世長辭了。

盧梭和華倫夫人失去了這位摯友,心情非常悲痛。這個不幸對華倫夫人的打擊不僅僅是精神上的,還有物質上的。安格是個正直的人,做事有條理,善於持家理財,他去世後,華倫夫人家的財政狀況日漸入不敷出。

盧梭眼見家道沒落,便更努力地教習音樂,以免日後無法維持生計。這樣的生活過了兩三年之久。盧梭在從事音樂工作的同時,也經常四處遊曆,然而他始終沒有忘記讀書。早在盧梭回日內瓦時,就有朋友激發了他對文學的興趣。他在尚貝裏時認識了一位物理學教授,在他那裏盧梭學到了如何利用瓶子作爆炸試驗。有一回盧梭作實驗時,不慎被炸傷,雙眼受損,治療了一個多月才恢複視力。

這時候的盧梭雖然年輕而充滿活力,但是他的身體狀況卻有些不對勁,他時常感到呼吸不暢,好像受到壓迫一樣,有時甚至還會咳血。盧梭有些煩悶和憂慮,一方麵為自己的身體,一方麵為華倫夫人日漸拮據的經濟狀況。

盧梭的身體一天比一天衰弱,往日的熱情和活力也逐漸消失了。華倫夫人經常坐在床邊日夜照顧他。一段時間之後,經過華倫夫人的悉心照顧,盧梭的病情終於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