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不惜大開殺戒
昨天一夜有兩個人一夜未睡,分別是倫文敘的正室夫人區氏和側室夫人鄺氏。昨日倫文敘自傍晚時分參加皇宮裏舉行的筵席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這下子可急壞了在家裏焦急等待的區氏和鄺氏。如果倫文敘是去了其他的地方或許兩人還不會這麽著急,但是去了皇宮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在皇宮裏麵對麵對的不是一般人而是皇上、太後、皇後和朝中的文武百官。在這些人麵前有時候稍微說錯一句話就有可能會惹下殺身之禍。自古以來到了皇宮裏卻沒能夠活著出來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自從倫文敘到了皇宮裏之後兩位夫人便在家裏焦急的等待著倫文敘的歸來。然而兩人一直從傍晚等到快夜半之時卻仍然沒有見到倫文敘歸來,出去一打聽才知道朝中的其他文武百官都已經回來了,唯獨倫文敘一人未歸。一下子兩人的心便提起來了。“難道自己官人在宮裏犯了什麽錯被抓起來了?”兩人心裏直接冒出了這個想法。一想到這裏兩人本來就擔心的心更加心憂萬分了。不得已兩位夫人隻得四處派人打聽,並且兩人還親自出馬拜訪了倫文敘在朝中的所有好友,但是最後也隻知道倫文敘到了東宮,之後的就再也不知道了。最後毫無辦法的兩人隻好在家裏等著,一直到第二天臨近中午時分倫文敘歸家的時候兩人提起來的心才放下來。
而倫文敘回到家裏之後得知兩位夫人為了等自己徹夜未睡之後感動的直接留下了眼淚。後來倫文敘的師兄湛若水是這樣形容倫文敘的夫人的:“區氏恭人生而徽柔貞淑,敏慧婉娩。式閑捆範,外閾不逾。父母稱其賢女,當配君子。生備人倫,有母儀之恭,有無違之敬,有事公婆之孝,有奉先之恪,有姻黨之睦,有逮下之仁,有愛子之慈,有刑於之化……”除了這些無與倫比的美德外,後麵又洋洋灑灑列出了九條具體內容,長達一千五百餘字,湛若水對倫文敘兩位夫人極盡讚美,欽慕之情溢於言表。
這些暫且不提,待日後再說,故事又回到朱厚照召見倫文敘之時。
第二天得到朱厚照的召見之後倫文敘先是向朱厚照的留宿表示了感謝之意,然後便向朱厚照匯報起了朱厚照不再的半年裏東宮府的所有事情。朱厚照走之前曾吩咐他不在的時候東宮府的內事則交給劉瑾等幾人負責,外事則交給倫文敘負責,也算是對他的一種曆練。而倫文敘也的確沒有辜負朱厚照對他的看重,在朱厚照不在的時候把東宮裏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條。他此次前來主要就是向朱厚照匯報這半年來東宮裏的情況。倫文敘就相當於東宮府裏的管家,身為官家不但要把所有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條還要時不時的向主人匯報情況以便讓主人能夠時刻掌控全局,以免出現被下麵人蒙蔽或者架空的情況發生。
“嗯,不錯,不錯。”聽完倫文敘的匯報,朱厚照不住的讚歎道,這倫文敘也不愧自己的鬼才稱呼。
倫文敘家境貧寒從小變受盡貧困之苦,他父母以賣菜為生,很多時候連一家人的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但是就是在這種環境之中倫文敘愣是靠著自己的刻苦努力搏了三十多年終於連奪會試和殿試第一,高中狀元。倫文敘身貧卻誌堅,並且出身農家的他很懂得尋常百姓的疾苦,高中狀元之後他更是拒絕皇室的招攬,毅然回家娶了家鄉同樣貧苦出身的兩位夫人。可以說這倫文敘不論是才學還是人品都很讓人稱讚,是個不可多得的賢臣。
於是朱厚照便打算在給他加一下擔子,等倫文敘匯報完之後朱厚照說道:“倫詹事果真不負眾望把我這裏打理的井井有條,不過如果一直讓倫詹事窩在東宮裏恐怕就屈才了。不知倫詹事可想去外麵任職一番。”
一聽朱厚照的話,倫文敘心裏狂喜,自己終於熬出頭咯,在東宮裏做了幾年了為的不就是這一天嗎,不過仍然壓製住自己的喜悅,倫文敘站起來向朱厚照一拜,“臣全憑殿下做主。”
“好,那你今日便去內閣報道,倒時會有專人安排你的事情。不過接下來咱們就要談一下你的工作的問題了。”
讓倫文敘重新坐下之後朱厚照說道:“不知倫詹事對邊市有何看法?”
