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火槍騎兵與秦寡婦二(22 01)
搞定了“六扇門”這個輔助性的機構之後朱厚照又專門去了鐵血軍的駐地,這幾個月的時間不管大明的朝堂之上有多麽的熱鬧,他們這些京軍的官兵卻總是安靜的駐紮在城外按部就班的恢複、提高與完善自己。
從去年到今年這大半年的戰爭之中大的最慘烈的就要數鐵血軍的官兵了,守城的時候他們要站在第一線阻擋敵人登牆,殲敵的時候他們也要排在軍陣的最前麵以阻擋敵人的衝死突圍,鐵血軍已經從幾年前還是打醬油一樣的角色迅速的成為了現在大明安定和諧與保家衛國的中流砥柱。
回到京城之後的鐵血軍從內閣弄到了三百多萬的銀子用以戰後的撫恤以及重建。要是擱在以往不管是那支軍隊都別想從內閣批下來三百萬兩的銀子,不過這一回鐵血軍卻讓內閣心甘情願的主動把這筆銀子交給了他們。內閣也不是傻子,這一年多鐵血軍已經用自己噴火的火槍、血腥的戰功以及鋼鐵的脊梁證明了自己才是抵禦外敵的最強力量。現在雖然大明已經打敗了韃靼了,但並不是說現在的大明已經沒有了強大的敵人了,相反的由於大明在朱厚照的手中走上了擴張的道路讓的大明遇到了比以前更多更強大的敵人。內閣的人堅信這一支鐵血軍的熱火器部隊是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軍隊,所以為了繼續擴大和別人之間的差軍。為了進一步增加與別人的優勢。內閣在以後還會更加傾力的來擴建鐵血軍。
因此在內閣批準的大量銀子的支持之下鐵血軍不但高額的分發了撫恤金,維修了鐵血軍內已經破壞的火槍、火炮等各種火器,而且打敗了韃靼之後大明衝向的控製了蒙古草原上的販賣馬匹的貿易,讓的鐵血軍更加容易的獲得了更加優良的馬匹。兩隻腳的始終追不上四隻腳的,在蒙古草原上的時候鐵血軍遠遠的被追敵的部隊拋在了後麵,而且為了加快行軍速度連帶著火炮都放棄了。所以回來之後鐵血軍便開始謀劃著準備一批熱火器的騎兵。之前雖然鐵血軍也有騎兵,但是那都是冷兵器的騎兵,而且這些騎兵也都是充當的朱厚照的親兵的角色,真正的到了打仗的時候這支騎兵往往被單獨拿出來和其他的騎兵並到一起使用了。所以鐵血軍想要組建一支可以熱火器步兵相配合而且還能夠遠距離追敵的熱火器騎兵。
這不拿著銀子鐵血軍從蒙古那裏弄回來了五千多匹上好的馬匹,然後一部分用作新兵的訓練使用而另一部分則用作戰鬥所用。不過買來了馬匹了鐵血軍很快便有遇到了問題了。那就是現在他們使用的火槍根本就沒辦法騎在馬匹上麵使用。雖然因為燧發槍的發明取代了火繩槍再也不用三個人相互配合著才能使用火槍了,現在一個人便能完成全部過程。但是即便是這樣在陸地上還操作起來很方便,但是到了馬上了便異常麻煩。
首先不能夠事先裝彈,因為那樣的話在奔跑途中很容易把裏麵的彈藥顛簸出來。但是不事先重要的話一旦跑起來了騎兵也根本就沒有多餘的手來裝彈藥。除此之外火槍那一米多長的槍身也為在馬上的瞄準射擊增加了幾分的困難。
朱厚照也是在觀看了鐵血軍的閱兵的時候才得知了這個問題,經過再次擴編之後的鐵血軍已經擴張到了四萬五千人的規模,而且這還不算上後勤部隊。四萬五千人被分為了前中後三軍,每一軍恰好一萬五千人,分為三個作戰師。雖然這裏麵的大都是新兵,但是由於在訓練新兵的時候鐵血軍使用了一位老兵帶一到兩位新兵的方法,使得每一位新兵在老兵的言傳身教之下不但各種基礎的軍事素質訓練的很好,而且就是那一些在戰場之上的經驗和技巧親兵們也從老兵那裏學到了不少。以至於李樺在事後總是對朱厚照說現在的新兵單獨拉出來雖然比不上老兵,但是真的打起來如果不計傷亡和彈藥不限的話也不一定會落敗。
同時鐵血軍在研究槍騎兵的事情也是李樺匯報給朱厚照的,在聽到李樺說的拿著熱火器的騎兵的時候。朱厚照心裏一驚,這不是火槍騎兵也就是龍騎兵嗎。對於使用熱火器的騎兵朱厚照知道曆史上也出現過,最著名的莫過於法國拿破侖時期獨有的胸甲騎兵也就是龍騎兵了。當時拿破侖為了提高騎兵的戰鬥力所以專門組建了使用火槍的騎兵,而且為了減少傷亡還為這些騎兵裝備了胸甲等甲具以至於這支騎兵最後竟然演變成了重騎兵。
其實隨著熱火器的出現以及不斷進步、改良,騎兵就開始逐漸的處於劣勢了,但是不管怎樣兩條腿的人始終跑不過四條腿的馬,所以在坦克這種攻擊型的重型武器出現之前騎兵始終不會被人徹底的拋棄,就像有人說的機槍的出現使得騎兵徹底的沒落了,因為機槍大大的增加了騎兵衝鋒的傷亡,但是難道麵對著機槍時步兵的衝鋒傷亡就比騎兵少了。相反的最起碼騎兵還可以靠著強大的速度優勢減少一點傷亡。所以這個世上隻要坦克這種武器不出現騎兵就永遠在軍隊裏又一席之地。
大明什麽時候能夠造出來坦克,朱厚照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一點的那就是最起碼在自己有生之年是基本上的不可能的。而未來也很難說,所以騎兵在百年內的大明是絕對的必不可少的一個兵種,而組建火槍騎兵也是絕對很有必要的。朱厚照記得自己前世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從一個叫做《亮劍》的電視劇裏麵便看過一段描述日軍的火槍騎兵和八路軍的火槍騎兵交戰的場麵。當時看的朱厚照很熱血沸騰恨不得親自上去衝鋒。現在竟然有了自己組建這樣的騎兵的機會。朱厚照當然不願意放過了。
通過去實地的觀看了現在鐵血軍火槍騎兵的準備工作。朱厚照知道限製火槍騎兵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火槍,現在大明沒有真正的完全適用於騎兵的火槍。
朱厚照想了一下曆史上火槍的發展軌跡,找到了一點解決的辦法,不過要研製出來還得找專業人士。因此還在進行著嚴厲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譚浩被朱厚照找了過來,就目前發現的在火器方麵的人才朱厚照最看重的便是譚浩了。他能夠在沒有別人知道的情況下完全憑借著自己一個人的琢磨竟然能夠研製出來燧發槍,可見他在火器上麵的天分是在是常人所不能比的。而且朱厚照也有意培養大明的熱火器研究人才,總不能什麽事情都得朱厚照出麵吧,那要是將來朱厚照去世了那大明的研究事業總不能停滯了。所以朱厚照的盡快的建立起一套晚上的科研體係、培養起一批具有強大的研發和求知精神的科研人員。譚浩便是朱厚照打算培養的第一位人才。
事實證明如果沒有像朱厚照穿越的這種事情出現,人的思維總是要受到時代的局限性的。雖然譚浩獨立的研製出來了燧發槍,但是當朱厚照將現在鐵血軍麵臨的難題告訴他之後即便是有著非人一般的天賦的譚浩也一籌莫展。
朱厚照並沒有直接就將自己的想法講出來,如果那樣的話還怎麽培養他們的獨立鑽研精神。所以朱厚照專門讓人在鐵血軍裏麵為譚浩準備了一間房間然後在分配給了他幾個助手和幾個巧匠,朱厚照得讓他們在一起鑽研個一段時間之後在把自己的思路透露出來。反正現在的大明又並不是十分的緊迫的需要這種火槍騎兵。所以晚個一年半載的也沒什麽。