邊市,倫文敘不知道朱厚照為何會問他這個問題,難道我以後的工作就是管理邊市,不管怎樣倫文敘還是思考之後說道:“邊市對我大明來說是既有利又有害,有利就是邊市可以讓我大明和蒙古互通有無得到大明緊缺的馬匹等,並且還可以進一步加強對蒙古的控製。不利就是通過邊市我大明先進之技術也不斷地被外傳了,而且如果朝廷不能夠嚴格控製邊市的話不但大量的糧食、鐵器等軍事物資會被蒙古輕而易舉的得到,這些不受朝廷控製的貿易也嚴重的影響了朝廷對蒙古的掌控。”
對於現在的大明的邊市貿易朱厚照一直都是微詞甚多,一方麵我大明大部分先進的技術全都通過邊市流向了海外,雖說這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是實際上這對大明一點好處都沒有。就像中國的四大發明一樣,中國人發明了紙張和印刷術,傳到了海外之後加快了海外文明的發展,極大地縮短了他們和古代中國之間差距。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和火藥讓西方人通過大航海找到了中國,然後再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藥打敗了中國。可以說是中國的四大發明發展和強大了西方,然後中國反過來又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都是中國錯誤的技術觀念造成的,不重視技術,並且還對技術外傳毫不加以限製。
想象一下現在的中國被西方的技術封鎖成什麽樣了,人家凡是先進的東西都千方百計的加以限製就是為了防止被傳到中國。而古代的中國呢,可是毫無保留的把這些東西傳到了海外了,兩項一比較你能說是中國人的大度呢還是愚蠢呢。
所以說朱厚照一直以來都在計劃著製定如何防止中國的先進技術外傳政策,對於西方,朱厚照的觀點就是既然你們的後代不讓你們先進的技術傳到我們中國,那你們也再也別想通過大明獲得先進的技術了。
而大明的邊市存在的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走私的猖獗,當然大明這個時候還沒有走私這個詞,但是走私的行為卻數不勝數。走私是國家法律所禁止的,但是凡是法律禁止的貿易往往都是高利潤的貿易,一直以來雖然大明對很多涉及到國家和軍事安全的物品都是禁止的,但是麵對高利潤卻總是有人鋌而走險私下把這些都係賣給蒙古人。通過走私把鐵器等軍事物資賣給蒙古人之後被武裝起來的蒙古人打得還是大明,而走私販賣食鹽、茶葉等物資也破壞了朝廷對於蒙古的掌控。就好比控製了一個人的錢袋子就能夠讓這個人唯命是從一樣,大明控製了蒙古人的鹽袋子,那麽為了食鹽蒙古人在很多時候就不得不聽命於大明,而食鹽隻是大明控製蒙古的物資之一。但是這一切往往被不法的商人所破壞。
就比如大明的茶馬貿易一樣,明初的時候關於茶馬貿易太祖製定了嚴密的製度,下令用四川的茶交換西北的馬,以供給軍隊,另一方麵,也可通過茶葉的供給來控製西北的少數民族。但到了明代中後期,有些人為了牟利,攜帶私茶與西北人交易,而西北人有了茶的來源,也就不常趕馬來,馬政漸漸廢弛,軍馬供應不足,軍隊的戰鬥力也失去了保證。這就是典型的走私破壞了大明對邊境少數民族的控製的例子。想象一下一個茶葉有多大作用,它直接關係到大明能不能控製的住西北的少數民族。
所以接下來,朱厚照要做的就是逐步規範大明的邊市貿易,為了整頓邊市貿易,他是不會憐惜人命的。而邊市貿易都在邊境,朱厚照不可能自己親自過去,所以隻能通過別人來替自己執行。朱厚照選的那個人就是倫文敘。
聽完倫文敘的分析之後,朱厚照點頭說道:“既然倫詹事知道我大明的邊市有這麽多的隱患,那不知道倫詹事可有解決的辦法?”
說道解決辦法,倫文敘仍然自信滿滿:“殿下,此事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就看朝廷要下多大決心了。”
“如果是不惜大開殺戒呢?”
“如果是不惜大開殺戒呢?”聽到這句話,倫文敘心裏頓時一驚,這已經大大超出了他的預想範圍了,他原先想著朝廷等多久是抓一批人當做典型然後在加大審查和處罰力度而已,但是沒想到朱厚照直接說出了“大開殺戒”。
什麽是大開殺戒,不是殺上幾個幾十個人或者上百個,而是上千上萬的殺,就像太祖時期的“胡惟庸案”一樣,數十萬人受到牽連,數萬人被殺,這才是大開殺戒。
倫文敘怎麽也沒有想到朱厚照整頓邊市的決心這麽大,這已經超出了正常情況下整頓邊市應該需要的最大力度很多了,倫文敘不明白朱厚照為何要下這麽大的決心,因為既然朱厚照說出了大開殺戒了,那怎麽也得說到辦到殺上上千人才算完事。
天啊,一想起到時候屍橫遍野的情況,倫文敘就有點不寒而栗,不過現在的他位卑言微,他能夠做的隻有服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