就這樣譚浩和幾個助手幾個同樣參與研發的巧匠在一間屋子裏整天搗鼓東西,中間想出來了十幾個模型,但最後沒有一個合適的。雖然很想不研製出來適合騎兵的火槍譚浩就不打算回家,但是顯然他現在也違抗不了自己母親的意見。
就在譚浩廢寢忘食的研究火槍的時候譚浩的母親派人捎來信讓譚浩回去成親。譚浩也已經是二十歲的人了,依著大明的律法也算是成年了,而適合成親的年齡更是已經過去了五年了,要不是之前譚家實在是太過貧困譚浩早就成了家室了。不過也算是好人有好報,譚浩自己雖然因為母親以至於家庭清苦,但譚浩卻仍然感人至孝。現在被朱厚照發覺了之後也算是好人有好報的時候到了。在朱厚照的安排之下不但譚家擺脫了貧困過上了比較富足的生活了,而且就連譚母岌岌可危的病情也在禦醫的診斷之下漸漸的康複了。
自從譚浩被朱厚照看重的消息傳出來了之後每天上譚家想要把女兒嫁過來的不知幾何。而且其中還不乏一些官宦世家的未出閣女子。
不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譚浩最後沒有選擇母親為自己安排的那位而是反過來說服母親讓他但應自己選擇了整個胡同都有名的寡婦秦氏。
秦氏原名姓文,命雲,京城人士。文雲因嫁於一戶秦姓人家而被稱為秦氏,不過秦氏命不好在嫁到秦家沒有兩年之後丈夫便外出被害,留下了一個還沒有斷奶的兒子以及兩位老人。好在秦氏勤勞這幾年靠著為人縫縫補補的賺點小錢再加上秦家老父身體還硬朗京城外出幹點活計,一家子還算過的過去。不過沒了家裏最主要的勞力,再加上多了一個整天牙牙學語的孩童,一家子過的也不輕鬆。文雲的娘家文家倒是算得上富足,最起碼多養幾個閑人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由於秦氏嫁到秦家才兩年丈夫便慘死外地。所以外麵都盛傳秦氏克夫,後來傳的凶了文家怕受到影響竟然斷絕了和秦氏的往來,要不然文家稍微接濟一下自己的女兒也不至於讓她活的這麽艱苦。
而秦氏的出名一方麵是因為她被盛傳的克夫的名聲,另一方麵也是她的美色在附近幾條街上也是前三甲的。
而譚浩要娶的娘子便是這位在附近甚有名氣的寡婦,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少婦。
娶秦氏是譚浩自己定下的。雖然譚母不情願,因為秦氏不但是寡婦。而且還帶著一個三歲多的兒子,還有兩位老人,這要是帶過來那可是一份沉重的負擔。不過可能是譚母覺得自己以前拖累譚浩太多了,所以在看到譚浩始終堅持要去秦氏之後譚母也違心的答應了,不過在心裏譚母卻在謀劃著等秦氏過門之後在為自己兒子找給側室才好。
好在大明雖然比較封建一點,但是也不是向那些抹黑明朝的影視作品裏麵說的那麽離譜,明朝受元朝風氣的影響在社會風氣上麵還是可以的,就像明朝初期的殉葬製度一樣,這可不是朱元璋自己發明的,他可是受到元朝風氣影響從元朝皇室那裏繼承過來的。倒是清朝韃子按說是蠻族應該挺開放的了,但是誰知道他們為了便於統治專門把腐儒的那一套弄出來來愚弄民眾,弄得中國在清朝達到了最封建的時候。
而且再加上明朝戰亂比較多造成男女比例失衡比較大,所以為了不使人口數量減少明朝對那些改嫁還是比較支持的。所以和秦氏的婚事雖然在外麵遇到了一點波折與流言,但總體上還是十分順利的。
明天便是譚浩和秦氏之前定的好的大婚的日子,譚母去譚浩平時受教育的地方沒找著人這才找到鐵血軍駐地來的。恰好朱厚照當時也在,譚浩便壯著膽的邀請朱厚照前去參加自己的大婚,由於不是太忙,朱厚照考慮了一下便答應了。(未完待續。。)